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北疆干旱荒漠区特有的气候、土壤条件,通过采用蒸腾抑制剂处理苗木,严格控制栽植及栽后管理等技术,有效提高了反季节造林绿化林苗成活率,为非正常季候造林绿化,尤其是规模化工程造林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阿拉善干旱荒漠区石质荒山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影响干旱荒漠区石质荒山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因子的基础上,根据石质荒山的土壤、坡度划分立地类型,设计相应的造林模式,从树种选择、配置方式、栽植技术、抗旱造林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及抚育管理等方面入手,有效地解决了以往石质荒山造林中成活率、保存率低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3.
核桃是娄烦县大力发展的经济林树种,但是春季栽植成活率不高。分析了影响娄烦县干旱山区春季栽植核桃树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介绍了提高春季核桃树栽植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根据多年的治沙造林经验,在沙漠造林工作中除严格注意各项造林环节外,采取选择适生树种、抢抓造林时机、规划造林部位、科学栽植苗木、强化幼林抚育管理等技术措施,可有效提高河西走廊干旱荒漠区沙漠造林质量。一、干旱荒漠区造林质量衡量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在干旱荒漠区造林成活率,造林生产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林业》2008,(11):30-30
干旱地区及干旱季节造林成活率普遍较低。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大面积栽植时一般采用容器苗。如水源不便及进行小面积栽植或补植时,采取以下几种栽植苗木的土办法,可明显提高栽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干旱荒漠区造林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荒漠区造林是防止土地沙漠化、阻止沙丘移动的有效办法。为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应加强造林后的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干旱半干旱浅山区油用牡丹(Paeonia rockii)栽植成活率和生长量,研究了不同栽植时期不同栽植方法对物候期、成活率、枝条和根系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不同栽植方法中秋季覆土斜栽的成活率、枝条长度、粗度、叶片数、根系长度和鲜质量最高,分别为98.42%、42.13cm、25.64mm、10.35片/株、45.59cm和216.28g,较最低值春季露头直栽分别提高了60.37%、50.09%、37.85%、64.03%、47.25%和18.13%。建议干旱半干旱浅山区采用秋季覆土斜栽技术来提高油用牡丹成活率和生长量。  相似文献   

9.
天水市渭北干旱山区是实施生态工程建设的重点区域,但春冬两季气候干旱,常规办法造林成活率往往达不到指标要求,为了提高旱地造林成活率,在苗木栽植时应用保水剂进行造林成活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保水剂在干旱地造林时能明显的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黄骅土质盐碱,气候干旱,风大,冬枣栽植成活率往往很低,为找出冬枣最佳栽植时间,于2009年秋开始,在黄骅市齐家务乡巨官村开展了冬枣不同季节、不同时间的栽植试验,于2011年秋试验结束。通过试验得出了春季接近发芽期是冬枣栽植最佳时期的结论。并以此指导生产,使冬枣栽植成活率提高了2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干旱荒漠区胡杨滴管造林的优点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胡杨滴管造林的优点,表明在干旱荒漠区滴管造林有显著的优越性,在提高胡杨造林成活率、胡杨树势等方面起着很大作用。同时总结出胡杨滴管造林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2.
针对辽西北寒冷半干旱地区春季干旱的气候特点,在苗木选择、整地时期、栽植时间、苗木处理、栽植方式等方面阐述了提高辽西北寒冷半干旱地区大扁杏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枣树耐盐碱,抗干旱,适应性强,而且品质好,经济价值高,是沧州地区的主要经济林树种之一,近年来针对如何提高枣树秋季栽植成活率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连续几年的栽植成活率均达到了  相似文献   

14.
竹苗栽植通常在春季进行,但若遇春季干旱则会影响栽植成活率。本文试验研究了竹苗假植延时栽培技术,即将竹苗在春季萌芽前先行假植,待夏季雨季来临时,再进行定植,这样可避开春季干旱。试验结果显示,将竹苗进行假植延时栽培,造林成活率可达95%以上,竹苗的适宜栽培时间可延长约4个月,从而有效规避干旱季节,节约管护成本,提高造林成活率。该技术在造林和园林绿化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景泰地区影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效果因子分析和对实地试验观测研究,得出西北干旱荒漠区春季造林成活率低于秋季造林,但是春季造林保存率高于秋季造林。  相似文献   

16.
以荒漠地区栽植的3年生胡杨苗木为试验对象,研究了胡杨苗木栽植前对其根系泡水时间、栽植时间、栽植深度、栽植后的修剪、栽植后30d内的浇水间隔时间以及胡杨锈病的防治时段等因素对荒漠区胡杨栽植成活率及保存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植前对其根系泡水时间不同,其栽植成活率也不同,泡水时间10~15d,其成活率最高;栽植时间对其成活率也有影响,在试验区最佳栽植时间为4月中旬;栽植深度不同其成活率也不同,最佳栽植深度为苗木根际土低于地表土10~15cm;栽植后的最佳修剪方法是根据苗木大小,在2~2.5m高度处留2~3根枝条,并留2~3个芽短截,其余的枝条要全部清除;栽植后30d内的最合理浇水间隔时段为7d;胡杨锈病防治的最佳时段为5月下旬至8月下旬。  相似文献   

17.
提高干旱风沙区造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苗木栽植成活原理和系统分析方法,对影响苗木栽植成活的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些具体措施,对干旱风沙区的林业生产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辽西地区春季多干旱少雨 ,给枣树栽植带来很大困难。通过两年春秋季节栽植枣树对比实验证明 ,秋季栽植枣树不浇水成活率可以达到造林要求。春季栽植和秋季栽植枣树两者成活率并无太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陕西省神木县干旱少雨、水源缺乏、取水困难、造林费工费时、成活率低等问题,陕西省神木县水磨河国营林场在大庄工区利用100亩旱地,用无水栽植技术栽植了3340株油松进行实验,从试验之日起坚持观察并做了60天的气象资料。结果表明:陕北干旱山区在雨季严格按照无水栽植技术进行油松造林,成活率很高,可以大面积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干旱山区不同季节山杏造林后的生长情况调查分析,得出:秋季山杏截干深栽造林成活率达92.7%,比春季栽植成活率提高10.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