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5 毫秒
1.
泰兴市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现状及其控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分析了泰兴市已侵入并曾经造成灾害的外来有害生物、威胁本地生态安全的生物以及潜在威胁物种的入侵概况,浅析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迅速扩散的原因,并提出了外来有害生物的控制和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细介绍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和危害性,以及有效控制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方法措施。  相似文献   

3.
外来有害生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有害生物是一类物种的总称,它带来的威胁可能是潜在的,也可能是已经造成的.它与外来入侵种的概念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本文主要从外来有害生物对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等三个方面探讨了外来有害生物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便为更好地开展外来有害生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生物入侵与防治的角度,探讨惠州主要农业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过程、分布范围、防治措施,分析有害生物入侵对惠州生态、经济、及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危害,以促进对有害生物入侵的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贸易的增长,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日趋严重。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带来了严重的经济、生态、社会安全。从入侵的历史上看动植物检疫有必然性和全球性的特点。从生物多样性方面看,动植物检疫有学术意义和国家战略意义。动植物检疫迫在眉睫,全球性合作无处不在。世界及我国对动植物检疫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和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现象日趋严重。鉴于这一现象,本文介绍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阐述了植物检疫在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防御中的作用和意义,并总结了几点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植物检疫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和我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外来有害生物的入侵现象日趋严重。鉴于这一现象,本文介绍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阐述了植物检疫在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防御中的作用和意义,并总结了几点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植物检疫措施。  相似文献   

8.
沈晓君 《现代农业科技》2014,(6):188-188,191
分析了赤水市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的对策和建议,以为防范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对海南农林业生产、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和社会造成了威胁,分析了海南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情况,并提出加强海南外来入侵生物检疫体系的建设、提高全民防范外来生物入侵的意识、健全外来生物入侵法律制度建设、建立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预警系统、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加强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国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呈上升趋势,年均经济损失880亿元。其中,外来有害生物灾害频发造成的损失就达560亿元,占经济损失总量的70%以上。7月16自在新疆召开的中国防控外来有害生物高级论坛上,国家林业局森防总站总站长赵良平说,目前中国外来有害生物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有害生物入侵频次增加,种类增多,成为世界上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最大、造成损失最重的国家。盲目引种已影响国家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为了从根本上有效控制外来植物的入侵,为外来植物入侵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综述了我国外来物种入侵现状,分析外来物种入侵过程及入侵机制,提出对入侵物种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防治恶性外来入侵物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国白蛾是国内最具有危险性的入侵物种之一。近期,该入侵物种在山东省许多地区暴发成灾。本文分析了山东省生物入侵危害现状及趋势,从政府管理、公众参与以及学科建设的角度探讨了山东生物入侵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3.
调查总结了我国常见外来观赏鱼的种类及分类地位、起源、引进途径和引种所带来的问题,查明我国常见的外来观赏鱼有26科74属103种,其中丽鱼科(Cichlidae)、脂鲤科(Characidae)、鲤科(Cyprinidae)分别为33、17、14种;来源于美洲、亚洲、非洲的种类分别占51.5%、31.6%、14.0%.鉴于我国在观赏鱼的引进方面存在盲目性--引种主要用于观赏、科普,但若重于引进而疏于管理,可能导致外来物种逃逸到自然环境中,造成潜在的环境生态影响.因此,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应对外来观赏鱼类生物入侵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我国预防和控制观赏鱼物种入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区域物流发展差异视角探究物流经济发展差异导致生态环境变化,其与外来生物入侵的耦合性,揭示人类活动与外来物种入侵的一般演化规律。基于实际调查和统计资料数据,探讨中国外来物种入侵的时空变化,并进行地区之间的比较分析。利用多元回归法分析影响外来物种入侵的主要物流经济因素,并定量分析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最后,基于区域物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战略,提出外来入侵物种的控制策略及公共管理政策,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农业生产安全、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减少农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生物入侵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入侵昆虫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总结山西省农林生产中几种重要入侵昆虫,列出了其主要寄主范围与危害,并结合山西实际提出了对外来入侵昆虫的一些控制对策,以期对预控入侵生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GIS技术为核心,用宁波口岸现有的视频监控网络,将现场查验与监控终端有效联系起来,对相关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为疫病疫情的控制提供预警和风险评估;通过计算机系统对地图视觉化效果、地理分析和其他数据库的集中管理,构筑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警示系统和突发性事件处理体系,使得在处理涉及时空事件中更加高效和快捷,也为牢固树立防止有害生物入侵安全屏障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Exotic plant invasion presents a serious threat to native eco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role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facilitating or resisting the spread of invasive plants into native communitie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how the invasive annual plant Ambrosia artemisiifolia L. facilitates its competition capacity through changing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The soi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areas invaded by A. artemisiifolia were examined. Greenhouse experiments were designed to assess the effect of A. artemisiifolia invasion-induced changes of soil biota on co-occurring plant growth, and 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A. artemisiifolia and three co-occurring plant speci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organic C content was the highest in heavily invaded sites, the lowest in native plant sites, and intermediate in newly invaded sites. Soil available N, P and K concentrations in heavily invaded site were 2.4, 1.9 and 1.7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in native plant soil, respectively. Soil pH decreased as A. artemisiifolia invasion intensity increased, and was lower in invaded sites(heavily invaded and newly invaded) than in native plant sites.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was clearly separated in the three types of sites, and A. artemisiifolia invasion increased anaerobe, sulfate-reducing bacteria and actinomycete abundance. Soil biota of invaded sites inhibits growth of co-occurring plants(Galinsoga parvifloraCav., Medicago sativa L. and Setaria plicata(Lam.) T. Cooke.) compared to soil biota from un-invaded sites, but facilitates A. artemisiifolia growth and competition with co-occurring plants. A. artemisiifolia biomass was 50-130% greater when competing with three co-occurring plants, compared to single-species competition only(invasion by A. artemisiifolia alone), in heavily invaded soil.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indicated that A. artemisiifolia invasion alters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  相似文献   

18.
外来有害生物红火蚁在广西蔓延的可能性及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近年来入侵华南地区及港台地区且危害严重的外来有害生物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Hymenoptera:Formicidae)]有更为详细的了解,文章对红火蚁的地理分布、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危害特性作了介绍,同时根据国内外有关研究结果与经验提出了红火蚁在广西蔓延的可能性及相关防控措施,为广西防控红火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繁殖体压力是基于生物入侵过程而提出的一个关键因素。从繁殖体一次引入的数量、繁殖体引入的频率、繁殖体的质量3个方面对繁殖体压力的概念进行了综述,指出繁殖体压力的本质是揭示生物入侵潜力大小的,即繁殖体压力越大,生物入侵的潜力就越大,成功入侵的可能性就越大。从外来种自身的生物学特性来看,物种的生殖方式和繁殖能力的大小对繁殖体压力会产生重要影响。繁殖体压力4个方面的组合,使得在判断繁殖体压力大小时,情况变得比较复杂。繁殖体压力是从解释外来种如何定居新生境方面来解释生物入侵的,在考虑繁殖体压力与建群效应及繁殖体压力与影响成功定居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时,用繁殖体压力解释生物入侵还应结合生境特征和入侵生物自身的入侵特性。  相似文献   

20.
窦寅  周婷  黄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401-2403,2405
以国内外来的龟科(Emydidae)淡水栖龟类为调查对象,介绍其生物学特征和养殖现状,并对部分种的入侵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估,提出相应的预防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