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发掘影响小麦旗叶相关性状的QTL,以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与优良品种小偃81构建的包含102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为材料,采用小麦90KSNP基因芯片技术和SSR标记对其进行分子标记检测,构建含有全基因组SNP和SSR标记的高密度遗传图谱,并在4个环境下对小麦旗叶相关性状QTL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构建图谱含有6 949对多态性标记,其中,SNP标记6 910对,SSR标记39对,覆盖染色体总长度4 839.9cM,标记间平均距离0.7cM;A、B和D染色体组分别有2 085、4 677和187对标记,分别占总标记数的30.0%、67.5%和2.7%,标记间平均距离分别为1.0、0.6和0.8cM。采用完备复合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22个旗叶性状加性效应QTL,10个旗叶长QTL分布于2A、3B、4B、5A、6B和7B染色体上,解释表型变异7.900%~24.098%,除Qfll2A-1能在2个环境中检测到外,其余均为单环境QTL;4个旗叶宽QTL分布于2A、3A和5B染色体上,解释表型变异9.080%~16.540%,其中,Qflw2A-1在3个环境中均能检测到,解释表型变异12.483%~16.540%,为1个稳定的主效QTL;8个旗叶面积QTL分布于2A、3B、4B、5A、6B和7A染色体上,解释表型变异9.310%~30.498%,其中,3个QTL位于5A染色体上。此外,鉴定出3个分布于2A、5A和6B染色体上的QTL富集区段。  相似文献   

2.
为解析调控大麦旗叶大小的遗传机制,以1个大麦重组自交系(RIL)群体(由J36528和BMJ89为亲本构建,包含125个F10代)为材料,利用447个DArT和8个SSR标记绘制遗传连锁图谱,结合4年2点共6个生态环境下测得的旗叶长和宽表型数据,鉴定旗叶长和宽相关的QTL。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遗传图谱包含7个连锁群,总长1 034.96 cM,平均每条染色体147.85 cM,标记密度为2.27 cM。共检测到7个旗叶长QTL和5个旗叶宽QTL,分布在2H、4H、5H、6H和7H染色体上。其中,有2个旗叶长主效位点 QFll.sicau-JB-5H.2 QFll.sicau-JB-6H.1,能够在多环境下稳定表达,表型变异解释率范围分别为12.02%~  19.95%和16.69%~16.99%;二者累加对旗叶长具有增加效应,聚合这2个位点对大麦旗叶长的调控和产量提升具有潜在价值。另外,有1个旗叶宽主效位点 QFlw.sicau-JB-4H在多环境下能够稳定表达,表型变异解释率为15.03%~23.99%。将主效QTL锚定到大麦参考基因组后比对发现, QFll.sicau-JB-6H.1可能为新位点,而 QFll.sicau-JB-5H.2可能与小麦第五部分同源群检测到的旗叶长位点具有同源性。本研究鉴定获得的与旗叶长和宽相关的稳定表达的主效QTL对大麦不同旗叶形态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分子辅助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剪叶对不同源库类型小麦品种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黄淮地区小麦冠层叶片对产量形成的作用,以源限型小麦品种周麦16和库限型小麦品种百麦1号为材料,在小麦抽穗期、开花期、开花后1周、开花后2周、开花后3周、开花后4周和成熟期分别剪去倒三叶、倒二叶十倒三叶和旗叶十倒二叶十倒三叶,比较冠层叶片对不同源库类型小麦品种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一般剪叶越早,相对千粒重降低越大;剪叶越晚,相对千粒重降低越小,周麦16和百麦1号均以开花后4周剪叶相对千粒重最高.周麦16以开花期剪叶相对千粒重最低;百麦1号以抽穗期剪叶相对千粒重最低.剪去叶片数量对小麦粒重有显著影响,不同源库类型品种均表现为剪去叶片越多,粒重下降越显著.不同剪叶时期与剪叶方式互作对相对千粒重有显著影响,周麦16以开花后3周剪去倒三叶的相对千粒重最高,以开花期剪去旗叶十倒二叶十倒三叶的相对千粒重最低;百麦1号以开花后4周剪去倒三叶的相对千粒重最高,以抽穗期剪去旗叶十倒二叶十倒三叶的相对千粒重最低.总体而言,减源处理对源限型品种周麦16的影响较大,对库限型品种百麦1号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为了发掘更多控制小麦旗叶大小及穗部相关性状的QTL,以兰考906和小偃81创制的133个F6~F7重组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在6个环境下利用SSR标记对旗叶大小及穗部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有202对SSR标记被用于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图谱覆盖小麦21条染色体,全长1 678.93cM,标记间平均距离8.30cM。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30个QTL,分布在1B、2A、3D、4A、4B、4D、5D、6A、6B、6D和7D染色体上。其中,旗叶宽QTL有7个,穗长QTL有9个,小穗数QTL有5个,穗粒数QTL有5个,小穗着生密度QTL有4个,不同环境下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率为4.94%~23.14%,有14个QTL的表型贡献率大于10%,有8个QTL可在2个或2个以上环境中被检测到。其中,Qflw-4A在3个环境中被检测到,贡献率为10.13%~20.77%,是控制旗叶宽的稳定主效QTL;Qsl-4D.2在4个环境中被检测到,贡献率为12.58%~23.14%,是控制穗长的稳定主效QTL;Qker-5D在2个环境中被检测到,贡献率为11.44%~14.32%,是控制穗粒数的稳定主效QTL。这3个稳定主效QTL可作为改良叶宽和增加穗粒数的功能QTL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为挖掘控制小麦幼苗性状与旗叶性状的QTL,并探讨两者的遗传基础,以京冬8号和矮抗58构建的RIL群体(207个家系)为材料,田间试验测定旗叶相关性状,水培试验测定幼苗期相关性状,通过完备区间作图对这些性状进行QTL研究。结果共检测到10个控制旗叶性状的QTL,单个QTL可解释1.98%~9.89%的表型变异,其中有6个QTL为主效QTL,分别位于1A、4D和5D染色体上;共检测到22个控制幼苗性状的QTL,单个QTL可解释1.14%~10.52%的表型变异,仅有2个QTL为主效QTL,分别位于1A和4D染色体上。除3D染色体上控制幼苗根长的QTL以及5D染色体上控制旗叶面积和旗叶宽的QTL表现为部分显性效应外,与其他性状有关的QTL均表现为超显性效应。1A、2D、4D、5A、5D和7A染色体上的分子标记存在多效性,其中2D(wmc170)和4D(barc308)染色体上与幼苗性状QTL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wmc170和barc308)也与旗叶性状QTL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除叶和遮蔽减少植株光合以降低产量的方法,来研究高粱各部位光合器官对最终籽粒产量的作用。1975年和1976年雨季,在新德里把高粱品种Swarna(高秆)和148(矮秆)播种在盆中,每盆保苗4株。在开花初期开始进行以下各种除叶和遮蔽处理:1.对照(不除叶);2.除掉全部叶片用黑纸遮穗;3.除掉全部叶片,用黑纸遮整株;4.除掉旗叶;5.除掉上部两片叶(包括旗叶);6.除掉  相似文献   

7.
作者设置水培试验,探讨锰过量和硅素对豆科作物呼吸率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通过试验所取得结果如下:(1) 菜豆在含0.3ppmMn(对照)和32ppmMn(Mn过量)二种营养液中培养,3天后,在32ppmMn处理中菜豆第2片叶子(顶叶)就呈现轻度枯萎现象,但其叶片的呼吸率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则不受高Mn浓度的影响。培养6天后,第2片叶子完全枯萎,Mn含量高的叶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超表达Os PIN1a对水稻旗叶水通道蛋白基因家族表达影响,以转基因株系3和7-5及野生型水稻盛花期旗叶为材料,通过半定量PCR检测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发现:(1)转基因和野生型都呈现Os TIPs家族表达量最大,Os PIPs家族次之,再次是Os NIPs和Os SIPs家族。(2)转基因和野生型都呈现Os PIP1-1、Os PIP2-7和Os PIP2-6的表达最高,Os PIP2-4,Os PIP2-2表达较低,而Os PIP1-2、Os PIP1-3、Os PIP2-1、Os PIP2-3和Os PIP2-8在旗叶内均不表达;转基因的Os PIP1-1,Os PIP2-4、Os PIP2-6和Os PIP2-7表达明显高于野生型。(3)转基因和野生型都呈现Os TIP1-1、Os TIP1-2、Os TIP2-2、Os TIP3-1、Os TIP4-2与Os TIP4-3表达较高,而Os TIP3-2、Os TIP5-1的表达相对较低;转基因株系3的Os TIP3-2和Os TIP5-1表达均高于野生型,但Os TIP3-1、Os TIP4-1和Os TIP4-3明显低于野生型;转基因7-5株系中,除Os TIP4-3基因表达低于野生型外,其余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野生型。(4)Os NIP1-1、Os NIP2-1与Os NIP2-2在转基因和野生型均能表达,但Os NIP1-2、Os NIP1-4、Os NIP3-2、Os NIP3-3和Os NIP4-1均不表达,但野生型的Os NIP2-1与Os NIP2-2表达量均高于转基因。(5)转基因和野生型的Os SIP1-1均不表达,但野生型Os SIP1-2与Os SIP2-1表达量均高于转基因。试验结果表明,盛花期当天旗叶中Os TIPs基因家族表达量最大,超表达Os PIN1a影响了多个水通道蛋白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9.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18~24nt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参与植物各种发育进程。tae-miR9663是新发现的在小麦幼苗、旗叶和籽粒中高表达的miRNA,但其生物学功能未知。为了探索taemiR9663的功能,通过人工合成tae-miR9663的小串联模拟靶标(short tandem target mimic,STTM),将其构建到大麦条斑花叶病毒(barley stripe mosaic virus,BSMV)载体上,利用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virus-inducing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转染小麦宁春16五叶一心期的第5片叶,转染20d后观察叶片表型并取旗叶进行实时定量PCR,成熟时观察种子大小。叶片表型观察结果表明,与BSMV:00相比,接种BSMV:STTM-taemiR9663的9株幼苗中出现4种叶片表型,即第6片叶有白点或白条纹,旗叶(第7片叶)有白点或白条纹,第6片叶边缘有锯齿状,旗叶叶尖处有皱缩。实时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STTM-tae-miR9663过表达植株的tae-miR9663表达丰度下降,说明BSMV-VIGS技术可通过过表达STTM有效地沉默内源miRNA。成熟种子大小观察结果表明,与BSMV:00比较,接种BSMV:STTM-tae-miR9663的植株种子的长和宽均减小。  相似文献   

10.
为发掘小麦旗叶性状相关基因位点,以384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2个年份获得的旗叶长、宽、面积、长宽比和55K SNP芯片分型数据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发现,共检测到60个与旗叶性状显著关联的SNP,分布于除了1D、2A、4D和6D外的17对染色体上,解释表型变异的4.11%~9.70%,平均为5.64%。与旗叶长、宽、面积、长宽比相关的位点分别有12、24、18和16个,其中10个SNP为多性状相关位点。旗叶长相关SNP中,7D染色体上的3个SNP(AX-110826147、AX-111061288和AX-111843581)与2个年份旗叶长及其平均值均显著相关,1个SNP(AX-108882010)与2018年旗叶长及2个年份平均值均显著相关,这4个SNP位于7D染色体63.48~67.45 Mb区段,SNP标记间R2的平均值为0.78(P<0.000 1),呈现较大的连锁不平衡。遗传效应分析发现,该区段存在8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III和IV在2个年份的旗叶长基本一致,分别为18.30和18.20 cm,高于其他6种单倍型的旗叶长;这2种单倍型分别占供试材料的40.36%和2.08%,可能是一个新的控制旗叶长的基因位点。  相似文献   

11.
大豆根腐病发育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不同农作物专业化和集中化种植 ,全面要求科学依据的轮作结构和大豆轮作饱和度 ,推广到生产上可获得稳定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并达到植物卫生部门的认可。1981- 1984年在全俄大豆所耕作研究室的轮作试验中 ,研究了大豆根腐病的发育动态、连作和不同大豆轮作饱和度及前作的影响。研究了大豆饱和度为 33 3%、4 0 %、5 0 %、6 6 6 %的五个轮作试验 ,根据大豆生育期研究根腐病的分布和发育 :叶原基出现(0 ) ,第一片三出叶发育 (1) ,第四片三出叶发育 (2 ) ,开始开花 (3) ,大量开花 (4) ,籽粒开始形成 (5、6 ) ,籽粒形成和成熟 (7~ 10 )。…  相似文献   

12.
春小麦旗叶大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发掘控制春小麦旗叶大小相关性状的QTL,以宁春4号/Drasdale构建的包含148个家系的RIL群体F8代为试验材料,在正常灌溉和不同干旱胁迫共3种处理下对小麦开花期旗叶长、宽、面积和周长进行了QTL定位。结果表明,共检测到相关加性QTL 22个,其中,控制旗叶面积的QTL有3个,控制旗叶长的QTL有5个,控制旗叶宽的QTL有9个,控制旗叶周长的QTL有5个,分布于1B、2D、3B、4B、7A、7B和7D染色体上,单个QTL的贡献率在6.58%~39.83%之间。其中,qFLW-2D-2.T1在T1和T3处理下均能够检测到,qFLW-7D.T1在T1和T2处理下也均能够检测到,说明这2个QTL表达不依赖于水分条件,属于稳定表达的QTL。其他QTL只在一种处理下能够检测到,说明其表达依赖于水分条件。同时,本研究也检测到了在不同处理下同时控制2种或3种性状的QTL,推测这些区域的QTL可能为一因多效QTL,但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小麦株型性状与产量性状及生物学产量的关系,探讨淮北地区高产小麦品种适宜的株型结构。【方法】以10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系)的株型性状(株高、穗长、穗颈长、例二节长、倒三节长、倒四节长、基部节间长与冠层上三叶长、宽、面积、单茎上三叶面积、高效LAI)与产量相关性状(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经济系数)及生物学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产量与旗叶宽、旗叶面积、倒二叶宽、穗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株型性状中仅有高效LAI与生物学产量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安徽淮北地区高产小麦适宜的株型及群体:在较高经济系数的前提下,穗数675万/hm2以上,株高80cm左右,穗长10cm以上,穗颈长30cm左右,基部节间长不超过50cm;叶片短、宽、挺,旗叶长17~21cm,旗叶宽1.4~1.6cm;倒二叶长19~25cm,倒二叶宽1.3~1.5cm;倒三叶长19—26cm,倒三叶宽1.3~1.6cm,高效LAI4.5~5.0;“控株-增穗-增叶”可能是安徽淮北地区小麦实现超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旗叶相关性状是影响小麦植株结构、光合能力和产量潜力的重要因素。为发掘控制小麦旗叶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以品冬34和MY11847为亲本构建的含有356个株系的F7:8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 RIL)群体为材料,基于本课题组前期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specific-locus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 SLAF-seq)结合传统分群分析法(bulk segregant analysis, BSA)技术构建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对小麦灌浆期旗叶长、旗叶宽和旗叶面积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共检测到9个旗叶长QTL、7个旗叶宽QTL和8个旗叶面积QTL,可解释1.71%~14.71%的表型变异。其中,旗叶长位点QFLL.nwafu-3D和QFLL.nwafu-2D.1、旗叶宽位点QFLW.nwafu-6B以及旗叶面积位点QFLA.nwafu-3D的表型贡献率均大于10%,为主效QTL,且QFLL.nwafu-3D和QFLA.nwafu-3D共定位于相同遗传区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和探索在糯玉米杂交制种中母本带叶去雄对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为糯玉米杂交种子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吉林省主要种植的糯玉米品种垦粘1号、吉糯3号及京科糯2000的杂交亲本为材料,当各品种的母本植株旗叶长至15~20cm时,以不带叶去雄植株为对照,分别按照带1、2、3、4片叶进行去雄处理,对各母本的处理植株采用人工授粉,成熟时,分别收获,风干后进行考种和分析。[结果】不带叶去雄的杂交制种产量最高,分别为5013.9、4920.5、4722.8kg/hm2,随着去雄带叶片数量的增加依次减产。不带叶去雄的杂交种百粒重最高.分别为25.65、30.22、25.16g,随着带叶片去雄数量的增加依次减小.【结论】各杂交母本不带叶去雄的杂交种产量和百粒重最高,带1片叶去雄的次之,且与带1片叶去雄的母本在种子产量和百粒重性状上无显著差异,但是与带2片叶去雄、带3片叶去雄和带4片叶去雄的母本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小麦花后早期增温对其旗叶和籽粒生长发育的影响,以黄淮海南片主栽小麦品种安农0711和烟农19为试验材料,通过在小麦花后0~10 d搭棚覆盖PO薄膜方式进行人工模拟增温(增温1~ 3 ℃),测定分析了花后早期增温后小麦旗叶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和籽粒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常温对照相比,增温显著降低了旗叶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及 CAT和POD活性,增加了旗叶胞间CO2浓度和MDA含量,加速了旗叶衰老,使籽粒长度、宽度、厚度和千粒重均下降,安农0711和烟农19的粒重降幅分别为5.43%和7.34%。这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花后早期增温不利于小麦旗叶光合和抗氧化作用,加速旗叶衰老,抑制籽粒发育。  相似文献   

17.
杂交后代中选出6片小叶的复叶植株试种观察,分离群体中以5叶型和4叶型占绝大多数,6叶型仅占少数。多叶大多出现在主茎第8~9复叶节位,叶面积随小叶数的增多而增大,但3、4、5、6片小叶4种叶型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Verticillium Dahliae Asp-f2 Like,简称VDAL)对冬小麦旗叶面积、花后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于2017-2018和2018-2019年两个小麦生长季,以强筋冬小麦品种藁优2018为材料,在河北藁城设置大丽轮枝孢激活蛋白种子包衣,并在大田条件下设置春三叶(倒四叶)露尖(S3)、春四叶(倒三叶)露尖(S4)、春五叶(倒二叶)露尖(S5)、春六叶(旗叶)露尖(S6)以及孕穗期(SB)叶面喷施VDAL和全生育期不喷施VDAL(S0)6个处理,以不包衣且不喷施为对照(CK),分析了VDAL对小麦旗叶面积、花后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4和S5处理显著(P<0.05)增加了旗叶的长或宽,从而增大了叶面积。S4、S5和S6处理可以维持旗叶花后较高水平的净光合速率。各喷施处理的籽粒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CK相比,两年间S4处理的籽粒产量均显著(P<0.05)提高,2018-2019年,S5处理的穗粒数和籽粒产量也显著(P<0.05)提高。综上,采用VDAL种子包衣,并于春生4~5叶龄喷施VDAL,可以增加旗叶面积和旗叶花后净光合速率,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达到增加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小麦开花后不同光合器官对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不同光合器官对小麦籽粒品质的作用,以永良4号为供试品种,在开花后通过剪叶遮光(包括剪旗叶、剪旗叶+倒二叶、包旗叶鞘、包穗、包穗+穗下节间)等处理,研究了叶器官和非叶器官对小麦籽粒营养物质含量及单穗生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剪叶遮光后小麦籽粒中淀粉、脂肪、铁含量比正常生长降低,灰分、磷、钾、锌、钙含量提高,而对蛋白质含量影响很小;剪叶遮光后小麦籽粒淀粉、脂肪、蛋白质、灰分、磷、钾、锌、铁、钙筚穗产量均比正常生长降低.非叶器官对籽粒营齐物质含量以及生产量的影响均大于叶器官.  相似文献   

20.
为了明确小麦高产栽培的合理空间布局模式,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研究了行距与株距配置对花后旗叶氮素代谢及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旗叶氮含量和硝酸还原酶(NR)活性随籽粒灌浆进程逐渐下降,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呈单峰变化.在整个灌浆期,随着行距与株距比例(行株比)增加,旗叶氮含量呈降低趋势,行株比为6的处理(RP2)旗叶氮含量在花后21 d以后优势明显,表明行株比例配置合理.不同时期旗叶NR活性均以RP2处理最高,其次是行株比为1.5的处理(RP1),行株比过大则NR活性降低.旗叶GS活性在花后0~7 d以行株比为6和10.5(RP3)的处理较高,自花后14 d以后不同处理间表现为RP2最高,其次为RP1和RP3,行株比为15的RP4处理最低.考察最终蛋白质含量及籽粒产量,不同行株比处理间差异为RP2>RP1>RP3>RP4,RP2处理的行株比适宜,蛋白质含量和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空间布局最为均匀的RP1处理也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