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从河北省6个生态区148个县(市)采集土样4637份,分离到苏云金杆菌241株。结果表明苏云金杆菌在不同土壤类型及不同植被条件下的分布有很大差异。草甸褐土中分出率最高,为14%;而粟钙土、湿潮土等分出率较低,仅为2%左右;在风沙土和盐土中未分离到苏云金杆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玉米螟、棉铃虫、粘虫和黄地老虎为供试昆虫,对筛选出的7株高效苏云金杆菌菌株的孢晶制剂进行了毒力测定。以LC50为衡量各菌株的毒效指标,属血清型H6的“G02”菌株对上述4种供试昆虫的毒力最高,属血清型H3a3b的“80-1”菌株对棉铃虫和粘虫的毒力也高于“HD-1”菌株。这一研究结果为今后生产高效的苏云金杆菌制剂及生产菌株的轮换提供了后备菌株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玉米螟、棉铃虫、粘虫和黄地老虎为供试昆虫,对筛选出的7株高效苏云金杆菌菌株的孢晶制剂进行了毒力测定。以LC50为衡量各菌株的毒效指标,属血清型H6的“G02”菌株对上述4种供试昆虫的毒力最高,属血清型H3a3b的“80-1”菌株对棉铃虫和粘虫的毒力也高于“HD-1”菌株。这一研究结果为今后高效的苏云金杆菌制剂及生产菌株的轮换提供了后备菌株。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自德国土壤中分离的8株苏云金芽孢杆菌进行毒力测定和晶体蛋白特性的研究。生物测定结果表明,8株Bt中除S21-1、S21-13对甜菜夜蛾无毒性外,对夜蛾科的4种供试昆虫均有很高的毒效,48小时校正死亡率高达80%~100%;扫描电镜观察和SDS-PAGE晶体蛋白电泳结果可知,S11-6和S21-132个菌株只有一种菱形晶体和一条相应的135KDa主带,其余6个菌株均有菱形和方形两种晶体,以及两条相应的135KDa和65KDa主带。另对晶体的特性与其毒力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一株对金龟子类幼虫具有杀虫活性的苏云金杆菌新分离株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从河北省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苏云金杆菌新分离株HBF-1,对其基本生物学特性和知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黄褐丽金龟幼虫具有特异高杀虫活性,对铜绿丽金电幼虫也表现出较高的杀虫活性。但对棉铃虫和玉米螟等鳞翅目幼虫,以及鞘翅目叶甲科的柳叶甲无杀虫活性。该菌株不产生β-外毒素。其生长对氨基酸需求的测定结果表明,异亮氨酸可抑制缬氨酸和亮氨酸的生物合成代谢,在异亮氨酸的存在下,该菌株对缬氨酸和亮氨酸具有  相似文献   

6.
苏云金杆菌高毒力菌株4.0718的快速选育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湖南省不同生态区域的旱作地,果园和稻园采集的858份土样中,分离筛选出苏云金杆菌30株。选取一株具典型苏云金杆菌菌落特征和较高杀虫毒力的菌株701^2c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和两次亚硝基胍的交替复合诱变,显微涂片染色镜检,发现菌体的伴孢晶体的形状、大小、数量及芽孢与伴孢晶体的比例与杀虫菌株4.0718。该突变株杀虫毒力与原始菌株相比提高了7.5倍,在6、12和24h内供试小菜蛾三龄幼虫死亡率分别高达20%、97%和100%。此菌株的高效速效杀虫毒力经连续10代培养能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7.
防治小麦赤霉病微生物菌株的筛选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微营养培养分离拮抗菌和淀粉发酵法分离营养竞争性菌株,共分离到139个菌株,其中拮抗性菌株123个(118个细菌,5个放线菌)营养,竞争性菌株16个(3个酵母菌,13个细菌)。通过离体试验,30个拮抗菌仍表现出明显的防治效果,占总数的21.6%。经温室试验测定,9个菌株防治小麦赤霉病效果达70%以上,占总数的6.5%。经大田小区只有YN1、GJ6、Y-12等3个菌株分别表现出67.6%、64.9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四川盆地土壤中Bt资源进行研究,了解其分布特点,为我国苏云金芽胞杆菌的储备奠定基础。[方法] 从四川盆地5个地区采集土样,分离苏云金芽胞杆菌野生菌株。利用PCR RFLP及SDS PAGE方法对Bt分离株进行基因型鉴定和蛋白分析,并对其室内杀虫活性进行初步测定。[结果] 从207份土样中获得26株苏云金芽胞杆菌野生菌株,出菌率为12.56%。油镜观察可看到球形、方形、菱形及不规则形的伴胞晶体。在21株Bt分离株中检测到cry1、cry1I、cry2、cry9四类基因,且多数菌株都是同时含有多个基因类型,有5株Bt分离株未发现已知基因;SDS-PAGE显示有9株菌株只表达了130 ku的蛋白, 2株只表达了124 ku的蛋白,2株只表达了45 ku的蛋白,6株同时表达了130 ku和60 ku的蛋白, 4株同时表达了124 ku和60 ku的蛋白, 2株同时表达了135 ku和60 ku的蛋白, 1株同时表达了130、90 ku及75 ku的蛋白。毒力测定结果表明:9株菌株对小菜蛾具有高毒力,2株对大猿叶虫有一定的杀虫活性。[结论]四川盆地土壤中Bt资源多样性丰富,其中有2株有一定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从黄粉虫死亡幼虫体中分离到一株苏云金杆菌Tm13-14菌株。经鉴定为BtH_1血清型,晶体型为含有thu(H_1)、K-1(H_3ab)和tol(H_9)晶体抗原的复合型。该菌制剂的毒力测定表明,对鳞翅目、双翅目和鞘翅目的某些昆虫具有毒性。  相似文献   

10.
一种从土壤中分离苏云金杆菌的新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报道一种从土壤中分离苏云金杆菌的新方法。采用4%NaCl培养液振荡培养4小时,抑制了大部分芽孢杆菌的发芽,从而大大提高了Bt菌株的分离率。  相似文献   

11.
1978~1982年,对广两地区苏云金杆菌的资源,包括分布、种类、毒力等进行了系统调查。从不同经纬度的11个县44个点,采集土壤、虫尸样品4454份,分离出172个菌株。经过生理、生化和血清学的分析试验,作出分类鉴定;并找出广西苏云金杆菌的优势种为蜡螟变种,占94%,其毒力也是最强的。  相似文献   

12.
苏云金杆菌发酵中环境温湿度对噬菌体污染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苏云金杆菌发酵中常常受到噬菌体的严重威胁。作者从1986~1994年进行了Bt发酵中噬菌体污染与环境温湿度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9年平均倒罐率为0.69%,3、4、5、6、11月份倒罐率分别为0.74%、1.06%、3.24%、0.38%和0.39%。5月份平均温度偏高,平均相对湿度大,有利于噬菌体的增殖,是防治噬菌体污染的关键月份。在研究中发现,环境中的TP-4型噬菌体检出率高,对发酵生产的威胁最大。  相似文献   

13.
从我国3种典型植被覆盖的6个地区的土壤样品分离得到了348株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采用杀虫活性测定方法从中获得了32株对小地老虎具有高毒力的菌株。利用PCR-RFLP鉴定体系和SDS-PAGE蛋白分析法,研究了这32株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杀虫晶体蛋白基因类型和晶体蛋白表达情况,对小菜蛾、二化螟、棉铃虫的杀虫活性测定也证明了苏云金芽孢杆菌cry基因类型、表达蛋白及杀虫活性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辽宁土壤中苏云金芽孢杆菌分布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辽宁省13个县市采集的土样中,有10个县市338份土样分离到85株苏云金芽孢杆菌,检出率25.1%,以东北部检出率最高,中部辽河平原次之,南部沿海地区几乎未分离到,表明辽宁省苏云金芽孢杆菌资源丰富。在不同植被类型中,大田作物覆盖的土壤中苏云金芽孢杆菌检出率较高,林木次之,花卉最少。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各地菌株毒力分布呈西高东低的趋势,土壤和人为因素对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杀虫活性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B—HCH菌株的培养及代谢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本文研究了B-HCH菌株的培养配方、供氧量、发酵时间和pH值与代谢产物的关系。从44种配方中,初步筛选出以玉米为主要原料,对小麦赤霉病菌抑制率在66.0%以上的培养配方11种,其中抑制率最高的达79.7%。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供氧量,不同pH条件(6.5 ̄8.5)对B-HCH代谢产物的累积影响不大;B-HCH发酵72小时时,抑制率达到最大值,为71.6%;在不同pH值下,经高温处理,仍有良好的抑菌作  相似文献   

16.
我们于1989年在南宁市郊区,对蔬菜地土壤中和菜叶上的苏云金杆菌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简报如下:从南宁市郊区8个队的蔬菜地中采集土壤和菜叶样品共14400份,进行分离,结果Bt检出率为2.37%,以蜡螟亚种(H5a5b)为优势种,占77.41%。在土壤...  相似文献   

17.
自青海北山林场桦树根围分离筛选到芽胞杆菌菌株166株,根据菌落特征分为6个类群,选择其中31株菌株纯化保存并进行BOX—PCR及ERIC—PCR指纹图谱分析、16SrDNA及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出球形赖氨酸芽胞杆菌Lysinibacillussphaericus12株、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amyloliq-uefaciens 5株、韦氏芽胞杆菌Bacillusweihenstephanensis7株、芽胞杆菌Bacillussp.5株、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2株。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得到11株对油菜菌核病原真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具有显著拮抗活性的菌株。以MALDI.TOF.MS质谱分析拮抗菌株QBll的活性成分,可产生脂肽化合物表面活性素和泛革素,表明其拮抗活性与脂肽化合物的合成和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小麦秆锈菌种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1996年间,在我国7省区62个县点共收集标样283份,涉及品种117个,分离到菌株455份,鉴定出15个致病类型,其出现类型的发生频率分别是21C3CKR为17.5%,21C3CFH9.6%,21C3CKH8.8%,21C3CFR6.0%,21C3CTR22.0%,21C3CPR9.4%,21C3CTH8.8%,21C3CPH11.9%,34MKG1.3%,34C2MKH0.2%,34C2MKK0.1%,34C2MFH3.6%,34C2MFK0.4%,34C1MKR和34C1MFR为0.2%。1996年21C3CKR的出现频率上升为第1位,对Sr11有毒力的致病类型出现频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9.
厚壁孢子轮枝菌防治南方根结线虫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山东、江苏大豆孢囊线虫和番上的南方根给线虫卵中筛选分离到厚壁孢子轮枝菌。琼脂平板法测试这种食线虫真菌有寄生南方根结线虫卵的能力,发现一菌株的卵寄生率达90.8%,高于同时分离到的淡紫似青霉。试验还表明不同来源的菌株,卵寄生半差异很大。温室盆钵试验60天结果,0.1%的菌剂用量即可明显降低番茄上的南方根结线虫幼虫群体数量和根结指数,卵寄生率可达53.7%。该菌在根围土壤和根表面的残留量分别是3.7×10 ̄5个菌落/克土壤和6.3×10 ̄5个菌落/克根。菌剂处埋对番茄植株的影响,1%的用量,地上部鲜重平均比对照重3.3克,每克根长比对照增长近1倍。各处理的番茄根和叶片均未出现任何病斑。  相似文献   

20.
大豆疫病的检疫研究—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周肇蕙  苏彦纯 《植物检疫》1995,9(5):257-261
本文通过对1992年分离的11个疫霉菌株的形态学、生物特性及致病性等项研究,并以美国的大豆疫霉菌5号生理小种标准菌株为对照,将11个疫霉菌株鉴定为大豆疫霉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