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苏云金芽胞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cry218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对棉铃虫高毒力的苏云金芽胞杆菌218菌株中克隆到杀虫晶体蛋白基因cry218,限制性内切酶图谱表明该基因属于cry1Ac基因。改造了两个质粒载体,并以此将cry218基因克隆到E.coliJM103和苏云金芽胞杆菌无晶体突变株Bti78/11中,重组菌均表达130kD蛋白质,对小菜蛾的杀虫率在稀释1000倍和3000倍时可分别达到90%以上和80%以上。  相似文献   

2.
假单胞菌的生物防治作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假单胞菌能产生多种抗生素 ,改善植物营养 ,促进植物生长 ,且能降解土壤中有毒物质 ,对植物促生长防病作用显著。部分假单胞菌株具有杀虫功能 ,由假单胞菌可开发一系列生物防治产品  相似文献   

3.
广宿主稳定表达载体pQMV和pGMP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Eschedchia coli高效表达载体pET-29a为基础,将广宿主载体pUCP19中稳定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质粒DNA复制子和自行分离克隆的荧光假单胞菌(P.fluorescens)P303组成型表达启动子PP303插入其中,分别获得了重组载体pQMV(4.6kb)和pGMP(5.6kb)。它们均含有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复制子、荧光假单胞菌内源强启动子,以及包含8~11个限制性内切酶多克隆酶切位点;此外,载体pGMP还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作为辅助检测标记。连续培养和继代培养测定,这两种载体在荧光假单胞菌中的稳定性均为100%(120h)。  相似文献   

4.
张亮  盛浩  袁红  赵兰凤  李华兴 《土壤》2018,50(5):1056-1060
本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荧光假单胞菌PEF-5#18诱导番茄系统性抗性(ISR)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包括了诱导进程中番茄根系病程蛋白基因PRs族、GR等重要防卫基因以及乙烯、水杨酸、茉莉酸等诱导信号调控路径的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Forl和荧光假单胞菌PEF-5#18对番茄植株分别具有SAR和ISR诱导抗性能力,而在"Forl-番茄-PEF-5#18"互作模式下,番茄植株受诱导所产生的抗性则受到SAR和ISR共同作用的影响;与对照相比,Forl或荧光假单胞菌PEF-5#18均能诱导番茄病情蛋白基因PRs (PR1、PR4、PR5、PR6)与GR、POX、PAL等相关防卫基因的表达进行上调,而相关受诱导基因的表达程度与动态变化则与所诱导的SAR和ISR抗性反应类型以及诱导时间有关;此外,对于调控路径的分析结果显示出尖孢镰刀菌Forl对番茄SAR诱导抗性主要依赖于水杨酸路径进行调控,而荧光假单胞菌PEF-5#18对番茄ISR诱导抗性则主要依赖于茉莉酸和乙烯路径来调控。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克隆了萤光假单胞菌AS1.55(Pseudomonas fluorescensAS1.55)的亮氨酸基因(leu^+)EcoRI片段(-6.6kb),并获得含有该片段的重组质粒pBR322-LEU。从pBR322-LEU质粒中分离出leu^+EcoRI片段,将其插入到nifA质pMC71A的EcoRⅠ位点使氯霉素抗性基因失活,从而构建了不带抗药性基因nifA质粒pMC71A-LEU。  相似文献   

6.
应用Tn5转座子对粪产碱菌野生型菌株A1501进行诱变处理,用荧光增白剂及TTC为标记筛选,分别获得胞外多糖缺陷型和丰富型突变株。激光共聚焦观察证实,EPS突变株确实具有与野生型不同的表面特性,贴根试验表明,突变株贴根菌数均少于野生型,胞外多糖生成过多或过少均影响菌体与根表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7.
通过导入几丁质酶基因提高荧光假单胞杆菌P5的生防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质粒pUC1965得到含有几丁质酶基因的6.5kb DNA片断,将该基因与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穿梭质粒pDSK519连接,获得重组质粒pDSK51965。重组质粒转入荧光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flurescence)P5,获得工程菌株fluorescence P5-1。与野生菌株相比,平板拮抗实验表明,工程菌株对小麦全蚀病(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t.tricici)、水稻纹枯病(Rhizoctonia salani)和棉花立枯病(R.salani)抑菌效果明显提高;盆栽防病实验表明,工程菌株显著地提高了对水稻纹枯病及棉花立枯病的防效,并提高了对小麦全蚀病的防效。  相似文献   

8.
固氮粪产碱菌胞外多糖的理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宣钧  林敏 《核农学报》1996,10(3):181-185
EPS结构分析表明,EPS突变株及工程菌株的糖骨架结构与野生型菌株相比有差异,尤其是ntrC-nifA基因结合子A1532的糖骨架结构明显不同于其它菌株,各个菌株之间,其侧链基因均稍有改变。ETIR证实,各个菌株EPS中蛋白构象存在差异,EPS中均有丰富的β折叠构象。EPS丰富型突变株中无规卷曲构象所占比例较大,而野生型菌株中EPS则没有无规卷曲构象。  相似文献   

9.
从国内多个地区的65份土样中分离纯化了产荧光假单胞菌株146株,其中菌株DSC3和DKXC1含有质粒,细胞形态,菌落特征的观察和检测证明DKXC1菌株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以其为出发菌株,克隆了该菌质粒DNA复制子1.7kb片段,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DNA片段由3个ORF组成,分别编码311、130、115个氨基酸;它与已知的Pf-E.coli穿梭质粒pUCP19的复制区同源性只有49%,该复制子DNA序列已在GenBank登记,登记号为AF273219,这是国内分离克隆的第一个Pseudomonas质粒DNA复制子,以此复制子构建了4.7kb的E.coli-Pf穿梭载体pYQSPE,该质粒在荧光假单胞菌P303中能够稳定复制和遗传。  相似文献   

10.
应用荧光探针FMA和荧光胺,证明EPS中多肽的一些基因如SH基和NH基参予了与 系粘质的相互作用。NH4^+浓度可诱导EPS中SH基和NH基数量的变化,并导致EPS中多肽的构象改变,EPS中的这些基因在粪产碱菌与水稻根系的结合过程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三亲本杂交方法,将luxAB发光酶基因标记至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CP1108上,研究标记菌株CP1108L的个体生态学特征及其在棉花根圈的定殖动态.结果表明,标记菌株连续传代20次均未发生质粒丢失现象,标记质粒在受体菌株中较为稳定,CP1108L菌株的生长及部分生理生化特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以结晶纤维素(Avicel)为唯一碳源的平板活性筛选法,从60份森林腐殖土、腐术样品中分离得到2株在pH5.0、37℃条件下高效降解结晶纤维素的细菌菌株GXN152和GXN153。以菌株的总DNA基因为模板,用细菌的16S 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扩增得到菌株GXN152和GXN153的16S rRNA基因序列。测序分析表明菌株GXN152的16S rRNA基因序列和洋葱假单胞菌(Burkholderia cepacia)菌株CNR22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最高,具有98%的同源性,生理生化特性检测表明菌株GXN152具有洋葱假单胞菌的鉴别特征,将结晶纤维素降解菌GXN152鉴定为洋葱假单胞菌。菌株GXN153的16S rRNA基因序列和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favisporus)菌株GMP01的16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最高,具有99%的同源性,生理生化特性检测表明菌株GXN153具有类芽孢杆菌的鉴别特征,将纤维素降解菌GXN153鉴定为类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ESR),以马来酰亚胺自旋标记粪产碱菌野生型(A1501)、胞外多糖突变株(exo^-和exo^++)及工程菌(nif某A和ntrC-nifA重组子),监测由粪产碱菌表面多肽及些膜蛋白构象变化引起的ESR波谱的变化。结果表明,粪产碱菌野生型菌株细胞表面特性显著不同于胞外多糖突变株及工程菌,根系粘质及NH4^+都能引起粪产碱菌表面蛋白的构象变化,标记后菌体ESR参数τc的变化与  相似文献   

14.
从甘蔗根际土壤及甘蔗不同组织内分离到的928个细菌菌株中,对甘蔗黑穗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有301个.占32.4%.其中拮抗能力强(拮抗带大于10mm)的菌株有18个,占1.9%。经在KBA培养基上培养.发现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主要是荧光菌和非荧光菌中的白色菌群。在18个拮抗性强的菌株中,13个菌株来自甘蔗的茎、芽(生长点),占72%;5个菌株来自根际土壤,占28%;12个菌株为革兰氏阳性细菌中的芽孢杆菌属;6个菌株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其中4个菌株分别为假单胞杆菌属、不动杆菌属、伯克氏菌属及沙雷氏菌属,其余2个菌株有待进一步鉴定。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有机酸对食品中致腐假单胞菌抗生物被膜活性,本试验测定了柠檬酸(CA)和乙酸(AA)对荧光及隆德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生物被膜抑制能力,通过结晶紫法、苯酚-硫酸法和显微镜观察等分析亚抑菌浓度有机酸处理对2种假单胞菌的生物被膜形成、胞外多糖(EPS)和被膜结构变化及菌体运动性和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和AA对荧光假单胞菌的MIC分别为2.1和1.0 mg·mL-1。2种有机酸添加浓度为1/4 MIC、1/2 MIC时能显著降低荧光和隆德假单胞菌的生物被膜和EPS分泌量,其中,1/2 MIC CA和1/2 MIC AA处理下生物被膜形成分别减少53.00%和52.19%,EPS分泌量分别降低54.43%和57.85%。光学和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发现,假单胞菌在亚抑菌浓度有机酸处理下粘附菌量明显降低,被膜变薄,被膜内死细菌增加,其中荧光假单胞菌成熟被膜为50.0 μm,而1/2 MIC AA和1/2 MIC CA处理下仅为9.8和10.2 μm,且菌体群集和泳动性变得微弱,尤其是AA处理。假单胞菌的蛋白酶活性在弱有机酸作用下显著下降,其酶活性降低22.21%~34.10%。综上表明,亚抑菌浓度CA和AA具有良好的抗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活性,其中AA的抑制作用更强。本研究为有机酸应用于生鲜食品保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稻秸秆覆盖对麦田细菌种群数量及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分析了秸杆覆盖麦田和未秸杆覆盖麦田的细菌数量变化,并系统调查了小麦纹枯病的发生。结果表明,秸杆覆盖麦田总细菌及荧光假单胞菌数量比未秸秆覆盖麦田有明显的提高;稻秸杆覆盖有增加麦田总细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效应,前期高于后期;秸杆覆盖田块和未秸杆覆盖田块小麦根际拮抗菌所占比例无显著差异,90%以上的荧光假单胞菌对小麦纹枯病菌具拮抗能力;秸杆覆盖田小麦纹枯病发生比未秸杆覆盖田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营养期对鳞翅目害虫高毒的Bt LS1菌株。分子检测菌株中存在营养期杀虫蛋白基因,进行了该基因的克隆表达。设计全长基因引物扩增得到了约2.3kb的靶片段;克隆序列分析证实为新Vip3A基因,命名为Vip3A-LS1,GenBank登录号DQ016968,Bt基因命名委员会命名为Vip3Aa22。该基因推导蛋白与其它已知同源蛋白8个氨基酸不同。构建vip3A-LS1基因的表达载体,SDS-PAGE检测约88kD目的蛋白大量表达;生物测定表明,胞内可溶性蛋白对棉铃虫和甜菜夜蛾活性最高。纯化蛋白对初孵棉铃虫和甜菜夜蛾的LC50分别为73.6和32.2µg/g。  相似文献   

18.
应用A.brasilense sp7的exoC基因为探针,发现A.faecalis A1501具有与A.brasilense Sp7 exoC基因同源的基因。A.brasilense exoC基因能恢复A.faecalis EPS缺陷型(EPS^-)突变,表明粪产碱菌EPS的产量为exoC基因产物所调控。本工作已获得类似A.brasilense Sp7的exoC-like基因的克隆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分离并提纯苏云金芽胞杆菌8010菌株的质粒DNA,经BamHI/PstI双酶解后与DIG标记的cryI基因EcoRI-F片段的RNA探针杂交,显示出分子量分别为6.56kb和4.4kb的阳性片段。用Blassmilk回收4.4kb的阳性片段并与双功能载体pRIT5重组,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TG1细胞,通过斑点杂交和快检获得含4.4kb片段的克隆株T2,SDS-PAGE电泳表明它表达了130kD  相似文献   

20.
冷却肉中假单胞菌温度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快速预测和监控引起冷却肉腐败变质的主要微生物--假单胞菌的生长,以从冷却猪肉中分离得到的假单胞菌P-1菌株作为受试菌,建立和验证0~10℃低温条件下假单胞菌的生长动力学模型.利用SAS程序拟合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经过比较发现,Gompcrtz模型比线性模型能更好地拟合假单胞菌的生长,从而得到假单胞菌生长的Gompcrtz模型参数;利用平方根模型对假单胞菌的最大比生长速率平方根一温度进行拟合,得到假单胞菌生长的二级模型:利用培养基数据、冷却肉产品数据和温度波动条件下的数据对所得到的二级模型进行验证,计算得到总的偏差因子和准确因子分别为0.944和1.256,结果表明建立的二级模型能真实快速有效地预测0~10℃下冷却肉中假单胞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