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易  陆露 《农技服务》2004,(6):39-40
金鳟属冷水性鱼类,正常生长上限水温为22℃,接近0℃的水温仍能少量摄食,正常生存。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多,食用价值高。金鳟既能在池塘中养殖,又能在水库、湖泊、河川中放养,池塘流水养殖一年四季均可生长,每亩产量可达1~2万公斤,经济效益极高。现将金鳟池塘流水高效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金鳟,是日本从虹鳟的突变种选育出的金黄色品系。是兼具观赏、游钓、美食于一体的优良品种。1996年引进我国后根据其体色特征命名为“金鳟”。现已成为我国养鳟业继虹鳟后第二个重要养殖品种。一、金鳟的生物学特征金鳟具有冷水性鱼类的生物学特征。正常生长上限水温为22℃,超过22℃,生理机能、抗病力下降,达到25℃便会很快死亡。生长最适水温是12℃~18℃,没有明显的下限,接近0℃水温时,仍能少量摄食,正常生存。养殖金鳟的水体溶氧要求在6毫克/升以上。当溶氧5毫克/升时金鳟呼吸频率加快,降到3毫克/升时会出现大批死鱼。养殖水体的pH值应…  相似文献   

3.
金鳟属冷水性鱼类,正常生长上限水温为22℃,没有明显的下限,下限水温接近0℃的仍能少量摄食,正常生存[1],它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刺少肉多,食用价值高,是集观赏、游钓、美食于一体的优良品种,现已成为我国养鳟业继虹鳟后第二个重要养殖品种[2]。现将其亲鱼培育技术总结如下:1雌雄鉴别进入成熟期的雌、雄鱼会相互追逐、争斗造成伤害,为了获取优质鱼卵,雌鱼还要加强营养,所以雌、雄亲鱼要进行分养。接近成熟期的亲鱼可根据副性征进行鉴别(表1)。初产鱼的成熟与鱼体大小有直接关系,多数在满3龄时的雌鱼能成熟产卵,满2龄的雄鱼都可采出精液[3]。2…  相似文献   

4.
先科巨鲫     
先科巨鲫生活于水体的上、中、下层.有群居的习性,性情温驯.适宜高密度养殖。其生存水温为0-38℃.摄食水温10-35℃,生长水温为15~32℃,最适生长水温为25~32℃。水体pH值为5-8.5,最适pH值为7-7.5,盐度0-0.7%。一般池塘养殖溶氧量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  相似文献   

5.
林易  陆露 《农家科技》2006,(8):17-17
池塘条件池塘底质最好为沙壤黏性土。池塘四周用砖、竹篱笆或塑料网加高0.5米左右,以防月鳢跳出逃逸。池塘水深以1 ̄1.5米为宜。水源要充足、清新无污染,中性或偏碱性,水温不超过30℃。池塘面积100 ̄5000平方米均可,最好采用微流水式养殖。注水孔设在池壁离水面30厘米高处,以防  相似文献   

6.
从国外首次引入日本黄姑鱼受精卵,育成苗种后进行海水池塘及网箱的养殖试验,并进行越冬试验及亲鱼的继续培育。结果表明:(1)经5.5 个月的池塘养殖,个体平均体长达31.1cm、体重515.0g,养殖成活率为82.85%。(2)经5.5个月的网箱养殖,个体平均体长达28.1cm、体重438.8g,养殖成活率为81.66%。(3)日本黄姑鱼养殖水温下限为5.5-6.0℃。(4)经25个月的池塘养殖、亲鱼平均体长达54.0cm、体重2700.0g。  相似文献   

7.
日本黄姑鱼养殖试验初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国外首次引入日本黄姑鱼受精卵,育成苗种后进行海水池塘及网箱的养殖试验,并进行越冬试验及亲鱼的继续培育。结果表明:(1)经5.5 个月的池塘养殖,个体平均体长达31.1cm、体重515.0g,养殖成活率为82.85%。(2)经5.5个月的网箱养殖,个体平均体长达28.1cm、体重438.8g,养殖成活率为81.66%。(3)日本黄姑鱼养殖水温下限为5.5-6.0℃。(4)经25个月的池塘养殖、亲鱼平均体长达54.0cm、体重2700.0g。  相似文献   

8.
水产养殖新品种(8)梭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梭鱼又名鲻鱼,属鲻科鱼类。该鱼近几年在我国海水、咸淡水和淡水中被推广养殖。它对盐度的适应能力很强,从高盐度的海水直至淡水均能正常生活;广温性,适温范围0℃~35℃,最适水温为18℃~25℃;属低营养级食性,自然条件下,主要以底栖藻类和有机碎屑为食。梭鱼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广和肉味鲜美等特点,适合于淡水池塘养殖,是极具市场发展潜力的优良品种。1.池塘要求池塘宜大,面积一般为3335平方米~13340平方米,水深1.5米~2米,底质以泥沙土结构为好,池底应向排水口方向有一定的倾斜度,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进水、排水系统完…  相似文献   

9.
刀额新对虾,俗称基围虾、沙虾。个体略小于中国对虾,壳薄体肥,肉质鲜美,抗病力强。是一种广盐性虾类,在0‰-38‰的水中均能正常生长.最适水温18-30℃。近年来。由于沿海虾池对虾病毒病的频繁发生,导致沿海虾池对虾养殖产量低而不稳,而我们在山东东营市进行了刀额新对虾的盐碱地池塘养殖试验,取得了成功。现将主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梅清 《农家顾问》2008,(3):55-56
目前人工养鳝主要是常规的池塘养殖,易发生疾病且黄鳝冬眠影响持续生长。采用塑料大棚养殖黄鳝可以一年四季连续生产,无土流水养殖可有效地控制疾病,使效益成倍提高。黄鳝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7-30℃。采用塑料大棚,不用专设采暖设备,在春、夏、秋棚内温度都易保持这一温度。即使在寒冬,棚内温度也能平均达到20℃。  相似文献   

11.
<正>山女鳟是原产于日本的鲑科鱼类,属日本樱鳟陆封型河川种群。山女鳟适宜生活在山区流水环境,生存水温一般25℃以下,最适生长水温17℃,能养虹鳟的地方都可以养山女鳟。野生的山女鳟主要以水生昆虫为食,人工养殖条件下亦喜食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12.
金鳟鱼隶属于鲑科、鳟属,是世界名贵养殖品种虹鳟鱼的变异品种。因其全身眼睑终身金黄,眼球橘红色,色泽艳丽,性状稳定,得名为“金鳟”。我国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于1996年从日本引进,国内有甘肃永昌金鳟、日本金鳟和美国金鳟。该品种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抗病力强,刺少肉多、营养丰  相似文献   

13.
池养美洲鲥1+龄鱼种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美洲鲥1~+龄鱼种在池塘条件下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以10~#东、10~#西2个池塘开展美洲鲥养殖试验,初始养殖密度分别为15 600尾/hm~2、9 600尾/hm~2;养殖成活率分别为46.65%、42.70%。合并统计分析美洲鲥养殖周期内生长特性,在16.4~30.8℃条件下,经185 d的养殖试验,美洲鲥体长增长48.3%,体质量增加286.8%,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W=0.006 7L~(3.2603(,R~2=0.941 6,呈匀速生长,日均增长量随着养殖天数的增加呈"U"型变化,日均增重量随着养殖天数的增加呈"W"型变化,肥满度变化范围为1.34~1.63,最大值出现在夏季阶段平均水温最高的时段,美洲鲥1~+龄鱼种适宜生长水温范围为16~30℃,最适生长水温为19~24℃。  相似文献   

14.
李东 《吉林农业》2003,(2):30-30
虹鳟因其成体沿侧线具一棕红色纵纹,如同彩虹一样而得名。虹鳟生活水温为2℃~25℃,最适水温为12℃-20℃。其适应性很强,既能在池塘中养殖,也能在水库、湖泊、河流中放养,尤其在流水中一年四季都可养殖,产量很高。大面积养殖实践证明,一般每667平方米水面产30000-35000公斤,最高产量可达50000公斤以上。因此,虹鳟养殖前景诱人。  相似文献   

15.
尼罗罗非鱼具有生长快、食性杂、抗病力强、产量高、肉味鲜美等特点,能广泛适应于池塘、网箱、稻田养殖。但它不能耐寒,当水温低于16℃时就停止摄食,当水温降到10℃时,就难以维持其生命活力而死亡。因此,尼罗罗非鱼必须在人工条件下越冬。常用的方法有  相似文献   

16.
澳洲宝石鲈(以下简称宝石鲈)又称澳洲宝石斑,学名高体革鯻。可耐低溶氧,食性杂,鱼肉无腥味,肉多刺少,肉质细嫩鲜美、油脂丰富,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宝石鲈属于温水性鱼类,最佳生长水温21~28℃,在17~18℃时摄食会受到影响,10~15℃时行动迟缓或静止于水池下层。目前在山东、浙江、杭州、广东、四川、云南等地都有养殖,一般以池塘、网箱和流水鱼池养殖。  相似文献   

17.
<正> 1.鳗鱼的生活习性。鳗鱼是温水性鱼类,生长的适宜水温20~30℃,它喜在蔽荫处摄食和栖息。鳗鱼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即使离水时间较长,也不致死亡,有利鲜活运输。鳗鱼喜顶水逆游,因此,养鳗池塘必须有严密的防逃设施。鳗鱼是肉食性鱼类,在人工饲养池中,可喂各种动物性饲料,如禽畜内脏、螺贝肉、蚕蛹、混合饲料等。鳗鱼在水温下降到10℃以下或超过30℃  相似文献   

18.
《河南农业》2004,(5):34
金鳟,是日本从虹鳟的突变种选育出的金黄色品系。是兼具观赏、游钓、美食于一体的优良品种。1996年引进我国后根据其体色特征命名为“金鳟”。现已成为我国养鳟业继虹鳟后第二个重要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9.
<正> 加州鲈鱼又称大嘴黑鲈,具有生长较快,适应性强,病害少,易起捕,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肌刺等特点。其养殖技术如下。 1、池塘条件 加州鲈鱼善栖息在水质清新、不混浊的静水环境中,活动于中下水层,有占据栖息习性。适宜生长水温为12~30℃。混养池塘面积一般3~5亩。水深1.5米以上,水源方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杂交鳢在池塘养殖中的生长特性,为今后在广西推广养殖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指导。【方法】从广东引进杂交鳢鱼苗进行池塘养殖,每月采样测量其体长和体重,并每天测量池塘水温,在广西柳州地区开展一个生长周期的养殖试验。【结果】杂交鳢鱼苗经过7个月的池塘养殖,其产量达53256.0 kg/ha,成活率为90.6%;5~12月杂交鳢的体长均处于增长状态,月均增长1.1~7.4 cm,体长生长曲线与池塘水温变化曲线走势基本一致;5~12月杂交鳢体重也呈明显的增长趋势,月均增重16.2~178.2 g,且体重生长曲线的斜率较体长生长曲线更陡。【结论】杂交鳢在广西的池塘养殖效果良好,尤其在广西桂北和桂中地区可替代罗非鱼进行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