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宽旬县耕地土壤养分指标体系研究及施肥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宽甸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以来,取得了良好效果.为进一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宽甸县对全县耕地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宽甸县耕地土壤有机质、碱解N和有效P含量上升;速效K含量虽然上升,但未达到1980年水平;耕地土壤pH值呈现中性化趋势.根据耕地土壤养分含量,通过拟合土壤养分与产量的方程,建立宽甸县耕地养分指标体系,找出土壤养分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合理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2.
1耕地土壤养分综述汾阳市2007年成为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市,经过连续6年对全市多点进行取土化验,摸清了全市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同时也进行了高粱测土配方施肥试验,总结出了我市高粱科学配方施肥技术,为指导全市高粱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庞丽丽 《河北农机》2023,(1):154-156
测土配方施肥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使用者的角度上更加强调土壤测试、配方制定、肥料施用的技术应用,目前已经有养分专家公众号、测土配方施肥App等进行指导。灌溉施肥具有节约水分、更有效的满足作物对养分时效性需求的特点,灌溉施肥中养分吸收主要取决于养分类型、土壤类型、营养液的配制三因素。  相似文献   

4.
边永胜 《农业工程》2018,8(1):81-83
通过“榆阳区测土配方施肥资金补贴项目”监测点与全部土壤样品的养分含量检测数据分析得出,榆阳区土壤养分含量有升有降,整体水平有明显提高,但近9年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5.
2005年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以来,至今已9年。我们作了大量的“3414”及较正田间试验,在总结测土配方施肥近些年来“3414”及较正田间试验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田间肥料效应试验,以获取准确可靠的土壤供应磷养分量、有效磷利用系数、作物吸收磷量及其肥料利用率、作物最佳施磷量的测土配方施肥参数,建立和完善适于我市推荐玉米施肥的土壤有效磷养分分级指标体系,构建土壤养分数据库与施肥模型,简化推荐施肥方法,推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我们进行了玉米施用磷肥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6.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本文通过对影响作物生长主要营养元素的变化进行数据分析,阐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是一项积极的人为因素,是提高耕地肥力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不同测土配方施肥配比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实行养分平衡供应,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为指导玉米高效施肥提供依据。结合本地区实际农业生产水平,在玉米高产创建核心示范区内开展了玉米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工作。  相似文献   

8.
1科学施肥一是对土壤进行测土配方,对田块氮、磷、钾、酸碱性有了解,做到胸中有数。二是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和蓄涵能力。三是化肥氮、磷、钾投入需根据测土配方、产量目标施肥种类和小麦的需肥特性而定,做到养分数量和成分双平衡。一般产量在7500kg/hm~2左右的麦田,  相似文献   

9.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以使化肥的正面作用最大化,减少其对土壤的负面影响,是保证耕地质量,减少环境污染的有力措施,也是先阶段建立科学施肥体系的关键所在。在阐述沧州市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问题的前提下,阐述了解决沧州市测土配方施肥工作中问题的对策,为今后全市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测土配方施肥可以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实现平衡供应,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用量,提高产量的目的。田间肥效试验是测土配方施肥重要的一环,为了摸清夏玉米土壤养分校正系数、土壤供肥能力、作物养分吸收量和肥料的利用率等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11.
宽甸县耕地地力评价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宽甸县耕地的总体地力状况,宽甸县土肥站利用3a时间,采用土样检测和施肥跟踪监测的方法,对全县耕地地力进行了全面调查、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耕地地力评价报告。利用评价成果指导当地的农业结构调整、配方施肥和土壤改良工作。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叶城县为研究区,选取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以及速效钾四种主要养分,基于GIS运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拟合最优半方差函数模型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并通过内梅罗指数法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得出的主要结果有: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别为11.68 g/kg、52.19 mg/kg、6.59 mg/kg、131.51 mg/kg,相较于第二次土壤普查,除速效钾含量降幅较大外其他三种养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且各养分整体变异系数的范围在2207%~68.19%之间,均属于中等变异程度,且有效磷>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均呈现较强空间变异性,其中有效磷与速效钾块基比为0.08、0.06,由结构性因素主导,有机质与碱解氮块基比为0.71、0.61,由随机性因素主导。耕地土壤主要养分综合质量指数为1.73,比1982年提升0.4,整体呈优化态势。综合发现:总体呈现“缺氮、少有机质、少磷、丰钾”的格局,有机质由中部中山地带向东北呈减少趋势;碱解氮呈现出由西南、东北方向内逐渐增加;有效磷高值区表现为斑块状分散嵌入;速效钾在方向上没有较强规律性。根据叶城县的土壤母质特征注意少量多次施肥,在整体加大有机肥、磷肥、氮肥的同时根据养分含量空间分异调整区域性施肥结构,伯西克热乡等可适当增加钾肥投入,对依力克其乡等可加强防护林体系的建设与维护。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西丰县玉米田土壤肥力状况,通过采集土壤样品进行14个土壤养分指标的测试分析,以对本地区土壤肥力状况做出评价,并根据养分丰缺情况及土壤质地特点,提出玉米配方施肥建议:西丰县西部和东南部地区以一次性施肥为宜;中北部地区应适当增加施肥量,并以分期施肥为主。  相似文献   

14.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拉动了宽甸县农机物质装备的完善和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提高。针对当前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宽甸县从加强领导、严格管理、广泛宣传、明确重点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确保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采用污泥有机肥对紫花苜蓿草进行施肥作用,研究其对紫花苜蓿草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改变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比未施肥对照小区,污泥有机肥对紫花苜蓿草的生长,如株高,茎粗,叶面积,分枝数和茎叶比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P<0.01)。通过对紫花苜蓿草进行分析,发现与未施肥作物相比,叶子中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N、P、K、Zn、Fe、Cu、Mn)含量均有所提高,且未对作物产生毒害作用,同时与土壤中相关元素呈正相关性,在叶子中未发现重金属元素(Pb、As、Cd、Cr)。污泥有机肥施用后,土壤中营养元素,微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含量有所增加,其中除重金属Cd含量外(临近标准值),其他元素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的二级标准。同时土壤中pH、电导率、CaCO3、有机质等指标与未施肥土壤相比也有所提高。试验结果表明,污泥有机肥可以为作物提供充足的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促进作物生长;同时在施用污泥有机肥过程中需要注意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d的富集情况。  相似文献   

16.
阐述目前宽甸地区作物施肥过程中存在的误区,有针对性地剖析几种主要作物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配方施肥指导意见,以期为提高当地农民科学施肥水平、充分发挥肥料效用、增加作物产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PLS的土壤养分与小麦产量空间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小汤山国家精准农业示范基地土壤采样结果,对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铁等8种营养元素与2001~2006年小麦产量之间的空间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养分之间存在互作关系,即多重共线性关系,利用简单相关很难判断作物产量与土壤各个养分之间真实的相关关系;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提取的前2个主成分可解释约30%的因变量方差,约占所有主成分能够解释部分的96%;对于该试验地而言,氮、磷、钾3元素中,有效磷对产量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微量元素中,有效锌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说明该试验地在施用传统的氮、磷、钾肥的同时,增施有效锌将会对小麦增产产生积极的作用。基于PLS方法建立了土壤养分与小麦产量之间的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国内传统施肥方式中,存在基肥施用量大,盲目施肥,氮、磷、钾单一品种化肥用量过多,导致土壤肥力退化、土壤养分不均衡,影响到农作物增收等现状,借助物联网技术、近红外分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选用近红外分析技术和基于FFT算法及小波变换的光谱微弱信号处理方法,实现实时监测土壤养分的变化,全面而准确地掌握农业土壤养分情况,并智能控制自动施肥执行端施肥。为此,进行了样机试制,并运用于不同的农业土壤,包括褐土、红土、黑土等进行养分监测和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农业土壤养分监测及施肥系统可稳定运行,精准施肥,能满足不同农业土壤的精确施肥。本系统可指导科学施肥,提高农业生产的施肥水平,减少农业污染。  相似文献   

19.
对宽甸盆地晚更新世火山锥顶部土壤剖面的形态特征进行综合描述,并讨论该区域土壤的基本发育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土壤A层颜色受腐殖质影响较大,B层颜色偏红棕和暗红棕,质地以粉质壤土和粉质黏壤土为主,土壤通体砾石含量很高,结构发育较差,可见土壤还处于初始发育阶段,体现了火山灰土壤的特性。此外通过剖面形态特征的对比研究,发现青椅山火山锥顶部土壤发育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0.
侧深施肥插秧机施肥量对水稻栽培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生产满足人们对稻米的需求,应合理使用化肥,归还土壤养分,提高土壤供肥能力的作用,因此试验研究了侧深施肥插秧机的施肥量对水稻栽培的影响。试验于2016年在黑龙江东北农业大学阿城试验示范基地进行,以龙粳46为试验品种,试验处理共分为常量侧深施肥、减10%侧深施肥、减20%侧深施肥、减30%侧深施肥和全量侧深施肥5个水平,以常规施肥为对照进行试验,探讨了水稻侧深平衡施肥技术对水稻生长特性、光合作用、产量和水稻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实现水稻合理施肥、提高水稻产量、保障粮食的安全生产及节本增效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