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室内水槽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南非金刚虾(Penaeus monodon)幼虾(4.11±0.26)cm在不同人工隐蔽物覆盖率及放养密度2个因素对其成活率、日增重率的影响,试验历时28d。研究结果表明,放养密度对成活率影响显著(P0.05),且密度为500尾/m~2时,平均成活率为74.67%,分别较放养密度为1000尾/m~2、1500尾/m~2时高48.49%、145.86%。人工隐蔽物及放养密度对日增重率影响均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成活率的情况下选择优化组合。因此,人工隐蔽物覆盖率10%、放养密度500尾/m~2组合有利于提高南非金刚虾的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冷山泉水养殖鸭绿江茴鱼Thymallus yaluensis(Mori),在养殖水温7.5~11.5℃、放养密度300尾(0.6kg)/m~2条件下,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历经365d养殖,体重从2g增至33g,增重15.5倍,成活率90.3%,饲料转化率1.3,产量8.9kg/m~2,效益743元/m~2,投入产出比1∶1.53。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1992年八五二农场蛤蟆通水库网箱养鲤的试验结果和经济效益。网箱面积为63m~2,饲养120天,养殖积温2503℃,共产鲤鱼3 971.2kg,净产量3 162.1kg;成活率93.8%,饵料系数2.5;单位水面产量63.3kg/m~2,单位水面净产量34.5kg/m~2;群体增重5.3倍,相对增重率424.6%,生长率0.31%;单位水面产值569.14元/m~2,单位水面纯利453.40元/m~2,单位产量纯利3.71元/kg,成本纯收入率76.6%,投入产出比1∶1.70;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特别在单位水面纯利、单位产量纯利、成本纯收入率,投产比等成本效果指标达到北方水域网箱养鲤最高值。  相似文献   

4.
利用不同面积、水深的池塘,采用不同的放养密度、不同规格的苗种进行高密度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泥鳅养殖池塘以长条形为佳,面积2亩~3亩,水深保持在0.4m~0.5m,池底铺设腐殖泥土10 cm,养殖效果较好;泥鳅苗种规格为70尾/kg~80尾/kg,放养量1000kg/亩~1200kg/亩,单产较高,效益最好;放养苗种规格越大,养殖成活率越高;随着放养密度增大,成活率逐渐降低;试验条件下,放养规格为70尾/kg的泥鳅苗,单产最高。  相似文献   

5.
2 0 0 1年设置 2m× 2m× 2 5m网箱 6只 ,其中 3只放养密度为 4 0 0尾 /m3 ,鱼种规格 2 2cm ;另 3只放养密度为 5 0 0尾 /m3 ,鱼种规格 2 7cm ,试验期 180d。 2 0 0 2年设置 2m× 3m× 3m网箱 6只 ,3只一组。一组放养密度为 375尾 /m3 ,鱼种规格 4 0cm ;另一组放养密度为 4 17尾 /m3 ,鱼种规格 6 5cm ,饲养期16 0d。 2 0 0 1年成鱼起捕平均规格为 0 17kg/尾 ,单位产量 6 2 6kg/m3 ,成活率 80 9% ,单位箱体纯收入996 6 7元 /m3 。 2 0 0 2年成鱼起捕平均规格为 0 2 4kg/尾 ,单位产量 87 1kg/m3 ,成活率 90 7% ,单位箱体纯收入 10 90 6元 /m3 。试验证明 :全雄太阳鲈适合高密度的网箱养殖。  相似文献   

6.
网箱培育建鲤、丰鲤鱼种高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全 《淡水渔业》1996,26(4):21-22
<正>鲤鱼在皖北地区深受人们喜爱,市场售价也较高,近些年网箱养鲤也形成一定规模,但池塘培育的鱼种进箱成活率偏低,易生水霉.且本地鲤网箱养殖效果也不令人满意,为解决鱼种配套问题,我们5月份从无锡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和蠡园养殖场分别购进建鲤和丰鲤乌仔30万尾,利用本地池塘经强化培育成夏花鱼种,再转入网箱培育,10月底共收获建鲤鱼种4841公斤,规格119.3—131.7克,单产64.55kg/m~2,成活率36.67—47.36%.增重14.59—20.79倍.收获丰鲤鱼种1910公斤,规格109克,单产76.4kg/m~2,成活率61.48%,增重6.7倍.建鲤鱼种在网箱养殖中生长比丰鲤快9.4—20.8%.  相似文献   

7.
陈志援 《内陆水产》2007,32(12):16-17
冷泉水流水养殖史氏鲟,养殖面积2000m2,放养规格为20.4g/尾的史氏鲟3万尾,放养密度15尾/m2,经257d,共收获商品鱼24246kg,净产量23634kg,成活率94.42%,单产12.12kg/m2、净单产11.82kg/m2,饵料系数1.23,平均日增重3.25g,产值72.74万元,利润35.12万元、单位利润175.6元/m2,投入产出比1∶1.93,取得较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的高效利用,降低养殖风险,文章开展了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一年两造池塘循环水槽养殖研究。第一造吉富罗非鱼放养密度分别为183尾·m~(-2)和274尾·m~(-2),规格为(36.6±2.8) g,养殖期为122 d;第二造吉富罗非鱼放养密度分别为154尾·m-2和215尾·m~(-2),放养规格为(185.2±15.8) g,养殖期为100 d;外池塘套养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对养殖过程中的水质、养殖结果和效益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第一造吉富罗非鱼成活率为83.38%,饵料系数1.12,养殖产量24 107 kg;第二造吉富罗非鱼成活率为93.35%,饵料系数1.17,养殖产量25 730 kg;外池塘罗氏沼虾2 012 kg,鲢1 789 kg,鳙801 kg;每公顷投入452 566元,收入655 099元,利润202 533元,投资回报率44.75%。研究表明,利用池塘循环水槽养殖模式开展吉富罗非鱼一年两造养殖,降低了链球菌发病率,提高了养殖效益,实现了养殖模式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9.
1991年9月17日至1992年3月27日,利用温泉进行淡水白鲳越冬试验,历时190天。放养规格为0.35g/尾,在2000.01m~2的池塘中,投放10万尾,密度为50尾/m~2。结果:净增重14.65g/尾,成活率为87.2%,饲料系数为1.5,创纯利27.84元/m~2。  相似文献   

10.
2016—2018年开展了美洲鲥商品鱼池塘养殖试验,2018年养殖成活率达到80%以上。根据3年的生长情况、成活率分析,放养密度控制在1 000~1 200尾/667 m~2为宜,规格要求100 g/尾以上。  相似文献   

11.
在 3口 300 m~2的池子中进行南美鲱鱼鱼种的培育试验,鱼苗放养规格为全长 2-3cm,放养密度为2200尾/口,采取微流水培育。投喂自制的团状饲料,粗蛋白含量25-30%。经过113天养殖,平均全长21.3cm,平均体重165.2g:其中最大个体全长26.2cm,体重261g;最小个体南美鲱鱼全长14.3cm,体重49.4g;.日平均增重1.46g.成活率95%,饵料系数1.7-1.8。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台湾泥鳅在江西省赣中山区池塘中的养殖特性,开展了山区池塘台湾泥鳅养殖技术研究及效益分析。结果显示:放养规格为4~5 cm苗种,密度为80000尾/667m~2,经117 d的人工养殖,平均规格为12.16±2.17 g,产量为1072 kg/667m~2,成活率为82.6%,利润为7730元/667m~2;放养规格为3~4 cm苗种,密度为120000尾/667m~2,经127d的养殖,平均规格为11.78±2.43 g,产量为1193.5 kg/667m~2,成活率为76.7%,利润为7253元/667m~2;放养规格为3~4cm,密度为150000尾/667m~2,经115d的养殖,平均规格为10.25±1.95 g,产量为1202.7 kg/667m~2,成活率为78.7%,利润为7043元/667m~2。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在一面积为5.4亩的池塘中,主养斑点叉尾(鱼回),亩放养斑点叉尾(鱼回)冬片鱼种730尾,规格18.8克/尾,经270天养殖,取得亩产斑点叉尾(鱼回)成鱼420kg,规格650克/尾,成活率88.5%,亩产值8895元,亩效益4604.8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为调整上海郊区的水产养殖结构,开发水产新品种,提升养殖效益,2021年在上海市郊某合作社开展了墨瑞鳕(Maccullochella peelii)大棚水泥池养殖试验。试验采用2口大棚水泥池,投放经标粗培育的平均体质量为150 g/尾的墨瑞鳕大规格鱼种,放养密度为25尾/m2,全程投喂粗蛋白质质量分数43%的海水鱼膨化饲料。经过13个月养殖,共收获墨瑞鳕商品鱼9 576 kg(单位产量13.3 kg/m3,平均规格696.2 g/尾),饲料系数为1.58,单位产值为1 030元/m3。墨瑞鳕大棚水泥池养殖试验成功,对水产养殖结构调优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萍乡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开展黄尾密鲴冬片鱼种高产高效养殖试验,3口试验池塘放养密度为水花3.8万尾/3.2亩,饲养265d后,成活率达60%以上,平均规格为50.4-51.1g/尾,1#、2#、3#池塘的养殖效益分别为5910.5元/亩、5915.3元/亩和5936.1元/亩,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以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和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养殖对象,设计了2种新型的鲆鲽类网箱,即新型塑胶环保型单、双层网箱。通过褐牙鲆和大菱鲆网箱养殖实验来验证2种新型的网箱在实际生产中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褐牙鲆传统木箱养殖组的商品鱼成活率为92.73%,单位面积产量为16.42 kg/m~2;塑胶单层网箱养殖组的成活率为96.37%,单位面积产量为17.42 kg/m~2。2个组的成活率、单位面积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单位面积产量同比增产6.10%。小规格大菱鲆传统网箱商品鱼成活率为92.50%,单位面积产量为8.09 kg/m~2;塑胶单层网箱组的商品鱼成活率为92.50%,单位面积产量为8.02 kg/m~2;塑胶双层网箱组的商品鱼成活率为92.00%,单位面积产量为10.53 kg/m~2,与传统网箱、单层塑胶网箱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同比增产分别为30.00%、31.00%。大规格大菱鲆单、双层塑胶环保型网箱养殖的成活率达到95.00%以上,单位面积产量均为14.52–16.32 kg/m~2;大规格大菱鲆双层网箱实验组平均尾重与单层网箱示范组差异显著(P0.05),单位养殖面积产量同比单层网箱示范组增产11.00%。研究表明,新型塑胶环保网箱养殖褐牙鲆效果良好。新型网箱相对于传统木制网箱除了具有节能环保、节约资源、操作便利的特点外,双层网箱养殖可提高有效利用面积,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在低盐碱(盐度1.7,pH值约为7.72)水体养殖条件下,养殖密度(15 000、16 500、18 000尾/hm~2)和放养规格(0.3、0.5 kg)对斑点叉尾(鱼回)生长性能和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养殖密度的增加,斑点叉尾(鱼回)的饵料系数增大,产量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收获规格和成活率则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放养密度为16 500尾/hm~2时,池塘评价产量最高,达18 156.21 kg/hm~2;平均毛利润也最高,达89 813.10元/hm~2。随着放养规格的增大,养殖产量、收获规格、成活率和饵料系数均呈现增大的趋势。其中,大规格鱼种平均产量和平均毛利润分别达20 272.80 kg/hm~2和90 531.82元/hm~2。在低盐碱(盐度1.7,pH值约为7.72)水体中斑点叉尾(鱼回)放养密度和放养规格分别为16 500尾/hm~2和0.5 kg/尾时,具有最大的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正>采用池塘轮养技术培育鳙夏花和杂交鲌"先锋1号"鱼种,鳙水花放养密度为33.3万尾/亩,鲌夏花放养密度为11110尾/亩;当年收获鳙夏花20万尾/亩、杂交鲌"先锋1号"14cm~16cm鱼种9511尾/亩,培育成活率分别为60%和85.6%;单位产值12536元/亩,单位利润5934元/亩。鲌、鳙鱼种轮养模式提高了池塘利用率和养殖效益,为鲌鱼成鱼养殖提供了优质大规格鱼种,利于鲌鱼提前上市。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研究密度对网箱养殖硬头鳟Oncorhynchus mykiss存活和生长的影响。在水温8.2~19.1℃下,将体质量1.02 kg的硬头鳟鱼种养殖在5m×10m×6m网箱中,网箱放置在松花江上游的松山水库中,密度分别为5尾/m~2(Ⅰ组)、8尾/m~2(Ⅱ组)、11尾/m~2(Ⅲ组)和14尾/m~2(Ⅳ组),投喂粗蛋白含量为42%、粗脂肪22%的颗粒饲料,常规养殖。145d的养殖表明:网箱养殖的放养密度对硬头鳟的生长有一定影响。第Ⅳ组鱼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放养密度为5~11尾/m~2时硬头鳟的生长与密度呈正相关,大于此密度范围则呈负相关。第Ⅲ组鱼的终末体质量、日增重、增重率、利润和利润率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4个密度组硬头鳟的产量随放养密度增加而递增。本试验表明:网箱养殖硬头鳟的放养密度为11尾/m~2较适宜。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采用冷山泉水养殖斑点鳟鲑,在养殖水温7.5℃~11.5℃、放养密度16尾(2.6kg)/m2条件下,投喂全价配合饲料,历经273d养殖,体重从165.3g增至1 890g,增重10.4倍,特定生长率(SGR)0.89%,成活率93%,饲料转化率1.1,单位面积产量27.9kg/m2,单位效益1 382元/m2,投入产出比1∶3.43。初步摸索出东北寒冷地区池塘养殖斑点鳟鲑模式,为今后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