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高温聚合有机物前驱体的方法,以三聚氰胺为前驱体,制得了类石墨型氮化碳(g-C_3N_4)粉末。以硫化钠、氯化镉和制得的g-C_3N_4为前驱体,通过膜法制备了g-C_3N_4/CdS复合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等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结合降解活性艳红(X-3B)的实验评价了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膜法制备显著增强了光催化剂的活性;与纯CdS相比,g-C_3N_4/CdS复合光催化剂光催化活性明显增强,其中(CdS/g-C_3N_4)2:1光催化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木质素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以三聚氰胺、双氰胺、硫脲为前驱体,采用热聚合法合成石墨相氮化碳(g-C_3N_4),并通过控制变量,观察不同前驱体制备的g-C_3N_4在可见光照射下的光催化重整木质素制氢性能,以期获得能够用于工业化重整生物质制氢的高效、廉价光催化材料。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光催化技术是催化剂利用光子能量,将条件苛刻的化学反应转化为在温和条件下进行的先进技术。针对g-C_3N_4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存在的比表面积小、光生载流子转移速率慢以及可见光吸收域窄等问题设计实验,为解决聚合温度对g-C_3N_4材料的带隙影响,采用三聚氰胺为前驱体,研究了聚合温度对g-C_3N_4材料的光降解性能的影响。通过XPS分析最终的产物中碳氮含量,发现温度碳氮比例影响较大,700℃煅烧所得材料表面碳氮比最接近理论比0.75。通过AFM分析,700℃聚合得到的纳米片的厚度为4.18nm在可见光照射210min后,苯酚的降解率达92%。  相似文献   

4.
在雷州半岛的唐家林场设立了7种施肥处理试验①ck(不施肥对照)、②P_(15)、③K_8、④P_3K_4、⑤N_2P_4K_4、⑥N_3P_6K_6、⑦滤泥5kg+N_5P_2K_2,分别于2a、3a和4a时进行了调查和经济分析。结果表明,施肥影响尾叶桉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蓄积量的生长,这种影响在2a~4a间都到达显著水平。在7种处理之间,所有6施肥处理都与对照差异显著;多元素与单元素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在2a~4a间,N_3P_6K_6处理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材积生长量都最大。 N_3P_6K_6处理的产值最高,利润也最高,比排第2的常规施肥处理N_5P_2K_2利润多12.5%;是对照处理利润的3.75倍,为最佳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5.
濒危石斛菌根化吸收、积累P素营养的研究结果表明可溶性和难溶性不同P源,对菌根化石斛组培苗生长的效应不同,试验处理3(KH2PO4)和处理6(FePO4)的干质量分别为0.018、0.019 g,是处理1(K2HPO4)的2.62倍和2.78倍,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可溶性P(KH2PO4)不同浓度对菌根化石斛组培苗的综合效应,表现在苗高、径粗和干质量等主要指标上,处理3为最适宜质量浓度(0.25 g·L-1),与处理9(CK)相对比,苗高是2.64倍、径粗是2.16倍和干物质是3.87倍.对苗木N、C、P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分析,处理3是CK的1.72、1.40和11.53倍;不同有效P含量对石斛菌根真菌F9903菌株增殖生长的试验表明当培养液浓度为含纯P为1 mg×22.76%时,其菌丝体增殖效果最佳,干质量高达1.256 mg·mL-1,是接种量的114.2倍.不同P浓度对菌根化石斛组培苗干质量的影响及其对共生菌根真菌菌丝体干质量的影响两个柱型图的重叠性好,其图形近似,效果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6.
以SiO_2和三聚氰胺为原料,通过高温焙烧法制得介孔类石墨相氮化碳(mpg-C_3N_4),以浸渍法负载Pd纳米粒子制得Pd/mpg-C_3N_4,并用于催化松香加氢反应。采用XRD、FT-IR、TEM、ICP-AES、XPS、氮气吸附-脱附及GC分析对催化剂的结构、形貌特征、Pd负载量、金属价态、比表面积和孔径以及催化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d纳米粒子成功地均匀分散在了氮化碳的层状结构中,Pd的负载并没有改变mpg-C_3N_4的骨架结构,Pd/mpg-C_3N_4仍然保持着介孔结构;但是Pd的负载使mpg-C_3N_4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均有所减小,Pd/mpg-C_3N_4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分别为47.73 m^2/g、0.17 cm^3/g和3.39 nm。在负载量为7.96%,5 MPa H_2、150℃和反应4 h的松香催化加氢优化条件下制得去氢枞酸GC含量5.99%,枞酸GC含量小于1%的氢化松香产品(其中四氢枞酸为37.12%,二氢枞酸为56.71%)。催化剂Pd/mpg-C_3N_4重复使用4次后,四氢枞酸GC含量由37.12%下降至24.71%,去氢枞酸GC含量由5.99%上升至9.76%。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给不同岩性土壤上棕榈幼树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以由纯质灰岩、灰质白云岩和砂页岩发育而成的B层土壤为栽培基质,栽植3年生棕榈苗木,设计氮、磷、钾3因素4水平的正交施肥试验方案,共设16个施肥处理,以不施肥作为对照,就不同施肥处理对不同岩性土壤上棕榈苗根系形态指标、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1)不同施肥处理对不同岩性土壤上棕榈苗各根系指标及生物量的影响差异均显著。在16个施肥处理组合中,就不同配比肥的施用效果而言,由纯质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和由砂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上棕榈苗的各根系指标值和生物量,均以N_2P_1K_2(施尿素21.645 g/株、钙镁磷肥0 g/株、硫酸钾肥19.608 g/株)处理的为最高;由白云质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上棕榈苗的各根系指标值和生物量,则均以N_2P_2K_1(施尿素21.645 g/株、钙镁磷肥62.5 g/株、硫酸钾肥0 g/株)处理的为最高。2)对不同岩性土壤上棕榈苗各根系指标的隶属函数综合值的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对由纯质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上棕榈苗根系发育和生物量积累的施用效果均最优的施肥处理方案是N_2P_4K_1(施尿素21.645 g/株、钙镁磷肥125 g/株、硫酸钾肥0 g/株),其中,N的影响最大,P的影响次之;对白云质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上棕榈苗根系发育和生物量积累的施用效果均最优的施肥处理方案是N_1P_2K_4(施尿素0 g/株、钙镁磷肥62.5 g/株、硫酸钾肥39.216g/株),其中,P的影响最大,N的影响次之;对由砂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上棕榈苗根系发育和生物量积累的施用效果均最优的施肥处理方案是N_2P_4K_2(施尿素21.645 g/株、钙镁磷肥125 g/株、硫酸钾肥19.608 g/株),其中,N的影响最大,K的影响次之。【结论】施肥可促进棕榈苗根系的发育和生物量的积累,而能有效促进不同岩性土壤上棕榈苗根系生长和生物量分配的最适配方是不同的。在16个施肥处理组合中,可促进栽培于由纯质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和由砂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上的棕榈苗根系生长及生物量积累的最适施肥处理方案均为N_2P_1K_2,而可促进栽培于由白云质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上的棕榈苗根系生长及生物量积累的最适施肥处理方案则为N_2P_2K_1。可促进由纯质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由白云质灰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和由砂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上棕榈苗根系生长及生物量积累的最优施肥处理方案分别是N_2P_4K_1、N_1P_2K_4、N_2P_4K_2;而最优施肥处理方案都不在所设计的16个施肥处理组合之中。  相似文献   

8.
人工林前两年的生长状况用成活率来测定.以后则用林分生长的质量状况来评定。笔者提出一个适合各林龄阶段评价人工林质量标准的综合性经验公式,经过实践验证切实可行.可用来评价人工林质量的经验公式如下:K_R=2(H_φ/H_3+D_φ/D_3+N_φ/N_3+  相似文献   

9.
通过贵金属负载对BiOBr进行修饰,采用一步法制备出花状结构的Ag/BiOBr复合光催化剂,并采用XRD、FE-SEM、TEM和UV-Vis等表征手段对复合材料的组成、形貌、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确定了Ag纳米粒子成功负载在BiOBr表面。在模拟可见光下降解MB、MO、RhB来评估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Ag负载的Ag/BiOBr催化剂对MB具有较好的降解性能;当Ag负载量为2%时,光照120 min后99.6%的MB被有效降解;同时,Ag/BiOBr催化剂对多种污染物质均有良好的降解效果,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克服刨切竹单板在家具曲面构件贴面或封边时出现横向开裂、破损等情况,采用氢氧化钠(Na OH)、碳酸氢钠(Na HCO_3)和尿素(CH_4N_2O)分别对刨切竹单板进行了软化处理。结果表明:刨切竹单板的软化工艺参数对其软化效果有较大影响,大小顺序为软化温度软化剂质量分数软化时间;随着软化温度的升高、软化时间的延长和软化剂质量分数的增大,刨切竹单板的横向柔韧性能逐渐增大;Na OH软化刨切竹单板的适宜工艺参数为:软化温度65℃、软化时间60 min、软化剂质量分数2%,Na HCO_3和CH_4N_2O则为:软化温度65℃、软化时间90 min、软化剂质量分数2%;其中,Na OH对刨切竹单板的软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衡量和反映毛竹天然混交林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对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的现存立竹生物量和立木蓄积量进行调查,并测算单位面积产量、产值。结果表明:不同林分组成的天然混交林经济效益均大于纯竹林,其产值比纯竹林增多18.6%~51.3%。其中,8竹1杉1阔混交林的立竹生物量最多,为99 388.4 kg/hm~2,比纯竹林增多24.1%;3竹5松2阔+杉混交林的立木蓄积量最多,达169.051 m~3/hm~2,为纯竹林的52.29倍;4竹4松1杉1阔混交林的单位面积产值最高,为39 219.2元/hm~2,比纯竹林增多51.3%。  相似文献   

12.
采用预乳化-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以丙烯酸丁酯(BA)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主要单体(核层单体BA与MMA的质量比为9∶1;壳层单体BA与MMA的质量比为1∶9)合成了不同核层交联程度的聚丙烯酸酯微球(ACR),将其干燥后对聚乳酸(PLA)改性。研究了核壳型ACR的添加量及其核层交联程度对PLA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LA的抗冲击强度随着ACR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添加量为10%时增韧效果最好,抗冲击强度是纯的PLA的1.5倍,断裂伸长率由2%提高到11%,拉伸强度下降不大;随着核层交联剂用量的增加,PLA/ACR共混物的拉伸强度较纯的PLA下降很小,抗冲击强度明显升高,当核层交联剂添加量为4%时增韧效果最好,共混物的抗冲击强度是纯的PLA的3倍,拉伸强度仅下降了7%。  相似文献   

13.
银中杨扦插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型号、不同浓度ABT生根粉处理的银中杨扦插苗试验表明 :ABT生根粉促进银中杨扦插苗生根作用明显 ,生根时间可提前一周 ,以一号、六号含原液质量分数为 1.0× 10 - 4的浓度 ,效果最佳 ,成活率达 80 %。高生长较对照提高 1.5倍。纯增效益 4 .5万元 /hm2 。  相似文献   

14.
草牧场防护林立体开发模式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经过统一布局,合理搭配,已初步形成的丘体结构草牧场防护林开发模式,使营养空间和资源潜力都得到充分利用和挖掘,经济效益显著:草牧场防护林同立体开发模式区创产值为普通网格内草场的1.7倍,无林草场的3.1倍;草牧场疏林立体开发创产值为无林草场的19.4倍;草牧场区经济林立体开发比农田提高产值7.5倍,比纯果林提高产值324%;草牧场区低湿地的开发利用,挖掘了资源潜力、提高了土地生产力。4种模式类型每年净收益18.7万元。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类型毛竹天然混交林内设置58块标准地进行生长调查。结果表明:8竹1杉1阔、7竹3杉+阔、6竹3杉1阔+松混交林,林分结构组成较合理,每公顷出笋数、新成竹数、退笋产量、新竹质量、新竹、退笋经济收入均不同程度大于纯竹林,每株母竹出笋、成竹数等各项生长指标大于纯竹林;8竹1松1杉+阔和7竹2松1杉+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组成较次之,每公顷出笋数、新成竹数、新竹质量、新竹、退笋经济收入略大于纯竹林,但每株母竹出笋、新成竹数和退笋产量则低于纯竹林;6竹3松1杉+阔、5竹4松1杉+阔、4竹4松1杉1阔、3竹5松2阔+杉混交林,由于林分结构组成较差,其出笋、成竹各项生长指标以及每公顷新竹、退笋经济收入均不同程度低于纯竹林。  相似文献   

16.
混交条件下水曲柳落叶松根系的生长与分布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用土钻法调查了水曲柳、落叶松纯林及其混交林的根系分布 ,并在温室内用盆栽和床栽方法测定了混栽及纯栽水曲柳、落叶松的根系生长。野外调查结果表明 :在混交林中 ,水曲柳、落叶松根系的水平分布不同 ,在水曲柳、落叶松相邻行间和水曲柳带内 1、2行间 ,水曲柳根密度分别为 32 37 2g·m- 3 和 3130 2g·m- 3 ,无明显差异。而在水曲柳落叶松相邻行间和落叶松带内 1、2行间 ,落叶松的根密度分别为 939 4g·m- 3 和2 745 3g·m- 3 ,差异明显。水曲柳根系有向落叶松带伸展的趋势 ,而落叶松根系的分布则受到水曲柳的抑制。混交林中根系的垂直分布更加均匀 ,在水曲柳落叶松相邻行间 ,0~ 10cm、10~ 2 0cm和 2 0~ 30cm土层内根量分别占总根量的 41 9%、2 8 7%和 2 9 4%。而水曲柳纯林中分别为 6 1 0 %、31 6 %和 7 4% ;落叶松纯林中分别为 5 5 6 %、2 7 9%和 16 5 %。温室栽培实验表明 :无论盆栽和床栽 ,混栽水曲柳的根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高于纯栽 ,尤其是≤ 2mm细根生物量增加明显 ,盆栽时增加 2 8 8% ,床栽时增加 36 5 %。而混栽时落叶松的根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低于纯栽。水曲柳的地下 地上比较高 ,约是落叶松的 2倍。水曲柳的根生物量约是落叶松的 4~ 6倍。上述结果说明 ,水曲柳的地下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7.
白木香是我国珍贵树种,以1.5年生的白木香幼苗作为实验对象,对照CK、复合肥N_1、叶面肥N_2以及根肥N_3,采用四种不同的施肥处理方式对其进行试验,观察白木香幼苗生理生长的变化。研究发现,通过对照组比较,得出不同施肥方式对枝下高生长有促进作用、地径以及株高的生长,在利用复合肥N_1处理30天后,白木香幼苗的枝下高以及植株高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且差异显著(P0.05);除N_1处理90天后的SPAD、叶片含水量、叶片氮含量略有降低,叶面肥N_2以及根肥N_3的处理均高于对照CK。  相似文献   

18.
对日本亚热带琉球松 -琉球木荷混交林的生长特性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 :与纯松林相比 ,混交林生长优势显著 ;林分胸高断面积提高 6 3 3%~ 113 3% ;蓄积量提高 1~ 2倍。树高胸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中松树个体的高生长得到显著促进 ,其树高生长量比纯林提高 4 6 0 %。混交林地表凋落物层蓄积量平均为 9 81Mg·hm- 2 ,仅为纯松林的 5 6 0 % ,其分解常数 (k)平均为 0 2 0 ,而纯林则高达0 4 6。凋落物层养分贮量除Zn略高于纯林 (11 1% )外 ,混交林均显著低于纯松林 ,约为纯林的 5 7 1% (N)~ 86 2 %(Mn)。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明显改善 ,土壤总孔隙度提高 ,保水性能及土壤水分状况比纯松林优越 ;土壤有机质、全氮及有效磷含量均明显高于纯林土壤。  相似文献   

19.
1.需肥特性核桃植株高大,根系发达,产高寿长,需肥量尤其是需氮量要比其他果树大1~2倍。据法国和美国研究,每产100kg坚果要从土中带走纯氮1.456kg,纯磷0.187kg,纯钾0.47kg,纯钙0.155kg,纯镁0.039kg,比生产100kg梨需的纯氮磷钾分别高225.59%、-6.5%和4.44%,比每生产100kg柑桔需的纯氮磷钾分别高144.17%、70.00%和17.5%。再加上根干枝叶的生长、花芽分化、淋洗流失和土壤固定,每年应补充的纯元素应比这大2倍以上。过去种核桃都不施肥,显然单靠土壤供应这是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需要的。  相似文献   

20.
以人工饲养20月龄以上的舟山眼镜蛇为采毒研究对象。采毒样本的蛇体重750~1 500 g,采毒期间饲喂脱毛小鸡,蛇自咬膜采毒法,每月取毒2次。结果表明:采毒对象样本N=4 500条(♂1 176条/♀3 324条),实际采毒次数N_1=34 809次,平均每条蛇每次采毒量冻干粉0. 101 9 g,死亡17例,进食无影响,产卵无异常。因采毒断牙、牙龈流血比例每年5%~10%,一年饲养期不采毒个体平均比采毒个体增重21. 23%(采毒样本N_2=30条,不采毒样本N_3=30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