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1 毫秒
1.
甘肃河西走廊地区的水与绿洲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作者以河西走廊地区为实例,论述了绿洲的形成与演变,尤其以绿洲的形成与水资源的密切关系,并以水资源为根据,推断了河西走廊绿洲发展的规模与方向。  相似文献   

2.
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及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扼要论述了河西走廊荒漠绿洲景观及生态系统的态势,分析了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及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针对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明确提出了河西走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设想与开发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及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扼要论述了河西走廊荒漠绿洲景观及生态系统的态势 ,分析了河西走廊绿洲生态系统及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针对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明确提出了河西走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设想与开发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论河西走廊绿洲水资源面临的短缺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西走廊做为 2 1世纪我国西部大开发中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之一 ,其区域内绿洲及绿洲周边的生态系统和景观结构却在日趋恶化 ,绿洲人口密度在扩大 ,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日渐严重 ,制约了该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总结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一些改善和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河西走廊实际水资源及其确定的适宜绿洲和农田面积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根据甘肃省河西地区石羊河、黑河和疏勒河三大内陆水系的祁连山区流域水资源和出山径流量计算,得出河西走廊各县市绿洲的实际年水资源为285-770mm,是其年降水量的1.3-18.5倍。从生态平衡角度出发,确定了各县市绿洲和农田的生态需水量分别为400-500mm和450-650mm。据此,计算出基本能保持各县市自然生态平衡的适宜绿洲面积为2.92-17.26×10 ̄4ha,全走廊适宜绿洲面积达117.24×10 ̄4ha,比现有绿洲面积可扩大6.61×10 ̄4ha;各县市适宜农田面积为1.43-8.28×10 ̄4ha,全走廊适宜农田面积达57.98×10 ̄4ha,比现有农田面积可扩大9.32×10 ̄4ha。  相似文献   

6.
甘肃河西走廓地区的水与绿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作者以河西走廓地区为实例,论述了绿洲的形成与演变,尤其以绿洲的形成与水资源的密切关系,并以水资源为根据,推断了河西走廓绿洲发展的规模与方向。  相似文献   

7.
近20年来河西走廊人工绿洲演变及人为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绿洲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近年来由于河西走廊无序的土地利用及水资源开发,导致绿洲功能不断退化,文中通过GIS和RS技术,详细研究了1990~2010年以来绿洲变化特征,并利用熵权法,定量分析了影响人工绿洲演变的人为因素,通过研究表明在人类活动的干预下,河西走廊的人工绿洲在近20年来不断地扩张,其中以2000~2005年变化最为剧烈;空间上,黑河与石羊河的中下游绿洲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党河和疏勒河,河西走廊人工绿洲规模的扩大主要是人类改造自然绿洲或未利用土地获得的;河西走廊现代人工绿洲的演变主要跟人类的经济活动及绿洲自身的承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河西走廊绿洲环境经济系统与生态农业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分析了河西走廊绿洲环境经济系统的组成结构与现状 ,认为目前该系统中各组元之间的协调性及整体功能较低、对河西走廊生态农业发展的正向作用发挥不明显。其次 ,分析了河西环境经济系统中存在的人口、资源、资金、技术等问题。最后 ,文章以索洛经济增长模型为理论依据 ,提出了河西环境经济系统内部协同共存并与生态农业和谐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近20多年来西北绿洲植被指数的变化及其成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NASA GIMMS 1982-2003年逐月的标准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以及相关的气候资料,选黄河、河西内陆河以及新疆内陆河的典型绿洲为代表,分析了22年间各绿洲春、夏、秋季NDVI的变化和绿洲面积变化,比较了不同年代间NDVI的年变化特征,并研究了绿洲NDVI与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近22年来,各绿洲夏季和秋季NDVI均呈显著增加趋势,以夏季NDVI增加幅度最大。从地域上看,新疆塔里木盆地南侧绿洲和河西走廊绿洲各季NDVI增加较其他绿洲明显。②不同年代间各绿洲NDVI年变化较大,主要表现为年代间植被生长季NDVI的增加和NDVI峰值出现时间的改变。③近22年来,西北绿洲面积均呈现增加趋势,以河西走廊和新疆内陆河绿洲面积增加最为显著,黄河绿洲面积扩大趋势不太显著。④绿洲NDVI增加的主要原因为绿洲面积的扩大、种植结构的调整,气温的升高和降水量的增加,对绿洲NDVI增加有正效益,但降水量的变化对不同绿洲NDVI的驱动作用随着降水量在地域上的减少而变弱。  相似文献   

10.
河西走廊绿洲区的粮食生产在干旱区的粮食生产、供求和粮食安全中一直处于重要的位置,本文基于人粮关系,运用土地资源承载力(LCC)模型,从分市和分县两个空间尺度上对河西走廊绿洲1985-2009年的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时空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5-2009年河西走廊绿洲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LCCI)介于0.690 ~ 0.894之间,其中,只有2000年和2001年处在0.875 ~l,其他年份的土地资源承载力指数总体上处在富裕和盈余状态;从分市格局来看,1985-2009年河西走廊绿洲的土地资源承载力与总体水平的变化趋势相一致,粮食盈余和人粮平衡的市多于严重超载的市;从分县尺度上来看,河西走廊绿洲土地资源承载力以粮食盈余为主,55%的县域处于不同程度的盈余状态,这些县域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中部和东部;人粮关系处于平衡的县域占全区的5%;40%的县域处于不同程度的粮食亏缺状态,需要大量区外调配.  相似文献   

11.
新疆平原绿洲环境变化与生态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区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受控于水分因素,绿洲环境变化既相互联系,又互相制约,但都有自身的生态系统特点和对人类服务的功能。对新疆平原地区绿洲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发现,人工绿洲扩大和发展、城镇绿洲兴起和开拓、天然绿洲缩小和维护的总趋势。因此,需要在以流域或盆地为单元,以水为纽带并受水资源条件的限制,对流域或盆地内的所有农业绿洲、城镇绿洲和天然绿洲等生态系统与荒漠生态系统进行总体的水资源消耗平衡与生态平衡规划,科学配置水资源,才能维护相互的依存关系,并使各类绿洲得到生态维护。  相似文献   

12.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大规模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干旱荒漠地区水资源匮乏,生态脆弱,开发利用不当,极易造成绿洲沙漠化。在甘肃、新疆内陆诸河的下游,缺水呼声日渐高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民勤绿洲尤以为甚。本文以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为实例,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了“大数量地牵制上游的河、泉水,就等于毁灭下游的绿洲和生态环境”的结论,提出按“流域生态经济区划”优化调度水资源等论点,作为挽救绿洲生态危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人类活动对亚洲中部水环境安全的威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依赖河流出山口的径流量维系山地-绿洲-荒漠间脆弱生态平衡的亚洲中部干旱区,其水分循环过程完全不同于湿润区。平原区不产生径流,地表水和地下水同源于山区,一个流域就是一个以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依赖的生态功能单元,其中河流是纽带,连接山区径流形成区与平原径流散失区或消耗区,以水分循环为主体,并与生物、生态系统紧密相联系,构成一个独特而又完整的內陆水分循环体系。自然要素的变化,特别是人类的参与或介入,改变了水分循环的规律,对亚洲中部干旱区水和环境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威胁。用多年的观测数据来讨论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提出维系和保持干旱区水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乌鲁木齐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在分析乌鲁木齐市水资源一切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乌鲁木齐市现阶段发展水平,经济承受能力和实施方案的可行性,提出切实可行的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本对策,以达到扩大城市水资源环境容量,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华北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宏观调控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对全国和华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 ,总结华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的特点 ,分析了华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然后剖析了该地区资源危机的主要原因 ,最后提供了该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结果表明 :( 1 )华北地区水资源存在危机 ,且该危机已经相当严重 ;( 2 )人为因素是水资源危机的根本原因 ;( 3)适当的发挥政府的职能 ,通过增加水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等措施 ,可以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危机。  相似文献   

16.
渭干河灌区是位于中天山南麓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灌溉区,农业自然条件较好。本文通过分析渭干河灌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评价水资源特征、水土平衡和节水农业的潜力,探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渭干河灌区农业发展水平、水资源开发现状和实施方案的可行性,为扩大灌区水资源环境容量,提高水资源承受能力,促进渭干河灌区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7.
鼠类群落是在长期进化中,各种鼠类对栖息地选择、适应和种间生存竞争的结果,是整个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决定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国内对高寒荒漠(刘季科1979)、温带草原(钟文勤等,1981,周庆强等,1982)、北方丘陵山地(张洁,1984)、南方山地(洪朝长,1987)、热带森林(吴德林等,1988)的鼠类群落进行了研究,然而缺乏地带景观中不同隐域性鼠类群落的比较研究。1989年4—6月,我们对塔里木盆地东南缘公路沿线诸绿洲逐一考察,结合新疆综合考察(钱燕文等,1965)和新疆地方病研究所的调查结果(王思博等,1983)。试图分析绿洲鼠类群落结构、群落空间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塔里木河流域人工绿洲的面积不断扩大,天然绿洲相应减少,水资源问题突出。与此同时,沿岸湿地萎缩退化,天然林草植被减少,绿洲外围的荒漠地带不断在扩展,土地沙化严重,下游绿色走廊垂危。为维护塔河流域的持续发展,必须挖掘上游节水潜力,合理利用水资源,充分认识沿岸绿洲和湿地的耦合关系,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坚持“调整控制上游,保护培育中游,恢复重建下游”的原则促进塔河流域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用虚拟水理论探讨干旱区生态用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有限的水资源不可避免地导致绿洲农业经济用水与生态用水的矛盾.虚拟水理论是有别于传统水资源配置的一个新理论.通过分析目前新疆绿洲农业生产用水与生态用水的现状,计算出新疆主要农作物的虚拟水含量,尝试用虚拟水策略探讨干旱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分析该理论在新疆水资源利用方面的前景,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