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以成都市为研究区域,建立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系统指标体系,评价成都市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之间的关系。运用熵权综合指数、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5~2017年成都市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运用Eviews10.0软件,采取协整性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研究方法,对2005~2017年成都市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的时序综合得分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成都市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持续稳步提升,处在勉强协调阶段;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城镇化提高1个百分点,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将提高1.05个百分点;成都市新型城镇化和旅游业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成都市旅游业是引起新型城镇化水平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选取山东省为研究区域,构建山东省旅游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极差标准化、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等计量方法,测算2009—2019年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城镇化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的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度以及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2009—2019年,山东省旅游业-城镇化-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持续上升;城镇化水平持续高于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系统耦合度与协调度偏低,表现为失调状态。未来山东省在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发展旅游业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旅游业、城镇化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宜昌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8—2017年的数据,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等计量分析方法,探索宜昌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2008—2017年,宜昌市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发展趋势,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一直呈上升的发展趋势,耦合协调状况由中度失调发展为初级耦合协调;2010—2017年,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一直滞后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蒋志远 《湖北农业科学》2016,(10):2701-2705
通过对新疆城镇化建设中所存在的总体水平偏低、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民族差异明显、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的分析,指出当今影响新疆城镇化建设的成因。在此基础上,从政策环境、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城镇建设、可持续发展这5个方面提出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5.
《安徽农业科学》2020,(2):148-150
以贵州省荔波县为例,研究喀斯特山区旅游产业与城镇化的互动作用。结果表明,近年来荔波县旅游业收入增加较快,提高了农民可支配收入;旅游投资收益指数较高,对旅游业的投资促进了地方社会发展。与此同时,荔波县城镇人口增加、城镇面积扩大,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与旅游业发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互动作用显著。研究旅游业与城镇化的互动机制有助于在旅游发展背景下科学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促进荔波县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安徽省为例,基于其2007-2016年间旅游业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基本概况,通过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安徽省旅游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两个系统之间的耦合机理。结果显示:(1)2007-2016年安徽省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和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从整体来看两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程度总体上升;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不断提高。(2)安徽省2007-2016年间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总体上实现了轻度失调向协调发展过渡,并在2016年达到了中级协调水平,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发展逐渐渗透,相互促进。(3)安徽省旅游业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经历了从2007-2011年旅游业滞后发展到2012-2014年旅游业滞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滞后发展交替出现到2015-2016年新型城镇化滞后发展的阶段。并基于此结果,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分析了城市化的发展态势,牢牢把握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一指导思想。而新疆城镇化远低于全国水平。城镇化发展势在必行,但新疆地处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对新疆城镇化建设尤为重要。因此,根据国家对水资源的分类来研究城镇化建设中水资源的利用问题。以城镇化进程为视角,探讨新疆城镇化建设中与新疆用水总量、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生态用水、生活用水之间的关系。运用eviews7.0处理数据,结果表明,城镇化率、生态用水不是全疆用水总量、生态用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即全疆用水总量、生态用水不会随着城镇化率的增高而增高或减少。但城镇化率是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工业用水、生活用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城镇化率每提高1%,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减少0.91%;工业用水增加3.7%;生活用水减少2.5%。  相似文献   

8.
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比和归纳了前人关于旅游业和城镇化发展关系的研究,旅游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促进作用的研究,以及今后旅游业推进城镇化发展理论模式的研究。总结了现今研究的主要内容及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张小英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6):208-210+227
研究了新疆农村居民家庭收入与城镇化发展的相互影响,利用2000—2019年新疆城镇化和农村居民收入等统计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及协整检验形式,对新疆城镇化水平与农民收入的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新疆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农民收入绝对值不断增加,收入结构不断优化;新疆城镇化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二阶单整,但城镇化与农民收入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应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农民就业奠定基础,以促进城市对农村辐射带动效应的提升,从而推动城乡经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贵州省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城镇化发展不平衡,促进城镇化和发展区域经济关系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贵州省城镇化发展中应重点加快黔中城市群的城镇化建设,扩大黔中城市群规模。以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为城镇化发展的核心,积极发展旅游业,促进贵州省产业整合。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工业化与农牧业现代化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通过构建新疆城镇化、工业化与农牧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1978-2011年的长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刻画变量之间动态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系统分析新疆城镇化、工业化与农牧业现代化的内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三化"彼此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动态协整关系。城镇化对农牧业现代化短期内作用不明显,长期内引领作用强化。工业化对农牧业现代化短期内作用显著,长期内带动作用弱化。农牧业现代化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在短期内显著,对工业化的支撑作用长期和短期内都显著。促进新疆城镇化、工业化与农牧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增强绿洲社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将是新疆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刘茜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704-12706,12709
以新疆为研究区域,建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新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结果表明:2000~2012年,新疆城市化水平总体呈现线性增长趋势,生态环境水平则随着城市化水平的发展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又上升的波动特征,而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则保持明显的线性上升趋势,新疆发展的协调程度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新型城镇化如何影响乡村经济发展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运用2004—2017年新疆15个地、州、市的面板数据,在详细梳理城镇化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面板模型、GMM估计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城镇化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探讨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2004年到2017年新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经济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从0.341上升到0.610,乡村经济发展综合得分从0.343上升到0.516,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北疆地区乡村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水平优于南疆地区,且南北疆的差距呈拉大趋势。总体来说,城镇化对乡村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北疆地区城镇化对乡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要强于南疆地区。新疆新型城镇化主要通过推动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技术进步、提升农地集约化利用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基于此,提出系统规划,坚持两大战略协调驱动,积极构建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体制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区域旅游经济时空分布特征是旅游规划编制与实施的基础,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获取不同角度的分析结论,进而可以协助人们更准确地认识旅游经济时空特征,对科学编制旅游规划具有积极意义。以新疆14个地州(市)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分形理论对2005—2012年的新疆旅游经济聚集维数和关联维数分别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新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较发达区域,如乌鲁木齐市、伊犁直属县(市)等,以及较滞后区域,如和田地区、博州等,并呈现由较滞后区域向较发达区域靠近的趋势;同时,乌鲁木齐市作为新疆旅游中心城市,具有较强的集聚作用。据此,新疆旅游经济优化的重点在于建立一个完善的旅游优化圈,通过旅游优化圈的层层辐射作用,使新疆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突破原有状态,达到更高层次。  相似文献   

15.
李偲  韩璞景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501-3504
运用变异系数、旅游经济区位熵、旅游资源丰度等方法探讨新疆15个地州市2001~2010年的旅游资源禀赋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新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波动较大,各地州市旅游资源禀赋存在明显空间差异;伊犁州直属县市、吐鲁番地区、克拉玛依、和田地区等地旅游资源丰度指数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保持正相关,昌吉州、阿克苏地区、乌鲁木齐等地出现错位。  相似文献   

16.
利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区域重心模型、耦合协调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模型和方法,分析安徽2011—2018年各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系统的重心时空演化和空间层级演化,定量识别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旅游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系统的重心整体上处于合肥市区域内,重心移动轨迹向西北迁移;安徽旅游产业呈现双极领先(黄山市、合肥市)的演化格局,新型城镇化呈现单极独强(合肥)的空间格局;安徽旅游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耦合协调呈现“积聚性”与“两极化”的时空特征;人口集聚、投资水平、财政水平、第三产业发展及消费能力,对于安徽旅游发展和城镇化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蒋焕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530-18532,18535
阐述了少数民族县域旅游业与城镇化的关系。一方面,旅游业发展推动县域城镇化的进程,另一方面,城镇化又促进县域旅游业的发展。因此,维护和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发展,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县域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共同面临的课题,必须科学建构其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旅游城镇化是以旅游业为主要推动力的城镇化类型,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之一,其过程更加注重"人的城镇化"。在旅游城镇化的进程中,当地居民对旅游城镇化的影响感知强烈并有其独特性。笔者以旅游业快速驱动城镇化发展的武汉市黄陂区为案例,通过对黄陂区居民旅游城镇化感知的调查实证分析旅游城镇化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研究发现,旅游城镇化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其经济发展;提升当地的旅游业的整体实力;强化城镇辐射功能,推动村落变化。而其消极影响则体现在不同区位条件的居民从旅游业发展中获益不均且居民的部分旅游收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缺乏长期稳定收入;旅游城镇化的发展加速乡村环境及景观的破碎化以及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构建了反映区域城乡关系发展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综合评价值(城乡关联度),对新疆15个地州市城乡发展状态进行了评价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新疆区域城乡关联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并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但在影响因素上有所不同;城乡关联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最后,针对不同区域提出了推进新疆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红色旅游不仅是促进旅游业发展和拓展社会经济发展空间的新增长点,更是爱同主义思想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红色旅游是将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相结合,将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主题旅游形式。本文通过对新疆红色旅游资源进行分析,提出新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