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本文总结了“吉麦2号”春小麦新品种选育中关于如何根据本省生态特点,制定育种目标,合理地选配亲本,性状鉴定与选择(包括抗性、产量性状、适应性和子粒品质等)以及南繁北育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4.
皓元 《农家致富》2006,(18):21-21
国家粮油质量检测中心曾对国内小麦主产省的122个优质小麦品种进行了品质检测,结果显示:河北省藁城市农科所研制、配种和试验推出的优质高产小麦“8901”小麦品质在全国最优,质量与进口优质小麦相媲美。2002年5月,在全国优质小麦产销衔接会上,与会专家对国内外优质小麦进行了评比,“8901”以低于美国产的“美麦1号”1分的成绩排名第二。  相似文献   

5.
<正> 1987年以来,我们针对南张乡旱作农业特点,把传统的耕作经验和现代栽培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总结出适合当地小麦生产的“五三”(三墒整地、三肥底施、三型布局、三素拌种、三早栽培)栽培技术,并在全乡应用推广。1988年,小麦亩产和总产分别比1987年增产136.8%和141.9%;1989年亩产和总产又比1988年分别增产30.2%和31.2%,亩产达到了190.1公斤一、三墒整地 1.早深翻蓄墒历年7月下旬至9月上旬降雨量为184.6毫米,占麦田休闲雨量的65%,所以,伏前趁雨深翻越早越好。据1989年2月29日测定,头年7月12日深翻的比8  相似文献   

6.
7.
2011年,永年县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技术服务、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全县51.5万亩小麦平均亩产450.5kg,较2010年亩增17.5kg,54万亩玉米平均亩产568.2kg,较2010年亩增28.2kg,全县小麦玉米两熟亩产合计达1018.7kg,  相似文献   

8.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41-41
《农民日报》2009年6月2日讯为切实做好今年“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确保小麦机收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农业部从6月1日起至6月中旬,派出8个“三夏”农机化生产督导组,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陕西等八省“三夏”生产一线开展巡回督导。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资》2012,(20):21
<正>"我是个‘老根来福’。"这句话出自山东省高唐县高庄村农户王光普之口,之所以称自己是"老根来福",是因为自从6年前用过根来福后就再也没有用过其他肥料,他是根来福的忠实用户。来到王光普的麦田,虽然还未到收获时节,但是麦苗的长势初见分晓,对比其他麦田,王光普的麦苗长势均匀、麦秆粗壮、根系发达、叶片强韧。  相似文献   

10.
11.
小麦高产创建项目连续在广饶县丁庄镇实施了3年,其中2009年小麦667平方米(1亩)产量达704千克。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相似文献   

12.
“三夏”行     
白居易《观刈麦》脍炙人口,体察民情民意。进入21世纪的2005年,党和政府宣布全部免除千年的皇粮国税,3年3个中央1号文件惠农。政策好、人努力、科技提升、老天帮忙。已成为中国大粮仓的河南,今年小麦又是一个大丰收。欣喜“三夏”行,以诗歌之。农家有闲月,科技培训忙。妇姑能持  相似文献   

13.
胡春 《农村新技术》2005,(11):30-30
一、超级小麦——航天一号该品种通过返回式卫星携带进入太空,利用超重强辐射原理对其基因进行诱变而育成。株高80厘米,冬性。穗长15厘米,穗粒100-120粒,千粒重50~55克,角质白粒白壳。与其他小麦品种相比,“航天一号”的抗逆性、抗病性能十分明显,耐盐碱,抗干旱,籽粒饱满。属弱筋小麦,特别适合制作饼干、糕点、馒头、方便面  相似文献   

14.
15.
16.
小麦是需水较多的作物,水是小麦高产的重要物质基础。每生产1公斤小麦需要水1000公斤。在小麦的生育期间,有条件的农户朋友们,要能灌好“五水”,即出苗水、坐胎水、起身水、扬花水、灌浆水,增产效果非常显著。 l、出苗水:有灌溉条件的农户最好在播种前半月进行,但  相似文献   

17.
18.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为农业大省,我省小麦的产量将直接影响整个国家。本文就小麦在抽穗扬花和灌浆期容易产生的病虫害入手,阐述“一喷三防”技术对小麦的重要作用,希望对小麦的高产高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小麦随着基本苗数的降低和播期的适当提前,单株成穗数、每穗实粒数随之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千粒重得到同步提高;增施拔节孕穗肥能有效地促进小穗分化,减少小穗退化,提高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据此,提出了不同产量层次的播期与基本苗的优化组合、理想的产量结构模式、合理的群体动态发展指标,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一、技术内容与效果“三层楼”米麦间作新技术是在辽北目前推行三比麦的基础上,选择高、矮秆两个玉米品种搭配种植,其生育期略有差异,高秆品种种在中间行,矮秆品种种在边行,组成高矮秆玉米、小麦“三层楼”式三比麦间作形式。高秆品种株型高大,单株生产力高;矮秆品种株型紧凑,叶片上冲,适宜密植,群体生产力高;两个品种抗性互补。经研究和生产实践证明,该项技术增产效果显著,增产幅度为8~15%,每亩增产粮食50~70公斤,增加经济效益20~28元。该技术是一项不增加任何投入就可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省工省事、技术易学好做、农民愿意接受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