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探讨饲粮菊糖添加水平对肉仔鸡消化代谢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设计,选取300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对照组中添加0.5,1.5,2.5,5g·kg~(-1)的菊糖,饲养试验6周,采用全收粪法进行代谢试验。结果表明:饲粮添加菊糖极显著提高了肉仔鸡干物质的代谢率和表观代谢能(p0.01)。5g·kg~(-1)菊糖添加组显著提高了肉仔鸡十二指肠淀粉酶和空肠胰蛋白酶活性(p0.05)。1.5g·kg~(-1)和2.5g·kg~(-1)菊糖添加组腺胃内容物p H值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粮添加菊糖对肉仔鸡免疫器官指数无显著影响(p0.05),但1.5~5g·kg~(-1)菊糖添加组显著提高了肉仔鸡血清白蛋白浓度,1.5g·kg~(-1)菊糖添加组肉仔鸡血清溶菌酶含量最高(335.89 U·m L-1),较对照组提高78.55%(p0.05);2.5g·kg~(-1)菊糖添加组肉仔鸡血清抗菌肽活性最高,较对照组提高84.30%(p0.05),饲粮添加菊糖对肉仔鸡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补体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在本试验条件下,饲粮添加2.5~5g·kg~(-1)菊糖有利于肉仔鸡养分的消化和代谢,提高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选取320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8个重复(公母各半),每个重复10只,分别饲喂含5%菜籽油、牛油和混合油饲粮,并设无油脂饲粮为对照组.结果表明:基础饲粮添加5%菜籽油、混合油与基础饲粮添加牛油相比,显著降低了1~21日龄肉仔鸡的料重比(P<0.05),提高了平均日增质量.基础饲粮添加油脂组肉仔鸡21日龄回肠末端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的消化率及表观代谢能(AME)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基础饲粮添加菜籽油组的肉仔鸡DM消化率显著高于牛油添加组和对照组(P<0.05).基础饲粮添加菜籽油组肉仔鸡1~3周龄DM、EE的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牛油添加组和对照组(P<0.05);基础饲粮添加油脂组N存留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添加油脂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基础饲粮添加菜籽油和混合油组肉仔鸡的AME值显著高于牛油添加组和对照组(P<0.05).经济效益分析表明,混合油在玉米-豆粕-杂粕型饲粮中的经济效益最佳,菜籽油次之,牛油较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葡萄糖氧化酶(GOD)对白羽肉鸡(ROSS 308)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肠道形态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接近、健康的1日龄罗斯308白羽肉仔鸡(公母比例11)20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分别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添加GOD 0、50、100、200 U·kg~(-1)。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GOD 100和200 U·kg~(-1)显著提高肉鸡全期日增重、降低耗料增重比(P0.05),显著提高干物质、粗蛋白质利用率及表观代谢能(P0.05)。添加GOD 200 U·kg~(-1)可显著降低回肠p H,但GOD对肉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表明,肉鸡日粮中添加GOD 100~200 U·kg~(-1)能通过提高养分消化率,降低回肠pH等方式提高肉鸡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4.
选用100只1日龄艾维菌肉仔鸡(AVIAN)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饲喂基础饲粮(添加维吉尼亚霉素)作为对照组;另一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酸化剂作为试验组,研究饲粮中添加酸化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分两个阶段,前期1-3周,后期4-6周,每个阶段始末称重。28日龄和42日龄分别用排空强饲法进行代谢试验,研究酸化剂对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酸化剂对1~3周龄肉仔鸡增重作用明显(P〈0.05),酸化剂显著提高了1~3周龄肉仔鸡蛋白质的消化率(P〈0.05)。在肉仔鸡饲粮中添加酸化剂可提高经济效益,以1~3周龄阶段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5.
选1日龄健康黄羽肉鸡675只,14日龄时粪检无球虫感染后,随机分为9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21日龄时所有肉仔鸡均接种球虫卵囊,42日龄结束试验。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50、350mg·kg~(-1)茶多酚,100、200、300mg·kg~(-1)茶皂素,350mg·kg~(-1)茶多酚+150mg·kg~(-1)茶皂素,250mg·kg~(-1)茶多酚+150mg·kg~(-1)茶皂素,并设抗生素对照组,探讨对感染球虫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微生物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350mg·kg~(-1)茶多酚、300mg·kg~(-1)茶皂素和250mg·kg~(-1)茶多酚+150mg·kg~(-1)茶皂素能显著提高试验鸡生长性能,增加盲肠乳酸杆菌数量,降低大肠埃希菌数量(P0.05);与抗生素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异均不显著。添加250mg·kg~(-1)茶多酚+150mg·kg~(-1)茶皂素还可显著提高试验鸡血清和十二指肠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含量。因此,在试验条件下,饲粮中添加一定量的茶多酚和茶皂素可提高感染鸡球虫肉仔鸡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改善盲肠微生物组成;相比较而言,饲粮中混合添加250mg·kg~(-1)茶多酚+150mg·kg~(-1)茶皂素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6.
选用300只0日龄的AA肉仔鸡公雏,随机分为5组,即基础饲粮组、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5 mg·kg-1黄霉素组、0.5%的红芪组、1%的红芪组和2%的红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肉仔鸡公雏,研究了红芪对肉仔鸡生长、代谢及屠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基础饲粮组相比,饲粮中添加红芪显著提高了肉仔鸡的干物质、粗蛋白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能量水平对舍饲断奶藏仔猪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4.967±0.111)kg的健康断奶藏仔猪45头,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试验期28 d,分别饲喂藏猪消化能水平为11.72、12.13、12.55、12.97和13.39 MJ·kg~(-1)的饲粮,测定其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进行消化试验,采用内源指示剂法测定饲粮的养分消化率。【结果】随着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断奶藏仔猪日增重逐渐增加,料肉比逐渐降低(P0.05),而平均日采食量与平均末重没有显著差异(P0.05),11.72 MJ·kg~(-1)组日增重显著低于12.97与13.39 MJ·kg~(-1)组,而料重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干物质、粗脂肪、粗纤维与无氮浸出物的消化率随饲粮能量水平的上升逐渐提高(P0.05),总能消化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粗蛋白质与粗灰分的消化率受饲粮能量水平的影响不显著(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与谷丙转氨酶浓度随饲粮能量水平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消化能水平为12.13与12.55 MJ·kg~(-1)处理组谷丙转氨酶浓度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其他指标受饲粮能量水平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综合考虑生产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血液生化指标认为,饲喂断奶藏仔猪玉米豆粕型饲粮,当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为16%时,适宜的消化能水平为12.55 MJ·kg~(-1)。  相似文献   

8.
植物甾醇对肉仔鸡的生物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饲粮添加不同植物甾醇水平对1-21和22-42日龄AA肉仔鸡生长性能、血液生理指标、血浆生化指标及对42日龄肉仔鸡器官发育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从而评价植物甾醇对肉仔鸡饲用的生物安全性。【方法】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选用240只1日龄AA肉仔鸡(公母各半),按平均体重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60只鸡(公母各半),分为6个重复笼饲养,每个重复笼10只鸡,公母各5只。分别饲喂含植物甾醇300 mg•kg-1 的基础饲粮和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植物甾醇为80、400和800 mg•kg-1的试验饲粮。试验期为42 d,分为两个阶段:1-21日龄和22-42日龄。用SAS9.0软件中一般线性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饲粮添加植物甾醇对肉仔鸡前期(1-21日龄)日增重、采食量、耗料增重比和死亡率及对肉仔鸡后期(22-42日龄)日增重、耗料增重比和死亡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肉仔鸡后期的采食量有显著影响(P<0.05),400 mg•kg-1处理组肉仔鸡后期的采食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80 mg•kg-1添加组(P<0.05);饲粮中添加植物甾醇对21日龄肉仔鸡多数血浆生化指标和42日龄肉仔鸡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21日龄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谷丙转氨酶活性和肌酐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添加800 mg•kg-1植物甾醇显著提高21日龄肉仔鸡血浆总蛋白、白蛋白浓度和谷丙转氨酶活性(P<0.05);添加400 mg•kg-1植物甾醇降低21日龄肉仔鸡血浆肌酐浓度(P<0.05);饲粮中添加植物甾醇除对42日龄肉仔鸡胰脏相对重量有显著影响外(P<0.05),对其他器官相对重量无显著影响(P>0.05),80和400 mg•kg-1添加组42日龄鸡胰脏相对重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饲粮中添加植物甾醇对21日龄和42日龄肉仔鸡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无显著影响(P>0.05)。另外,42日龄肉仔鸡的重要器官均未观测到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论】饲粮添加80-800 mg•kg-1的植物甾醇水平对肉仔鸡多数生长性能指标、血液主要生理指标、血浆系列生化指标和脏器发育均无不良影响,鸡只均未出现毒性反应;因此,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的本底植物甾醇含量约为300 mg•kg-1的条件下,肉仔鸡饲粮中植物甾醇的最高添加量定为80 mg•kg-1,即饲粮中总植物甾醇含量为400 mg•kg-1对肉仔鸡饲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黄芪活性成分提取物对肉仔鸡生长、养分代谢及十二指肠食糜中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CK)相比,添加2,3 g.kg-1黄芪活性成分提取物均能显著提高肉仔鸡体重、日增重和降低料重比(P<0.05);3 g.kg-1的黄芪活性成分提取物能显著提高饲粮粗蛋白质表观代谢率(P<0.05),黄芪活性成分提取物3个添加水平都显著降低了饲粮粗脂肪表观代谢率(P<0.05);添加黄芪活性成分提取物或添加阿维拉霉素对饲粮表观代谢能均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2 g.kg-1黄芪活性成分提取物显著提高了十二指肠食糜α-淀粉酶、脂肪酶和总蛋白水解酶活性(P<0.05).  相似文献   

10.
生物燃料副产品如小麦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富含蛋白质和磷,可以在猪饲料中代替豆粕(SBM),越来越多地用于猪饲料,可降低饲料成本。为探究小麦DDGS对断奶猪产生的作用,选取160头猪(平均体重:12.5±1.8 kg),随机分5组,试验组颗粒状饲粮中分别含有小麦DDGS 50、100、150、200 g·kg~(-1),对照组饲粮含豆粕200 g·kg~(-1),共3周。饲粮提供净能(NE)9.8 MJ·kg~(-1)和标准化回肠可消化(SID)赖氨酸1.16 g·MJ~(-1)。饲粮中通过增加菜籽油来调节NE平衡,通过添加结晶氨基酸(AA)来调节AA平衡。随着小麦DDGS的线性增加,干物质(DM)的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CATTD)、总能(GE)和粗蛋白质消化率(CP)均极显著降低(P0.001),每增加小麦DDGS 50 g·kg~(-1),DM的CATTD降低0.008,总能降低0.009,粗蛋白消化率降低0.010。增加小麦DDGS可显著降低消化能(DE),而NE先显著降低,后显著升高(P=0.01)。整个试验过程中,随着小麦DDGS增加,平均日增重(ADG)显著降低(P0.05),且二者呈线性相关关系,饲粮中每增加50 g·kg~(-1),ADG减少8.5 g·d~(-1),GF减少0.007。据试验结果可知,断奶猪饲粮中添加小麦DDGS达200 g·kg~(-1)并补充AA替代SBM时,由于ADG减少,GF降低,但平均采食量不变。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胍基乙酸对AA肉仔鸡生长性能和死淘率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AA肉仔鸡360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基础日粮为玉米-豆粕型日粮。3个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胍基乙酸0、300和600 mg·kg~(-1)。试验期为42 d,分为0~21和22~42 d两个阶段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组间各阶段的平均采食量和死淘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试验0~21 d,与对照组和300 mg·kg~(-1)处理组相比,胍基乙酸600 mg·kg~(-1)处理组的肉仔鸡,其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料肉比显著降低(P0.05);在试验22~42 d时,日粮中添加胍基乙酸600 mg·kg~(-1)处理组的肉仔鸡,日增重有高于对照组的趋势(P=0.05);在试验0~42 d,日粮中添加胍基乙酸600 mg·kg~(-1)处理组可显著增加肉仔鸡全期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料肉比(P0.05)。与对照组比较,添加胍基乙酸300 mg·kg~(-1)的肉仔鸡,21 d体重增加了2.50%,42 d体重增加1.28%,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研究表明,在AA肉仔鸡日粮中添加600 mg·kg~(-1)胍基乙酸时,能显著提高肉仔鸡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2.
对肉鸡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复合铝硅酸盐霉菌吸附剂(Compound aluminum silicate mould adsorbent,CASMA)对肉仔鸡免疫机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饲粮养分表观利用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选择160只健康1日龄的商品代AA肉仔鸡,试验期49d,饲喂基础饲粮至14日分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1、试验组2和试验组3分别添加10,20,30g·kg-1霉菌吸附剂,每个处理4个重复.42日龄时进行全收粪法代谢试验,49日龄时分别从每组取2只翅脉采血后处死,称重,并进行胴体品质、免疫器官指数测定分析,分离血清并进行总蛋白、白蛋白的测定.结果表明:(1)含10g·kg-1霉菌吸附剂组显著提高了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p<0.05),并显著提高了各免疫器官指数(p<0.05).(2)随着霉菌吸附剂添加量的增加,肉鸡屠宰率呈降低趋势,差异显著(p<0.05).10g·kg-1霉菌吸附剂组能显著改善肉鸡胸肌肉色,差异显著(p<0.05),滴水损失、剪切力其中以10g·kg-1霉菌吸附剂组效果最好,差异不显著(p>0.05),但随着添加量增加而效果变差.(3)霉菌吸附剂对肉鸡营养物质代谢率有一定影响,含10g·k-1霉菌吸附剂组较对照组粗蛋白表观代谢率显著提高了9.05%(p<0.05).  相似文献   

13.
文章旨在评价饲粮中钙(Ca)的浓度对肉仔鸡肠道内Ca、磷(P)、氮(N)、脂肪和淀粉消化的影响。在3周龄肉仔鸡饲粮中添加Ca 6、9和12 g·kg-(1Ca:P分别为1:1、1.4:1和2:1),试验共进行6周,并且分别收集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上部和回肠下部的食糜。根据饲粮和食糜中标记物的比例来计算P、N、脂肪和淀粉在不同肠断内的表观消化率。在十二指肠内P和Ca的表观消化率均表现出负面效应。随着Ca浓度的增加,P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但存在Ca与小肠的位置互作(P0.05)。当饲粮中Ca含量过低或含量正常时,P的主要吸收部位在空肠,但当Ca含量过高时,空肠和回肠上部参与P的吸收。饲粮中Ca浓度对Ca的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Ca的主要吸收部位在空肠。随着Ca浓度的增加,N和脂肪的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N的消化率方面,饲粮中的Ca与肠道部位有显著的互作。当饲粮中Ca浓度适量或偏低时,N的主要吸收部位在空肠末端。但当Ca浓度偏高时,N的吸收部位为空肠和回肠上端。所有处理组中,脂肪主要消化部位是空肠和回肠,并且其一直持续到回肠末端。饲粮中Ca的浓度对淀粉的表观消化率物影响显著(P0.05)。大部分的淀粉是在空肠的末端完成的。研究结果表明,P和N的消化部位取决于膳食Ca的浓度。增加饲粮中Ca浓度对P、N和脂肪的消化产生不利影响,但对Ca和淀粉消化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研究蛹虫草真菌发酵五味子药渣菌质对仔猪生长性能、饲料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8日龄断奶仔猪36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阳性对照组基础饲粮中添加5 g·kg~(-1)的五味子,试验组基础饲粮中添加5 g·kg~(-1)的蛹虫草真菌发酵五味子药渣菌质。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和阳性对照组仔猪料肉比和腹泻指数显著降低(P0.01或P0.05);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粗纤维(CF)和粗灰分(Ash)消化率提高;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或P0.05)。试验组尿素氮(BUN)显著降低(P0.05),但各组白球比(A/G)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差异不明显。试验组各检测指标变化趋势和阳性对照组一致。上述结果表明,在断奶仔猪基础饲粮中添加5 g·kg~(-1)的蛹虫草真菌发酵五味子药渣能显著改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主要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美洲大蠊蛋白质饲料原料在不同日龄肉仔鸡体内的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试验选用240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2个处理,处理1饲喂美洲大蠊型饲粮,另1个处理饲喂无氮饲粮.试验饲粮为半纯合饲粮,以0.5%二氧化钛为指示剂,采用无氮饲粮法估测内源氨基酸损失,测定肉仔鸡在14日龄和35日龄的美洲大蠊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结果表明,除异亮氨酸外,14日龄和35日龄其他16种氨基酸的消化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14日龄的丙氨酸消化率极显著小于35日龄(P<0.01),而14日龄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等其他15种氨基酸的消化率极显著大于35日龄(P<0.01).  相似文献   

16.
研究30—38日龄肉仔鸡限饲对日粮消化率和代谢的影响,以及对鸡在限饲期内生长和限饲期后补偿生长的影响表明,随着饲喂量水平的下降,肉仔鸡对日粮中有机物消化率,粗蛋白消化率,钙、磷和氮的利用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30—39日龄的肉仔鸡饲喂88%自由采食量时,不明显影响限饲期内的消化代谢和生长发育。饲喂76%和64%自由采食量时,显著影响限饲期内日粮养分的消化代谢以及生长发育,限饲期后也不能补偿生长。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评定日粮组成对断奶仔猪(体重为9~24kg)色氨酸需要量的影响。参照CVB(1996)和NRC(1998)中10~20kg体重的仔猪对色氨酸的需要量,拟定了两个无色氨酸的基础日粮:一个以玉米和豆粕为基础日粮;另一个以小麦、大麦、豆粕、豌豆和乳清粉为基础日粮,其中赖氨酸回肠表观消化率(AID)为10.0g·kg-1;色氨酸回肠表观消化率为1.4g·kg-1;色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SID)为1.5g·kg-1。在两个基础日粮中每1kg分别添加0.3,0.6,0.9gL-色氨酸,使日粮中色氨酸的AID分别达到1.7,2.0和2.3g·kg-(1SID为1.8,2.1和2.4g·kg-1)。8个处理中每个处理设定8个重复(每个圈中8头公猪或母猪)。测定平均日采食量、日增重和G:F作为反应的指标。试验28d后,在小麦-大麦日粮组和玉米-豆粕日粮组的比较中以及色氨酸水平增加的不同组的比较中,平均日增重和G:F均显著增加(P0.05),平均日增重仅随着色氨酸水平的增加而提高(P0.05)。增加色氨酸水平会显著增加玉米-豆粕日粮组日采食量中的回肠表观可消化赖氨酸(Lys)2.3g·kg-(1回肠标准可消化Lys2.4g·kg-1);同样大麦、小麦日粮组日采食量中的回肠表观可消化Lys2.0g·kg-(1回肠标准可消化Lys2.1g·kg-1)也显著增加(P0.05)。两种日粮中随着L-Lys水平的增加G:F提高为1.7g·kg-1的回肠表观可消化色氨酸(1.8g·kg-1的回肠标准可消化色氨酸)。平均日采食量的非线性回归分析反应曲线呈指数模型,可用来估计色氨酸的需要量(确定满足95%需求时的色氨酸水平)揭示了玉米-豆粕日粮组满足色氨酸表观消化率2.3g·kg-(1色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2.4g·kg-1),小麦-大麦日粮组满足色氨酸回肠表观消化率2.1g·kg-(1色氨酸回肠标准消化率2.2g·kg-1)时的色氨酸需要量。对于平均日增重,两种日粮色氨酸回肠表观消化率均为2.1g·kg-1时的色氨酸需要量与色氨酸回肠标准消化率均为2.2g·kg-1时相同。小猪对色氨酸的需要量似乎大于一些常用的建议,在很大程度上并未取决于饮食成分组成。  相似文献   

18.
《饲料博览》2014,(2):19-19
目前家禽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禽类饲养对环境的影响、禽类健康和免疫、禽类产品的安全性等问题。试验旨在评价植酸酶和有机酸(单独或组合使用)对肉用公鸡(Ross308)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胫骨灰分、免疫力和肠道形态的影响。试验分为5个处理组,包括阳性对照组(PC):饲粮中添加足量的有效磷(起始期和生长期分别添加4.9和4.4g·kg-1);阴性对照组(NC):饲粮中添加低水平的有效磷(起始期和生长期分别添加3.9和3.4 g·kg-1);在NC组饲粮中添加有机酸(Sal)0.2%;在NC组饲粮中添加植酸酶500 U·kg-1饲粮(Phy);NC组饲粮中添加有机酸和植酸酶(Sal+Phy);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在起始期(0~14 d)和生长期(15~28 d)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自由采食。试验结果表明,Phy+Sal组和NC组分别有最高和最低的体增重(50.80和39.68 g·只·d-1)、采食量(74.78和64.69 g·只·d-1)和饲料转化率(1.47和1.63)(P0.001)。NC组对粗蛋白质和乙醚提取物消化率最低(分别为0.7751和0.7949),与对照组相比,Phy组分别提高0.8506和0.8645,Phy+Sal组分别提高0.8858和0.8561(P0.001和P=0.001)。与NC组肉仔鸡(341.6 g·kg-1)相比,Sal组(374.3 g·kg-1)极显著提高胫骨灰分,但比其他组均低(PC、Phy和Phy+Sal)。与PC组相比,Phy和Phy+Sal组改善了肉仔鸡十二指肠、空肠和回场的绒毛长度和绒毛长度/隐窝深度。在起始期,与其他组相比,Phy+Sal组的lgG(2.27)最高(P0.001),在生长期其总免疫球蛋白(7.84)和lgG(5.74)也最高(P0.001)。研究表明,同时补充植酸酶和有机酸可以提高饲喂低水平有效磷肉仔鸡的生长性能、骨内矿物质、肠道完整性和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9.
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多糖对肉仔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多糖对肉仔鸡肠道pH和肠 道菌 群的影响。试验选用1日龄健康且生产性能相近的艾维茵肉仔鸡2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 重复,每个重复20只。选用无任何抗生素的玉米—豆粕型饲粮作为基础饲粮,各试验组分别在 基础饲粮中添加0,0.1%,0.3%,0.5%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多糖,试验期42 d。分别于1 4,21,28,42日龄无菌取回肠、盲肠食糜以检测肠道pH和菌群数量。结果表 明 :0.1%,0.3%,0.5%组显著提高了肉仔鸡的回肠、盲肠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P <0 .05),降低了肠道内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和肠球菌的数量,尤以0.5%添加组的效果最好。0 1%,0.3%,0.5%组降低了肉仔鸡回肠、盲肠的pH,且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试验通过检测肉鸡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肉品质和消化道发育情况、回肠CP消化率,探究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肉鸡粗蛋白质(CP)需求量的影响。试验选取720只1日龄肉鸡。设置2×2方阵设计,包括按照标准CP水平设置的对照组(CP 100),在标准基础上降低2%CP含量的试验组(CP 98);不添加枯草芽孢杆菌组及添加枯草芽孢杆菌0.2 g·kg~(-1)组(0.8×10~9cfu·g~(-1),将肉鸡随机分配到各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肉鸡。育雏料、生长期饲料和育肥期饲料均按照标准制定,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然而,随着日粮中CP水平下降,体增重和饲料效率显著下降(P0.05),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显著提高肉鸡胴体品质(P0.05)。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肉品质无显著影响,然而,随着日粮中CP含量下降,肉的保水力显著下降(P0.05);空肠隐窝显著变深(P0.05),回肠CP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可改善空肠形态,减缓日粮中CP含量减少的不利影响。因此,益生菌的使用可改变胃肠道形态特征,提高CP的回肠消化率,提高饲料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