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拼堆,是精制茶厂加工中的一道关键工序,直接体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拼配时,不仅要求拼配员在对样评茶方面掌握精湛的技术,而且要求能恰到好处地安排好复大数量,控制成品茶水份。这项工作在我国目前的大多数茶厂中仍靠经验安排。本文旨在探讨影响成品茶水份的各种因素的相关性,并找出相应的数学公式,将老师傅的经验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  相似文献   

2.
现行的成品茶拼配(审评)办法,凭感觉,靠经验,,很难使产品质量完全符合标准的品质规格,影响着国家价格政策的正确贯彻,影响着外资内销的信誉和需要,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和生存。现就如何改进成品茶拼配办法的问题、提出以下粗浅意见,供商讨。1。成品茶是由各筛孔茶组成的,成品拼配是对照标准样将各级各筛号茶拼配为成品  相似文献   

3.
我厂是在1983年停办的太平县红茶精制厂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于1979年正式上马投产的花茶厂。经几年来的生产实践,我们对茶坯精制摸索了一套自己的分路加工方法,提出供大家商讨加工技艺。搞精制茶叶的人都知道,本身路的筛号茶条索紧结,有锋苗,叶底嫩匀,做好本身路是多做提级茶的关键,长身路茶条索则较粗长,精工细做后可多取一些作为提级茶的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以钢架PVC维纶双面涂塑革为主要材料设计成的拱顶方形露天堆制作过程,探讨了该露天堆所具有的防雨、防风、防火、防虫、防结露霉变、防鼠雀和通风的储粮性能。  相似文献   

5.
茉莉花茶改进制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易延平 《茶业通报》1990,12(3):25-27
在我国茉莉花茶窨制的传统工艺中,茶花拼和后窨堆的高度通常是30—40厘米甚至更高。这样往往造成堆温上升快且高,不利于茉莉花正常吐香和茶坯正常吸香;同时中间需要通花散热,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为了克服这些弊端,我们采取降低窨堆高度、相对延长在窨时间的方法进行了探讨性的试验。  相似文献   

6.
童其超 《茶业通报》1992,14(1):41-42
祁红创制于1875年,被列为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但就祁红产地来说,各地区由于各种因素的不同综合造成了较为明显的区域性品质差异,为了保证祁红的独特品质,在生产过程中,毛茶定级归堆就成了关键性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筛分依作用不同可分园筛,抖筛和飘筛三类。飘筛仅用于飘去轻黄片,在眉茶精制中使用较少,因此,通常所说的筛分,主要是指园筛和抖筛。一、园筛与取料:园筛与取料的关系主要有如下二方面: 1、撩头去脚,分号加工:毛茶外部形态复杂,长短大小不一,很不匀齐。通过园筛,分出了各个不同的筛号(见表1),就把过于粗大的茶头和过于细小的下脚分离出来,粗大茶头通过切轧,使外形符合精茶要求。24孔以下的片、未、灰,则作付脚茶处理。这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利用农林废弃物,开展对油茶壳堆肥效果的腐熟剂配方筛选试验。本研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将氮源和微生物菌剂进行混配成不同的处理,分别添加到油茶壳中进行堆沤发酵,使之腐熟后成为育苗基质。观察不同时间油茶壳腐熟的颜色、气味变化,测定腐熟过程中pH值、电导率(EC)、阳离子交换量(CEC)、C/N比等指标,对比分析添加不同氮源和微生物菌剂对油茶壳的腐熟效果,筛选出对油茶壳堆沤效果较好的腐熟剂配比。结果表明,在油茶壳堆体中添加氮源和微生物菌剂能加速堆体温度的升高,提高堆肥的肥料品质,有效促进种苗的生长发育。氮源是影响油茶壳腐熟发酵的主要因素,尿素比硫酸铵腐熟效果好,EM菌比酵素菌更能有效地促进油茶壳腐熟,C/N比为25∶1,比30∶1更容易腐熟。相比其他的氮源和微生物菌剂的处理,尿素+EM菌的组合对油茶壳的堆沤腐熟效果较好,成本低廉,能满足园林的育苗要求,可作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应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油茶壳堆肥腐殖化技术,为农林废弃物循环再利用和降低苗木栽培成本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为探寻优质蒙顶黄茶品质形成机理,对黄茶闷堆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及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4种主要酶活性变化进行研究。将蒙顶山茶区主栽的国家级良种名山白毫的1芽1、2叶初展按鲜叶→杀青(锅温230℃,投叶速度4 min/kg)→闷堆1 h→闷堆2 h→闷堆4 h→闷堆6 h→摊放→干燥等工序做成成品黄茶。在鲜叶、杀青、闷堆1 h、闷堆2 h、闷堆4 h、闷堆6 h工序上依次取样,用于蒙顶黄茶主要品质成分含量及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4种主要酶活性的测定。随着闷堆过程的深入,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呈下降的趋势;茶红素、茶褐素呈增加的趋势,茶黄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随闷堆过程的深入而增加;可溶性糖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多酚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增加,差异达到显著;过氧化物酶活性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闷堆2 h活性最高,差异达到显著。蒙顶黄茶闷堆过程中,茶多酚含量和儿茶素总量均呈下降趋势,游离氨基酸含量呈增加趋势,这是蒙顶黄茶茶汤滋味醇爽甘甜、无苦涩味形成的主要原因。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纤维素酶4种酶活在杀青后基本丧失,随后在闷堆过程中又有一定程度的"复活",其和湿热作用一起参与了黄茶品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叶根轩  叶东 《茶业通报》1997,19(1):44-44
一、天然兰花香型毛峰茶的品质特征(一)外形:条索紧直、色泽翠绿、白毫显露。(二)内质:香气呈兰花香型,清高持久;滋味鲜醇爽口;茶汤清澈明亮;叶底匀绿成朵。二、天然兰花香型毛峰茶的采制技术(一)鲜叶的采摘要求:春茶首批、秋茶均可。以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为标准,鲜叶采摘应在早晨露水干后进行。采后的鲜叶不得紧捏手中或紧压在笼中,及时送厂摊凉,以确保鲜叶质量达到嫩、净、匀、鲜的要求。(二)加工技术要求:1.凉青:鲜叶进厂立即用竹苈薄摊,摊叶厚度1.5厘米左右,每隔2~5小时将两筛拼成一筛,结合拼筛进行轻翻…  相似文献   

11.
于千桂 《科学种养》2012,(11):55-55
1.堆沤脱皮法。这是我国传统的核桃脱皮方法。其技术要点是:果实采收后,将其及时运到室外阴凉处或室内(切忌在阳光下暴晒);然后,按50厘米左右的厚度堆成堆(堆积过厚易腐烂,若在果堆上加1层厚10厘米左右的干草或干树叶,则可提高堆内温度,促进果实后熟,  相似文献   

12.
黄枝香单枞茶采制工艺技术研究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凰单枞茶生产历史悠久,名扬国内外,其品质具有馥郁的天然花香,紧结而肥壮的条索,色泽黑褐油润,汤色金黄明亮,滋味浓烈醇甘,叶底绿叶红镶边(即青蒂、绿腹、红镶边),耐冲泡的特点。凤凰老树单枞是单株管理、单株采摘、单株加工,故名单枞茶,它的表现类型很多。在八十年代以前种植面积小,产量很少。随着发展山区经济、农业结构调整、茶叶需求市场的变化,近十几年来,产区茶农在利用老树单枞梢枝扦插繁殖或嫁接换种,大力发展凤凰单枞茶生产,种植面积较大的有黄枝香、八仙过海、玉兰香、芝兰香等。目前全省各地也有引种示范,全省凤凰单枞茶面积约有1.2万667m^2。茶叶制作技术,由过去的全手工法向半机械化加工发展,传统的生产经验丰富,但对加工工艺技术系统研究,或用科学依据来说明加工技术指标的确定至今末见有报导。因此,我们在传统工艺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开展名优凤凰单枞茶加工系统技术研究,用科学数据佐证、总结和提升加工技术理论,促进名优茶开发生产。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植入乌龙茶初制工艺改进夏秋名特绿茶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用夏秋季茶鲜叶加工的名特绿茶苦涩味重、收敛性强、香气清淡和综合品质较差的问题,开展了夏秋季毛峰茶加工技术研究。采用植入乌龙茶初制的部分工艺,改善了夏秋季毛峰茶品质。提出了夏秋季毛峰茶加工的技术指标和最佳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4.
绿茶在输出口岸集中拼堆出口的方式,现在已为多数经营部门所接受,一般认为,绿茶集中拼堆出口,在品质上可以扬长避短,有利于发挥中国绿茶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但回顾过去的历史,分析当前的情况,这种经营方式是否有利,值得进一步研究,愿在此一抒已见。一、绿茶集中在上海出口的历史回顾绿茶集中在上海出口是有其地理和历史的原因。在五十年代前,外销绿茶的产区集中在皖、赣、浙三省,尤是在皖南、赣东北和浙东地区,这些地区与上海水陆交通方便,商品流向合理。上海又是当时的金融中心和主要输出入口岸,茶叶出口商多集中在上海,他们与产地制茶商都有不同形式的经济关系,直接或间接地(通过茶栈)以信贷、预付货款、  相似文献   

15.
, 《新疆农垦科技》2012,(11):55-55
堆沤快速腐熟秸秆的方法主要应用在北方等气候干燥的地区,采用堆沤快速腐熟秸秆时,应注意以下问题:水足、药匀、封严。封严的目的是保温,防止水分的蒸发和养分的流失。堆沤过程中微生物需要氧气,所以堆沤时不能盖土过厚,踩踏过实。  相似文献   

16.
超微茶粉酸奶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微粉碎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加工技术,已广泛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电子等许多领域。本文对超微茶粉酸奶加工中茶粉添加阈值、茶粉酸奶在贮藏过程中的酸度和pH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对超微绿茶粉酸奶的生产工艺及相关参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贵州茶区比较注重名优绿茶的加工生产。一些茶场其名优绿茶加工比重甚至可占到其全年总产值的80%左右。为了加强名优茶的制作技术推广,结合生产实践中多年来对扁形茶、毛尖形茶、毛峰形茶、高级绿茶及苦丁毛尖茶等名优茶加工技术和现行推广较多的机械设备,写就《名优茶现行机械化加工技术推广》一文,以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为广大茶农增收创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云南普洱茶加工工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青元 《贵州茶叶》2002,30(3):13-15
研究了云南普洱茶加工工艺,并对云南普洱茶加工工艺进行了探讨,文中还对云南普洱茶加工拓展做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γ-氨基丁酸茶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平 《茶业通报》2009,(3):111-112
GABA茶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兴起。目前,其生产加工技术逐渐成熟,基础研究正在深入,降压等功能应用不断开拓。选育GABA茶新品种,‘饲喂”高含量GABA茶鲜叶原料,提高加工技术,改进香气,解决GABA茶功能机理,制定GABA茶标准化质量安全体系是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毛茶加工从投料到均拼为半成品,成品之前,其正在加工的茶叶统称为在制品。在制品的处理是以改变毛茶的物理性状为主,改变化学性状为辅。因为茶叶的外形好坏与内质呈正相关,一般说外形好,内质相应也就好,所以在设计筛路时主要是从整理和改变毛茶的几何形状为基本出发点,以期生产出各种花色等级成品茶。绿毛茶加工筛路基本上为六大作业组成即:筛分、切断与轧碎、风选、拣剔、干燥、拼配匀堆。从在制品的处理程序和方法来看,在保证产品符合标准样水平的基础上,筛路越简单越好,这样既可减少碎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又能为机械化联装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