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发展与建设势在必行。在乡村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们渴望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回归;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利用传统园林艺术保护自然生态资源,打造宜居生态环境,提升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品质成为主流趋势。梳理了传统园林艺术的营造思想、空间特色,总结了现代乡村景观建设的内容,意在探索传统园林艺术影响下的现代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之路,提出了让传统园林艺术融入现代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之中,使传统园林艺术的文化精髓得到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为现代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云南省安宁市八街镇磨南德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乡土景观规划、旅游规划等相关理论,调查分析村庄自然和人文现状后,提出旅游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保护乡村环境,美化乡村景观,改善生活居住条件,更应利用彰显乡村的地域环境特色、民族文化特色以及乡村的田园优势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民族村寨旅游景区存在着过度、无序开发的现象,旅游景观规划工作面临严峻挑战。为提升民族村寨旅游竞争力,以贵州滑石板苗寨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分析该苗寨碎片化肌理,引入"织补"策略,以生活性、形态性、原真性、动态性为织补规划原则,以局部织补、横向整合、纵向延伸为织补策略,对滑石板苗寨活力、文脉、生活、生态四个方面进行"织补",使特色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石塘竹海乡村水系景观规划为例详细阐述了基于乡村生态旅游的景观规划设计的内容,包括景观功能分区、景观设计策略、景观设计构成和景观设计元素,并且从多个层面提出了基于乡土化思想的设计思路即合理利用乡村自然地形、充分挖掘建筑本土化特色、采用乡土植物、激活乡村水系元素、发挥景观小品的点睛效果和完善乡土化的环境设施等。  相似文献   

5.
湘西侗族村寨旅游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少数民族风情旅游热致使各地政府大量开发少数民族村寨,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建立系统的体系对有潜力的民族村寨进行评价。立足这一角度,试图建立民族村寨景观资源评价体系。以湘西侗族村寨景观为例,依据体系的各项指标综合评价其旅游景观价值,并揭示已开发的民族村寨景观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基于乡村特色产业与景观规划融合的视角,探讨了两者之间相互依存且相互制约的紧密联系,明确指出只有两者相互融合促进,才能激活乡村资源要素,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并实现乡村振兴。从如皋特色田园乡村试点的产业特征及问题入手,提出了相应的景观规划策略: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优化特色产业结构;协调整体景观风貌,体现分区景观特色;尊重乡村自然肌理,重塑景观生态廊道;明确定位划分主题,线路串联景观节点,从而塑造以"观四季盆景,探森林花海,憩千顷草坪"为特色的乡村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7.
以河北省邯郸市沁河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在城市景观创造过程中,如何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特性,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城市建设中,创造以人为本、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8.
通过走访调查山西省长治市近30个美丽乡村发现,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思想亟待转变、乡土特色流失、缺乏生态保护、缺乏群众参与和科学管理等问题。为此提出整体性、乡土特色、生态保护和可持续性4项规划设计原则以及乡村聚落景观、生产性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3方面规划策略,并结合潞城市辛安泉镇古城村景观规划设计做案例分析,对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传统民族村寨生态风貌内涵丰富,由其村寨民居建筑、劳作田园、风俗文化及乡村环境等诸多要素构成,这其中乡村环境离不开植物群落资源。植物景观的展现在乡村中包括自然植被、人工植被,两者共同形成村寨生态保护基质。通过具体范例对民族村寨生态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绿色景观配置的方法及建议,以期从生态层面来提升村寨的景观质量与景观层次。  相似文献   

10.
南京石塘竹海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旅游区是农村城市化发展的产物,乡村旅游区景观规划设计有利于乡村旅游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南京石塘竹海旅游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全面分析与系统研究,分析乡村景观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内涵,探讨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我国开展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具有理论和实践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乡村旅游业的兴起,乡村景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乡村旅游大肆兴起中,保护乡村景观特色至关重要,景观营造中需要提炼乡土景观的生态和文化价值,使其形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乡村。该论文先研究了乡村景观的营造方法和原则,使其运用到藁城区耿家庄村的景观规划设计中,结合该村的现状和发展,融入当地的特色宫面文化、周边生态、农业和其它传统文化,打造"宫面风情"旅游,丰富乡村产业类型,提高村民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2.
在乡村振兴推动下,富含特定民族文化的乡村生态宜居景观规划设计尤为重要,本文基于黔东南地区的广西程阳八寨、西江千户苗寨两个村景观改造案例的实地调研,拍摄现场照片、村民问卷调查,总结出每个乡村的景观营造特点,对他们居住条件整治、公共环境治理、乡村风貌改造等方面的可取之处借鉴,总结出3个规划策略:保护生态环境策略、村民生活环境整治策略、人文景观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为研究对象,运用美丽乡村理念探索如何进行乡村景观特色营造。在生态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三方面详细总结营造特色的多种设计表达,并针对昆明市近郊区乡村景观展开营造方法分析,希望用一种新的视角为该地区乡村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大大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效率,使得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而在实施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过程中,要遵循相应的设计原则,灵活掌握规划与设计要点,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基于乡村景观规划和设计概况,阐述了乡村景观规划和设计的内涵和原理,论述了乡村景观规划和设计原则,提出了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要点,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要点探究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乡村振兴推动下,富含特定民族文化的乡村生态宜居景观规划设计尤为重要,文章基于黔东南地区的广西程阳八寨、西江千户苗寨两个村景观改造案例的实地调研,拍摄现场照片、村民问卷调查,总结出每个乡村的景观营造特点,对他们居住条件整治、公共环境治理、乡村风貌改造等方面的可取之处借鉴,总结出3个规划策略:保护生态环境策略、村民生活环境整治策略、人文景观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踏查的方法对北流镇鸭埌村乡村水系现状进行调查,对村庄传统排水系统、水系空间景观质量、水文化等进行分析,提出修复村庄传统水循环系统;利用污水处理技术,实现“三水”资源化利用;植物净化,建设生态景观驳岸;挖掘地域特色,建设美丽乡村等规划理念和改善措施,为全域乡村水系景观规划和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在“美丽乡村”建设景观规划设计中,要以“两山理论”为指导,利用农业的多功能性,注重乡土元素的提取,运用乡村材质,融合现代设计,开发乡村生态体验旅游产品。对孝感市孝南区三利村目前的景观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寻根溯源,返璞归真”为设计主题,对其景观进行了更新设计,力图实现农旅融合。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善国内部分公路景观设计西洋化和雷同化的状况,采用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的方法,对地域特征在公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河北省张家口市草原天路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在详细分析其区位、自然环境、社会人文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景观规划设计理论,形成突出生态景观、展现地域文化、丰富休闲服务的规划设计理念,将草原天路规划为"一脉四段七区及多个体验节点"的带状风景线:即以草原天路为主脉,划分天路梯田、草原牧歌、长城文化、尚义4个景观段落,桦皮岭、草原布达拉、花兰井、汉诺坝、野狐岭、正边台、大青山7个特色景观区,将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整合在一起,旨在打造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自驾游风景线,为今后的旅游公路景观设计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871文化创意工场现状进行分析,梳理原来重工机械厂的建筑、机床、车间及重工文化,结合汽车文化园的总体规划框架,以"重工物语"为主题,挖掘重工历史文化、汽车文化,结合现代景观设计理念,采用中国五行"金、木、水、火、土"内涵构思和布局,对871文化创意工场(原昆明重工机械厂旧址)改造项目的景观进行构思创作,获得871汽车文化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作品,为景观规划设计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简要阐述了乡村景观规划计的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与现状,提出了以民为本、尊重民意,保护民族与乡土文化,保护生态多样性,因地制宜,节约资源等乡村景观规划计原则,基于乡村文化、以美丽乡村为主题、打造乡村旅游实现多产业交融等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