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HNO3-HClO4湿法灰化-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黄柏中Mg、Cu、Fe、Zn、Pb、Cr、Mn、Cd、K、Co、Ni共11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黄柏中含有较丰富的K、Mn、Mg和Fe,其含量K>Mn>Fe>Mg>Zn>Ni>Cr>Cu>Cd>Co>Pb,黄柏中含有丰富的与人体密切相关的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云南红河紫山药与白山药中微量元素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同时测定了云南红河紫山药和白山药中Co、Zn、Cr、Cu、Mg、Ca、Fe等7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紫山药和白山药中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含量顺序都是:Mg>Ca>Fe>Zn>Cu>Co,未检测到Cr,其中Mg、Ca、Fe、Zn、Cu的含量较高,紫山药中微量元素Mg、Ca、Zn、Cu的含量高于白山药,Fe和Co的含量相差不大,揭示紫山药的营养价值高于白山药.  相似文献   

3.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测定了白皮日升、穗选1号、穗优2号、夏选1号和穗黄5个品种番木瓜果实中Ca、Mg、Fe、Zn、Mn和cu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番木瓜果实中所测微量元素含量比较丰富;各品种中6种微量元素含量的高低顺序一致.均为Mg>Ca>Fe>Zn>Cu>Mn,且Mg 、Ca的含量远远高于Fe、Zn、Cu、Mn; 同一种微量元素在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最后分析讨论了不同品种番木瓜果实中微量元素含量差异性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火龙果矿物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火龙果果肉、果籽、果皮中Ca、Mg、Fe、Zn、Cu、Ni、Co、Cr、Bi和Sb等矿物元素的含量,讨论了火龙果果肉、果籽、果皮矿物元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火龙果果肉、果籽、果皮中矿物元素含量不同,果肉中含量顺序为Mg>Ca>Fe>Cu>Zn>Bi>Ni>Cr>Co,Sb未检出;果籽中含量顺序为Mg>Zn>Ca>Cu>Fe>Bi>Ni>Cr>Co,Sb未检出;果皮中含量顺序为Ca>Mg>Zn>Fe>Bi>Cu>Ni>Co>Cr,Sb未检出.果皮中以Ca含量最高,果肉与果籽中以Mg含量最高,Zn主要富集在果籽中.常食用火龙果可以补充人体Mg、Ca、Zn、Fe、Cu等矿物元素.果皮中Ca很高,果皮可以作为Ca及其他矿物元素的饲料添加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火炭母中11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分别用干法灰化和湿法消解处理火炭母,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火炭母中Fe、Mg、Ca、K、Cu、Pb、Cr、Cd、Zn、Mn和Ni 11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所测的各微量元素的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8 9~0.999 8,回收率为96.83%~100.81%,方法检出限为0.003 8~0.042 1 mg/L,相对标准偏差1.0%;Fe、Mg、Ca、K、Zn、Mn这6种微量元素含量较高,而Cu、Pb、Cr、Cd、Ni这5种微量元素含量较少。[结论]该研究为火炭母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ICP-AES法测定决明子(Cassia obtusifolia L.)中Na、Mg、P、Ca、Ti、Zn、Mn、Fe、K、Sr、B、Al、Ba,采用ICP-MS法测定Li、Be、Tl、Mo、Pb、Cd、Co、V、Cr、Cu、Ni.结果表明,决明子中富含K、Ca、P、Mg、Al、Fe、Na,而Be、Cd、Tl、Pb等元素含量极微,不足0.02 μg/g.在所测定的24种元素中,含量顺序依次为K>Ca>P>Mg>Al>Fe>Na>Zn>Sr>B>Mn>Ba>Cu>Ti>Cr>Ni>Mo>Co>V>Li>Cd>Pb>Tl>Be.  相似文献   

7.
通过测定武夷山风景区茶园0~10、10~20、20~40、40~60 cm不同深度土壤中Ca、Mg、Fe、Cu、Mn、Zn、Ni、Pb、Cr、Cd等10种元素含量,研究岩茶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剖面分异特征及岩茶种类和利用年限对岩茶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元素含量在0~60 cm内不同土层之间垂直分异不明显,并呈不同的变化规律,Ca、Mg含量呈现下层富集的趋势,Cr、Ni、Cu含量在40 cm以下土层逐渐升高,Mn、Zn含量在40 cm以下土层逐渐降低,Cd、Pb有表层富集现象。②不同元素含量之间呈现出一定的线性相关关系,除Mn以外,其他9类元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00。③种植年限相同而岩茶种类不同,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基本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元素含量随岩茶利用年限的增加而增大,且达显著水平(P0.05),与8年相比,22年岩茶土壤中Fe和Mn含量增加幅度不大,Ca、Mg、Cu、Zn、Ni、Cd和Cr含量增加幅度中等,而Pb含量增加幅度较大。施肥是岩茶土壤中、微量元素增加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尚未对岩茶土壤构成污染;岩茶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缺Mn,在施肥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旱冬瓜体内7种矿质元素含量与立地土壤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相关分析法对主要造林树种旱冬瓜体内各营养器官的7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分布规律、元素之间以及植物与立地土壤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旱冬瓜不同器官各元素含量有着显著的差异,K、Mg、Fe、Zn、Cu、Mn在叶片中含量最多,Ca在树皮中含量最高;大多数元素在树干中含量最低.旱冬瓜对K、Ca、Mg、Zn、Cu有较强的吸收富集能力,对土壤富集系数大小依次为Mg>Ca>Cu>K>Zn>Mn>Fe,一般叶的富集系数最高.元素间和元素与立地土壤的相关分析表明,K、Mg、Mn、Fe、 Cu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Ca和Mn之间的相关性显著,除Fe元素外,植物体中K、Mg、Mn、Zn、Cu元素含量与土壤中元素含量关系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火焰原子吸收测定白茅根初级形态中微量元素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鹤鋆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5):3191-3193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白茅根初级形态中Ca、Cr、Fe、Mg、Mn、Zn的含量。结果表明,白茅根中Ca含量最高,其次为Cr、Fe、Mg、Zn、Mn;Ca、Mg的溶出率最高,分别为58.28%和55.13%。为进一步探讨微量元素与中药药效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对涪陵榨菜(茎瘤芥)叶、膨大茎、缩短茎的必需大量元素(N,K,Ca,Mg,P,S)、必需微量元素(Fe,Mn,Cu,Zn,B,Mo)、有益元素(Si,Co,Se,Ni,Sr)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膨大茎、缩短茎对各元素的吸收与富集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如叶、膨大茎、缩短茎中大量元素含量次序均表现出K>N>Ca>Mg,微量元素含量次序均为Fe>Mn>B>Cu>Mo,有益元素含量次序均有Si>Co>Se的特征.在榨菜各器官中,膨大茎中最富集的元素有必需大量元素K,N,P,S,必需微量元素Zn,Cu,必需有益元素Ni,Co,叶主要富集的元素有大量元素Ca,Mg,必需微量元素Fe,Mn,Mo,必需有益元素Sr,Se等.  相似文献   

11.
赖鹤鋆  吴云影 《安徽农业科学》2013,(28):11326-11327,11353
[目的]测定金银花中9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金银花中Cu、Cr、Fe、Mg、Mn和Zn等9种微量元素初级形态的含量。[结果]金银花中Fe的含量最高,其次是Mg、Mn;而M、Co、Pb、Cr均未被检出。Cu的提取率最高,为12.82%。[结论]试验对金银花微量元素初级形态进行了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微量元素与中药药效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用微波消解法消化样品,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人心果中Fe、Cu、Zn、Mn、Ca、Mg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结果发现人心果中对人体有益的Fe、Cu、Zn、Ca、Mg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同时对6种元素进行了回收率测定,其RSD在90.2%~102.0%之间,回收率在1.5%~5.8%之间.测定方法准确、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黔红1号、黔红2号和吉红13号等11个小豆品种常微量矿质元素的含量差异,为其加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和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11个小豆品种常量元素〔钾(K)、钠(Na)、钙(Ca)、镁(Mg)〕和微量元素〔铁(Fe)、锰(Mn)、锌(Zn)、铜(Cu)〕的含量,并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1个小豆品种8种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为4.89~11830.00 mg/kg,依次为K>Mg>Ca>Fe>Zn>Mn>Cu>Na,变异系数为5.31%~18.07%,依次为Na>Fe>Ca>Mn>Cu>Zn>K>Mg;经主成分分析,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8.806%,能较好反映矿质元素的大部分信息;白红9号的Ca、Mg和Mn含量较高,黔红1号、黔红2号和白红11号的Zn含量较高,辽红12814、黔红1号和012-25的Ca和Fe含量较高;白红9号和辽红12814的K含量较高,各矿质元素含量综合排名前3 位的品种分别为白红9号、白红11号和同1133911。【结论】黔红1号、黔红2号和吉红13号等11个小豆品种8种矿质元素的平均含量依次为K>Mg>Ca>Fe>Zn>Mn>Cu>Na,常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品种为白红9号和白红11号,可将其作为商用小豆品种进行营养强化食品及功能性食品的加工应用。  相似文献   

14.
赖鹤鋆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771-7772
[目的]对春根藤微量元素的初级形态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春根藤中Ca、Cr、Cu、Fe、Mg、Mn的含量,并进行初级形态研究。[结果]春根藤中Ca含量最高,其次为Fe、Mg、Mn、Cr、Cu;Mg的溶出率最高,为49.62%。[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探讨微量元素与中药药效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澳洲坚果果皮矿质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28份澳洲坚果(Macadamia integrifoliaF.Mull)种质果皮中P、K、Ca、Mg、Zn、Cu、Fe、Mn等8种矿质元素含量,并对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澳洲坚果果皮矿质元素含量在28份种质之间变化较大,大部分种质果皮的P含量在0.04% ~0.08%、K含量在1.40%~1.80%、Ca含量在0.11%~0.12%、Mg含量在0.07% ~0.09%、Mn含量在100~150 mg/kg、Zn含量在15~25 mg/kg、Fe含量在100.0~137.5 mg/kg、Cu含量在30~50 mg/kg.8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在15.75%~35.23%之间,变异幅度以P含量最大、Ca含量最小.  相似文献   

16.
刺山柑种子油中矿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乙醚提取刺山柑种子中油脂,并采用PE 800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测定油脂中Fe、Mn、Zn、Cu、Ca、Mg六种元素,采用钾钠火焰光度法测定K、Na元素,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Ni,Co,Pb,Cr,Cd元素。结果表明,从刺山柑种子油脂中鉴定出4种常量元素K,Ca,Mg,Na和6种微量元素Fe,Zn,Mn,Cu,Ni,Co,重金属元素Pb,Cr,Cd的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说明刺山柑种子油脂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具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 MS)法测定了浙江省10个县(市、区)香菇中Cu,Fe,Zn,Cr,Ni,Se和Mn等7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7种元素含量均符合正态或对数正态分布。其背景值分别是Zn 86029 mg·kg-1, Fe 53845 mg·kg-1,Mn 22159 mg·kg-1,Cu 10912 mg·kg-1, Se 00473 mg·kg-1, Cr 00056 mg·kg-1,Ni 0 mg·kg-1。结果表明: 7种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区域差异和总体正相关性;与一般蔬菜相比,Zn含量是其3~5倍,Cu含量是其1~2倍,Mn和Se含量相当;Ni和Cr的含量远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18.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湿法消解处理的藏药甘青青兰原药、水煎液和正辛醇-水萃取模拟人工胃、肠提取水溶态中Zn、Cu、Fe、Mn、Pb、Cd等6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藏药甘青青兰原药中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顺序为Fe >Mn >Zn >Cu>Pb >Cd,一次水煎液、残渣和悬浮态中各元素含量顺序与原药相同,可溶态及模拟胃、肠提取水溶态中各元素含量顺序与原药不同,原药含量很高的Fe元素在水溶态中含量很少.水煎液、固体残渣中各微量元素含量均低于原药中总含量,一次水煎液中各元素的含量高于二次水煎液和三次水煎液,Mn在6种元素中水提取率和浸留比都相对较高,Zn和Mn在正辛醇-水萃取体系中的溶出受酸碱影响不大.本方法测定的加标回收率在94.60% ~ 115.92%之间,RSD值在0.25% ~1.54%之间,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以小麦为供试作物,研究了土壤中微量元素Fe、Mn、Cu、Zn各形态含量与作物子实含量之间的关系.长期定位试验表明,小麦子实中Fe、Mn、Cu、Zn含量与土壤中有效态和交换态Fe、Mn、Cu、Zn之间达显著相关水平.相关分析表明,交换态与有效态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核桃中的微量元素,为核桃的开发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溶样,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SS)测定了核桃中K、Ca、Mg、Cu、Mn、Zn、Fe 7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核桃中Zn、Cu、Mn、Fe、Mg、K、Ca 7种微量元素含量依次为56.25、36.50、34.50、102.00、280.75、1 929.50、452.50 μg/g,回收率在98.6% - 100.9%,除了Ca和Cu的测定存在一定的误差,其他元素的RSD在0.03%~1.30%.[结论]该方法所用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步骤方便,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