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楸树造林密度及其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楸树造林密度7年试验总结。在7种造林密度中,树高最高(平均5.13m)的密度为21m×1m、3m宽窄行,最低(平均4.40m)的密度为2m×2m,相差16.6%;最大胸径(平均7.4cm)和最大单株立木材积(平均0.00866m ̄3)的密度为3m×4m,最小胸径(平均5.7cm)和最小单株立木材积(平均0.00471m ̄3)的密度为2m×2m,胸径相差29.8%,材积相差84.9%;密度居中的2m×1m、6m宽窄行及3m×3m,对光照的利用较佳,冠下平均光照强度0.80—0.95万勒克司,冠下、株间、行间光照平均透过率分别为12.4—14.4%、16.0—21.2%、50.8—59.1%;2m×1m、6m宽窄行的光台强度较2m×2m增加20.1%;密度愈小,郁闭愈晚,径阶偏向大径阶分布,密度愈大,郁闭愈早,径阶偏向小径阶分布,并需较早的间伐。  相似文献   

2.
对黑荆树1-5年生人工林分在2.0×2.0m(A),2.0m×1.5m(B),2.0×1.0m(C),1.5m×2.0m(D)和1.0m×1.0m(E)5种密度下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经济效益的研究结果表明:树高、胸径生长及其经济效益,随密度增大递减;单位面积树皮和木材产量随密度增大递增,但增幅随林龄增大减小;林分的数量成熟期随密度增大缩短,间代期也随之提早,A、B密度为皮材兼用林最佳的造林密度;C  相似文献   

3.
不同密度I—69杨树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1种密度I-69杨树人人林的胸径及树高生长材料,建立树高及胸径的生长模型。通过6种模型的比较,选出最适宜的Logistic树高生长模型及单分子胸生长模型。探讨了树木的径、高生长规律。11种密度的胸径生长可划分成5个密度组(4m×6m,4m×7m);(5m×6m,6m×6m);(5m×8m,6m×8m,7m×7m);(5m×10m,7m×8m,8m×8m);(5m×15m)。密度对树高生长影响  相似文献   

4.
根据湿地松、火炬松密度试验早期测定结果,湿地松、火炬松造林初植密度为107~167株/667m2,湿地松可偏小,火炬松可偏大。根据整地试验研究,本着降低营林成本的原则,湿地松采用中穴(50cm×50cm×50cm),火炬构采用大穴(70cm×70cm×60cm)和中穴(50cm×50cm×50cm)整地  相似文献   

5.
雷林1号桉在贫瘠丘陵地造林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林1号桉在贫瘠丘陵地4种造林密度的林分,经6年的试验结果表明:雷林1号桉林木的生长、产量与造林密度存在着密切相关,其中林木胸径、单株产量及保存率与造林密度呈负相关,单位面积生物量、蓄积量与密度呈正相关,4种密度中0.5m×1.0m密度的林分单位面积生物量最大(88.32t/hm2绝干重,下同),为其他密度林分的2.4倍~5.7倍,适于经营短轮伐期薪材林;1.0m×2.0m的造林密度的小径木占30%,中径木占64%,适于经营短轮伐期薪、材两用林;1.5×3.0m密度的中、大径木占84.5%,适于用材林;2.0m×4.0m密度林木稀疏、产量低,作为经营短轮伐期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6.
种植密度对尾叶桉和刚果12号桉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尾叶桉和刚果12号按开展了四种不同密度的造林试验,5年观测结果表明:两树种不同密度林分林木生长和产量均有显著差异。密度越大,林分产量越高,但单株产量越低。研究结果证明:0.5m×l0m株行距适用于超短轮伐期薪材林经营,轮伐期以2年为宜;1.0m×2.0m株行距适用于经营短轮伐期速生丰产薪树林,轮伐期为4年;15m×3.m株行距可用于速生高产短轮伐期用材林的经营;2.0m×4.0m株行距适于林下间种作物之用。  相似文献   

7.
新技术文摘     
水瓶扦插杨条造林新技术水瓶扦插杨条造林,不仅造林成活率高,省工、省时、省水,而且造林费用低,是干旱缺水的沙区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干旱山区、丘陵区造林的一项创新技术。1986年吉林省洮南市林业局在四海林场采用此法栽植杨树(品种为小×黑杂交杨)萌条30株,当年成活率100%。初植密度1-0m×1-5m,现保留密度2m×3m。1998年调查,平均胸径18cm,树高16m;而1981年的植苗造林成活率仅78%(初植密度1m×3m,现保留密度3m×3m),平均胸径12cm,平均树高12m。前者与后者比较,仅造…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中的灰色关联分析和灰色预测理论,对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初植密度和中龄期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密度调控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毛乌素沙地樟子松人工林适宜的初值密度为2m×2m,说明初值密度稍大一些,有利于樟子松在沙地上的生长,但随着单株个体的生长,密度过大,易引起水分和养分的竞争,不利于樟子松的生长,因此,进入中龄期后,必须对初植密度进行人为调控,才能保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马尾松速生丰产林不同培育目标的适宜造林密度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造林密度对比试验与现有人工林分密度的调查结果,提出马尾松速生丰产林的适宜造林密度与不同培养目标的林木密度调控模型。结果表明:马尾松速生丰产林的造林密度以中密度为宜,植距在1.4 m ×2.0 m 和2.0 m ×2.0 m 之间,每公顷3 555~2 490株。试提出不同培养目标的林分密度调控管理模型如下:(1)小径材(12~16 cm ),伐期20 a,立地指数14~16,造林密度3 600~3300株·hm - 2、最终保留密度2 340~2 145株·hm - 2,年均材积生长11.61~14.54 m 3·hm - 2。(2)中径材(18~24 cm ),伐期25 a,立地指数16~18,造林密度2 775~2 490株·hm - 2、最终保留密度1 560~1 395株·hm - 2,年均材积生长13.02~17.47 m 3·hm - 2。(3)大径材(26~32 cm ),伐期30 a,立地指数18~20,造林密度1 995~1 725株·hm - 2、最终保留密度900~750株·hm - 2,年均材积生长16.20~16.76 m 3·hm - 2。  相似文献   

10.
银中杨系人工杂交新品种,研究认为,营造银中杨应选择充分熟化的土地,采用全面整地方式;应用2a生根桩及二根一干、二根二干苗造林;造林密度根据材种不同可采用2m×4m、3m×4m及4m×4m株行距;银中杨与胡枝子、云杉混交具有促进生长作用;造林后要及时进行修枝和必要的施肥管理。  相似文献   

11.
雷林1号桉生长表现,产量与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雷林1号桉作为短轮伐期人工林经营的适宜密度,1984伐期人工林经营的适宜密度,1984年在海南省东部滨海丘陵台地区采用1.0m×1.0m、1.0m×1.5m、1.0m×2.0m和1.5m×1.5m等4种密度进行试验研究。经9年观测,结果表明:前两种密度经营适于短轮伐期薪材林,首采年龄为4-5年;若经营短轮伐期用材林,宜采用1.5m×1.5m或1.0m×2.0m的密度,植后8年左右采收。雷林1  相似文献   

12.
樟子松苗移植密度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1年生苗采用20×20cm、20×10cm、20×75cm、20×50cm、20×40cm、20×33cm6种移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苗木高生长差异不明显,地径差异达到了1%的显著水平。苗木径高比、单株生物量随着移植密度的减小而增大。一级苗百分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经济效益随密度的增大而上升,最大密度与最小密度的单位产值相差4倍以上。从综合质量指标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考虑,以20×40cm和20×50cm两种移植密度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不同初植密度尾叶桉生长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雷州半岛的唐家林场设立了尾叶桉5种初植密度:①1m×3m(3333株/hm2);②1m×4.5m(2222株/hm2);③2m×3m(1667株/hm2);④1.5m×4.5m(1481株/hm2);⑤3m×3m(1111株/hm2)的试验,分别于2年生、3年生和4年生时进行了调查和经济分析。结果表明:⑴尾叶桉初植密度在1111~3333株/hm2范围内,林龄4年内,单位面积产量基本上是随着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平均胸径与树高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减小。⑵密度3333株/hm2由于株数多,产量最高,利润也最高。⑶从第3年开始,密度1667株/hm2的材积年生长量增幅最大。⑷5种密度的胸径生长的高峰值都出现在前2年;第3年的生长量几乎减少2/3,造林密度越大,减少量越多;至第4年各种密度的年生长量几乎相近。树高生长的高峰值也都出现在前2年,第3年的生长量减少2/3,第4年又减半,至各种密度的树高年生长量几乎相近。除3333株/hm2的材积生长高峰值出现在第2年之外,其它密度的材积峰值都出现在第3年,第4年开始明显减慢。  相似文献   

14.
造林密度对I-63杨木材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4×4m,5×5m,6×6m和7×7m4种不同株行距对I-63杨木材基本密度株内变异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不同造林密度、离地不同高度和不同树龄之间木材密度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方位间无差异。胸高处木材密度与全树木材密度间存在明显的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樟子松秋季造林试验戴继先(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围场068466)在干旱多风地区樟子松造林不易成活,但其成活成林后,抗旱、抗风沙、耐土壤瘠薄的能力特别强。据调查,14a生的樟子松在高生长期(5~6月),0~40cm土壤含水量持续降至2.2%时,无腐殖...  相似文献   

16.
造林密度对1—63杨木材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4×4m,5×5m,6×6m和7×7m4种不同株行距对I-63杨木材基本密度株内变异的影响。方差分析表明,不同造林密度、离地不同高度和不同树龄之间木材密度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方位间无差异。胸高处木材密度与全树木材密度间存在的明显的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郝家流域针阔带状混交林效应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郝家流域内3种混交林(油松×山毛桃、油松×沙棘、樟子松×沙棘)的综合因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混交林的枯枝落叶量分别是油松纯林的15倍、32倍、27倍;林分总持水量分别是油松纯林的33倍、89倍、64倍。由各树种10年生长进程可以看出,樟子松×沙棘、油松×山毛桃的混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在呈贡劣质山地对墨西哥柏、银荆树植树造林进行了不同整地方式、植塘规格、种植密度、抚育方式的试验。结果:撩壕整和水平台地的保存率及幼树生长量优于块状整地,且在阴坡深草地段尤为显著。3种植塘规格(60cm×60cm×60cm,50cm×50cm×50cm,40cm×40cm×40cm)对墨西哥柏的保存率和高、径生长差异不显著,对银荆差异极显著,大塘优于小塘。3种种植密度(1.5m×1.5m,1.5m×  相似文献   

19.
在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地,对尾叶按、刚果12号按、雷林1号按、大叶相思和马占相思等树种的短轮伐期能源、用材林培育技术进行了8年研究。结果表明,在贫瘠立地培育短轮伐期能源、用材林,必须采取集约经营措施,即通过细致整地(坡地带垦,平原台地全垦)、适当施肥(按属树种以N肥为主,P、K肥为辅;相思类树种以P肥为主,辅以N、K肥)、合理密植(经营超短轮伐期能源林,宜采用0.5m×1m密度,轮伐期为2~3年;短轮伐期能源、用材林一般用1m×1m~1m×2m的株行距造林,轮伐期为4~5年;经营短轮伐期用材林,采用1.5m×3m株行距效果较好,植后6~7年采收,以及间种等措施,才能获得速生、高产和短轮伐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银中杨各器官生物量的测定和营养元素的分析,研究了其生物生产力及营养元素的积累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密度为2m×4m,林龄为15年银中杨人工林生物量为188.389t/hm ̄2,其中干材所占的比例较大,叶片最小,地上部各器官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84.33%;根的生物量75.33%分布在地T20~60cm;林分平均净初级生产力为16.000t/(hm ̄2·a),干材最高,叶仅次于干材;每生产1t生物量需从土壤中吸收9种主要营养元素16.409kg;叶片中营养元素积累的速率明显高于其它器官,枝仅次于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