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荆是南阳盆景的主要树种之一,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在去年5月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盆景会议”上,南阳的《卧龙遗韵》黄荆盆景获得二等奖。这株黄荆是1985年由伏牛山下采挖的。经过养坯上盆,观其形状与南阳卧龙岗躬耕亭边的一株古楸非常相似。传说诸葛亮躬耕南阳时,常在此树荫下乘凉休息,并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而自  相似文献   

2.
河南盆景起步较晚,尤其是南阳盆景,是近几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的。黄荆是南阳树桩盆景的主要树种之一,它有着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去年,在全国盆展中获奖的一盆黄荆,从上盆到展出,只有五年时间。黄荆属马鞭草科,耐干旱、脊薄,萌发力强。展  相似文献   

3.
黄荆,在我国分布极广。由于它枝大叶疏,缺乏意境美,用它制作的盆景很少受到人们重视。近几年来,我从野外掘取年代久远的黄荆残桩制作桩景,取得可喜收获。1985年全国首届盆景评比展览中,我制作的一盆黄荆桩景——《虬龙倒卧》获三等奖(见本刊1986年第7期19页——编者),是全国同类品种中唯一中奖的一盆,《中国花卉  相似文献   

4.
这盆题名为《问天》的榕树盆景在家里分工归我管。这次在参加广东茂名市老干部盆景协会2008年迎春盆景展览时获得金奖。我拿着获奖证书,感慨良多,功夫不负有心人。如果说“十年磨一剑”的话,我这盆盆景花15年时间也不止了。  相似文献   

5.
黄荆,是中州盆景取材的主要树种之一。黄荆盆景造型艺术的地方特色,在中州盆景的艺术风格中占有重要地位。黄荆在我国分布广泛。在中州地区,用于盆景制作的黄荆主要有4个品种,即荆条、齿叶荆条、黄荆和牡荆。黄荆喜光耐寒、耐旱、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黄荆的木质结构紧密,质地坚硬,采挖出土后树桩失水较慢,因而一年四季均可挖取,极易成活。但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还是以冬春两季为好。黄荆上盆之前,要因材取势,进行一次修剪。对枝干的修剪,要注意芽眼的位置与  相似文献   

6.
《新生》是我的一盆竹桩盆景,制成后深得周围花友赞扬,他们纷纷问我是如何制成的。 这盆盆景的材料取自我园中一蔸2001年栽就的小佛肚竹。受田发建先生竹桩盆景的启发,我决定试着制作一盆竹桩盆景。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7.
我比较偏爱骑石式盆景。感觉它奇特,富有观赏性、收藏性。作为一名盆景业余爱好者,在20多年的盆景创作中,我一直常怀梦想,立意创作一盆理想的骑石式盆景。照片上这盆黄金雀骑石式盆景便是我花了多年心血培养而成的。尽管还有待培养,但到目前为止,可算是我比较理想的心爱的一盆。说起这盆盆景的创作,我有三点体会:一是胸有成竹意在先。因素怀梦想,所以常有骑石式盆  相似文献   

8.
用榕树树枝造出环环相扣的五个圆圈,圆圈上还站着一个舞者,这就是一个像奥运标志的盆景。不久前,万江盆景爱好者胡泽林老人向《东莞日报》表示希望在2008年北京奥运到来之际,能将自己的两个盆景作品赠予北京奥组委,以表他的一片心意。据胡伯伯介绍,他想送给北京奥组委的两个盆景,一个是舟,一个是奥运标志,这两个作品都是北京申办奥运会成功后方定型的。随后,记者跟胡伯伯来到他位于万江的艺术盆景场。刚到盆  相似文献   

9.
记得一个双休日,我又到小花园里摆弄那些盆景,因为天气阴凉,于是准备换盆。这是3盆已成型的六月雪树桩盆景,都种在土盆中,需要换上精制的盆景盆,以便于摆设,提高观赏价值。经过一个上午的忙碌,3盆造型别致的六月雪盆景上盆定植完成。于是,我把它们放置在阳台上,自我欣赏起来。第二天,天气转晴炎热。第三天仍是晴天。我发现前天上盆的盆景中,有一盆叶片有些萎蔫。我认为是缺水所致,于是马上对其浇了一  相似文献   

10.
我比较偏爱骑石式盆景。感觉它奇特,富有观赏性、收藏性。作为一名盆景业余爱好者,在20多年的盆景创作中,我一直常怀梦想,立意创作一盆理想的骑石式盆景。照片上这盆黄金雀骑石式盆景便是我花了多年心血培养而成的。尽管还有待培养,但到目前为止,可算是我比较理想的心爱的一盆。  相似文献   

11.
树根的妙用     
天然树根用处很多。通过艺术加工,可制成古朴典雅的盆架、盆套和盆景盆。我这里介绍的是一种巧用树根配以活的植物制作桩景的方法。我们常看到的树桩盆景,一般是以老树桩为材料进行整形,或用木本植物材料经过加工培育,成为所需要的艺术造型。这种桩景用的是“缩龙成寸”的手法,但费时费事,成本很高。由一株小苗制成一盆老桩头盆景,少则也需十几年。即使是从山野掘取树桩、也需经养坯、改坯,约3—5年成型。近几年有的人用老桩芽接和移株靠接速成繁殖法制作树桩盆景,虽然缩短了制作时间,但也需两年以上才能成型。近几年我试用黄荆条、黑格令根和死去的松柏类盆景老桩头作假桩头,镶嵌或盘曲木本、藤本植物,  相似文献   

12.
十年搜寻梦     
我是一名书画爱好者。我的邻居王老是一名林业科技退休干部,玩盆景如醉如痴。2005年春,他邀我到他家看两盆盆景,看是否能投稿。一株朴树,一株刺柏。朴树是直立大树型,满树嫩芽;刺柏为悬崖式,很有画意。我当即回家拿相机拍下。王老拿出订阅的《中国花卉盆景》,建议向它投稿。  相似文献   

13.
我曾在《中国花卉盆景》1995年第10期上发表了《造型扦插——盆桩速成技法》一文。现将造型扦插已4年的金边女贞盆景《妙舞春秋》及造型扦插3年的中华蚊母盆景《探海》两帧盆景照片献给大家,并着重介绍悬崖式盆景《探海》的创作技法。  相似文献   

14.
每当走进小院,看到自己从扦插、压条培养起的一盆盆小花、一个个桩头,都会涌起一种特别快乐的成就感。数十年来,我最大的爱好就是侍花弄草,特别是1984年10月《中国花卉盆景》创刊以来,更激发了我的兴趣,它刊登的自繁白育文章,尤其让我感触很深。这种繁育方式不仅能减少经济开支,对保护生态环境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去年某刊物上发表的《盆景四味》一文中谈到:作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都是由景、盆、几座、题名四个部分组成,这就是盆景艺术的“四味”。还说称得上优秀的作品必然是“四味”俱全。我认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不能局限于“四味”,它还有五味、六味甚至更多的味。因为盆景艺术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于1990年开始订阅《中国花卉盆景》,并由此迷上了盆景制作。每年差不多要培植100多盆(株)。到目前我家屋顶上已有各类树种的盆景500多盆。  相似文献   

17.
拜读了冯蜂鸣先生撰写的《宁静清新、幽雅温馨——赏盆景作品一幅》(见1995年2期)后,总觉得不是滋味。冯先生首先肯定“这是一件典型的组合盆景作品”,这足以证明冯先生对中华民族的特殊艺术——中国盆景,应有的主观审美力,还不完备。因为冯先生还不够了解中国特有的文人写意性的组合盆景具有多方面严格要求,并非可以随便凑合,它应该是“神州大地瑰丽风光移情化了的艺术再现”。然而作品首先显示出来的是用盆不当,盆边太宽,如  相似文献   

18.
8年前,我将一盆名为《始于足下》的枸骨盆景投到《中国花卉盆景》(见2000年第10期)。又经过几年的修剪养护,面貌大有改观,观赏效果基本不同;它的根盘已完全露出,可说是真正的“足”了。也可见盆景的制作,必须经年累月耐心地付出劳动,急躁不得。  相似文献   

19.
《试评〈影落虚涵〉雀梅盆景》(以下简称《评文》)发表在《中国花卉盆景》2010年第10期第40页上。读《评文》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叶先生对于岭南风格盆景是有较深研究的。但杭州的盆景艺术家沈水泉先生这盆《影落虚涵》,结构上难道真的存在这么严重的问题么?我倒有不同看法,现与叶先生商榷如下:  相似文献   

20.
读《诗入景中,意在盆外——盆景作品的题名点景》(见贵刊89、8)一文很有启发。一盆优秀的盆景作品,就应达到“诗入景中,意在盆外”,“景中寓诗,诗中有景,诗外有诗,景外有景”的艺术效果。这也是我创作盆景《鹤引诗情到碧霄》的苦苦追求。《鹤引诗情到碧霄》是以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