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城市河道污染的成因,以此为切入点,逐一阐述城市河道污染的治理技术;河水化学处理技术、曝气复氧技术、底层疏浚和综合调水技术、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并对每项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一一点评,指出:河道污染后采用修复技术,要视河水污染程度而定,要视治污达到的标准而定,目标决定技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刘瑾 《绿色大世界》2009,(6):17-18,24
文章分析了城市河道污染的成因,以此为切人点,逐一阐述城市河道污染的治理技术;河水化学处理技术、曝气复氧技术、底层疏浚和综合调水技术、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并对每项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一一点评,指出:河道污染后采用修复技术,要视河水污染程度而定,要视治污达到的标准而定,目标决定技术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生物生态修复技术是一种应用前景很好的水体修复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河道的治理。综述了城市河道生物生态修复的发展,并总结了河道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从处理效果、投资成本、运行成本这3个方面归纳了现有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特点,并提出了今后城市河道污染治理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国内某城市内河生态治理与修复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河道水质及污染原因调查,确定了造成河道生态破坏的污染因素,主要问题为生活污水违规排放、上游来水水质差以及沿河洗涤。为此,提出的治理措施为:河道清淤、修复受损的护坡、控制污染源、恢复河道生态自清洁功能、改善水质及透明度。对比治理前后的数据,河道水体COD、TP、BOD5、NH3-N 4项指标的最小降幅为56.3%,最大降幅为78.2%,该河道的生态功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目前我国城市河道普遍存在污染较为严重、水体水质较差、河水流动性差等问题。在系统分析了城市河道水环境问题根源的基础上,提出了贯彻落实"河长制"、加强污染源控制、坚持生态理念、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宣传教育等治理途径。以期建设功能丰富的良性城区河道生态体系,有力支撑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南京市内玄武湖菱洲河道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河道综合整治的基本原则,给出了河道治理的初拟技术方案,探讨了以城市河道生态建设为核心的综合整治措施,旨在对类似的河道整治项目与建设提供参考,促进城市河道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严倩倩 《绿色科技》2019,(16):112-113
工程对重度黑臭河道范围采用生态清淤及多种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了整治,快速消除河道黑臭,降低河道污染负荷。通过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健康水生态系统的构建,有效削减河道面源污染,消除了河道黑臭,并改善了河道生态环境,提升了河道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随着社会工业化水平的发展,构建城市河道生态系统势在必行,强调了城市生态河道的特点,分析了城市河道生态系统的构建,提出了城市河道植物的优化配置方法,以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秦洁 《绿色科技》2019,(8):77-78
指出了小城镇的河道规划工作能够影响城镇的自身发展,同时也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通过对河道进行有效治理,能够缓解河流污染问题,进而改善自身水文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河道污染治理无法取得明显效果。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几点水体污染控制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城镇污染治理问题提供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以汕头市某电子垃圾拆解活动影响的河道为研究对象,沿河道中线间隔50 m采集表层底泥样品,检测分析其重金属含量,研究底泥重金属污染特征并综合评价了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参照GB4284—2018中的A级污泥产物标准,调查区域河道底泥主要受到镉、铜、砷、镍、铅、锌等重金属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河道底泥重金属总体呈重度污染。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范围为132.60~5 668.65,平均值为1 982.97,总体生态风险为极高风险,亟需开展河道底泥的生态修复工程。  相似文献   

11.
以河南省许昌市城市河道建设为研究对象,分析许昌市城市水系统整体规划格局思路,针对其现存的河道现状和景观营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并结合景观生态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论证,提出了许昌城市景观生态建设中应遵循的处理方法,以期对城市河道景观生态建设及改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温州城市河道资源的现状出发,通过对温州城市河道生态景观修复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对城市河道生态景观修复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正城市河道是城市中最宝贵的财富,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城市河道生态景观是城市文明的缩影,应具有丰富的景观要素、深厚的文化积淀及浓郁的文化气息。本文以章丘市双山大街景观河道设计实例为蓝本,对如何设计城市景观河道进行探讨。一、概况该景观河道位于章丘市政府东侧片区,河道呈南北走向,南起经十东路,北接金如意小区,长约900米,是进入章丘市区的重要主干道,也是重要的旅游景观线。二、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鄂尔多斯东胜经济开发区内部昆独龙景观河的规划设计案例"进行了介绍,对这类干旱城市的自然行洪河道的改造利用进行了重点分析,再结合当地水纹特点进行科学利用,形成了一条水体相对稳定的城市内河。方案中对河道的行洪布置,雨洪吸纳,驳岸处理和河道纵断面整理都有设计,在该基础之上结合河道两侧城市地形及用地状况,利用园林手段对河道及河道两侧绿化进行美化处理,全面打造一条美丽的城市景观河道。这类改造提升后的干旱城市的河道景观园林符合现代城市空间的需求,以多元的景观形态应对多元化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城市不同斑块对其的诉求。  相似文献   

15.
以烔炀河为研究对象,在对流域情况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围绕该河道主要河段开展了水生态调查、评价与讨论,内容涉及水生态的评价标准、调查方法及内容等方面,结果表明:烔炀河污染特点极为明显,主要可被归纳为生活污染和径流污染多发于镇区内;农田径流、畜禽与生活污染,在河道两岸较为常见;工业污染集中在工业园区内。希望能给予流域治理、河道整治从业相关人员以启发,为烔炀镇、巢湖市及巢湖流域水生态恢复提供新的治理思路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北京城市河道兼具城市水景观和行洪的作用,河道雨后汇流明显,为保证河道行洪能力,河道多为人工修建的去弯取直的人工河,不具备完善的水生态系统,造成外界营养盐的输入和输出失去平衡,从而导致物种分布失衡,进而形成一系列的水体问题,比如:水华、单一水生植物(菹草、金鱼藻、水绵)快速增长,由于雨后或突发污染物的排放造成水体黑臭、油污漂浮等均常给城市河道的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对于水环境的持续改善是城市河道日常维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连年的治理和补水水源水质的改善,水环境问题也逐渐开始从水华转化为其他问题,所以对于水环境改善技术措施的调整和拓宽是必要的。针对城市河道特点,从河道水质数据分析为切入点,对水环境改善技术措施进行了探究,在归纳技术措施的应用场合和对新的技术措施提出了设想,使水质监测、生物措施、曝气措施、鱼类放养等措施的应用在城市河湖水环境改善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下一步,采用底泥修复、植物浮床、沉水植物等技术措施构建生态自然的河道是探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区河道排水防涝任务也在不断加重."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更是赋予了城区河道"生态修复、雨水调蓄"的新功能.以邢台市牛尾河治理提升为例,在研究河道现状和水文条件的基础上,针对牛尾河在防洪排涝、水资源短缺、生态修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海绵城市理念,提出了具体的拓宽河道、多源引水入河、提升生...  相似文献   

18.
为了从源头削减涉水面源污染,助力全区河流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动河流旱季雨季全天候稳定达标,针对辖区内11类涉水面源污染对象的污染物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涉水面源污染物行业来源如下,施工工地为悬浮物;垃圾收运设施为氨氮、总磷、COD;农贸市场、城中村和化粪池为总磷;餐饮业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施工道路、美容美发为石油类;餐饮业为动植物油类。COD浓度值由高至低排列顺序为:垃圾收运设施农贸市场餐饮业城中村化粪池废品回收站洗车业美容美发施工道路河道沿岸施工工地。另外,河道水体各项污染物浓度均小于涉水面源污染行业的污染物浓度,且满足地表Ⅳ类标准,说明现阶段涉水面源污染的行业污水并未对河道水体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生态和景观需求的提升,已完成水利工程的城市河道,其生态和景观功能的完善成为城市景观重要命题。笔者通过对阿尔山阿尔善河河道景观改造设计中的受损河道生态修复和亲水活动重塑研究,提出了结合现有水利工程完善城市河道生态和景观功能的工程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河道的破坏和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河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底泥内部出现内源污染,河道底泥组成复杂,容易受到重金属、有机物和氮磷等物质的影响和污染.现阶段,河道底泥修复与处理的方法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原位修复中使用的生物、化学、物理等方法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优点,异位修复是目前应用频率较高的处理技术.主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