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的生态功能,其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重建是改善宏观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积的不断向外扩展,大量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有重要影响的林地和湿地等被开发,导致了城市景观的空间分布的不断改变,其景观格局的变化无疑对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和宏观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都市城市扩张对景观生态格局驱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成都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来自于城市的扩张。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与城市扩张安全格局在不断地进行着博弈,人为干扰对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产生了显著影响。土地利用面积的变化,城镇用地面积的不断增加,非农村人口比重的不断攀升以及城市化发展的模式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整个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是食物生产、人类健康和城市安全的必要保障,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能够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保持生境稳定性和提高景观连通度,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空间途径。以吕梁市为例,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和景观连通性指数法定量评估生态斑块重要性,辨别生态源地,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和战略点,构建市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景观格局中核心区、桥接区、孤岛为林地和水域要素主要构成;沿吕梁山脉带状分布的生态源地景观连通性较大,西部生态源地面积较小且斑块重要性相对较低;"两纵,多横"的生态廊道布局和战略点布设,有效提高了市域生态结构的完整性。研究结果可以为市域尺度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甘曲湿地是拉萨河谷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近年来甘曲湿地存在用水加剧、放牧过度等问题,导致水质恶化、水位下降、湿地沙化、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因此,提出了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以维护区域水资源安全和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体包括围栏保护、水源补给、湿地生态环境原貌修复等措施,以期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及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后期对湿地保护与恢复成效进行了回访调查,结果显示:湿地生物多样性水平显著提高,水质、水位以及湿地生态功能均恢复到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是指绿地系统为保持城市人类活动和住民身心康健供给物态和心态产品、环境资源和生态公益的能力。通过分析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主要探讨了园林绿地对城市温度、水、大气、土壤的生态调节作用以及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园林绿地对于城市大气条件、水热条件、土壤条件等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并且具有景观功能,还能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因此应该对城市绿地系统进行有效地正确管理,提高规划设计水平,维护城市绿地系统的健康和稳定,维护景观格局和异质性,以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和管理质量,并且能够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李君君 《林产工业》2023,(12):99-100
<正>生态环境与森林景观设计密切相关,因为森林景观设计是以生态环境为基础,注重保护和提升生态环境的设计方法。首先,生态环境是森林景观设计的基础。设计者需要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有深入的了解,包括植物群落的组成、动植物的生息地需求、生态过程等。通过科学的生态研究,设计者可以合理规划和设计森林景观,保护和恢复生态功能,提高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黄平利  王红扬 《辽宁林业科技》2006,(2):8-11,27,F0003
景观生态格局优化是景观生态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改善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一个区域生态安全的基础。文章首先对大连市域自然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和识别,然后有针对地综述相关的景观生态学理论。在总结斑块、生态廊道的设计原理及总体布局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应用生态边缘效应原理、生态网络原理,提出了大连市域景观生态格局优化模式,并提出实现该格局的政策指引。  相似文献   

7.
生态廊道通过连接破碎生境为生物提供连续的栖息地,对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生物多样性保护、遗产资源的连接与保护有着积极的作用。该研究基于景观生态学生态廊道构建理论,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为前提,依据各类数据与资料,探讨了大同市沿古长城生态廊道构建的方法,以期提高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为大同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生态安全格局及生物廊道的构建对提升区域生态系统安全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镇江市为例,从地质安全格局、综合水安全格局、生物多样性安全格局等3方面进行了镇江市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识别了其中的较低安全和低度安全区域作为生态源地的基础,同时构建生态阻力面,以达到分析确定生态廊道的目的。结果表明:镇江市应重点加以保护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南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圌山生态公益林及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附近,同时构建了一条贯穿镇江市东西且经过国家森林公园的适合生物栖息的生态廊道,可为提升区域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较高的生态系统,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对湿地生态环境时空演变趋势进行研究分析,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文章以漳江口湿地研究区域,展开湿地景观类型动态度分析,从而掌握研究区不同年份间时空演变的趋势,并找出湿地时空演变的主要驱动力,从而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环境规划和湿地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区地处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带上。它的自然环境非常复杂,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经济发展非常落后,社会文化多彩多样。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过度的人类干扰,导致区域植被退化,引起了生物多样性丧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对整个岷江流域乃至长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均构成严重威胁。因此,该地区的生态恢复和治理成了当前生态界关注的热点。本文详细阐述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现状及成因,并提出了科学的恢复对策。本项研究对区域植被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通过自然保护区建设,生物多样性得到稳定和恢复,人与自然、环境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趋于良性和协调,自然保护对象得到拯救和恢复,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但是由于甘肃自然环境条件十分严酷,生态系统非常脆弱,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当前保护区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改善重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额尔古纳湿地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湿地对于建设健康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文章针对额尔古纳湿地环境、干扰因素等现实状况,提出保护对策,宗旨是在额尔古纳河流域建立稳定和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维护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当今世界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主旋律,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石,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对于保护特定区域生态系统、丰富和发展生物多样性、平衡区域内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根据调查问卷分析、资料收集以及近几年保护区建设管理数据的统计,研究了贵州省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  相似文献   

14.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功能服务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区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这些保存较为原始的生态系统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指标体系估算表明,本区域生态系统年涵养水源、补给河流、保护生物多样性、固碳释氧等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总计约318.1亿元。因此,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保育生态过程和维系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5.
阔叶林是中亚热带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顶级群落,它在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及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章分析了阔叶林面积降低的原因,并提出阔叶林的生态保护对策,旨在提高阔叶林林分质量,提高其生态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16.
瘦西湖风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与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瘦西湖风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与规划是城市森林生态体系研究与示范扬州试验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风景区可持续发展的的重要条件。介绍了利用历史遗存植物造景、坚持乡土树种地被植物应用、加强生物多样性原则、开发水生湿地植被景观、推进生物防治管理等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并就自然植被资源保护、湿地植物景观体现以及生态绿地模式建设等设想,对景区森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进行了初步规划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自然生态系统的顶层,在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已经成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在世界范围内,森林在可持续发展上的主要表现为:一是多功能森林经营提高了森林质量与效益;二是全球绿色经济发展加快推进了森林与其他生态系统的全面保护;三是林业被纳入国家绿色发展规划、可持续发展顶层设计等高级别国家发展规划之中,成为生态环境综合  相似文献   

18.
武夷山市景观格局空间变化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从景观水平和景观要素类型两个层次上,对比分析了武夷山市景观格局的空间变化,得出该区域在研究时段内景观整体破碎化程度降低、景观异质性增强,同时森林景观面积减少、优势度下降的结论。这种景观空间变化将会降低区域景观在维持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以及固碳等方面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19.
桑干河全长747 km,是山西境内赖以生存的母亲河,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和上游水库的建设,河滩盐碱化,水系污染严重,湿地面积逐年递减,生态环境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急需保护和修复。桑干河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工程旨在保护桑干河区域历史遗存湿地的完整、恢复湿地系统生态循环、保持湿地长久生态功能。文章从恢复湿地系统的生态循环,特别是从植物生态修复和提高造林成活率、增加森林面积方向进行了湿地恢复论述。  相似文献   

20.
许艳 《防护林科技》2010,(4):51-53,74
红树林生态系统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是热带、亚热带海岸的一种独特景观。红树林在调节生态平衡、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红树林特殊的生态适应性和底质沉积物特征,对于研究红树林净化海水、抵挡风浪、保护海岸和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等方面的作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