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植物硼素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中论述了植物细胞中硼的含量、分布及形态,探讨植物硼素营养生理;硼在碳、氮代谢及激素代谢中的作用及硼与其它元素的互作;回顾了硼营养型差异、硼营养的遗传关系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硼素营养及硼肥在农作物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玉时  章霁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4):791-792,812
通过阐述硼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对作物的营养作用 ,详细地介绍了硼素营养及硼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茶树硼素营养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硼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在植物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缺硼会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茶树硼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茶树硼素营养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硼素营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硼是植物正常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元素。很多植物施用硼后能显著的提高其结实量。缺少硼时,则出现明显的硼胁迫症状。所以,对植物的微量营养元素硼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初步归纳了目前对硼素营养的研究概况,以期今后对硼素的进一步研究做准备。  相似文献   

5.
硼素营养和硼肥施用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硼是农作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在农作物必需的几种微量元素中,缺硼最为普遍。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对硼素营养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涉及的农作物和土壤类型都相当广泛。1硼的营养作用1.1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含氮碱基的尿嘧啶合成需硼,而尿嘧啶二磷酸葡萄糖是蔗糖合成的前提。所  相似文献   

6.
植物硼素的作用机理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近年来植物硼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植物硼素的吸收、分布;硼对作物的作用机理;硼的营养生理功能;缺硼表现的症状;土壤硼的含量及其存在形态;含硼肥料。  相似文献   

7.
刘红霞 《宁夏农林科技》2011,52(2):75-76,90
近几年,大樱桃已成为大连地区农业支柱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对大连地区28个樱桃园30个点位树体营养、土壤营养、土壤容重及孔隙度的调查,分析了大樱桃树体的营养状况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大连地区多数樱桃园树体锰素营养过高,氮、钙、镁、铁、硼、铜素营养含量偏低,部分樱桃园树体磷、钾、锌含量或过高或不足,树体营养极不平衡,造成树势衰弱、产量不高不稳、品质下降;影响树体营养的重要因素是土壤营养含量及容重、孔隙度。该调查结果可为今后该地大樱桃施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不同油菜品种硼素营养的遗传性差异机理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本文以土培试验和溶液培养试验,研究了油菜不同品种硼素营养的遗传性差异的可能机理。结果表明,油菜出现花而不实是因为缺硼后花粉发育不正常,花粉粒不萌发,花粉管未伸长。低硼条件下,施用硼肥能显著地提高低芥酸油菜的产量。油菜的土壤硼素临界值因品种而异。油菜不同品种对缺硼反应差异的机理是它们根系吸硼能力和硼在体内的再利用等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蔬菜生产中硼素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硼素营养生理的研究进展 ,硼肥对蔬菜生理作用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蔬菜缺硼症状及防治方法 ,蔬菜对过量硼毒害生理机理研究现状 ,提出了硼在蔬菜生产中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
花生与硼     
<正> 目前花生生产中氮、磷、钾化肥施用量不断增加,而有机肥的施用却很不平衡,有逐年减少的趋势,造成了微量元素的不平衡,花生缺硼现象越来越普遍,尤其是花生地膜栽培技术的普及,进一步挖掘了花生生产潜力,增加了微量元素需求量,增施硼肥增产效果更为显著。1997~1999年,抚宁县大力推广花生增施硼肥技术,并取得了明显效果。1999年推广面积达到5万亩,实现亩增产荚果43公斤,总增产215万公斤,增加产值559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24.8。1 硼肥的营养作用 硼是花生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结合具有保健功能的婴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infantis)与风味品质优良的铜仁花生,开发一种兼具营养与保健功能的特色搅拌型酸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优化含婴儿双歧杆菌的铜仁花生酸奶的加工工艺。[结果]110℃下烘烤30 min去皮,采用质量分数0.5%的NaHCO3浸泡花生仁,制得的花生汁色泽洁白,花生味芳香,稳定性好。当花生汁与鲜牛奶的比例为3∶2,蔗糖添加量为9%,复合稳定剂添加量为0.14%,婴儿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i thermopiles)为2∶1∶1的混合发酵剂接种量为4.0%时,所得酸奶香味浓郁,口感细腻,且特征双歧杆菌活菌数可达到5.5×108 cfu/ml。[结论]该研究制得的酸奶兼备了花生、酸奶与双歧杆菌的营养和保健功能,对地方特色农产品的开发利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花生硼肥施用技术与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用硼肥能大幅度提高湖北省缺硼地区花生(Arachis hypogaea)产量和产品品质。基施持力硼3kg/hm2,苗期叶面喷施速乐硼225 g/hm2,初花期叶面喷施速乐硼750 g/hm2,花生荚果产量可达5 029.5kg/hm2,比不施硼对照增产18.7%,增产效应达到极显著水平,且与对照相比,花生果仁含油率提高0.64个百分点、蛋白质含量提高0.69个百分点。增加叶面硼肥喷施次数可以提高花生增产率。土壤速效硼含量越低,施用硼肥的增产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花生染色体较小,染色体细胞学标记少,细胞遗传研究相对滞后,染色体分类识别困难的问题,建立能够准确区分栽培花生(Arachis hypogaea L.,2n=4x=40,AABB)A、B染色体组的新核型,提高染色体识别准确率,以揭示栽培花生和野生供体亲本的染色体对应关系,鉴定栽培种花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体。【方法】以花生栽培种(Arachis hypogaea L.,2n=4x=40,AABB)的2个可能供体亲本即花生野生种Arachis duranensis(2n=2x=20,BB)和Arachis ipaënsis(2n=2x=20,AA)全基因组DNA及5S rDNA和45S rDNA为探针,利用顺序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和多色荧光原位杂交(McFISH)技术(简称顺序GISH-FISH)结合DAPI染色,在准确区分花生栽培种A、B染色体组的基础上,对花生栽培品种Z5163及其供体亲本染色体进行分析,建立花生栽培种新核型,并利用该核型对其他栽培品种的染色体进行分析,以探讨该核型的应用潜力和栽培花生染色体组成特点。【结果】以A. ipaënsisA.duranensis全基因组DNA为探针的GISH分析表明,以A. ipaënsis为探针在花生栽培种20条B组染色体上能够产生清晰稳定的杂交信号,在A组染色体上没有信号,而以A.duranensis为探针,只在18条A组染色体能产生信号,但1对A组的小染色体“A染色体”不易被区分,因此,以A. ipaënsis为探针可以准确区分花生栽培种A、B染色体组;综合5S rDNA和45S rDNA Mc-FISH和DAPI染色分析,发现花生栽培种A、B染色体组DAPI带纹、5S rDNA和45S rDNA的分布分别与A.duranensisA. ipaënsis一致,此结果支持A.duranensisA.ipaënsis是花生栽培种的供体亲本。DAPI染色结果显示,A. ipaënsis及花生栽培种的B组染色体均有14条染色体显示着丝粒带纹,明显多于前人报道,表明仅利用DAPI染色来区分花生栽培种A、B组染色体的方法具有局限性。综合DAPI染色、rDNA、A.duranensisA. ipaënsis基因组探针进行顺序GISH-FISH分析,建立了可以准确识别花生栽培种A、B染色体组新核型。然后利用该核型对3个栽培种品种的染色体组成进行了分析,首次发现一个自发的花生染色体代换系MS B1(A1),揭示了栽培花生染色体B1与A1之间存在部分同源关系。【结论】野生花生A. duranensisA. ipaënsis分别与栽培花生A和B基因组染色体间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研究建立的基于GISH-FISH和DAPI染色的栽培花生新核型,不但可以准确区分大部分A、B组染色体,而且还能识别栽培花生在多倍体化和人工进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自发的染色体变异,揭示A、B组染色体间的部分同源性。  相似文献   

14.
以赣花7号花生为试验材料,采用低温贮藏、干燥贮藏、气调贮藏和通风贮藏对花生仁进行处理,检测贮藏期间花生仁的酸价、过氧化值、粗蛋白含量、油亚比、氨基酸含量和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花生仁的酸价、过氧化值和粗蛋白含量都呈上升趋势;油亚比在贮藏后期升高;氨基酸总量在贮藏后期降低;黄曲霉毒素B1含量贮藏前期未检出,后期逐渐升高。气调贮藏、低温贮藏和干燥贮藏能较好地保障花生仁贮藏品质,尤其对抑制花生仁的氧化酸败及其黄曲霉毒素B1防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5.
在科尔沁沙地南缘,以仁用杏//花生/玉米/花生//仁用杏(A1模式)、仁用杏//谷子/玉米/谷子//仁用杏(A2模式)、仁用杏//大豆/玉米/大豆//仁用杏(A3模式)、仁用杏//玉米//仁用杏(B1模式)、仁用杏//花生//仁用杏(B2模式)、仁用杏//谷子//仁用杏(B3模式)、仁用杏//大豆//仁用杏(B4模式)7种果粮立体复合种植模式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病虫害的影响,并评价了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玉米病虫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表现为B1模式〉A2模式〉A3模式〉A1模式;A模式较B模式能够显著降低矮棵作物花生和大豆的病虫害发生率。玉米产量顺序为A1模式〉A3模式〉A2模式〉B1模式。A模式较B模式,矮棵作物(花生、谷子、大豆)产量略有降低,但减产幅度均〈5%,差异不显著。从经济效益分析,A1模式和B2模式的经济效益较高。由此认为,A1模式和B2模式表现较好,适宜在风沙半干旱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叶面喷施硼钼锌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叶面喷施硼钼锌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B Mo Zn配合喷施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19.6%;2种微量元素配合喷施时,以B Mo配合最佳,其产量与B Mo Zn配合差异不显著,B Zn或Mo Zn配合仅比对照略有增产.B Mo Zn配合的每荚粒数居各处理首位,每株荚数居第2,B Mo配合的每株荚数和百粒重处于各处理首位.试验还表明,凡有配施B的处理,即B Mo、B Zn和B Mo Zn,有利于提高大豆的含油量;凡配施Zn的处理,即Mo Zn、B Zn和B Mo Zn,有利于提高大豆的蛋白质含量.对于只考虑提高其产量及含油量,以B Mo配合较好;而优质大豆的豆粕所含的蛋白质可以直接作为动物饲料,因此在提高其产量和含油量,还要兼顾其蛋白质含量,则以B Mo Zn配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花生Arachis hypogaea油酸脱氢酶AhFAD2是调控花生种子中油酸与亚油酸比值(oleic acid/linoleic acid,O/L)的关键酶,已确定存在2个编码AhFAD2的基因:AhFAD2A和AhFAD2B,但两者在花生中的时空表达特征尚不清楚。选取2个有代表性O/L的花生品种‘山花15’‘Shanhua 15’(O/L为1)和高油酸花生突变体(O/L大于20)为材料,根据AhFAD2A和AhFAD2B基因3'-UTR核苷酸序列的差异,设计了新型、简便的区分两者的特异性引物,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技术,对2个花生品种的7个不同组织(根,茎,叶,花,开花后20,40,60 d种子)中AhFAD2A和AhFAD2B的表达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hFAD2A和AhFAD2B在‘山花15’和高油酸花生突变体7个组织中都有表达;其中,在2个花生品种3个不同发育时期的种子中,AhFAD2A和AhFAD2B在开花后40 d的种子中表达量最高,推测在开花至花后40 d这一阶段种子中FAD2的表达量可能对花生最终O/L起主要的调控作用。另外,‘山花15’种子中AhFAD2B的表达量显著高于AhFAD2A,而在高油酸花生突变体种子中则相反,推测花生中AhFAD2B在催化油酸去饱和生成亚油酸的过程中比AhFAD2A可能起更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水热氢氧化钾改性花生壳对染料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实现花生壳的资源化利用,以氢氧化钾为活化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改性花生壳吸附剂,并将其用于罗丹明B染料的吸附,旨在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通过正交试验对水热改性温度、时间和改性剂浓度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吸附剂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吸附剂投加量、初始浓度及p H值对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热温度453 K、反应时间10 h、氢氧化钾质量分数2%条件下制备的改性花生壳对罗丹明B的吸附量最高;罗丹明B初始浓度为5 mg·L~(-1)、吸附剂投加量为1.5 g·L~(-1)、吸附时间120 min的条件下,对罗丹明B染料吸附率最高达93.50%。改性花生壳吸附剂对罗丹明B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吸附过程,主要为单分子层吸附,并且吸附热力学参数ΔH0、ΔG0,表明该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吸热过程,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探讨硼肥、钼肥及施肥方法对花生产量的影响。[方法]以赣花8号为材料,在等量复合肥作为底肥施用的条件下,设硼肥、钼肥作为底肥施用和作为叶面肥喷施等7个处理,研究复合肥配施硼肥、锌肥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结果]硼肥、钼肥主要通过增加花生的双仁果数、饱果数、百果重等增加产量;硼肥、钼肥作为叶面肥喷施的增产效果比作为底肥施用的效果好。无论是作为底肥施用还是作为叶面肥喷施,硼肥、钼肥混合施用的效果都比单独施用的增产效果好。[结论]在生产上,最好将硼肥、钼肥作为叶面肥混合喷施。  相似文献   

20.
为减少花卉无土栽培对泥炭资源的依赖,该试验以玉米秆、小麦秆、菇渣和花生壳4种农业有机废弃物作为基质的主要成分,探讨取代泥炭作为丽格海棠栽培基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V(玉米秆粉)∶V(花生壳粉)∶V(珍珠岩)=2.5∶2.5∶2、V(玉米秆粉)∶V(花生壳粉)∶V(珍殊岩)=2∶3∶2、V(小麦秆粉)∶V(花生壳粉)∶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