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市今年中秋蚕茧生产取得了十分可喜成绩。全市实发蚕种174196张,同比增长5.76%;生产中秋蚕茧7357t,同比增产34.02%;盒种单产42.2kg,创历史最高记录,同比增长22.67%;平均斤茧粒数280颗左右,同比减少30颗;全市共收购中秋蚕茧5996t,完成计划收购任务150.36%。全市中秋蚕产茧量超过2500公担以上的乡镇共有14个。其中2个乡镇产茧量超过了5000公担。全市平均单产超40kg的乡镇有16个,其中有6个乡镇的单产超过45kg。回顾和总结我市的中秋蚕生产,主要有以下…  相似文献   

2.
提高蚕茧产质量的五要素张今会(江西抚州农业学校)我区自1989年实施“蚕桑工程”以来,经过几年的努力,栽桑面积、蚕茧产质量都达到一定的水平,发挥出一定的经济效益。但在生产中仍普遍存在张种产茧量低,质量差等问题。究其原因,栽桑养蚕的先进技术没有被广泛推...  相似文献   

3.
<正> 我区从1985年以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蚕茧产量由原来3500公担增加到1989年5266公担,增长66%。但蚕茧单张产量很不稳定,1989年全区单张产茧量仅达23.7公斤,收入205元,一定程度影响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 1990年以来,根据省蚕桑基地建设会议精神,结合本区的实际,把建设基地、发展蚕桑适度规模经营和科技兴蚕作为工作重点,在抓科技兴蚕工作中又把全面推广“小蚕专业化共育”作为蚕茧单产、质量、  相似文献   

4.
桑园间作种草养鹅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桑园综合经济效益,使蚕桑生产能有立足之地,在努力提高蚕茧单产与质量的同时,紧紧抓住立体种植这个主题,是增强蚕桑生产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种草养鹅是充分利用桑园立体开发的有效措施。我市从1999年开始,利用三年时间,在大邹镇南合村进行试点,在认真总结提高的基础上,逐步扩大饲养规模,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经济效益分析 每667m2桑园间种牧草,可产牧草4000kg左右,饲养菜鹅100-150只,经过80-90天饲养,每只鹅达3.5kg上下,最低可获20元以上,减去饲养成本支出,纯效益…  相似文献   

5.
江礼文 《蚕学通讯》2008,28(2):30-31
蚕茧单产是指饲养1盒普种(10g蚁量)的产茧量。蚕茧单产的高低,不仅关系到蚕农的经济效益,而且关系到蚕桑行业的稳定和发展。多年来,我区秋蚕单产一直徘徊在20-25kg,蚕农秋季养蚕效益较低,已成为秋蚕发种量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提高东台蚕桑生产水平之我见东台市多管局王根法,丁志用,丁萍芳东台市是江苏省蚕茧重点产区。1994年有桑园面积17.4万亩(投产桑园),发放蚕种50.2万张,产茧1.5万吨,张产茧30.4kg,亩产茧87.6kg。就全市整体而言,蚕桑生产水平还不够高,...  相似文献   

7.
我县虽然是一个老蚕区,许多农民都有过种桑养蚕的经历,养蚕的高产典型亦不少,但从整体上说,我县种桑养蚕的水平并不高。1978年至1987年10年平均亩桑产茧量为52公斤。1988年至1997年期间,通过推广“沙二X伦109”和“两广二号”等桑、蚕良种,以及种桑养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亩桑产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10年平均也只有75公斤,1997年平均85.5公斤,比全区平均92.8公斤低7.3公斤,低7.9%。由于单产低,经济效益不高,缺乏竞争力,制约着我县蚕桑生产的发展。l蚕桑生产低产的主要原因1.l蚕农缺乏种桑养蚕技术多年来,接受种桑…  相似文献   

8.
使用尼龙薄膜覆盖育蚕,在我区的蚕桑生产中,对提高产茧量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探索既能提高劳动工效、减轻劳动强度,又能提高单产的饲育方法,我们在1964年的第七、八造连续进行了尼龙条桑三回育的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9.
自1995年夏蚕之后,由于丝绸行情受国际形势的影响,蚕茧价格大幅度下跌,严重地挫伤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发种季季减少;同时,我县由于养蚕量大,零星分散,单张产茧量低,科学养蚕技术难以普及与推广.为了搞好基地镇的蚕桑发展,稳定我县蚕桑生产,使其尽早走出低谷,经公司研究决定,1996年度对发种较多的五个镇的蚕桑生产实行科技承包.  相似文献   

10.
发展我县蚕桑生产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但农民对养蚕消毒防病工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蚕病危害严重,致使单张产茧量低,经济效益差,广大蚕农说:“如今茧好卖,蚕难养”,这充分反映出广大蚕农的消毒防病知识贫乏。这种局面不扭转,将会直接影响蚕桑生产的发展速度。为了实现1988年全县养蚕4万张,单产22.5公斤,总产突破90万公斤的目标,必须大力推广以专业化消毒防病为中心的养蚕高产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1.
玉米与牧草套种增产效果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玉米和豆冬牧草套种试验证明牧草套种可提高玉米单产1350-1875kg/hm^2,同时可增产优势饲草1.02万-2.625万kg/hg^2,并可改善土地的肥力。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我国2012年蚕桑生产基本情况是桑园面积和产茧量略增,桑蚕茧价格和蚕农收入创历史新高,桑蚕单产和效益明显提高,桑蚕生产区域东衰西扩,柞蚕生产增产减收。提出2013年的努力方向是稳定蚕桑生产规模,努力提高单产,稳定提高蚕茧质量,促进茧价稳步上升,推广省力化养蚕、大力开展桑园经营和蚕桑资源综合利用,为满足市场需求和蚕农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保全蚕头就能提高蚕茧单产,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可是四川蚕茧单张产茧量一直徘徊在20公斤左右,张种蚕卵2.5万粒,到上蔟营茧时怎么会只有一万多头蚕,甚至不到一万头蚕了呢?又如何保全蚕头减少损失?相当多的蚕农及少数蚕桑辅导员的确知之甚少.正因为张种蚕头不足,单张产茧量低,经济效益差,严重地影响了蚕农养蚕的积极性.因此,从养蚕技术角度讲,保全蚕头就成了提高蚕茧单产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有利于调动蚕农养蚕的积极性.要保全蚕头就必须找出蚕头减少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蚕桑产业是淳安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现阶段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全县现有2.4万户蚕农从事蚕桑生产,受益农业人口近8万,有桑园4520hm2,年产茧5000t,蚕桑总产值1.45亿元.但由于2000年以前推广的桑品种都是湖桑,且多数种在高山薄地上,树龄老化,单位面积产茧量较低.要提高蚕桑单位面积产茧量,要做强做大蚕桑产业,推广优质高产的桑树新品种是一项关键的措施.由于农桑系列品种可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桑园产茧量和经济效益,淳安县在2001~2003年大力引进推广农桑12、14号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湟中县田家寨乡属浅山地区,海拔高度2450m左右,有3000多户,人口15000多人,有耕地面积290.6hm2,该乡自1986年从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引进加拿大栽培燕麦原种,供给4个种子生产村的16个种子生产专业户扩大繁育,每4个专业户为一组进行连片大田种植,到1992年已推广到16个种子生产村,171户种于生产专业户,6年中累计推广面积126.6hm2,基本上淘汰了当地的农家燕麦品种,单产由原来的2700公斤/公顷,提高到5100kg/hm2,累计生产种子66.5万kg。但1986-1992…  相似文献   

16.
叶丽娟 《蚕桑通报》1999,30(3):60-61
建德市蚕桑生产在经历了1995~1996两年的低谷后,于1997年晚秋开始回升,蚕农对蚕桑生产又充满了信心。1998年春茧在产量、产值两方面均获丰收的同时,蚕农对该年的晚秋茧寄予极大的希望。然而出乎蚕农意料的是:1998年晚秋茧不但价格略有下跌,而且张种产茧量很低。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茧价的上下波动,蚕农们已逐步适应,而令蚕农更为关心的是今年晚秋蚕茧怎么张产会如此低,几乎倒退到1985~1986年的张产水平!1998年我市晚秋发放蚕种4000张,产鲜茧124t,平均张产31kg,产值173.6万元…  相似文献   

17.
解放十年来,广东蚕桑生产事业,已从废圩中重新建立了起来,生产技术上从落后赶上了先进省,和我国著名蚕桑产区江浙两省并驾齐驱,在每亩桑平均产茧量方面已达相当高的水平。十年来广东蚕桑生产事业的成绩是巨大的,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迅速提高了单位面积产桑量和产茧量,  相似文献   

18.
<正> 养蚕单产是指饲养一单第蚕种的产茧量。养蚕单产是蚕桑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产物,也是蚕业生产直接效益的体现。是衡量技术水平的高低和养蚕成绩的好坏。如何提高蚕茧单产是蚕业科技人员研究的大课题。近年来,由于蚕茧走俏,随之出现了蚕桑热。各地不失机遇,多育苗、多栽桑,发种也逐年递增,计划要求和奖励标准多以总产来衡量,总之千方百计增加总产,这无疑有它正确的一面。但是,与此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则忽视了如何提高单产这个问题。由于单产低、造成了发种量与总产量不能  相似文献   

19.
广东的养蚕业多系专业經营型式,因此养蚕方面的单产指标,一向是采用华东方面所用的克蚁产茧量与产絲量或单张蚕种产茧量与万头蚁蚕产茧量来計算外,还照顧到每亩桑园的产茧量;解放后,由于集体經营,大力的設法提高产值降低成本,因而通行担桑产茧的单产計算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 蓬安县是我省南充地区蚕茧生产重点县之一。1982年的养蚕量、产茧量、单产和人平蚕茧收入已跨入全区前列。县委、县政府根据全县具有发展蚕桑的自然优势,加上农村经济水平不高和多种经营门路少的特点,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农民发展蚕桑。他们为了建设蚕桑基地,继续狠抓育苗、栽桑,计划在几年内把蓬安建设成一个蚕茧生产基地县。同时,提高加工深度,改变产品结构,使蚕桑生产向商品化发展,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措施狠抓基础,巩固提高“四边桑”,积极发展“小桑园”。今年计划育苗万亩,利用鸡啄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