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从臭椿中分离内生放线菌,测试其代谢产物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采用4种培养基分离臭椿组织中的内生放线菌,采用琼脂移块法和平板对峙法研究臭椿内生放线菌的抑菌活性,通过形态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对高活性菌株进行菌种鉴定。【结果】4种培养基中以HV培养基分离效果最为理想;从臭椿组织中共分离纯化获得45株内生放线菌,有26株菌株对指示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占总分离菌株的57.78%;其中,菌株AAA19对6种供试菌株均有抑制能力,拮抗作用最强,菌种鉴定结果表明该内生放线菌为抗生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antibioticus)。【结论】臭椿内生放线菌具有抗菌作用,菌株AAA19具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西藏低温环境下放线菌的组成及其抑菌效果和酶活性,为放线菌新药物先导化合物和高活性酶的筛选提供资源。【方法】从西藏低温地区采集16份土样,用平板稀释法分离放线菌,经形态学和培养特征初步鉴定后得到有代表性的低温放线菌,对这些代表性菌株的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代表性低温放线菌菌株发酵液对11种农作物真菌的抑菌活性,并对其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等活性进行测定。【结果】从16份土样中共分离到22株有代表性的低温放线菌,其在10~25℃均能生长。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这22株菌分布于放线菌门放线菌纲2个亚目3个科的3个属,即链霉菌亚目(Streptomycineae)链霉菌科(Streptomycetaceae)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假诺卡氏亚目(Pseudonocardineae)束丝放线菌科(Actinosynnemataceae)伦茨氏菌属(Lentzea)和假诺卡氏亚目(Pseudonocardineae)假诺卡氏菌科(Pseudonocardiaceae)拟无支酸菌属(Amycolatopsis),其中以链霉菌属最多,占分离菌的91%。在分离的22株代表性低温放线菌菌株中,27.3%的菌株有抑菌活性;40.9%的菌株具有纤维素酶活性,22.7%的菌株具有淀粉酶活性,18.2%的菌株具有蛋白酶活性。【结论】西藏低温生境中蕴藏着丰富的低温放线菌资源,其中一些菌株具有拮抗活性和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药用植物鸦胆子中分离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细菌,为新型生物杀菌剂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匀浆法对鸦胆子内生细菌进行分离,通过离体和活体组织抑菌试验筛选活性菌株;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测定、16S rDNA序列分析和Biolog系统对筛选获得的高活性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鸦胆子的根、叶、茎和果实部位分别分离得到43、19、15和8株内生细菌,其中分离自根部的YGB-11菌株对柑桔绿霉病菌、香蕉煤纹病菌等7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率均超过80.00%,表现出较好的抗菌特性,结合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和Biolog系统鉴定,确定YGB-11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结论】内生细菌YGB-11菌株具有抑菌谱广、抑菌活性较高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香竹箐栽培古茶树内生真菌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拮抗活性。【方法】采用尖端菌丝纯化法分离内生真菌,并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内生真菌进行鉴定,采用五点对峙培养法筛选对供试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菌株,对具有较强活性的菌株进行分类地位归属。【结果】从香竹箐栽培古茶树枝叶中共分离纯化出308株内生真菌,归属于61个形态型。病原真菌拮抗试验结果显示:有18株内生真菌对4种以上供试菌的抑制率大于50%,分别隶属于2门3纲10目13科14属。有13株对至少1种供试菌的抑制率大于75%,有9株对5种供试菌的抑制率均大于50%。其中,菌株Ct-BC40、Ct-BC72和Ct-LP113对5种供试菌的抑制率达80%以上,属强拮抗菌株。【结论】香竹箐栽培古茶树内生真菌中广泛分布着抑菌活性菌株,占分离菌株总数的96%以上,且抗菌活性、种属分布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藏北高寒草原耐碱放线菌的多样性、产酶潜力及拮抗活性,为开发利用相关资源提供参考。【方法】从藏北高寒草原盐碱地采集22份土样,用平板稀释法从中分离放线菌,进行初步的形态鉴定后得到有代表性的36株耐碱放线菌,对这些代表性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将这些菌株鉴定到属;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分离菌株发酵液对1种细菌和4种农作物真菌的抑菌活性,并对分离株菌进行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酶活初筛,分析其拮抗活性。【结果】从22份土样中分离到有代表性的36株耐碱放线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这36株菌分布于放线菌门放线菌纲5个亚目5个科的5个属,即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糖丝菌属(Saccharothrix)、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原小单孢菌属(Promicromonospora)和韩国生工菌属(Kribbella);分离菌株中25.0%具有纤维素酶活性,8.3%具有淀粉酶活性,16.6%具有蛋白酶活性。所得耐碱放线菌中33.3%的菌株有抑菌活性,其中有5株具有高拮抗活性(抑菌圈直径≥20mm),分别是J10、J14、J21、J48和J65。【结论】藏北高寒草原盐碱地生境蕴藏着丰富的耐碱放线菌资源,这些耐碱放线菌具有高酶和拮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6.
白骨壤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及其抑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红树植物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并检测其抗菌活性,为红树植物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西北部湾北仑河口红树植物白骨壤为试验材料,通过传统稀释涂布法和16S rRNA序列鉴定分析其内生细菌的多样性;通过发酵得到内生细菌中的次级代谢产物,并采用牛津杯法测试内生细菌次生代谢产物对5种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从白骨壤的果实、花、根、叶和皮等部位共分离到61株内生细菌,隶属于3门4纲12目16科20属36种,其中有8株潜在新种,放线菌是白骨壤内生细菌的优势类群。各部位的内生细菌数量排序为果实花皮根=叶,果实的内生细菌共10个属,占总属数的50.00%。36株细菌至少对1种指示菌株具有抑菌活性,有4株细菌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其中文昌小单胞菌YA350对枯草芽孢杆菌和扩展青霉的抑菌活性最强。【结论】从白骨壤的果实、花、皮、根和叶部位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多样性较丰富,且部分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可作为开发新型生物活性化合物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植物内生放线菌SF4和SG2的抗菌活性,获得具有更好生防效果的工程放线菌,为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奠定基础。【方法】运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将SF4、SG2和SC1进行融合,研究融合菌株的皿内抑菌活性及持续抑菌作用,并测定了其内生性和多胺效果。【结果】筛选获得了12株形态特征和菌落颜色与亲本菌株有差异、且遗传性状稳定的融合菌株,其中F-G1、F-G7、F-G11、F-G12、F-G15和G-C5等6株融合菌株对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菌株F-G11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率为71.5%,F-G15对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f.sp.niveum)和梨状毛霉(Mucor piriformis)的抑制率达到73%,且有持续抑制作用;融合菌株F-G1、F-G11和F-G15继承了亲本的内生性和广泛定殖性;6株融合菌株均能产生多胺。【结论】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实现了植物内生放线菌之间,以及植物内生放线菌和土壤中生防放线菌之间的融合,是改良放线菌特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为开发新的抑菌活性物质,以湘西药用白花泡桐叶片为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从药用白花泡桐叶片中分离内生细菌,通过对峙培养法检测内生细菌发酵液对2株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根据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对活性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白花泡桐叶片中筛选出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并鉴定对芋头干腐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为有效防控芋头干腐病提供生防资源。【方法】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芽孢杆菌;以芋头干腐病的优势病原菌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株,并测定拮抗菌株的抑菌范围;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DNA、gyrA、rpoB基因序列分析,对拮抗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筛选到1株对芋头干腐病菌具有显著抑菌效果的菌株,命名为D-1。该菌株对供试的其他9种植物病原真菌和5种植物病原细菌也有显著的抑菌作用。D-1菌落圆形、乳白色、不透明、表面干燥皱褶、边缘不整齐、中央凹陷;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结果与对照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FJ17-4的测定结果一致;测定的16S rDNA、gyrA和rpoB 3个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B. velezensis对应序列的同源性均为100%;在分别基于16S rDNA、gyrA和rpoB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上,该菌株与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各菌株聚类成一个分支。...  相似文献   

10.
邹勇  牛永春  邓晖 《安徽农业科学》2013,(23):9585-9588
[目的]了解瓜类植物内生真菌对瓜类植物常见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方法]对分自不同瓜类植物及不同部位的461株内生真菌分别与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和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3种土传病菌进行对峙培养试验,观察菌落形态和生长情况,记载抑菌带的有无和宽度,计算供试病原真菌菌落生长抑制率,分析内生真菌对3种土传病菌的拮抗作用.[结果]内生真菌对供试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表现为3种类型:抗生作用、基质竞争作用和寄生作用.在461株内生真菌中,共有13株对黄瓜枯萎病菌产生拮抗作用,25株对立枯病菌产生拮抗作用,64株对菌核病菌产生拮抗作用,分别占供试内生真菌菌株的2.8%、5.4%和13.9%.其中,菌株F30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带最宽,达19.0 mm.菌株JCL24对立枯病菌的抑菌带最宽,达11.3 mm.菌株F94对菌核病菌的抑菌带最宽,达14.3 mm.对黄瓜枯萎病菌菌落生长抑制率大于70%的共3株,分别属于Nigrospora、Penicillium和Rhizoctonia属.对立枯病菌菌落生长抑制率大于70%的共11株,分别属于Alternaria、Apiospora、Bipolaris、Colletotrichum、Exserohilum和Fusarium 6个属.对菌核病菌菌落生长抑制率大于70%的共17株,均为Fusarium属.[结论]部分瓜类植物内生真菌对土传病菌具有拮抗作用,主要通过抗生作用,少部分通过基质竞争和寄生作用抑制病菌生长.一些菌株对供试病菌抑制作用很强,可能具有用于瓜类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并鉴定对苦瓜枯萎病具有生防应用潜力的拮抗菌株。【方法】从河南省南阳桐柏山景区采集土壤样品,先通过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获得细菌纯培养,再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筛选获得1株对植物病原菌具有稳定抑菌活性的拮抗菌株TB17。【结果】试验分别测定其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并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将菌株TB17鉴定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平板对峙试验结果表明,菌株TB17对苦瓜枯萎病菌生长抑菌率为49.03%,其稀释5倍和10倍的无菌发酵滤液对苦瓜枯萎病菌生长抑制率为63.96%和54.95%。拮抗谱测定结果表明,菌株TB17对苦瓜枯萎病菌、玉米大斑病菌、苹果轮纹病菌、小麦全蚀病菌等7株靶标菌都具有一定的拮抗活性。【结论】菌株TB17可以促进苦瓜生长,并对苦瓜枯萎病表现出良好的防治效果,其防效达76.92%。  相似文献   

12.
樟叶越桔叶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具有抑菌活性的樟叶越桔叶内生真菌,以小麦雪腐病菌等10种植物病原真菌作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生长速率法测定内生真菌的拮抗效果及其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有10株内生真菌分别对小麦雪腐病菌、三七丝核病菌、番茄灰霉病菌、辣椒镰刀病菌和白菜黑斑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其中烟曲霉菌株的抗菌活性最强,对番茄灰霉病菌、辣椒镰刀病菌和三七丝核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83.26%、68.82%和68.57%。  相似文献   

13.
放线菌是产抗生素和生防菌的重要来源,为发现有价值的拮抗放线菌并评估其拮抗活性,采用连续稀释法,从辣椒根际土壤样品中分离筛选到一株放线菌WKFF34。使用平板对峙法、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及双层平板法分别对该菌株的抑菌活性以及溶藻活性进行了生物活性评估,通过纸片法测定了该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基于形态学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研究发现,菌株WKFF34对多种供试植物病原细菌、真菌和铜绿微囊藻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抗菌谱及抑菌活性复筛发现该菌株的发酵液有广谱的抑菌活性,其中对油菜菌核病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80.43%。药敏试验结果表明WKFF34对12种抗生素如四环素、复方新诺明、万古霉素、氯霉素、米诺环素、麦迪霉素、强力霉素、多粘菌素、新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氨苄西林敏感。研究发现,菌株WKFF34属于链霉菌属中有效发表种蓝微褐链霉菌(Streptomyces cyaneofuscatus)的一个菌株,鉴定为Streptomyces cyaneofuscatus WKFF34,因其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和溶藻活性,在作物保护和环境保护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老枞根际土壤分离可培养放线菌,获取潜在新物种,并筛选可可毛色二孢菌拮抗菌株。【方法】采用土壤稀释涂布法和三区划线法进行分离和纯化,获得放线菌菌株;通过比对16S rRNA基因序列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对菌株进行初步分类和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进行抑菌活性筛选。【结果】(1)共获得81株不同放线菌菌株,分别隶属于链霉菌Streptomyces(54.32%)、节杆菌Arthrobacter(27.16%)、微杆菌Microbacterium(11.11%)、北里孢菌Kitasatospor(4.94%)和短小杆菌Curtobacterium(2.47%)5个属;(2)与已知模式菌株相比,相似度小于98.65%的潜在新种共有20株;(3)经可可毛色二孢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后,获得7株高抑菌活性链霉菌,其中链霉菌ON316885的抑菌率最高,达到63.92%。【结论】武夷山老枞根际土壤中蕴含着丰富的放线菌资源,具有深度挖掘研究的价值,其中一些链霉菌具有较高的生防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旨在筛选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甘草内生细菌,为新疆甘草内生细菌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从100株甘草内生细菌中筛选对石榴枯萎病甘薯长喙壳、草果叶斑病镰刀菌、草果假茎黑斑病小孢拟盘多毛孢、墨兰炭疽病胶孢炭疽菌等4个病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并测定其16SrRNA基因序列,建立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显示,61株菌株对甘薯长喙壳具有拮抗作用,其中13株菌的抑菌半径均大于15mm。进一步研究表明,10株菌对4种植物病原菌都表现出较高的抑菌能力。基于16Sr RNA基因序列分析与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其中11株菌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另外2株菌分别为副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paraoxydans)和莫哈韦芽胞杆菌(B.mojavensis)。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海南药用植物根际分离得到对淮山炭疽病具有拮抗活性的放线菌菌株,并对其分类地位进行鉴定。[方法]采用HV培养基从盾叶鸡蛋花根际土壤分离放线菌菌株;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和发酵代谢产物抑菌试验筛选活性放线菌;根据形态特征,结合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活性放线菌的分类地位。[结果]从盾叶鸡蛋花的根际土壤分离到12株放线菌,筛选到1株对淮山炭疽病菌具有良好拮抗活性的菌株51173,菌株51173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violaceusniger16S rRNA gene clade中的成员。[结论]放线菌菌株51173在淮山炭疽病菌的生物防治中将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从银杏树林土壤中分离放线菌,并用生长速率法测得其对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活性,且抑制率达到80. 00%以上。杯碟法测量结果表明菌株MKLFXJ-I发酵液对9种植物病原菌均具有抑菌活性。通过菌种培养形态、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MKLFXJ-I为链霉菌Streptomyces sp.。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山橙(Melodinus suaveolens Champ.ex Benth)中分离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为研发新型高效生物农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培养法对山橙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与纯化,结合菌种形态学和18S rDNA序列比对对其内生真菌进行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内生真菌对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香蕉炭疽病菌和火龙果溃疡病菌等13株供试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从山橙的根、枝和叶中分别分离得到4、5和11株共20株内生真菌,平板对峙测定结果显示其中的菌株M4对白腐盾壳霉菌、向日葵霜霉病菌、禾谷镰刀菌、茄子黄萎病菌、水稻稻瘟病菌和火龙果溃疡病菌等6株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均在30.00%以上,表现出较好的抗菌活性.结合形态特征与18S rDNA序列分析鉴定,确定菌株M4为Phanerochaete sp.,其菌株发酵液在20 mg/mL浓度下对马铃薯黄萎病大丽轮枝菌、马铃薯黑白轮枝菌、禾谷镰刀菌、茄子黄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马铃薯立枯丝核菌和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等7株病菌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禾谷镰刀菌的抑制效果最佳,抑制率为40.92%,显著高于对其他病原菌的抑制率(P<0.05).[结论]山橙内生真菌富含抑菌活性菌株,蕴藏着潜在的抑菌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新疆盐湖嗜盐微生物资源及发掘菌株发酵液的农用和医药活性。【方法】采集达坂城区达坂城盐湖湖边的淤泥样品进行菌株分离鉴定,采用4种不同分离培养基,使用平板稀释涂布法结合16S rRNA进行分离鉴定;并用平板对峙法对分离到的放线菌进行植物病原菌拮抗活性研究,用HepG2细胞增殖测定其抑制肿瘤活性。【结果】获得细菌18株,鉴定为14个属,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链霉菌属(Streptomyces)、拟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为优势种群。有3株放线菌具有拮抗植物病原菌活性,其中菌株Tsukamurella sinensis DBC26和Nocardiopsis crassaminis DBC31有拮抗棉花枯萎菌活性,Streptomyces longispororuberDBC5有拮抗水稻恶苗菌活性。菌株DBC5、DBC9和DBC10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96.4%、91.8%和87.8%。【结论】达坂城盐湖细菌在数量和种类上存在丰富的多样性,且稀有放线菌种类较为丰富,并且其发酵液具有拮抗植物病原菌活性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20.
银杏内生真菌抗真菌活性菌株的分离和筛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银杏(Ginkgo biloba L.)的根、茎、叶和果实中分离获得522株内生真菌,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 了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302株具有抗菌活性,占总数的57.85%,其中12株抗菌效果非 常明显。银杏组织中存在丰富的内生菌,不同组织内生真菌的数量存在一定差异;对病原真菌具有活性的内 生真菌比例较高;对大多数供试病原菌都可以筛选到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银杏内生真菌可以产生丰富的具 有抑菌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可以作为对多种病原物具有抑菌活性物质筛选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