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指导云霄县枇杷果园及混栽果园桔小实蝇的防治工作,2017—2018年对该地区枇杷果园及混栽果园桔小实蝇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观测,研究了气温、降雨量和寄主等因素对桔小实蝇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云霄县周年温度条件总体上适宜桔小实蝇生存繁殖,枇杷果园桔小实蝇周年发生,种群数量消长曲线为双峰型,即在一年中有2个种群高峰期(5月和9月),在月平均低温在15℃以下的冬季(12月至来年2月)、早春(3月)和月平均高温在33℃以上的夏季(7—8月)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减少;云霄县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较多的降雨导致桔小实蝇种群数量较低;寄主水果成熟期的交替出现保证了桔小实蝇的食物供应,4—5月和8—9月集中成熟的多种寄主为桔小实蝇的大量发生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使种群数量迅速增长,形成种群高峰;混栽果园(枇杷+柑橘)与单一种植果园(枇杷)监测到的桔小实蝇种群动态年消长情况基本一致,但混栽果园的桔小实蝇发生量更大。  相似文献   

2.
桔小实蝇在城市绿地中发生危害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被调查的上海城市绿地中,桔小实蝇主要危害桃、枣、柑桔、梨、香橼木瓜、石榴7种园林植物;桔小实蝇对这7种寄主的喜嗜程度顺序为:柑桔>桃>枣>梨>香橼>木瓜>石榴。该虫喜嗜偏软、偏黄、趋于成熟的果实。由于城市绿地中植物种类呈多样性,使得在同一绿地中,桔小实蝇的寄主就达3~4种之多,因而具备了桔小实蝇成虫可随不同寄主植物的成熟度,进行转移补充食料和产卵的条件,形成了转移危害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为了指导云霄县枇杷果园及混栽果园桔小实蝇的防治工作,2017-2018年对该地区枇杷果园及混栽果园桔小实蝇发生规律进行了系统观测,研究了气温、降雨量和寄主等方面对桔小实蝇种群动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桔小实蝇对蒙自农业产业造成巨大的为害,尤其对枇杷、枣、石榴、桃子危害巨大。通过植物检疫,掌握好桔小实蝇种群动态,做好预测预报工作;通过清理果园、套袋技术的使用以及农药和性诱剂的配合使用,可以有效减少桔小实蝇的为害。  相似文献   

5.
在兰州地区梨桃、梨苹果混植果园,利用性信息素系统监测了梨小食心虫的种群发生动态,并调查了梨小食心虫桃寄主的折梢率变化动态及其在不同寄主果树的产卵位置、数量、蛀果率。结果显示,梨小食心虫在兰州地区1 a发生5代,发生期为4月上旬至10月下旬。混植园内梨小食心虫周年发生时序依次为梨、桃、苹果。桃折梢率自5月开始逐渐上升,7月中旬达到极值后开始下降。梨小食心虫不同寄主果实的产卵位置,桃果实以胴部最佳,柄洼次之,萼洼最差;在苹果、梨果实以上胴部最佳,萼洼次之,柄洼最差。建议在兰州地区对梨小食心虫周年进行3次防治,即早春重点防治梨园、5月初重点防治桃园、8月中旬全园喷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桔小实蝇对不同石榴品种的产卵选择性及其与子代生长发育的关系,为石榴桔小实蝇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禄子、光颜、沙子、酸甜和厚皮5个石榴品种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桔小实蝇成虫在不同石榴品种上的着卵量和幼虫取食5个石榴品种后的发育历期、化蛹进度、成活率等相关生长发育参数,分析桔小实蝇对不同石榴品种的产卵选择性及其幼虫的取食适应性。【结果】桔小实蝇偏好在禄子和光颜品种上产卵,在两者果实和果粒上的着卵量分别为30.50、92.00粒/果和39.75、87.75粒/果;在2个品种上的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较短,分别为10.57、11.97d和11.53、10.03d;化蛹进度更快且蛹重更重,蛹重分别为9.65和9.12g;化蛹率和羽化率更高,分别为90.00%、67.50%和91.67%、81.67%。【结论】桔小实蝇对石榴不同品种的产卵选择性存在明显差异,石榴品种的果皮和气味对其产卵选择有影响,且桔小实蝇产卵选择性与其子代生长发育适应性相关联。在桔小实蝇发生严重的地区可优先选择种植桔小实蝇不喜产卵和不利于其子代生长发育的酸甜和厚皮品种,可有效抑制桔小实蝇田间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桔小实蝇自然种群生命表的组建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桔小实蝇自然种群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实验种群的饲养观察,组建了以作用因子组配的桔小实蝇在不同寄主上的自然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在青枣、杨桃、枇杷、柑桔、番石榴和芒果上的种群趋势指数分别是91.5、103.5、120.8、127.3、172.2和183.8。表明在这些果园中,桔小实蝇的种群密度是上一代的91.5~183.8倍。在果园中,“捕食及其它”因子是影响桔小实蝇种群数量发展的重要因子,其幼虫期在青枣、杨桃、番石榴、芒果、枇杷、柑桔上的排除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2.907、2.618、2.591、2.415、2.193和1.866。  相似文献   

8.
果实套袋是枇杷栽培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解资中枇杷果农果实套袋情况及果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调查了常用枇杷果袋的类型、品牌、规格、价格等信息,测定了不同果袋对枇杷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套袋可显著提高枇杷果实纵径、单果重、可食率,但会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固酸比,使果实风味变淡.②不同类型果袋对枇杷果实品质的影...  相似文献   

9.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俗称“蛀果虫”,又称东方果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果实蝇属,该虫寄主范围广,可危害柑桔、桃、梨、李、石榴、苹果、枣、辣椒、茄子、丝瓜、苦瓜等46个科250多种果树、蔬菜和花卉。一直以来,该虫在我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  相似文献   

10.
枣和酸枣桃蛀果蛾生物学特性异于苹果桃蛀果蛾。在适宜温湿度下,枣和酸枣桃蛀果蛾越冬幼虫出土始期和高峰期分别比苹果桃蛀果蛾晚8d和20多d,田间成虫发生期也晚约20d。恒温条件下,前两者的前蛹期+蛹期也均比后者短。桃蛀果蛾多产卵于枣果临近的叶背基部和酸枣梗洼处。幼虫在酸枣中需生活40~50d,一年发生1代。提出了桃蛀果蛾不同的“寄主生物型”概念。  相似文献   

11.
气候因子和寄主植物对苏州桔小实蝇种群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揭示苏州桔小实蝇种群变动规律以及影响其变动的主要成因。[方法]通过对苏州梨园桔小实蝇种群动态的监测,分析气候因子和寄主植物对该种群变动的影响。[结果]在苏州地区,梨园桔小实蝇成虫种群增长为单峰型,成虫种群高峰期为9、10月,11月份至翌年5月份,桔小实蝇成虫种群数量最低。影响梨园桔小实蝇的气候因子有月平均气温及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月极端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月降雨量、月降雨天数及寄主等,其中月平均气温及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月降雨天数以及寄主植物是影响桔小实蝇种群数量迅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枣是当地桔小实蝇最喜好的寄主水果。[结论]该研究为全面认识江苏省桔小实蝇发生规律提供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12.
桔小实蝇是我国禁止进境的原二类检疫对象,根据近几年宝山区桔小实蝇监测情况,该虫在宝山区发生范围逐年扩大,由2006年的1个镇扩散至全区4个乡镇、8个果园,涉及桃、梨、柑桔、柿、枣等果树,至2009年底,诱捕数量共计9377头,对全区水果生产构成严重危害。为有效控制桔小实蝇发生危害,必须切实加强桔小实蝇监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确保世博期间水果供应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3.
以避冻新品种“春花1号”枇杷高接换种树为试材,设置单穗留果3、6、9、12、15五个处理,研究单穗留果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春花枇杷新品种优质高效生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春花1号”枇杷果实单果重、纵径、横径和商品果率均随单穗留果量增加而降低,其中单穗留3个果处理的果实外观品质最好,单果重达29.08g,商品果率为94.44%。随单穗留果量增加,果实内含物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单穗留9个果处理的果实可溶性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类黄酮含量及糖酸比均最高。综合比较认为,“春花1号”枇杷单穗留果量为9个,果实外观内质及产量更好,利于实现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试验探究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对百香果的危害及不同成熟状态的百香果及百香果的不同部位对桔小实蝇生长发育的影响。田间调查结果显示,广东、广西百香果种植园内均能发现桔小实蝇成虫,且百香果果皮处可见为害痕迹,但果肉完整,果瓤内未发现虫体为害,51.7%的受害果被害部位发现实蝇卵。室内试验结果显示,桔小实蝇能在百香果上产卵,产卵痕数量平均为1.73个/每果,幼虫化蛹率为94.2%。桔小实蝇不能在成熟果的果皮上完成生活史,相比于果皮,百香果果肉显著提高了桔小实蝇的化蛹率和羽化率,但仍然低于香蕉对照组。成熟百香果的糖度为17.72%,pH为1.78,均不利于桔小实蝇的产卵和生长发育。综上所述,桔小实蝇能够为害百香果并能在果实上完成生长发育,但百香果不是桔小实蝇的适宜寄主。  相似文献   

15.
果树桔小实蝇的为害与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桔小实蝇俗称果蛆、针蜂,原产于我国台湾和日本,是一种检疫性的果蔬害虫。近年来,此虫以卵和幼虫随各类被害果品进口、调运而传播、扩散。软皮果类受害特别严重,其为害果实.种类达150种之多.当中以番石榴、杨桃、芒果、柑桔、枇杷、桃、李、柿、枣等水果受害最为严重,堪称“水果杀手”。幼虫常群集在果实内蛀食,每果内有幼虫数头至数十头.被害果局部或全部腐烂成糊状.出现早熟、早黄、早落的现象,由此使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受害严重时则导致绝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开展桔小实蝇检疫防控技术研究提供技术基础。[方法]利用养虫室、养虫笼等设施,采用人工饲养和果实培养等方法建立和维持桔小实蝇种群并进行持续的室内生物学观察;在太湖东山地区建立隔离网室,配备温湿度记录装置,栽种各类寄主植物,每天观察桔小实蝇的生活习性。[结果]通过实验室饲养观察,掌握了桔小实蝇成虫、幼虫、蛹和卵的生活习性;通过土壤深度对蛹羽化率影响的试验可知将土层深度加大到40cm仍有成虫出现,且羽化率为80%;通过室内趋向性试验,发现桔小实蝇对苏州地产水果的选择性从高到低排序为柑橘、枣、石榴、桃、橙、梨、柿子。而野外调查表明,果树品种根据桔小实蝇为害率从高到低排序为柑橘、枣、石榴、梨、柿子。在本地柑橘品种中,其为害率从高到低排序为洞庭蜜橘、早橘、温柑、黄皮、早红、料红。[结论]建立了桔小实蝇人工饲养设施,为开展桔小实蝇生物学特性观察和生物学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桔小实蝇及其寄生蜂消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漳州地区桔小实蝇及其主要寄生蜂的种群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在漳州天宝地区发生期为3~11月,种群高峰为6~9月;寄生桔小实蝇的寄生蜂有4种,各自种群消长与桔小实蝇种群的消长呈跟随效应,其中切割潜蝇茧蜂占已知寄生蜂总量的77.6%,在田间寄生率达11.42%,发生期为5~11月,在已知寄生蜂种类中为优势寄生种群,是控制桔小实蝇的主要蜂种;桔小实蝇和切割潜蝇茧蜂对寄主水果都有明显的选择性,其种群数量关系为:番石榴≈杨桃>莲雾,表明该蜂更趋向在番石榴和杨桃上的桔小实蝇幼虫上产卵.  相似文献   

18.
峨山县温带水果生产过程中实蝇发生危害较重,给温带水果生产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峨山县植保植检站设立10个监测点,使用引诱剂监测技术对温带水果实蝇发生种群及发生数量开展监测。结果表明,实蝇在峨山县常年均有发生,主要种群为桔小实蝇、番石榴实蝇,其中桔小实蝇全县均有分布,番石榴实蝇主要分布于低热河谷地区且发生量大,其它实蝇发生分布广,发生量低。通过相关性统计分析,得出峨山县温带水果实蝇发生高峰期为6-10月,实蝇寄主挂果期与降雨、气温等一系列环境因子是影响实蝇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桃蛀果蛾寄主间生活史与杂交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在25℃恒温、14.5 ̄15.0h光照条件下,比较了杏、苹果、枣、桃、酸枣、山楂、海红、石榴等8种寄主上桃蛀果蛾越冬幼虫出土和成虫羽化的时间差异,并进行了杂交试验,结果表明,幼虫出土和成虫化时期在寄主间差异明显;不同寄主来源的成虫间容易杂交,并产生可育的F1代。F1代滞育率差异悬殊,表明不同寄主上的桃蛀果蛾临界光周期有差异。  相似文献   

20.
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rdel)是重要的检疫性果蔬害虫,采用实验室内饲养技术提供龄期一致的试虫是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综合防治,以及抗药性机制的重要前提。为提高桔小实蝇室内饲养效率与规范性,以天然寄主果实与人工饲料饲喂桔小实蝇,观察记录桔小实蝇的孵化、羽化、取食、产卵等行为,摸索出卵、幼虫、蛹、成虫各个虫期的饲养流程及其技术要点。在室内可控条件下,对桔小实蝇的生长发育进行研究并构建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饲养和寄主果实饲养2种模式下,桔小实蝇的净增殖率R0分别为262.29、278.30,平均世代历期T分别为59.37、53.18,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12、0.13,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1.02、1.21,种群倍增时间DT分别为8.33、9.21。因此,寄主果实和人工饲料对桔小实蝇的饲养效果接近,且均有利于桔小实蝇的种群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