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芸一号是辽宁省风沙所1995年在收获特嫩5号时得到的一个变异株,经过多年的单株选育,于2005年选育成的稳定蔓生菜豆新品系。2006,2007年在温室栽培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比飞芸二号(架豆王)增产7%~8%。2007,2008年分别在露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试验,比851-923增产4%~15%。在推广应用中命名为"辽芸一号",在阜新及周边地区总体表现优质,口感风味俱佳,适于鲜食,丰产性突出,受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2.
辽芸一号是辽宁省风沙所1995年在收获特嫩5号时得到的一个变异株,经过多年的单株选育,于2005年选育成的稳定蔓生菜豆新品系。2006,2007年在温室栽培进行品种比较试验,比飞芸二号(架豆王)增产7%~8%。2007,2008年分别在露地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和生产试验,比851—923增产4%~15%。在推广应用中命名为“辽芸一号”,  相似文献   

3.
通椒二号是通化市园艺所采用品种间有性杂交后经多代系统选育而育成的辣椒新品种。该品种生长势强、果大、肉厚、味辣、商品性好,抗性较强。露地栽培在一般条件下,每666.7m2产量可达1500~3 200kg。比当地主栽品种平均增产 18 %,尤以前期产量突出,增产35%以上。该品种几年来在省内外大面积推广,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好评。 选育过程 1978年春以吉林三号辣椒为母本,四方头甜椒为父本进行杂交。1980年进行F2的分离系选,秋季选择10个优良单株。1981年从F3开始进行系统选育。1982~1983年将选育的品系与标准品种比较试验,其中品系8177表现突出。1…  相似文献   

4.
早熟豇豆新品种之青3号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选育经过1988年以红嘴燕为母本 ,绿荚的杭州青皮为父本进行杂交 ,对杂交后代中的绿荚单株进行系统筛选 ,经多代选育 ,发现 2 0号、2 3号、30号株系性状优异。通过对这 3个株系进一步的比较鉴定 ,并经系统纯化后 ,最终选出了早熟、抗病、绿荚、优质的 30号品系 ,定名为之青 3号。 1992年后扩大示范试种 ,1999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2 选育结果2 .1 丰产性 据 1993和 1997两年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 (表 1) ,之青 3号 667m2 产量分别为 1773.9kg和 10 80 .4kg ,比之豇 2 8 2增产 10 .0 %和7.0 % ,比宁波绿带增产 34 .6%和 3…  相似文献   

5.
以最新选育的四季豆新品种丽芸2号为材料,以红花白荚为对照,在中海拔(400 m左右)地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期检验丽芸2号在中海拔地区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丽芸2号的生长势较强,豆荚不易纤维化,不易鼓粒,产量比红花白荚高7.87%,适宜在浙江丽水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蔬菜》2016,(2)
为解决大肉丝瓜品种退化等问题,于2013-2014年对新选育的大肉丝瓜品种江秀7号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江秀7号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均比两对照(新秀五号、粤优大肉丝瓜)增产,综合性状表现佳,丰产稳产,适宜在华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茄子新品种龙茄一号是1972年开始从紫线茄中系统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系,到1974年稳定,经1975年和1981年两年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亩产5315.46斤,比紫线茄增产38%,比早熟对照品种科选一号前期增产34%,总产增产23.73%。茄子新品种龙茄一号经1982年和1983年所内外两年区试和生产试验及大而积示范栽培证明:龙茄一号茄子:具有早熟、高产、质佳、耐病、适应范围广、经济效益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侯全刚 《中国蔬菜》2011,1(9):32-32
青线椒1 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利
用当地主栽品种循化线辣椒优系99- 3- 5 与线辣椒
997- 1 杂交选育而成。2007 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青
线椒1 号每667 m2 产量达到1 733.1 kg,比对照循化
线辣椒增产12.96 %。2008~2009 年同期开展区域试
验和生产试验,区域试验中青线椒1 号每667 m2 平
均产量1 575.7 kg,比对照增产12.68 %;生产试验中
青线椒1 号每667 m2 平均产量为1 519.1 kg,比对照
增产11.41 %。2009 年12 月青线椒1 号通过青海省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从2009 年开始
进行示范推广,在青海省循化、贵德、尖扎、乐都等地
区累计推广面积已经超过100 hm2。  相似文献   

9.
婺春1号(原名407)是浙江省金华市农科所选育而成的春大豆新品种,1995年5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决审定名。该品种是1986年春季以80—1070与如皋麻十子杂交的F_2为母本,C—17为父本进行复交,经加代选育,于1988年春季F_4代定型,1988年秋季繁殖种子3.5kg。1989年参加省联鉴,平均亩产166.0kg,比矮脚早增产40.1%,比浙春2号增产17.2%。1990年参加省区试,平均亩产165.0kg,比浙春2号增产6.7%。1990—1991年,在红黄壤地区巨州市进行区试,平均亩产114.5kg、124.5kg,比矮脚早增产5.0%和2.5%。1992年巨县杜泽镇长乐村红黄壤春大豆示范片,种植婺春1号43亩,浙春2号30亩,据抽样调查结果,婺春1号亩产109.0kg,比浙春2号增产13.0%;高产田块亩产137.7kg,比浙春2号增产9.9%。1993年在红黄壤地区进行生产试验,婺春1号平均亩产127.4kg,比矮脚早增产35.6%。经各地试种,婺春1号表现熟期较早,籽粒较大,产量较高,株高适中,株型收敛,耐肥抗倒,较抗病毒病,适宜作间套种大豆品种推广应用也可作菜用大豆(毛豆)种植。  相似文献   

10.
‘蓉丰二号’是我所1977年-1984年用 ‘北京早红’为母本,‘弗洛雷德’为父本进行杂交所选育出的早熟、高产、风味好、可溶性固形物和番茄红素含量高,鲜食和加工兼用的番茄新品种。 1984年通过鉴定,现已在省内外推广. 一、品种比较试验 1982—1984年在3个点进行品种比较,栽植密度和施肥试验。连续三年品种比较, ‘蓉丰二号’均比早熟品种‘北京早红’和早中熟品种‘蓉丰’增产(见表1)。 三年连续品种比较结果,始收期(各品种30%植株有全红果)‘蓉丰二号’与早熟对照‘北京早红’相同,比‘蓉丰’早熟2—7天,平均早4天。前期产量(全收获期的前1…  相似文献   

11.
马威  李国臣 《长江蔬菜》2002,(10):14-14
1994年周口市农科所从当地品种周口糙青茄中选择一株早熟,抗病变异株.1995-1997年经田问定向筛选,选育出遗传性状稳定的早熟高产、抗病、耐低温、商品性状好的新组合,定名为周茄二号.1998-2000年经品种比较试验,平均比周口糙青茄,新乡早青茄分别增产12.2%,19.6%.  相似文献   

12.
为选育适宜四川盆地东部丘陵地区种植的优良菜豆品种,以高产、优质及抗逆性强为选育目标,通过定向选择,系统选育出菜豆新品种达芸三号。连续2 a多点区域试验表明,达芸三号每667 m2鲜荚平均产量1490.46 kg,较对照增加96.65 kg,增产6.93%;花青素含量为23.1 mg/kg,较对照高9.1 mg/kg;实际口感脆嫩、爽口,营养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秦玲  唐玉琴 《北方园艺》2016,(15):159-160
通过系统选育的方式对采自长白山区的野生香菇进行品种选育。经过选育的香菇新品种"吉香1号"区域试验比对照组增产15.21%,生育期缩短6d。在生产试验中比对照组增产14.1%,生育期缩短6d。  相似文献   

14.
李颖 《长江蔬菜》2000,(5):24-25
粤椒一号为广东省农科院蔬菜所选育的杂交一代辣椒新品种.该品种以早熟抗病的辣椒亲本56号作母本,以抗病优质甜椒54号作父本组配而成.1997年春秋两茬参加省辣椒区试,前期产量比对照湘研三号增产43.3%,总产量比对照增产36.2%.  相似文献   

15.
镇江寒青是从地方品种雪克青的自然混杂群体中选择优良单株,经系统选育而成,1998年通过镇江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具有耐寒、抗病、高产、优质、适应性广等特点,尤其适合长江流域作越冬菜栽培.1994~1996年经我市菜区多点试验示范,比主栽品种苏州青增产20%~30%,严冬年份增产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徐椒1号’该品种是江苏省徐州市蔬菜所1981年选配的一代杂交种。其组合为从当地农家品种中系统选育出的801早椒 ×茄门甜椒,该品种具有早熟、丰产、稳产、抗病的特点。适应徐淮地区保护地早熟栽培,已推广应用3200余亩,1987年通过徐州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小组审定。 该品种于1982~1985年参加所内外品种比较试验和联合区域试验。在12个点次的试验对比中,前期产量有11个点次居第1位,占91%,5月20日前平均亩产1421.2公斤,出对照早丰1号增产17%,总产有10个点次居第1位,占83%。7月20日前亩产量2898.5公斤。比对照增产11.7%。在1986、1987两年的生产…  相似文献   

17.
为选育性状优良的鲜食型辣椒,设计了本次组合比较试验。本试验共7个参试品种,以湘研15号为对照,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进行组合比较试验,设3次重复,并对参试组合的果实性状、产量和抗病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组合14-108在果实性状、丰产性及抗病性方面都优于对照组合,且每667 m~2鲜椒产量达到3 732.6 kg,比对照品种湘研15号增产33.28%,增产效果显著。组合14-108抗病性强,综合性状优良,适合在云南省鲜椒产区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8.
籽用西瓜新良种靖远大板一号和靖远大板二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靖远大板一号籽用西瓜 靖远大板一号籽用西瓜(原代号85—1),是甘肃靖远县农技中心从甘肃皋兰县引进的兰州籽用西瓜(黑西瓜籽)品种的后代群体中发现的优异单瓜经多年选育而成。1990年1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产量表现:1985~1987年在靖远县旱砂田上进行多点品种对比试验中,平均产量黑西瓜干籽73~76.5kg/666.7m2,比对照(皋兰引进的黑西瓜籽)增产20。0%~27.8%;1985~1988年,在靖远县高湾、大声两乡8.5hm2旱砂田上进行的多点生产示范中,平均产量(干籽)黑西瓜籽72.8~80.3kg/666.7m2,比对照增产 19.3%~21.1%。 特征特性:…  相似文献   

19.
秦甘70是甘蓝一代杂种,2000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丰产性 1993~1995年在原陕西省蔬菜花卉研究所试验农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秦甘70从定植到收获70 d(天),667 m~2产量4 520.8 kg,比对照中甘8号增产16.7%。1998~1999年秦甘70连续两年参加陕西省品种区域试验,同时进行了生产示范。区域试验2 a(年)667 m~2平均产量4 788.0kg,比对照中甘8号增产15.1%。生产示范秦甘70同样表现增产结果,667 m~2平均产量4 439.9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回交转育的方法 ,将糯质基因导入普通玉米材料中 ,选育出 2个糯玉米自交系 ,组配出了杂一代菜用玉米“渝 97— 7”。该组合 1996~ 1997年在本所内进行品比、多点试验 ,单产比对照渝糯一号增高2 0 %~ 30 % ;1998~ 1999年参加重庆市菜用玉米区域试验 ,2年平均 6 6 7m2 产鲜穗 70 9kg,比对照渝糯一号增产 2 6 .8% ,单产居参试品种第一位。经农业部蔬菜质检中心 (重庆 )测定 ,“渝 97— 7”含蛋白质 12 .13% ,可溶性糖 14 .32mg/10 0 g ,维生素 2 0 5.9mg/kg ,总淀粉 75.88% ,支链淀粉 6 9.98% ,赖氨酸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