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培育更加优良的番茄品种,人们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对番茄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应用开发。特别是番茄基因工程以及生物反应器的研制等,目前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结果,对提高番茄产量、改善番茄品质、生产医药和工业产品等具有重要应用前景。本文着重对番茄基因工程和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开发进行了全面介绍,同时探讨了番茄生物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国内外10个中小型番茄品种为试材,通过常规栽培管理,对其植物学性状、果实糖度和生物产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0个番茄品种的植物学性状、果实糖度和生物产量均存在部分差异,其中30200525(花生番茄)果实大小、颜色均符合大众所需求,且糖度最高。综合各项指标,30200525(花生番茄)可在进一步试验的基础上作为北京地区潜力品种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3.
生物菌肥在番茄种植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晚彬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1):2198-2199
为研究生物菌肥在番茄种植中的应用效果,采用每公顷沟施生物菌肥24 750 kg,以不施用生物菌肥为对照。结果表明,生物菌肥能疏松土壤,促进番茄植株生长,降低番茄常见病害的发病率,提高番茄产量。生物菌肥在番茄种植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4.
生物菌肥对番茄连作土壤质量及根结线虫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生物菌肥在减轻设施番茄连作障碍中的作用,以设施番茄连作5a地块及其栽植番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生物菌肥和化肥配施(CK:标准化肥处理,T1:2/3CK+1/3等CK价格生物菌肥,T2:1/2CK+1/2等CK价格生物菌肥,T3:1/3CK+2/3等CK价格生物菌肥,T4:等CK价格生物菌肥)对番茄连作土壤质量和植株病害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菌肥可明显改善设施番茄连作土壤理化性状,有机质含量、土壤pH值随生物菌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升高,而电导率和容重呈相反变化;施用生物菌肥可增加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随着生物菌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三者均在T2处理时达到最大,分别为129.2、254.6、403.1mg/kg;生物菌肥还可增加设施番茄连作土壤中微生物数量,随生物菌肥的增加细菌数量增加,放线菌、真菌数量先增加后降低,T3处理最高,三者数量分别增加21.37%~75.57%、35.23%~113.52%、17.00%~40.27%。同时,施用生物菌肥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植株综合抗病性,但对番茄根结线虫病预防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生物有机肥对不同品种番茄生长发育及品质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番茄为试验材料,研究生物有机肥对其生长发育、品质及抗性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处理与对照相比能够促进番茄植株生长,提前成熟,单果重显著增加,显著提高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改善口感。有效降低番茄茎基腐病、溃疡病、青枯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生物有机肥可显著促进辣椒和番茄的生长,提高产量,同时也可以改善果实营养品质,为此,本文就生物有机肥对辣椒和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营养元素吸收分配特性的影响等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番茄青枯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青枯病的菌系组成、致病机理、抗性分子标记、番茄抗病品种的应用以及番茄青枯病的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等方面介绍了番茄青枯病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今后应组织全国协作研究,广泛布点和采集病样,并加强育种技术和方法研究,以培育出更多适应不同市场需求的番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8.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增施不同生物有机肥对大棚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生物有机肥的处理均增加了番茄产量,分别达10.05%和8.21%,亩增收益538.62、369.15元;提高了番茄果实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有机酸和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降低硝酸盐含量,从而提高了番茄果实品质;降低了土壤电导率,提高了土壤pH、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等,从而提高土壤养分和质量。试验中生物有机肥1和生物有机肥2分别含有解淀粉芽孢杆菌、天蓝色链霉菌,具有显著的土壤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生物菌肥的不同种类以及特点进行分析,并且对生物菌肥在实际的农业使用中的必要性以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等进行研究,并探究生物菌肥运用在番茄种植中的形式,进而让实际番茄种植工作能够合理的运用生物菌肥开展相应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生物腐殖酸对番茄植株生长性状、果实产量和品质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本研究以金陵露比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处理:对照、每株根施生物腐殖酸37.5 mg、每株根施生物腐殖酸150.0 mg。结果表明,根施生物腐殖酸可以显著促进番茄植株生长,明显改善果实品质,当生物腐殖酸施用水平为每株150.0 mg时,番茄部分生长性状指标、产量和品质指标(番茄红素含量除外)最佳。与对照相比,生物腐殖酸施用量为每株150.0 mg时,番茄植株的株高、茎粗、SPAD值显著提高,果实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明显提升,果实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生物腐殖酸施用对总氮、速效磷、有效钾、有机质等土壤养分含量无显著影响。综合考虑各项指标,每株根施生物腐殖酸150.0 mg对番茄植株生长和果实发育促进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新疆昌吉市182个番茄种植户的实地调查,分析农户不同时期番茄种植选择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计分析和Multinomial logit多元选择计量模型.[结果]农户选择种植不同时期番茄面临不同的产出、价格及风险因素,农户基本特征、农户家庭基本特征和番茄种植基本特征使得农户选择种植不同时期的番茄.[结论]相比种植晚期番茄而言,户主年龄、文化程度、种植规模等因素对农户选择种植早期番茄有负向显著影响;而户主年龄、种田经验年数、番茄采用灌溉方式、是否参加番茄订单等因素对农户选择种植中期番茄有正向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加工番茄品种里格尔87-5和Q-027为试材,对两个品种的生长发育进程、产量构成因素、果实结果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品种的果形均为长圆形;生长发育进程基本一致;第4、5、6花序的结果数相对其他花序要多,而且果实质量也相对其他花序高,是构成产量的主要因素。这一时期是加工番茄形成产量的重要时期,在这期间加强水肥及田间管理有望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14.
在番茄果实颜色发育过程中,转录因子参与其中。在源于番茄野生种Solanum lycopersicoides的导入系群体中,发现了1个黄果突变体,以红果亲本番茄及该黄果突变体为遗传材料,通过数字基因表达谱测序及RT-PCR,对MYB转录因子的表达模式进行研究。筛选到多个与果实颜色相关的差异表达MYB转录因子,并进行了半定量RT-PCR验证。  相似文献   

15.
现代温室番茄产量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现代温室无土栽培的樱桃番茄和中果型番茄进行了3年3大茬的产量测定.结果表明,樱桃番茄年平均株高10 m左右,定植后70 d开始采收,年单株座果32~38层,每层15~30个果实,单果重12~15 g,每株年产果实3 kg左右,全年生长期340 d,采收期270~280 d,果实从开花至成熟需40~70 d,产量高峰分别在12月中旬至元月上旬和4月中旬至7月底.中果型番茄年平均株高6~8 m,定植后100 d左右开始采收,年单株座果22~25层,单果重150 g左右,每株年产果实10 kg左右,全年生长期340 d,采收期240~250 d,果实从开花至成熟70~100 d,产量高峰分别在1月和5~7月.年际间产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总产量相差较大.年产量的60%~70%在4~7月份.由相关性分析可得,产量与温度呈显著至极显著的正相关,产量与光照呈正相关,产量与湿度呈负相关.温度与湿度呈显著至极显著的的负相关,温度与光照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湿度与光照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气候因子对不同栽培模式下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广东省农科院白云基地春季温室、大棚、田间3种栽培模式下,番茄的生长发育随气候因子的不同变化,其中主要研究了温度、湿度和总辐射3种气候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番茄的株高显著高于大棚和田间栽培,茎粗无显著差异;始花期,温室开花略早于大棚和田间,盛花期和终花期,大棚略高;温室坐果时间略早于大棚和田间,且数量较多。温度和湿度对番茄各项生长发育指标的影响较大,而总辐射对其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转基因番茄植株,为以番茄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用蛋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植物偏好的密码子改造合成VEGF基因全长,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1390RVEGF,通过农杆菌菌株EHA105介导将其T-DNA区转入到番茄细胞中,再生后获得转基因番茄植株,对其进行分子和蛋白水平检测。【结果】成功构建了植物整株表达载体p1390R-VEGF,建立了高频的番茄再生培养体系;PCR检测、Southern blot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VEGF基因已经转入番茄中,并成功得到了表达。【结论】得到了转基因番茄植株和果实,且VEGF蛋白有良好的抗原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WRKY转录因子在番茄中的功能。[方法]根据已克隆的番茄WRKY转录因子片段设计引物,以100μmol/LJA处理6h后的番茄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结果]从JA诱导的番茄幼苗中获得了608bp的cDNA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序列含有WRKYGQK保守结构域,与Capsicum annuum WRKY-c序列相似性是79%,与Nicotiana tabacum NtWRKY-7序列相似性是74%。[结论]已经成功克隆了番茄WRKY2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19.
利用4个加工番茄品种,研究了加工番茄外植体及幼苗对不同浓度卡那霉素(Kan)的抗性。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卡那霉素对加工番茄外植体及幼苗正常生长产生抑制作用,随着Kan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Kan对加工番茄子叶、下胚轴外植体及幼苗筛选的适宜浓度在75 mg/L左右。幼苗对卡那霉素比子叶外植体敏感,而子叶外植体对卡那霉素又比下胚轴外植体敏感。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番茄NAC转录因子家族成员、序列、保守区、分子量、等电点等基本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番茄NAC家族包含101个蛋白质,分为12亚族(I~XII)。功能预测显示,20个NAC基因可能与植物抗逆相关,8个NAC基因可能与植物所参与的渗透胁迫和衰老有关,24个NAC基因可能与发育相关。该研究为番茄NAC转录因子家族基因功能分析提供信息基础,从而对番茄品种的改良提供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