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头1/2野血牦牛及2头家牦牛发情周期外周血中P4,17β-E2,LH,T含量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野血牦牛和家牦牛发情周期中除T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外,其余3种激素与奶牛、水牛的变化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2.
大通家牦牛及含野血牦牛血清运铁蛋白多态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大通家牦牛,1/2野血牦牛及1/4野血牦牛的血清运铁蛋白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大通家牦牛,1/4野血牦牛的血清运铁蛋白位点有TFAD和TFDD两种基因表型,以TFDD为优质基因型,TF^A和TF^D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0044和0.0091及0.9956和0.9909;2.1/2野血牦牛血清运铁蛋白位点呈现单一的TFDD;3.大通家牦牛,1/4野血牦牛和1/2野  相似文献   

3.
1/4野血牦牛,1/2野血牦牛及家牦牛初产产乳性能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4野血牦牛、1/2野血牦牛和家牦牛的初产牛进行120天的产奶量和乳脂率测定。结果:日均挤乳量,1/4野血牦牛为0.94±0.22kg,1/2野血牦牛为1.05±0.18kg,家牦牛为0.11±0.10kg;乳脂率,1/4野血牦牛为6.29%,1/2野血牦牛为5.6%,家牦牛为6.24%。经q检验,3组的日均挤乳量和1/4野血牦牛与家牦牛的乳脂率均差异不显著(P>0.05),而1/2野血牦牛因野性较大,难以挤净含脂较高的二奶,以致乳脂率低于其它两组。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生趣平板电泳地对大通家牦牛,1/4野血牦牛,1/2野血牦牛和3/4野血牦牛的红细胞乳酸脱氢酶同工酶酶谱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被检的4个群体中,绝大多数牦牛只有RBC-LDL1同工酶,部分牦牛逊有RBC-LDH2和RBC-LDH3同工酶。  相似文献   

5.
大通家牦牛和含野血牦牛红细胞钾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火焰光度法对109头大通家牦牛,110头1/4野血牦牛和93头1/2野血牦牛的红细胞四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大通家牦牛,1/4和1/2野血牺牦牛都有HK和LK两种表型,以HK型为优势表型;(2)3个牦牛群体K和K基因频率分别为0.0518,0.0513,0.0553和0.9482,0.9487,0.9447;(3)3个群体的基因分化系数为0.00050,表明导入野牦牛血对大通牦牛红细胞  相似文献   

6.
不同含量野血牦牛及家牦牛毛绒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2头不同含量野血牦牛和11头家牦牛毛绒品质部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家牦牛,不同含量野血牦牛之间,净毛率,净绒率,绒毛比3项指标差异不显著,1/4野血牦牛和3/4野血牦牛1、2岁之间净绒率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7.
家牦牛与不同野血牦牛染色体组型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比较分析了家牦牛、1/2野血牦牛及3/4野血牦牛的染色体组型。结果表明:家牦牛、1/2野血牦牛和3/4野血牦牛的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60,常染色体为近端着丝粒,性染色体为亚中着丝粒;家牦牛和野牦牛的染色体组型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1/2野血牦公牛与家牦牛合群的调教鲍守刚(青海省畜牧兽医总站,西宁,810001)1992年,我们曾在海晏县牧场投放9头3岁的1/2野血牦公牛,其目的是使1/2野血牦公牛和当地牦母牛本交生产1/4野血牦牛后代,观察推广效果。在投放期间当地牧工反映,1...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家牦牛生产性能,用导入野血法,结果表明含不同野牛初生体尺、体重各项指标均高于当地家牦牛,6月龄,12月龄含1/2野血牛与家牦牛无显著差异,含1/4野血牛与含1/2野血牛,家牦牛分别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牦牛、半血野牦牛生长发育期若干激素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放射免疫技术对1~24月龄家牦牛、半血野牦牛血液中INS,GH,LH,T,P,17β-E_2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家牦牛、半血野牦牛INS均值分别为3.0827±1.9551μU/ml,3.1424±1.4668μU/ml;GH分别为3.5549±0.4624ng/ml,3.9048±0.6047ng/ml;LH分别为0.3822±0.0021ng/ml,0.4086±0.0649ng/ml;T分别为5.5621±2.5927ng/ml,11.0437±10.9508ng/ml;P_4分别为0.5729±0.5036ng/ml,0.3539±0.2033ng/ml;17β-E_2分别为26.3538±15.6464pg/ml,22.7021±6.9472pg/ml。经二因子无重复观察值的方差分析表明,家牦牛和半血野牦牛之间,各月龄之间INS,GH,LH,T,P_4,17β-E_2含量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家牦牛,半血野牦牛年产毛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76头各龄家牦牛和半血野牦牛的年产毛量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家牦牛1岁0.98±0.29kg/头,2岁1.12±0.22kg/头,3一5岁1.18±0.38kg/头,6岁以上0.88±0.27kg/头;半血野牦牛相应为0.90±0.20kg/头,1.05±0.27kg/头,0.68±0.28kg/头,0.90±0.38kg/头;3一5岁家牦牛组的年产毛量极显著高于6岁以上年龄组(P<0.01),同1岁、2岁年龄组的年产毛量差异不显著(P>0.05),2岁与6岁以上年龄组之间呈显著性差异(P<0.05);半血野牦牛各年龄组的年产毛量差异不显著(P>0.05);1岁家牦牛公母间,2岁半血野牦牛公母间,年产毛量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丙烯胺凝胶电泳法对1/2野血牦牛乳蛋白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2野血牦牛酷蛋白中的α31-酪蛋白有三种变异体,四种表型,表现出多态性,α-乳白蛋白、β-酪蛋白、β-乳球蛋白仅有一种变异体,而没有多态性  相似文献   

13.
含野血牦牛八项血清生化指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通种牛场80头含野血牦牛8项血清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含野血成年牦牛的血清钾、钠、总钙、游离钙、游离钙百分率、氯、无机磷、总蛋白分别为6.01±0.93mmol/L,133.05±5.45mmol/L,2.45±0.42mmol/L,1.02±0.47mmol/L,39.34±13.42%,100.94±7.36mmol/L,2.53±0.54mmol/L,67.40±7.30g/L;2~3月龄含野血牦牛的相应指标分别为4.92±0.67mmol/L,135.75±4.99mmol/L,2.03±0.27mmol/L,0.46±0.22mmol/L,21.33±9.03%,97.32±4.24mmol/L,3.06±0.22mmol/L,75.1±3.2g/L。  相似文献   

14.
对76头牦牛的Q-Tc和Q-Tr值研究表明,牦牛的Q-Tc值具有年龄差异,成年牦牛,2岁牦牛和1-3月龄牦牛的Q-Tc值分别为0.312,0.327和0.345。成年牦牛和2岁牦牛的K常数应定为0.32s,1-3月龄牦牛应定为0.34s。  相似文献   

15.
不同放牧强度对牦牛生长和草地第二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试验研究了6种放牧强度对牦牛生长及草地第二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强度对牦牛日增重有明显影响,日增重以0.24牦牛单位/hm^2处理组最高,达707.9g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牦牛日增重明显降低。其中,放牧强度对1岁牦牛影响最大,2岁牦牛次之,3岁牦牛再次。试验全期当放牧强度于1.2牦牛单位/hm^2时,增大放牧强度,草地第二性生产力明显提高,当放牧强度高于1.2牦牛单位/hm^2时,增大放牧  相似文献   

16.
互助白牦牛血液蛋白质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71头互助白牦牛4种血液蛋白质的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血红蛋白显现HBF ̄+S ̄-,HBFS和HBF ̄-S+三种表型,其表型频率分别为4.3%,94.3%和1.4%;(2)血清白蛋白、血清运铁蛋白和血清亲血色蛋白均呈单态,显现单一的ALBAA,TFDD和Hpl-1型;(3)互助白牦牛4种血液蛋白质的Ppoly为25.0%,H为0.0273。  相似文献   

17.
导入野血牦牛群体的遗传变异和基因分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和火焰光度法对家牦牛和3个含野血牦牛群体TF,HB,Hp,KE,AMY1和RBCLDH16个基因座多态性的研究表明:家牦牛与3个含野血牦牛群体具有同样的多态性特征,但群体的遗传变异随野牦牛血比例的增多而减少。含野血牦牛群体之间的亲缘关系大于家牦牛,再大于野牦牛,但总群体所发生的基因分化程度很小(2748%)。  相似文献   

18.
牦牛mtDNA限制性类型及与其它牛种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20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21头牦牛mt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通过双酶切制定出春内切酶物理图谱,发现牦牛mtDNA存在4种限制性类型计算出牦牛与普通牛,瘤牛分化时间大约分别在1.1-2.2,1。01-2.01百万年前。  相似文献   

19.
牦牛杂种优势利用新途径研究报告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项研究提出了牦牛种间杂交的新途径(黑白花牛冻精×藏黄牛×牦牛,即三元杂交)。揭示了含1/2黑白花牛血液的杂种藏黄公牛(黑白花牛冻精×藏黄牛,以下简称杂种藏黄公牛)从半农半牧区引入高寒牧区后,有良好的适应性。它与牦牛自然交配,繁殖成活率4141%,比用“冻配”技术生产犏牛提高1771个百分点。自然交配繁殖的F1代犏牛杂种优势明显,初生重较大,公、母分别为2025±261kg、1995±284kg,相应比牦牛高675、670kg;生长发育快,25岁时公、母体重分别为31078±688kg、30579±1416kg,比同龄牦牛相应重12648和14992kg;母犏牛2~3岁可初配,3~4岁挤奶,比牦牛提前1~2岁挤奶;第一胎(183天)挤奶量65936kg±4134kg,为同胎次母牦牛的265倍、同胎次母黄犏牛的172倍。  相似文献   

20.
野牦公牛的采精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发挥野牦公牛在复壮家牦牛中的作用,笔者于1992 ̄1995年对4头野牦公牛和8头1/2野血牦公牛的采精量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观测研究。对4年的观测资料分析结果表明:野牦公牛(包括1/2野血牦公牛)平均每次采精量为2.92ml;7岁龄1/2野血牦公牛采精量最高,平均为3.78ml;11月份、每日下午和每日第1次采精时的采精量最高,分别平均为4.22、3.71和2.98ml,应予重视和利用;野牦公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