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玉米芯、花生壳和小麦秸秆作为有机调理剂,研究了添加不同调理剂对污泥好氧发酵过程的参数温度、氧气以及初始参数含水率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调理剂对过程参数温度、氧气和初始参数含水率均有一定的影响。添加不同调理剂的混合物料,花生壳和小麦秸秆的升温速率最高,且高温期时间较长,物料内部氧气含量在每个鼓风周期内逐渐递增,而耗氧速率则反之。添加不同调理剂的混合物料,花生壳和小麦秸秆微生物大量繁殖且耗氧速率显著,而添加玉米芯的物料最后脱水效果最佳,花生壳和小麦秸秆次之。考虑到玉米芯和花生壳对生产成本的影响,建议用污泥和小麦秸秆进行污泥好氧堆肥。  相似文献   

2.
指出了污泥堆肥是在好氧条件下,利用嗜温菌、嗜热菌将污泥中的有机物分解,并杀死病菌、寄生虫卵等,提高污泥肥分的过程。从微生物角度对生产、管理和应用工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系统阐述了污泥好氧堆肥的生产技术控制及操作管理技术,介绍了好氧堆肥生产的成品高效土壤改良剂的应用领域,提出了优化土壤改良剂生产及市场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作为自然界中的"天然清道夫",微生物是无处不在的,在整个生态循环过程中,微生物主要充当分解者的角色。在污泥无害化处理、资源再利用以及环境保护方面,微生物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从污泥堆肥、剔除重金属、脱氮除硫3个方面分别阐释了微生物在污泥无害化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在市政污水厂污泥深度处理中,以"PFS+草木灰"作为调理剂,通过高压板框机压滤脱水,可将污泥含水率降低至55%以下,泥饼的营养成分、热值等较"FeCl3+生石灰"调理法有了明显改善,脱水泥饼更适合堆肥、土地利用和焚烧等资源化处置。  相似文献   

5.
施用污泥堆肥对旱荷花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华市某污水处理厂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污泥堆肥对旱荷花生长及土壤环境影响。结果表明,污泥土地利用提高了土壤中N、P及有机质含量,土壤理化性质有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增加了土壤中Cd元素的含量,不同处理土壤Cd含量比对照增加了12.95%.154.48%,土壤Pb、Cu、Zn含量变化甚微;长期施用该污泥堆肥,不会造成Pb、Cu、Zn对园林植物的毒害。且污泥堆肥不同处理的效果不同,污泥堆肥70%+园土20%+炉渣10%的处理4,旱荷花的开花时间提前,花期延长,开花量增加,施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市政污泥分离及堆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市政污泥中含有大量的寄生虫、病原体和重金属,对市政污泥进行分离和堆肥处理,可以实现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基于此,重点分析了市政污泥分离工艺及堆肥工艺,并对影响堆肥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为市政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不同含量污泥堆肥对油松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为了解污泥堆肥对油松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含量污泥堆肥栽培基质对油松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污泥堆肥含量为30%时,油松幼苗的苗高、地径、地上部分的鲜重和干重均达到最高值,当污泥堆肥含量过高或过低时,均没有达到最佳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8.
2007年9月29日,石家庄市科技局邀请有关专家组成验收委员会,对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及应用技术研究”课题(05924066A-2)进行验收,验收委员会进行了现场查定,听取了项目组的研究工作汇报,查阅了有关技术资料,经过质疑答辩,一致认为:(1)该项目研究完善了城市污泥生态堆肥无害化处理技术,筛选出树皮为污泥堆肥的最佳调理剂,最佳C/N为15-37∶1;(2)提出了以7.5g/L S 2.5g/L FeSO4.7H2O为底物接入含固率8%的污泥中,采用初始pH值6.0,接种物浓度10%,转速180.rmin-1的生物淋滤除镉技术,污泥中镉的去除率达到95%。(3)…  相似文献   

9.
采用静态堆肥方式,探讨了添加微生物菌剂对狮头鹅粪、少量鸡粪混合堆肥的效果,比较了对堆肥过程中温度、含水量、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黑麦草种子发芽指数等参数变化,明确微生物菌剂对堆肥过程及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微生物菌剂的试验组堆肥产品总养分含量比没有添加菌剂的对照组高,达到了3.54%,更比某商品有机肥高。其中添加微生物菌剂的试验组堆肥温度最高达到43℃,且温度维持40℃以上的时间长达12d,堆肥产品总养分含量提高了73.5%,有机质含量、酸碱度、黑麦草种子发芽率等指标均达到了《有机肥料》(NY/T 525-2021)标准。这说明了添加微生物菌剂能够提高狮头鹅粪与鸡粪混合堆肥效果。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好氧堆肥的原理,从接种菌剂种类、接种方式和接种量方面综述了微生物菌剂在好氧堆肥方面的研究情况和对堆肥效果的影响,并指出了好氧堆肥过程中接种微生物菌剂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以各种水果皮为原料,采用自制家用自动破碎堆肥器进行了人工堆肥,全面观察堆肥过程中与腐熟度有关的物化与生物指标的变化,同时采用模糊综合分析法评价了堆肥腐熟度。结果表明:在37℃恒温堆肥下,以4∶1的果皮与有效微生物(EM)质量比进行堆肥,在堆肥熟化期内,pH值先减小后增大;有效磷含量先增加后下降;固体果皮中氨氮的含量先增加后下降;第12d时可以观察到发酵液颜色开始向浑浊方向变化、pH值已经超过8,说明该环境已经不适合微生物生长且有部分微生物已经死亡,故据此该反应器堆肥周期为12d。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污水产量逐年提高,剩余污泥产量也急剧增加。为此,研究了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途径之一:污泥经堆肥处理。利用剩余污泥和农业废弃物的有机结合进行堆肥,探讨了污泥和农业废弃物混合堆肥方法、堆肥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污泥与芦苇按重量比100∶12进行混合堆肥时,堆肥体的温度升温较快,含水率的下降幅度较大,有机质含量下降相对较快,且氮磷含量较高,各项指标均符合腐熟度要求。城市污水处理剩余污泥和农业废弃物结合具有农用性,当污泥与芦苇重量比为100∶12时,堆肥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以某生活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机高分子调理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对浓缩池出口污泥进行了调理,以污泥比阻为主要指标考察了投药量、调理剂浓度、pH值和搅拌强度对污泥过滤脱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调理条件为:投加量为48mg/L、浓度为0.12%、pH值为7(未调节)、快速搅拌强度为130r/min、慢速搅拌强度为40r/min。污泥经过CPAM调理后,其比阻可降低77%。  相似文献   

14.
污泥堆肥对高羊茅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土培的试验方法,分析了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在污泥堆肥中生长特性。结果显示:当污泥堆肥比例为0%、5%、10%时,高羊茅发芽率均在90%以上,当超过15%时,发芽率显著降低,为41.8%;当污泥堆肥比例为10%时,高羊茅的株高、根长、干重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34.4cm、14.9cm、14.58mg。污泥堆肥比例达到15%后,各生长指标显著下降。因此认为:污泥堆肥配置比例以10%为宜。  相似文献   

15.
城市污泥与树皮、秸秆、醋糠混合堆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城市污泥与树皮、秸秆、醋糠堆肥,当污泥与富碳材料的混合体C/N<15时,在堆肥过程中存在氮素损失,混合体的C/N在15~37.1之间,全氮含量高于堆肥初期;树皮、秸秆和醋糠对污泥中的重金属有稀释作用,当污泥中镉含量高达64.253 mg/kg时加入3倍的树皮,堆制后可使镉浓度降到国家污泥农用安全标准限值内,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各堆肥处理均能顺利升温并在50℃~55℃维持5 d以上,可杀灭致病菌,达到卫生化要求。  相似文献   

16.
污泥堆肥对早熟禾生长及光合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不同污泥堆肥施用水平(2%、4%、6%、8%、10%),研究了不同施用量对早熟禾生长指标及光合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平的污泥堆肥施用量对早熟禾株高、叶面积、生物量、叶绿素含量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以污泥堆肥施用量为8%时效果最好;对早熟禾光合作用效率促进效果最好的也是8%的处理;对早熟禾蒸腾作用促进效果最好的是6%的处理;对早熟禾水分利用效率促进效果最好的是10%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随着村镇城市化发展提速,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加大,市政污泥的产出量也随之上涨。市政污泥是一类由复杂的有机混合物、微生物、无机物和水分组成的非均相絮状物,其成分复杂,理化性质独特,有毒有害物质多,彻底无害化处置极其困难。传统填埋、焚烧、堆肥技术虽能减量化处置市政污泥,但处置效果一般,资源化程度较低。基于此,提出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市政污泥技术,可同步实现水泥熟料生产和市政污泥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结果表明:该技术处理效果稳定,处置费用经济,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相似文献   

18.
污泥堆肥成套设备“污泥堆肥成套设备”是国家“八·五”重点攻关项目。是将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水后的污泥滤饼经高温好氧发酵制备成有机肥料,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和资源化。该项目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按工艺要求设计和制造了链条式翻堆机、混合机、卧式快速发酵仓、平面列管曝...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但广阔的盐碱地给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盐碱地改良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基于循环经济发展理念,以微生物发酵玉米秸秆腐熟,配合使用小麦根际促生菌,采用堆肥法改良盐碱地,测定了土壤性质变化和小麦生长指标,研究了最佳微生物堆肥配方。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微生物堆肥法可以显著改善黄河三角洲盐碱土性质,改良后的土壤适合小麦种植,增加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浓度硫酸盐废水生化启动难题,设计了不同组别污泥驯化试验,通过对普通污泥与高效耐盐菌剂的驯化效果进行对比,重点研究了硫酸盐对生化系统污泥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浓度硫酸盐(SO■约7500 mg/L)不会对微生物的生长及代谢产生显著影响,好氧及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均可进行生长代谢,好氧条件下微生物代谢速率优于厌氧条件下的硫酸盐还原代谢速率;Me耐盐菌剂与普通活性污泥相比,在较高浓度的硫酸盐条件下其对COD的降解速率无明显优势;生化段内活性污泥接种组中微生物的高效生长代谢现象表明园区废水中的硫酸盐不会对污泥生长产生明显抑制,而废水生化性较差,碳源严重不足才是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园区生化段污泥镜检结果表明其已转化为无机污泥,基本无生化功能,除磷药剂的添加也对生化系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硫酸盐含量较高废水的生化系统启动过程具有较好的理论指导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