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新疆小麦品种(系)对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通过苗期抗病性鉴定试验,筛选对小麦白粉病具有抗性的小麦品种(系).[方法]采用离体叶段法和苗期接菌法对小麦白粉病进行苗期抗病性鉴定.[结果]供试新疆小麦主栽品种新冬17号、新冬18号、新冬19号、新冬20号、新冬22号、新春6号等,以及其余参试品种对小麦白粉病均表现为高感.新紫1号品系对小麦白粉病表现为高抗;14/8329品系对小麦白粉病表现为中抗;其余小麦品种(系)均表现为感病.[结论]供试68个品种(系)中,仅有新紫1号和14/8329两个品种(系)对小麦白粉病具有抗病性,仅占供试品种(系)的2.94;.  相似文献   

2.
蔡广成  孙友武  张梦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350+3353-3350,3353
[目的]了解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变化,筛选小麦白粉病抗源。[方法]对安徽省不同类型的136个小麦品种进行了苗期的白粉病抗性鉴定分析。[结果]被测的136个品种中,高抗品种40个,占总品种中的29.4%;中抗品种58个,占总品种的42.7%;中感品种24个,占总品种的17.6%;高感品种14个,占总数的10.3%;鉴定品种大多数为高抗和中抗,感病品种为少数;从不同类型品种上来看,淮北半冬性和淮南春性品种抗病性比淮北春性品种更强一些。[结论]此鉴定为小麦品种的抗白粉性快速筛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采用混合接种体通过人工诱发接种的方法,鉴定了2014年安徽小麦区域性试验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结果表明,在69个品种中,33个品种对白粉病表现为中抗(MR),占47.83%;30个品种表现为中感(MS);6个品种表现为高感(HS),仅占8.70%。参试品种虽无对白粉病高抗或免疫的品种,但抗性水平达中感(MS)以上的品种占91.3%,参试品种对白粉病总体抗性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主栽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安徽省2011年主栽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方法]采用田间人工接种鉴定的方法,分析了江淮地区35个小麦主栽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结果]主栽的35个小麦品种中,没有免疫和高抗性品种,中抗品种占11.4%,中感病品种占54.3%,感和高感品种占34.3%。[结论]应加强小麦抗赤霉病育种工作,提高小麦的整体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鉴定现阶段河南省小麦主推品种及区试参试品系的抗病性,从中寻找出多抗品系,以利于小麦生产应用。[方法]120种小麦品种自然种植,不进行人工接种,在病圃内病害发病高峰期,根据记载标准分别调查各品种对纹枯病,白粉病和叶锈病3类病害的抗病性。[结果]全部120份材料中,无1份材料对纹枯病、白粉病和叶锈病同时表现为免疫或高抗,无1份材料对2种病害同时表现为免疫,有6份材料对3种病害表现为2种高抗1种中抗,占供试材料的5%,有6份材料对3种病害同时表现为中抗,占供试材料的5%。[结论]所鉴定的小麦品种抗白粉病和叶锈病的效果较好,对纹枯病的抗性则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辽宁省小麦区域试验品种对白粉病和叶锈病的抗病性情况,为小麦生产和育种提供借鉴,2019~2020年,采用田间人工接种结合自然发病的方法,对26份小麦区试品种进行了抗性表型鉴定。结果表明:抗白粉病的品种共计16份,占鉴定品种的61.54%,其中表现免疫、高抗和中抗的品种分别为3、3和10份;抗叶锈病的品种共计13份,占鉴定品种的50%,其中表现高抗和中抗的品种分别为4和9份;对叶锈病和白粉病均表现抗性的品种只有7份,占鉴定品种的26.92%。  相似文献   

7.
《山西农业科学》2016,(9):1342-1344
为了发掘与利用小麦白粉病抗性种质资源,利用华北地区小麦白粉菌菌株E09对98份小麦亲本材料和14份山西省中部晚熟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参试新品系进行了苗期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在供试的98份小麦亲本材料中,对E09免疫、中抗的亲本分别占6.1%和4.1%,感病亲本占89.8%;14份省区域试验新品系中感病品种占64.3%,中抗品种占35.7%,参试品种中缺少高抗白粉病小麦品种(系)。  相似文献   

8.
优质小麦品种(系)对几种主要病害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自然病(?)法对河南推广种植的优质小麦品种(系)的白粉病、叶锈病、纹枯病、叶枯病抗性进行了鉴定.在供试的27个品种中,表现抗3种病害的有11个,占40.74%;抗2种病害的有11个,占40.74%;抗1种病害的有3个,占11.11%;对4种病害都表现感病的2个,占7.41%,抗白粉病和叶锈病品种较多,抗纹枯病和叶枯病品种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9.
王建军  杨书成  王燕  王富荣  石秀清  赵丽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103-21104,21230
[目的]评价特用玉米杂交种对大斑病的抗性。[方法]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评价了238份青贮玉米、糯玉米、甜玉米、高油玉米4个类型的特用玉米杂交种对大斑病的抗性。[结果]鉴定的238份材料中,高抗型占0.8%,抗型占20.6%,中抗型占44.1%,感型占24.8%,高感型占9.7%。不同类型品种中,抗性差异较明显,其中表现中抗及以上的品种中青贮玉米较多,占87.8%;高油玉米和糯玉米分别占73.3%和61.3%;甜玉米较少,占44.2%。通过审定的30个品种中有16个品种表现抗性,占审定总数的53.3%。[结论]为选育和种植抗大斑病玉米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35个优质小麦品种(系)对叶部主要病害的抗性鉴定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自然病圃法将35个优质小麦品种(系)对白粉病、叶锈病、叶枯病3种叶部主要病害的抗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供试优质小麦品种(系)中对叶枯病抗性较差,对白粉病、叶锈病抗性较好。其中,表现兼抗3种病害的有矮早4110、豫麦47号、周麦16、中育6号、豫麦18号、豫麦70号、济麦1号、豫麦49号、太空6号、百农878等10个品种,占供试品种的28.57%;兼抗2种病害的有郑农16、郑麦11、豫优1号等20个品种(系),占所供试优质小麦品种的57.14%;没有一个品种对3种病害都表现感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选育出适于河北省及北方冬小麦区域种植的优良小麦品种。[方法]以11个冬小麦品种(品系)为试材,对11个冬小麦品种(品系)进行不同区域多点抗旱性鉴定和产量性状分析,研究不同小麦品种(品系)的抗旱性、丰产性和稳产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11个冬小麦品种(品系)中同时兼具抗旱、丰产和稳产的品种(品系)为中麦12、沧麦6002和沧麦6003,临旱536具有很好的抗旱性和稳产性,邯郸00-4015具有很强的抗旱性,稳产性较差。[结论]该研究为北方区域选育抗旱、高产、稳产小麦品种提供理论参考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黄淮麦区小麦资源中高温抗条锈性品种的筛选(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screen wheat cultivars with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 to stripe rust from the wheat resources in Huanghuai growth area. [Method] Seedlings of 165 wheat cultivars from Huanghuai growth area were identified by wheat stripe rust under high temperature; then the wheat cultivars showing stripe rust at seedling stage were further used to identify the same resistance in field. [Results] 13 cultivars were proved to be stripe rust resistant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the expression stages of stripe rust in the 13 cultivars were revealed. The field identification results confirmed 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at seedling stage via inoculation of mixed stripe rust of physiological races. The stripe resistances of wheat cultivars were also proved to be non-race-specific. [Conclusion] Wheat resources in Huanghuai growth area are abundant in wheat cultivars with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 to stripe rust.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不同油菜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及牦牛日采食总量,为甘孜州半农牧区推广麦后复种饲用油菜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方法]2011年7~10月,以四川双低油菜生产中主推品种川油36、川油58为对照,引进中国西北地区大面积推广饲用油菜品种饲油1号、华协11号,采用品种比较及牦牛舍饲试验,调查不同油菜品种生态适应性及牦牛采食速度和日采食总量.[结果]在甘孜州半农牧区引进品种饲油1号、华协11号均可正常生长,鲜草产量分别可达34296.16和30573.75 kg/ha;牦牛对饲油1号的采食速度为61.19 g/min·头,日采食总量为14.73kg/头,对华协11号的采食速度为62.91g/min·头,日采食总量为15.15 kg/头,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结论]饲油1号、华协11号可作为麦后复种饲用油菜品种在甘孜州生态条件下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小麦TaPIMP1基因在小麦耐旱种质培育方面的应用潜力。[方法]将由ubiquitin启动子驱动的TaPIMP1转基因纯合株系B64和B208及受体对照扬麦158在模拟的干旱胁迫条件下进行培养,测定种子萌发、幼苗生长以及部分耐旱相关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在2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株系及其对照的TaPIMP1表达量在24h内变化剧烈:转基因株系的种子发芽率、胚芽鞘和胚根长度显著高于受体对照。在10%-2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株系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受体对照。在15%-20%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株系的叶片丙二醛(MDA)含量明显低于受体对照。[结论]该研究表明转基因株系的耐旱能力较受体对照扬麦158有显著提高。TaPIMP1基因可应用于转基因小麦耐旱种质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安徽省沿淮地区8个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主栽品种为材料,分析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抗倒性能的差异。[方法]4个半冬性品种分别为矮抗58、良星66、济麦22和烟农19,4个弱春性品种分别为安农0305、皖麦29、偃展4110、新麦20。[结果]从株高和节间长度来看,半冬性品种中矮抗58较好,弱春性品种中偃展4110较好;从壁厚和节间粗度来看,半冬性品种中济麦22和矮抗58较好,弱春性品种中偃展4110和安农0305较好;从重心高度、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指数来看,半冬性品种中矮抗58和济麦22相对较好,弱春性品种中偃展4110相对较好。[结论]沿淮地区抗倒伏能力较好的半冬性品种为矮抗58和济麦22,弱春性品种为偃展4110。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黄淮麦区小麦资源中筛选高温抗锈性品种。[方法]对产自黄淮麦区的165份小麦品种进行苗期高温抗条锈性鉴定,并对苗期呈现抗性的品种进行大田抗性鉴定。[结果]筛选出13个苗期高温抗条锈性品种,明确了各自高温诱导的表达阶段。对这13个品种接种混合条锈菌生理小种进行大田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被测品种全部抗病,且抗病性呈现非小种专化性。[结论]我国黄淮麦区的小麦品种中存在着丰富的高温抗条锈种质资源,合理利用这些资源将有助于培育持久抗条锈性品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59份美国西北部小麦品种(系)对中国当前条锈菌流行小种的抗性水平,分析其抗病基因的存在情况,为培育中国抗条锈病新品种提供资源和依据。【方法】选用中国小麦条锈菌优势小种条中31号、条中32号和条中33号对大部分具有高温成株抗性的美国59份小麦品种(系)苗期及成株期进行抗性接种鉴定,利用与当前有效的全生育期抗性基因Yr10、Yr15、成株抗性基因Yr18、高温成株抗性基因Yr39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分子检测。【结果】抗性鉴定表明,Expresso、02W50076、ACS52610、WA008012、WA008018等5份材料苗期与成株期对条中31号、条中32号和条中33号混合菌均表现为抗病,属于全生育期抗病品种。 33份材料苗期表现感病而成株期表现抗病,属于成株期抗病品种。分子检测发现59份材料均不含有Yr10;含有Yr15、Yr18和Yr39的材料分别为12、33和29份,占20%、56%和49%。【结论】Yr18、Yr39在美国西北部小麦品(系)中的分布较普遍,并且大部分可以抵抗中国当前流行的条锈菌生理小种,可应用这些抗性材料配制中国小麦抗条锈病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不同小麦品种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河北省小麦品种的种子进行组织培养,探索适合河北省栽培小麦品种的培养条件,为河北省小麦的遗传改良工作奠定基础。[方法]对4种不同小麦品种的成熟胚进行离体培养,研究影响小麦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结果]结果表明:将成熟胚盾片向上放置可明显提高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利用2 mg/L 2,4-D并添加水解酪蛋白,可使不同品种小麦愈伤组织得出愈率均高达80%;此外,不同品种的出愈率随着2,4-D浓度的升高存在较大差别。[结论]该研究探索影响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因素,建立一套合适的植株再生体系,为加强我国小麦的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长期遮光对冬小麦群体及单叶光合特性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长期弱光对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L.)群体光合速率(CAP)以及上3叶特别是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方法]以耐弱光性不同的冬小麦品种扬麦158和扬麦11为材料,设不遮光(S0)、从拔节至成熟期遮去小麦冠层自然光强的22%(S1)和33%(S2)3个处理,测定小麦CAP、上3叶的光合速率(Pn)、旗叶叶绿素含量以及籽粒产量。[结果]扬麦158和扬麦11CAP随遮光强度的增强而显著下降;长期弱光下,旗叶Pn显著下降,倒2叶Pn无明显变化,而倒3叶Pn则显著上升,从而部分地补偿了旗叶Pn的降低。该补偿效应因遮光强度和品种而异:S1处理的补偿效应大于S2处理,扬麦158的补偿效应大于扬麦11。在旗叶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内,长期遮光降低了扬麦158和扬麦11总叶绿素、叶绿素a和b的含量,以及叶绿素a/b值。[结论]弱光下,旗叶叶绿素a含量以及叶绿素a/b值下降引起其Pn显著降低,从而使得CAP明显降低,最终导致籽粒产量显著下降。该研究可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小麦生产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