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家致富》2004,(17):24-24
中油杂2号是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培育出的双低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中油杂2号适宜在长江流域种植,是农业部推荐的长江流域主推油菜品种之一,由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引进推广。  相似文献   

2.
《农家致富》2004,(16):26-27
中油杂2号(7789)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秦油2号不育胞质陕2A培育的双低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0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油20040l”。中油杂2号适宜在长江流域两熟和三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正> 中油杂2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秦油2号不育胞质2A培育的双低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0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8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中油杂二号”是中国油料所育成的低芥酸(0.90%)、低硫甙(20.70umol/g)、高含油率(41.45%)、高产优质的双低油菜新品种,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农业部推荐为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主推品种。同年引进汉中市试种,经连续两年市区试和大田生产示范,表现为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2002年秋季我们特安排“中油杂二号”移载密度试验,为实现我市油菜生产优质、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华芳 《农技服务》2004,(7):25-25
华油2790、中油杂9号和中双6号是由中国农科院油料所最新育成的高产、优质、抗(耐)病杂交油菜新品种,200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中油杂 2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秦油 2号不育胞质 2A培育的双低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 ,2 0 0 0年 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于 2 0 0 1年通过国家审定 (审定号 :国审油 2 0 0 10 0 4 ) ,并被农业部推荐为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主推品种。产量表现 中油  相似文献   

7.
中油杂2号     
中油杂2号是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育成的双低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1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油2001004),被国家农业部推荐为长江流域双低优质油菜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8.
《农家顾问》2004,(8):1-1
为推动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发展,农业部种植业司组织了有关专家对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主推品种进行了评选,确定15个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主推品种,沪油15人选其中。沪油15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采用双交法选育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2000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被科技部列入国家级成果重点推广计划,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9.
中油杂6号     
中油杂6号,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而成的双低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2003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可作为长江流域重点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0.
《农家顾问》2006,(9):32-34
中油杂2号中油杂2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培育的半冬性中熟甘蓝型双低三系杂交油菜品种,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株高175厘米,单株有效角果360个左右,每角粒数17~21粒,千粒重3.6克左右。芥酸含量0.90%、硫苷含量为20.70微摩尔/克(饼),含油量40.86%  相似文献   

11.
中油杂2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利用秦油2号不育胞质2A培育的双低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0年8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被农业部推荐为长江流域双低油菜主推品种。特征特性:中油杂2号属半冬性中熟甘蓝型油菜。株高175厘米左右,分枝部位40厘米左右,单株有效角果380个上下,每角粒数约18粒,籽粒较大,千粒重3.6克左右。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中油杂2号芥酸含量为0.90%,硫甙含量20.70摩/克(饼)。含油量40.86%,品质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我国目前杂交…  相似文献   

12.
中油杂6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推出的双低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2003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具有产量高、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品质优、抗病性能好等优势,2002年我县引进少量种子试种,现将该组合在我县种植的表现情况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农家致富》2005,(15):25-25
淮杂油1号油菜新品种由江苏淮阴地区农科所以(HO52AXH016)和MR杂交育成。1998-200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000-2001年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200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相似文献   

14.
高化平 《农家致富》2007,(12):25-25
淮杂油1号油菜新品种由江苏淮阴地区农科所以(H052AXH016)和MR杂交育成。1998~200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000~2001年参加江苏省生产试验.200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  相似文献   

15.
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淮杂油1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杂油 1号”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三系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 ,具有生长旺盛、高产稳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等优点。该组合于 2 0 0 1年 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现已投入大面积油菜生产应用。1 生物学特性淮杂油 1号属甘蓝型半冬性  相似文献   

16.
中双11号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王汉中研究员为首的育种团队选育出的油菜新品种,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适合于长江流域2熟或3熟地区种植。2010-2011年连续2年被  相似文献   

17.
良种介绍     
<正>多抗杂交油菜"中油杂3号"中油杂3号"于2002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半冬性中熟品种,株高165厘米  相似文献   

18.
浙油601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选育的早熟、高产、双低、适合机械化生产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08028)。在长江中游区域试验中平均产油量1178.3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2.5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159.7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0.27%。浙油601芥酸含量0.1%,硫苷含量23.78μmol/g,含油量44.94%,属高含油量双低品种。目前已在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油菜(B. napus)油蔬两用新品种宁杂15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杂15号是在MICMS雄性不育系宁A6改良成功的基础上,以新不育系宁A7为母本,恢复系N131为父本,育成的油蔬两用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02年测交配组并进入产量鉴定试验,2003年参加江苏省油菜新品种预试,2004年参加江苏省杂交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2007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是通过江苏省审定的第1个可用于油蔬两用栽培的杂交油菜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南油杂1号(代号03杂716)是用不育系南A7、恢复系98R配组育成的双低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6-2007年参加四川省油菜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346.75kg/hm2,分别比对照蜀杂6号增产6.92%、比对照川油21增产10.44%,平均芥酸〈0.05%、硫苷21.5μmol/g(饼)、含油量42.15%;2007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2009年参加全国(长江中游区)油菜区试,两年平均产量2507.7kg/hm2,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6.36%,平均芥酸含量为0、硫苷20.24μmol/g(饼)、含油量42.22%;2009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