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正> (一)早春亲鳖死因分析 1.体质虚弱引起的死亡。雌亲鳖经过几个月的产卵期后,体能消耗很大,如果得不到充足的营养补充,就容易因营养不足体质虚弱而在冬眠期死亡。 2.鳖病引起的死亡。常见鳖病有红底板病、红脖子病、钟形虫病、腐皮病、水霉病等,其中危害较大的是红底板病和红脖子病。患红底板病的病鳖底板发红、发肿、脖子粗大,拒食,反应迟钝,解剖肝脏  相似文献   

2.
立春后,随着气温回升,越冬的亲鳖苏醒后,往往发生群体死亡,主要因素是:经过冬眠的亲鳖因营养大量消耗,抗病力降低,早春易遭红底板病和红脖子病的侵害。患红底板病的鳖底板红肿,脖子粗大,拒食懒动。患红脖子病的鳖脖子伸长不能缩回,腹部出现红色斑点,咽喉部肿胀,重者口鼻出血,眼睛浑浊发白。针对以上越冬亲鳖死亡的原因,应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增强营养。亲鳖冬眠苏醒后要多投喂动物内脏和鲜螺、蚌肉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每天投喂量不得少于鳖体重的15%。尽量补充营养消耗,是控其死亡的关键。2.防治疾病。对新购亲鳖,下塘前按每立方米水体…  相似文献   

3.
立春后,随着气温回升,越冬的亲鳖苏醒后,往往发生群体死亡,主要因素是:经过冬眠的亲鳖因营养大量消耗,抗病力降低,早春易遭红底板病和红脖子病的侵害。患红底板病的鳖底板红肿,脖子粗大,拒食懒动。患红脖子病的鳖脖子伸长不能缩回,腹部出现红色斑点,咽喉部肿胀,重者口鼻出血,眼睛浑浊发白。  相似文献   

4.
经过冬眠的亲鳖因营养大量消耗,抗病力降低,早春易遭红底板病和红脖子病的侵害,所以越冬的亲鳖苏醒后,往往发生群体死亡。应采取以下几点预防措施:1、增强营养亲鳖冬眠苏醒后要多投喂动物内脏和鲜螺、蚌肉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每天投喂量不得少于鳖体重的15%。2、防治疾病对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鳖,是一种营养和经济价值均高的特种水产动物。随着养殖生产的发展,鳖病发生变得很严重。其中危害较大的有红脖子病、腐皮病、穿孔病、红底板病、白底板病、白斑病和钟形虫病等。一、红脖子病病原病原体是嗜水产气单胞菌,带菌鳖及被污染的池水是主要传染源,可能经消化道感染该病,全年可发生,3~6月为流行季节。症状见第21页图1。病鳖首先表现出对外界应激敏感性降低,行动迟缓,不吃食,喜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介绍了鳖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红脖子病、鳃腺炎、红底板病、出血性肠道坏死症、腐皮病等疾病的病原和症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以期为鳖养殖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气温的逐渐回升,越冬亲鳖开始苏醒,此时池塘养殖若管理不当,极易发生亲鳖春瘟病症,甚至产生死亡,严重影响养殖效益。因此,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1.尽快补充营养经过冬眠的鳖营养大量消耗,早春营养状况普遍较差,必须加强投饲,才能提高抗病力,减少死亡。要多投喂动物内脏和鲜螺、蚌肉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每天投量不得少于鳖体重的15%。  相似文献   

8.
多年的养鳖(甲鱼)实践证明,搞好鳖的冬眠前管理是夺取来年养鳖高产高效的重要环节。因为冬眠前的这段时间是鳖尤其是雌鳖增强体质、体内贮存营养、准备冬眠等生理活动的重要时期。这阶段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亲鳖能否安全越  相似文献   

9.
随着初春气温的逐渐回升,越冬亲鳖开始苏醒,此时池塘养殖一旦管理不当,极易发生亲鳖春瘟病症,甚至产生死亡,严重影响当年养殖效益。因此,应争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1、尽快补充营养:一般经过冬眠的鳖,营养大量消耗,早春营养状况普遍较差,必须加强投饲,才能提高抗病力,减少死亡的发生。要多投喂动物内脏和鲜螺、蚌肉等蛋  相似文献   

10.
<正>多年的养鳖(甲鱼)实践证明,搞好鳖的冬眠前管理是夺取来年养鳖高产高效的重要环节。因为冬眠前的这段时间是鳖尤其是雌鳖增强体质,体内贮存营养,准备冬眠等生理活动的重要时期。这阶段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亲鳖能否安全  相似文献   

11.
选择鳖种应做到四检验: 一、选鳖种时,先用一只手挟住鳖的后肢,另一只手拿一显眼的物品离鳖一定距离晃动,如鳖的头部能敏捷地随物品摆动,眼睛转动灵敏,证明鳖的体质好。 二、把鳖翻着背朝下,用手按住其底板,鳖很快伸长脖子,利用脖子的力量试图翻过来,手感其用的力越  相似文献   

12.
鳖的红脖子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本试验运用中医学理论对其进行辨证施治 ,组方凉血解毒散应用于预防和临床治疗 ,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证明该方与抗菌素一样能有效地防治鳖的红脖子病 .并通过抑菌试验 ,验证了本方对嗜水气单胞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出血性肠炎,是甲鱼生产中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危害成鳖、亲鳖和100~200g的幼鳖. 症状主要表现为肠道糜烂出血,肠内有血液或凝血块,部分病鳖肠道失血发白,体腔内靠近肠壁处有血凝块;肝脏大部分肿大呈灰黑色或暗褐色,并且糜烂;体表完整,多数病鳖底板苍白,部分病鳖生殖器官外露.病鳖濒死前浮于水面,不下沉或静伏于食台上,捕捉后若给予刺激,表现出很强的活动能力,几小时后死亡.该病流行季节是5~7月和9~10月,气温在25~30℃为发病的高峰期;20~25℃发病率略低;30℃以上则不易发病.  相似文献   

14.
冬眠期,尤其是冬眠后,会造成鳖的大量死亡,人们称其为越冬死亡症、苏醒死亡症或冬眠死亡症.该病发生于11月至次年5月下旬鳖的越冬期或越冬后,死亡者大多是雌鳖或体重10g以下的稚鳖,死亡率高的可达20%,严重影响着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山瑞鳖红底板病的病原菌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为生产中有效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常规方法从患红底板病山瑞鳖的肝脏、心脏和腹水中分离病菌,人工感染确定其致病性,以API 20NE生化鉴定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病原菌,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患病山瑞鳖的心脏、肝脏和腹水中分离到3株优势菌株,经鉴定均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与标准株ATCC 7966的亲缘关系最近,同源性达99.6%.3株病原菌对舒普深、菌必治、多粘菌素B和先锋必等4种药物均高度敏感,而对先锋霉素Ⅵ、青霉素G和氨苄青霉素等3种药物均不敏感.[结论]引起广西南宁市某养鳖场山瑞鳖红底板病的病原菌是嗜水气单胞菌,可选用舒普深、菌必治、多粘菌素B和先锋必等药物进行治疗.放养密度大、水质条件差和相互咬伤是山瑞鳖在保温越冬期间红底板病暴发性流行的诱发因子.  相似文献   

16.
<正>(续第9期第20页)五、白底板病病原白底板病在鳖的病害中,是最危险的一种传染病,传染快,死亡快,会造成大批死亡。是由嗜水气、温和气单胞菌或与其他细菌合并感染引起。症状鳖感染疾病后,食欲减退,一般在发现有死鳖时,摄饵量减少1/3以上。病鳖的主要症状为体无血色、无出血点、底板灼白(见第21页图1);在有并发病,如氨中毒时会加速其死亡。当鳖的血管中血液耗尽,无力上岸,  相似文献   

17.
凉血解毒散对鳖红脖子病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鳖的红脖子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试验运用中医学理论对其进行辨证施治,组方凉血解毒散应用于预防和临床治疗,获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证明该方与抗菌素一样能有效地防治鳖的红脖子病,并通过抑菌试验,验证了本方对嗜水气单胞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介绍了鳖在养殖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红脖子病、腮腺炎、红地板病、出血性肠道坏死症、腐皮病的病原、病症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 凡性腺已达性成熟,留作繁殖后代的鳖称为亲鳖。在人工养鳖过程中,鳖的繁殖是一个中心环节。亲鳖选得好,产卵多,卵粒大,受精卵和孵化率高,幼鳖生长速度快。因此,严格按照繁殖要求选择理想的亲鳖是搞好苗种繁育、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和前提。选购亲鳖应把好以下六关: 1 选购时间关。鳖为变温动物,其生活规律和外界季节、气温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鳖有冬眠习性。冬眠期一般从水温逐渐下降到10~12℃以下开始,即潜入洞穴中或水底泥沙中冬眠;至翌年  相似文献   

20.
将分离自中华鳖主要细菌性疾病如肠道出血性败血症、鳖穿孔病(疖疮病)、红脖子红底板病、鳖腐皮病的四株病原菌,在3.5%福尔马林溶液中24 h全部灭活;经灭活的四株菌加入Al(OH)3胶,制成总含菌量为6×109/mL的四价菌苗。小白鼠注射疫苗后21~35 d,对这四株菌的血清凝集抗体效价最高达29,免疫保护率达100%,且对四株菌均有保护作用。鳖免疫后15 d就产生抗体,血清中凝集抗体效价高达27,免疫保护率达100%,对四株菌均有保护作用;同时开展鳖生产性免疫预防试验,鳖存活率有较大提高,免疫池鳖发病死亡率平均下降50%,有效地防治了养殖鳖病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