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青神县绿地系统景观格局特征和存在问题,为青神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以2018年遥感影像和青神县主城区绿地系统图为基础,通过对遥感数据进行融合、图像增强等处理,采用面向对象法提绿地信息。并结合现场调查,对绿地类型进行了科学分类,并基于Fragstats景观处理软件定量分析了青神县中心城区绿地系统的景观结构及景观格局。结果:(1)青神县绿地系统中面积最大的是区域绿地(其他绿地),占全部绿地的35.08%。公园绿地面积较小,所占比例不大(19.10%)。(2)青神县总体景观形状较为规则和简单,有利于青神县城市景观的规划利用和管理。(3)区域内景观整体连通性较好,人为干扰或自然破坏较小,但各景观类型之间的连通性和空间上的聚集度均不强。绿地景观之间的连通性和聚集度不强,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自然生态过程。青神县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过程中,应控制人工景观占比,增加城市绿地,尤其要增加公园绿地的面积并合理均匀布局,并增加通道绿化,将城市中逐渐岛屿状化的大型生物栖息地有机联系起来,构筑连续的生态绿地网络,保护动物在城市内部的迁徙通道,增加景观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2.
以珠海市为研究对象,对"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内容进行探讨。珠海市绿地系统规划以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为基本出发点,识别和保护区域结构性绿地;以塑造城市标志性形象的特色绿地景观为方向,突出景观的文化内涵;参考国际宜居城市经验,确定以宜居为绿地规划建设首要目标;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建立绿地信息库,并通过定量化的分析方法辅助绿地规划。在对珠海市绿系统规划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适用于生态园林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明光市公园绿地植物的调查,分析了公园绿地植物的种类构成。结果表明,明光市公园绿地共有植物74科、155属、213种;公园绿地植物以乡土树种为主,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常绿物种远少于落叶物种;在园林树种配置上,部分公园冬季景观单调、重复,缺乏主题特色。从公园绿地植物物种的来源、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入手,分析了公园绿地植物存在的优势和问题,提出公园绿地植物的应用和绿地系统的建设方向,以期为公园绿化以及绿化管护水平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力度是建设绿地系统的重要手段,也是美好城市环境和调节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昆明市东川区通过建湿地公园、建成区道路绿地、公园绿地、小区庭院绿地等一系列的规模造绿行动,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改善了环境质量、维护了城市生态平衡、美化了城市景观,但在园林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结合东川区实际,因地制宜,采取高标准规划、提高园林品味、探索园林建设方法和加强种管养等措施,以全面改善提升城市市容市貌。  相似文献   

5.
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对大姚县城近、中、远期的的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进行规划,并用景观生态学的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斑块破碎度、斑块密度、廊道密度6个指标对该绿地系统规划的景观格局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到规划期末,县城绿地系统景观异质性增大,优势度降低,均匀度增加,破碎度提高,斑块密度降低,廊道密度上升,景观格局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6.
以福建省福州市城市绿地系统为研究对象,将绿地系统划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道路绿地、其他绿地6种类型;通过野外调查和收集资料,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福州城市绿地系统生态及美学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州市城区绿地系统具有较高的生物生产力,不同区域间的差异较大,总体美学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聊城市景观格局及绿地系统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分辨率的IKONOS卫星遥感影像,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聊城市景观格局及其绿地系统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区景观特色鲜明,为“城中有水,水中有城”格局,主要由建筑、道路、绿地和水体四种景观组成单元构成;绿地系统由斑块绿地和廊道绿地共同组成,斑块绿地为其主要组成部分并在城区中呈随机分布,绿地总面积为市区景观的33.71%。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设“一环、三区、九带、十二园”城区绿地系统。  相似文献   

8.
城市门户型枢纽互通立交景观承担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和发挥城市风貌展示的作用,植物景观的构成与生长状况是其发挥职能的重要因素.以重庆市茶园新区玉马公园为例,采用实地调查和查阅资料等方法,调查分析这一位于城市立交路口的公园绿地植物资源运用现状,对公园的植物种类、生活型组成、配置形式、植物景观特色等进行分析,总结现有植物景观在生...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马峦山郊野公园为例,在充分考虑其立地条件和植被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探索特色风景林景观的营造方法,以突出郊野公园的自然和野趣,为城市郊野公园建设和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园是城市的绿洲,有其独特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如何发挥城市公园绿地的功能成为越来越多专家甚至普通市民关注的焦点。从生态角度规划城市公园绿地,重视公园绿地系统的植物配置等,都是目前发展城市公园绿地系统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1.
在调查宁夏银川市不同绿地系统物种组成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园广场绿地、居民区绿地、道路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四类绿地系统的物种丰富度。结果表明:银川绿地系统,公园广场绿地物种丰富度普遍较高,物种丰富度排名顺序为:公园广场绿地居民区绿地道路绿地公共附属绿地,为进一步调整城市绿化方案,改进和更新物种搭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公园绿地在城市建设中起着不容小觑的重要作用,公园绿地往往是以满足功能使用、改善城市微气候和体现当地文化特色为设计目标,为居民提供绿色、健康的生态环境,力求打造当地居民喜爱的、体现时代感的新型城市景观绿化空间。全面提高公园的生态质量和文化艺术品位,将其建设成为一个景观和生态质量良好、文化内涵丰富的绿色城市。  相似文献   

13.
王敏  谷康 《广东园林》2021,43(5):73-77
为了准确客观地了解国内公园绿地的研究现状,把握公园绿地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基于 CiteSpace 软件,依托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对 1992—2020 年以“公园绿地”为主题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 30 年间,公园绿地研究主要集中于 3 个层面:1)绿地系统、防灾公园及国家公园的规划;2)公园绿地的可达性、空间布局以及优化策略;3)景观格局和生态修复策略。可达性、景观生态学、布局优化及植物群落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公园尺度的可达性、市域层面的指标评价及环境恢复性知觉是公园绿地研究的新角度。  相似文献   

14.
在对广州市增城石滩镇绿地进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绿地的组成、分布和空间结构,对镇区绿地的功能、布局、植被组成进行了分析和比较,规划石滩镇绿地生态系统为"一江、两环、双轴、七园"的环网式结构。以公园、水源保护绿带、滨江特色景观、道路防护绿带、风景区、农田防护林网为建设主体,构建开放型的生态绿地系统,    相似文献   

15.
采用2011年landsat遥感数据,对三亚市绿地系统进行分类总结,结果表明三亚的城市70%以上的绿地为附属绿地,以景观功能为主,其防护功能低下,而防护型绿地严重偏少,只占1.98%,不能完整的发挥森林在防御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根据现有的绿地基础,进行种类和群落结构调整,对三亚城区绿地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使其形成景观和防护功能为主的绿地,有效保护三亚市的绿地系统。  相似文献   

16.
公园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主体之一,也是植物群落及其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是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该文旨在以菏泽市环城公园中的绿地为例,研究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和多样性。分析和总结了环城公园中绿地的现状及其植物的各种配置方式,论述了公园绿地物种的多样性特征,并对菏泽市的园林绿化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国内外生态景观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在充分考虑杨凌示范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情况下,指出当前杨凌示范区生态景观规划和建设的不足。以景观生态学斑块-廊道-基质理论为基石,从绿地生态系统、生态绿色廊道和生态斑块优化体系三方面展开论述,涵盖绿地系统、河流水渠、交通路网、公园绿地、城市森林、城乡结合部和新农村建设等内容,探讨了杨凌示范区生态景观优化体系的构建方法,并提出了构建杨凌示范区生态景观优化体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为了摸清银川绿地系统植物现状,对银川4大绿地系统,即道路绿地、公园广场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银川绿地系统以国槐、白蜡、刺槐等乔木和紫丁香、连翘、黄刺玫等灌木为主;通过筛选,在四类绿地系统中,合理的乔灌比为1∶0.805,落叶类与常绿类比例分别为1∶0.867。  相似文献   

19.
在对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绿地景观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遗址公园景观规划原则,提出大明宫绿地景观优化对策和具体思路,以期提升大明宫遗址公园的整体景观效果,为广大市民及国内外游客提供一个集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20.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的绿色名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公园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大小、类型、空间格局等直接影响到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居民游憩活动的开展,并且对城市景观文化的塑造和城市风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1-3].有鉴于梅州市2007年4月成功申报广东省园林城市并获批准,而"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地进行,本文试图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探讨梅州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问题,希望能对梅州市国家级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的创建活动提供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