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3 毫秒
1.
2008—2013年巫溪县开展了农业部马铃薯高产创建项目,落实万亩高产示范片1个(3.28万hm2),千亩核心示范片57个(0.4万hm2),通过推广"以脱毒种薯推广和晚疫病防治为核心的‘四推三改’集成高产技术",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目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重庆万亩高产创建活动中,4年综合评比巫溪县获得重庆市第一名,曾连续3年创马铃薯最高单产纪录,最高单产达到3962.6kg,带动了大面积均衡增产和种薯产业的发展。在引进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指导晚疫病防治和推行"薯-玉-苕"和"薯-玉-苕-薯"套作模式方面做了有益探索,在西南山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的主要病害,对马铃薯产量、品质影响极大。为防控晚疫病,巫溪县从比利时引进晚疫病预警监测系统,大力扶持专业化统防统治,通过多年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对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发挥了关键作用。简介该预警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对预警防治信息发布方法的改进,巫溪县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技术的实施。对晚疫病监测防治的体会:1)多布监测点;2)进行偏差校准;3)加强仪器的日常管理和维护;4)加强技术培训;5)不断筛选防治新药剂。  相似文献   

3.
于2016年在贵州省安顺市开展了采用比利时CARAH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试验。初步结果:该预警系统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和指导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和防治。在马铃薯出苗时,设置马铃薯晚疫病监测期,监测的起、止时间分别是马铃薯出苗期、收获期。CARAH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显示第三代第1次侵染时,可在田间发现马铃薯晚疫病中心病株,此时进行第一次喷药防治,其后在系统显示每代第1次侵染时进行喷药防治,连续防治4次,相对于其他防治方法来说,能够获得一个显著的防治效果,且能够显著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李定莉 《南方农业》2013,(Z1):97-100
根据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预报信息,具体确定田间施药时间和次数,利用4个马铃薯品种各选择2~3个药剂组合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防效差异不显著,平均防效23%~24%;产量以施药5次最高,达1119kg/667m2。从药剂组合来看,"4次富民1号+1次富民2号"产量最高,667m2产量为1768kg,比清水对照增产132%。由此可见,预警系统可以科学地指导防治,早熟感病品种4月25日施第1次药,晚熟耐病品种鄂马铃薯5号可推迟7~10d施药,大面积施药4次就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特大发生年份施药5~6次产量更高。"代森锰锌+克露+甲霜灵锰锌+克露+福帅得+银法利"适于高产户使用。  相似文献   

5.
建立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推广健康脱毒种薯,应用健身栽培措施,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依托预警系统等技术措施综合防控马铃薯晚疫病,核心示范区平均产量达到2205.5kg/667m2,较未防区增产223.4%,较农民自防区增产144.5%,综合防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李定莉 《南方农业》2013,(Z1):109-111
晚疫病是制约西南山区马铃薯产量的关键因素。试验研究了"富民1号+富民2号"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应用富民1号防治4次与甲霜灵锰锌防治4次效果相当,平均防效为22.9%、22.7%,667m2产量为604.2kg、508.9kg,分别比清水对照增产75.7%、47.9%。大区示范应用表明,富民1号防治4次和"代森锰锌+克露+甲霜灵锰锌+克露"或"代森锰锌+克露+银法利"组合效果相当,可以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用定点观察的方法,结合逐日的温湿度和日照时数变化,对重庆市永川区秋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马铃薯早熟品种费乌瑞它和中薯2号都易感晚疫病,费乌瑞它得病早、发病快,中薯2号发病后植株存活时间较长。2)11月初是秋马铃薯晚疫病病害普遍发生时期,11月中旬晚疫病病害开始大幅增长,到11月底晚疫病病害达到最大值。3)当平均温度在16℃以下,平均湿度在90%以上,且长时间为阴雨天时,重庆市永川区秋马铃薯晚疫病病害将大面积暴发。  相似文献   

8.
舒进康 《南方农业》2013,(Z1):107-108
为了筛选出适宜推广的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新品种药剂,2012年在重庆市巫溪县尖山镇选用凯润、烯酰蚂啉、银法利、福帅得、安果好、施得益、甲霜·锰锌等七种药剂进行了晚疫病防效试验。初步结果表明,银法利、福帅得防效最佳,二次用药后10d防效分别为85.2%、86.4%,三次用药后7d防效分别为68.9%、67.2%;可以认为继银法利之后,福帅得是防治晚疫病的又一理想药剂选择。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晚疫病会大大降低马铃薯产量,影响经济效益,已成为马铃薯的主要病害之一,如果出现病害,还会影响辣椒、西红柿、豆角等周围的农作物。为了保证马铃薯的产量,提高产量,应深入了解晚疫病的发病机理,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避免马铃薯出现晚疫病,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实现经济效益。基于此,探讨了马铃薯的晚疫病机理,从为害症状、发病规律以及发病原因等,并且对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结合实例分析,介绍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的形成和操作规程,以及预警分析结果在药剂防治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晚疫病是制约马铃薯产量的关键因素,连续几年我们都在寻找马铃薯晚疫病最有效的药剂防治方法,以达到最佳效益。本试验研究代森锰锌、破菌、克露、瑞凡及银法利等药剂交替使用2~3次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效及经济效益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以3次用药效果好,平均防效、产量代森锰锌+克露+银法利组合防治最佳,是防治晚疫病的首选组合。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重庆市在巫溪县进一步推进实施马铃薯增产模式攻关,针对当前马铃薯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技术瓶颈,集聚力量,集中资源,开展重点科技攻关,并在大面积上示范推广成熟技术,取得显著的成效。(1)增产能力突出,增效明显。虽然今年巫溪县4—6月遭受了长时间阴雨寡照灾害,导致马铃薯晚疫病大发生为害,但巫溪县结合马铃薯高产创建,"薯/玉"套作大面积推广成熟技术面积达到  相似文献   

13.
李定莉 《南方农业》2013,(Z1):103-106
试验研究了代森锰锌、破菌、克露、瑞凡、银法利等药剂交替使用2~3次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效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以3次用药效果好,平均防效最好可达37%,产量结果以"代森锰锌+克露+银法利"、"代森锰锌+克露+破菌"、"代森锰锌+瑞凡+银法利"、"代森锰锌+瑞凡+破菌"、"代森锰锌+破菌+银法利"、"代森锰锌+2次银法利"较高。以代森锰锌、破菌、克露、瑞凡、银法利等药剂交替使用3次(银法利后期施用)是防治晚疫病的首选组合,2次用药及常规用药有一定效果,比不施药增产18%~90%。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晚疫病是影响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马铃薯产量的最主要病害。文章介绍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规律,影响发病的因素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莫世春 《南方农业》2013,(Z1):112-113
在病原菌和感病品种均已满足的条件下,马铃薯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流行与否往往和马铃薯作物花期以前天气条件有关。通过田间气象站采集到的2009—2011年4—5月天气数据,结合田间调查结果,对重庆市巫溪县尖山地区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程度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规模取决于4—5月降雨日数多少以及极端温度的出现等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16.
李先斌 《南方农业》2013,(Z1):10-13
马铃薯是重庆市巫溪县第一大粮食作物,2012年,马铃薯播种面积28533.3hm2,占粮食播种面积的40.6%;马铃薯总产折合原粮80600t,占粮食总产的33.9%。巫溪县脱毒马铃薯种薯利用率达70%以上;现有马铃薯鲜薯加工企业15家,淀粉年加工能力达20000t;农村家庭户户从事马铃薯脱水加工,年处理鲜薯近30000t,产品6000t;年外销原原种2000万粒,原种5000t。马铃薯产业发展链型完整,构建了科技支撑体系,独特的品牌文化悄然形成。但是,巫溪县马铃薯产业基础条件、繁育能力等困难和问题依然存在。提出"发展马铃薯产业要加强三级种薯基地建设,提升种薯繁育能力,开展增产技术攻关,提升商品薯基地档次,整合资源扶持龙头,提升马铃薯加工能力,加强合作创建品牌,提升巫溪马铃薯影响力,打造马铃薯特色,提升巫溪马铃薯文化,同时必须完善马铃薯产业化发展保障体系"一系列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7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72%的杜邦克露、678.5g/L银发利、25%甲霜霜霉、58%甲霜灵锰锌要优于其他3种杀菌剂,并达到极显著差异,建议选用以上4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相似文献   

18.
2017年,在重庆市永川区胜利路街道办事处万寿村的地膜覆盖春马铃薯上,实施了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试验。初步结果:福帅得、烯酰吗啉、银法利3种药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皆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马铃薯的产量品质和生育期表现、马铃薯晚疫病病情表现几个方面均与常规防治药剂代森锰锌相当。建议生产上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时,可以采用福帅得、烯酰吗啉、银法利3种药剂与代森锰锌交替喷施,既可互为替代药剂,又可削弱病害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同种马铃薯在不同间作模式及土壤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病规律以及产量的影响,探讨最优栽培模式。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组合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病级和产量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间作模式及土壤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和产量的影响具有显著的交互相应。不同间作模式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晚疫病发病病级马铃薯-大豆间作模式马铃薯净作马铃薯-玉米间作模式;不同土壤处理对马铃薯晚疫病发病病级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晚疫病发病病级微生物菌剂处理重茬菌清处理不做任何处理。  相似文献   

20.
马铃薯是重庆市优势特色作物之一,2015年马铃薯种植面积37.21万hm2、平均667 m2产量1195.3 kg、总产量667.2万t。分析重庆市马铃薯的生产现状、加工情况、消费情况、市场情况,指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重庆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建议:1)加强山区中小型机械的研发、示范及补贴力度;2)加大晚疫病防控力度;3)加强对生产主体的扶持力度;4)规范土地流转,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5)健全马铃薯市场体系,解决马铃薯如何卖的问题。从加强马铃薯原料供应、着力马铃薯主食开发、开发地方特色品种3个方面探讨了马铃薯主食化在重庆市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