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阑尾炎McBurney切口腹膜外全层缝合术的效果。方法:阑尾炎患者1230例术中采用McBurney切口腹膜外全层缝合。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切口甲期愈合1068例(86.8%),乙期愈合154例(12.5%),丙期愈合8例(0.7%).无切口疝和肠管切口粘连。结论:腹膜外全层缝合应用于McBurney切口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对偶皮瓣修复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切口感染创面的效果。方法 7例经反复清创及长期换药不能愈合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切口感染创面的患者,应用胸骨两侧对偶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术后7例伤口均I期愈合,皮瓣成活,无坏死。结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切口感染创面用局部对偶皮瓣转移修复能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非加压包扎双管负压引流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5例接受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并行非加压包扎双管负压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皮下积液和皮瓣缺血坏死的情况。结果术后29例切口一期愈合;并发皮下积液4例(11.4%),其中位于腋窝处2例,胸骨旁2例;皮瓣坏死2例(5.7%),范围较小,主要集中在切口边缘;同时皮下积液和皮瓣缺血坏死1例。结论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后应用非加压包扎双管负压引流,可减少皮下积液和皮瓣缺血坏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35例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和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妇产科术后腹壁伤口愈合不良35例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腹壁伤口愈合不良中,轻度18例(51.4%).中度12例(34.3%),重度5例(14.3%),采用频谱仪照射或切口缝线、清创、引流、缝合等不同处理方法均治愈。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及提高术中操作技术,可降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切口愈合不良.可缩短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5.
蒋兵 《长江大学学报》2006,3(3):242-243
目的:探讨乳腺癌经典根治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6月至2005年6月问施行乳腺癌经典根治术治疗89例乳腺癌患者资料。结果;89例中发生皮下积血积液11例.淋巴漏9例.皮缘坏死15例.切口感染7例,上肢水肿9例。上肢疼痛、活动受限5例。其中有17例出现2种以上并发症。结论:遵循一定的操作规程,多数并发症可以预防。对并发症处理一定要积极,以免影响术后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乳癌改良根治术不同切口方式对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Halsted-meyer纵切口,B组采用Stewart横切口.结果: A组患者正常愈合为66.25%,皮瓣坏死发生率达20%,伤口裂开为13.75%.B组正常愈合为96.25%,皮瓣坏死发生率达3.75%,伤口裂开为0.P<0.05,两种方法愈合情况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横切口较纵切口有更多优点,病人乐与接受,故应考虑为乳腺癌根治术的首选切口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6例行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的患者进行周到的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皮瓣血运情况.严防出现血管痉挛,保持皮瓣血运通畅,同时给予有效的健康指导。结果:36例患者皮瓣均成活良好.伤口甲级愈合。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术后正确的观察,精心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根治术后近期内皮瓣坏死的发生率较高(22.3%~71%)[1],直接影响切口愈合的时间,拖延术后辅助治疗的进行,增加病人的经济及精神负担。为减少皮瓣的坏死,降低癌的残留机率,我科自1992年以来,对27例~期腺癌根治术的切口、皮瓣及包扎作了改良。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7例均为女性,年龄27~61岁,平均年龄43岁。期19例,期8例。乳癌位于左侧17例,右侧10例。肿瘤直径小于4cm,与胸大肌无浸润。术前肿块经针吸或切取活检而确诊。1.2 切口设计横切口内侧起于胸骨内缘第三肋间,外侧止于腋前线腋下3cm。切口边缘距肿瘤4cm,并于切口周围保…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里角状切口外剥内扎加断桥整形缝合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方法。方法:联合应用痔核表面皮肤,祜膜里角状切口外剥内扎.以及断桥剥离整形缝合术治疗环状混合痔50例.与传统外剥内扎术70例进行对照。结果:术后肛门水肿.治疗组10%(5,/50).对照组为17.1%(13/70);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18±7)d,对照组(26±7)d;肛门皮赘或不平.治疗组3例,对照组12例;肛门狭窄.治疗组无.对照组5例(5/70);感觉性大便失禁.治疗组无.对照组7(7/70)例;1年内复发率.治疗组2列.对照组15例。结论:星角状切口外剥内扎加断桥整形缝合术较传统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可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剖面愈合时间.保持良好肛门外观和生理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阑尾炎McBurney切口腹膜外全层缝合术的效果。方法:阑尾炎患者1230例术中采用McBurney切口腹膜外全层缝合。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切口甲期愈合1068例(86.8%),乙期愈合154例(12.5%),丙期愈合8例(0.7%),无切口疝和肠管切口粘连。结论:腹膜外全层缝合应用于McBurney切口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并比较妇科腹部手术切口改良皮内缝合与传统缝合的愈合效果.方法 先后对216例(对照组)下腹部手术切口以传统方法缝合和对256例(观察组)手术切口以改良皮内连续缝合,观察两组切口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随访切口瘢痕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切口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基本一致(P>0.05);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观察组明显延长(P<0.001);对照组切口满意度为44.44%,观察组达98.44%(P<0.001).结论 改良皮内缝合法腹壁不留针眼,缝线在皮内、切口愈合好,保留皮肤完美性,缩短住院时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几种新的手内皮瓣设计的功效。方法:采用8种类型手内皮瓣治疗手部创伤;在41例皮瓣中,36例是主要以相应动脉为基础的手内神经血管岛状皮瓣。结果:除3例部份坏死外,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功能与形态均满意。结论:手内神经血管皮瓣是修复手部创作引起各种缺损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3.
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41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对41例下肢股骨干、胫骨干开放性骨折.采用彻底清创,小切口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钉固定(合并腓骨骨折用克氏针髓内固定)治疗。结果:1例骨折延迟愈合.术后4月复查X线显示骨折端骨痂少.骨折线仍明显;5例胫骨干骨折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皮肤软组织坏死,经皮瓣转移修复愈合。其余患者骨折正常愈合。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开放性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鼻唇沟菱形皮瓣旋转修复上唇皮肤癌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2例患者上唇部基底细胞癌、鳞癌切除后形成的缺损,设计鼻唇沟局部菱形皮瓣旋转修复。结果12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未出现动脉供血和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色泽、质地较好;伤口Ⅰ期愈合,愈合后瘢痕细小,效果满意。随访3~6月未见肿物复发。结论鼻唇沟局部菱形皮瓣在修复上唇皮肤癌缺损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小切口法根治腋臭的效果。方法术区标记腋毛范围,平行腋窝皱襞作两个平行切口,将标记范围3等分.皮下浅筋膜层游离皮肤及部分皮下脂肪,皮肤切口缘缝线牵引,显露皮瓣下顶泌腺体和毛囊组织。直视或2.5倍放大镜下彻底剪除顶泌腺体和部分毛囊。剥离范围外缝线,留线尾,打包加压包扎。结果132例患者中,127例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皮瓣边缘坏死2例各1侧,皮下积液2例3侧,皮下血肿1例1侧合并皮瓣部分坏死均经换药后完全愈合。其中,112例患者随访0.5~1a,有3例仍有轻微的异味,但较术前明显减轻,其余109例无任何异味。结论平行腋窝皱襞小切口手术是较好的腋臭根治方法,方法简单,并发症少,手术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小切口皮瓣下剥离大汗腺治疗腋臭的效果。方法对186例腋臭患者采用小切口翻转皮瓣直视下剥离大汗腺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18个月,186例均无出现皮肤坏死现象,腋臭气味消失,术后日常生活即可自理,不需陪护,切口隐蔽,瘢痕细小,较早恢复上肢活动。结论小切口皮瓣下剥离大汗腺治疗腋臭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髋臼骨折并后脱位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行手术治疗的21例髋臼骨折并后脱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髋臼骨折完全愈合且功能良好,占85.7%;骨折不愈合3例,其中克氏针游走1例,术后出现感染2例。结论:髋臼骨折并髋关节后脱位手术治疗效果肯定,可避免造成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关节功能障碍、骨盆代偿性倾斜。牢固的内固定是髋臼骨折愈合的根本,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恢复髋关节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不同的母乳喂养姿势对产妇舒适度及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将268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34例。对照组产妇采用坐位母乳喂养,观察组产妇采用侧卧位母乳喂养。评估两组产妇的舒适度(包括切口疼痛、乳头疼痛、烦躁情绪和睡眠质量)和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睡眠佳者11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例(P〈0.01),且切口疼痛、乳头疼痛、烦躁情绪均优于对照组(P〈0.01或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愈合均为Ⅰ期愈合;对照组术后切口Ⅰ期愈合84例,Ⅱ期愈合48例,Ⅲ期愈合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61.138,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以侧卧位母乳喂养可明显减轻产妇手术切口疼痛、乳头疼痛,缓解烦躁情绪,改善睡眠,同时也有利于切口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夏安  郭娟 《长江大学学报》2007,4(3):264-265
目的:研究后腹腔镜手术后表浅切口感染发生的特点.探讨其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对住院96例后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常规切口处理与改为与身体长轴平行切口.置入引流管后切除周围皮肤及脂肪.换药时撑开引流,延迟拆线的方法对比观察.与院外追踪相结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后腹腔镜手术患者发生表浅切口感染14例.医院感染率为14.6%,其中常规方法处理的切口10例,改良方法2例。结论:后腹腔镜手术后医院表浅切口感染发病率较高;切口改为与身体长轴平行切口.置入引流管后切除周围皮肤及脂肪.换药时撑开引流.延迟拆线可以尽量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诊治青春期卵巢良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对47例青春期卵巢良性肿瘤施行腹腔镜手术,附件切除手术采用套扎法,保留附件手术采用剔除后缝合或电凝。结果:腹腔镜手术具有术后恢复快、切口小、愈合好、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结论:腹腔镜手术诊治青春期卵巢良性肿瘤易于为青春期女性所接受;与阑尾炎和盆腔炎等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