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稻秸(壳)为原料的多孔载体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实验证明,以稻秸为原料的活性炭结合稀土废渣材料对污水进行处理,可以有较高的COD去除率(进水COD 200 mg.L-1去除率可达70%)和细菌杀灭率(进水大肠菌落2.5×104个.L-1去除率可达90%),对污水的初级处理及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试验表明,北京地区用一级处理的城市污水农灌,其COD值在300毫克/升左右,小麦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均有下降表现。用人工土层处理后的改良灌溉,其COD值低于60毫克/升,土壤条件得到改善,容重减小,通气状况改善,微生物活性增强,结果导致小麦产量和品质均较污灌和清水灌者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红树植物秋茄为湿地植物构建耐盐人工湿地系统,以研究采用红树林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含海水污水的可行性及其处理特性,实验中分别研究了红树林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含海水比例为10%、30%和50%的污水时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当污水中海水比例在30%以下时,红树林人工湿地对含海水污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其对NH4^+-N、TN、TP及COD等指标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1.6%.79.8%、75.5%~89.6%、82.7%~97.4%及66.6%-85.3%,处理效果较好。当海水比例为50%时,红树林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明显下降,对COD的去除率下降至40%左右。实验中进一步研究了在进水海水比例为30%情况下人工湿地的负荷对其净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负荷维持在12.6。18.9g/(m^2·d)范围内,可使红树林人工湿地达到较高的运行效率,其对对COD的去除率稳定在70%左右。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几种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方法]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水葫芦、美人蕉、花叶芋、剑兰和万寿菊5种植物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5种植物对污水都有一定的处理效果,其中水葫芦和万寿菊的处理效果最好。在人工土柱运行试验中,水葫芦对COD、BOD,、NHi—N、TN、TP的去除率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2.7%、10.9%、II.5%、4.1%和15.7%;万寿菊对COD、BOD5、NH;-N、TN、TP的去除率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6.2%、8.9%、9.2%、7.4%和11.7%。在种植植物的人工土柱中,选择干湿比为1:5,配水周期为2d的运行方式更经济,更符合对水污染的处理要求。[结论]该研究可为控制水体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多花黑麦草人工湿地处理九峰河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由鹅卵石、砂砾和多花黑麦草盘培所构成的人工湿地上降解九峰河污水,结果发现:水流量越少,COD去除率越大;人工湿地形成时间越长,多花黑麦草生长越旺盛,COD去除率也越高;并且污水在人工湿地中总N的去除率随停留时间的延长而提高.试验证明了多花黑麦草是很有前途的去除河道污水的人工湿地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6.
八大公山原始次生林微生物类群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八大公山原始次生林设置的标准地内,深度0-45cm土层每克干土中同一类群的微生物数量变动范围不大。其中好气性细菌在1.70×10^-6-7.1×10^6个之间,真菌在1.3×10^-6-9.6×10^6个之间,固氮菌在1.5×10^5-2.1×10^5个之间,厌气性细菌在5.5×10^4-6.5×10^5之间,放线菌在6.7×10^3-9.3×10^4个之间,由于土温常年偏低以及土壤水分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7.
不同pH值和溶解氧对低碳氮比生活污水基质去除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秀兰  田娇  曹国军  王晓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629-17631
[目的]探讨不NpH值和DO浓度对低碳氮(C/N)比污水基质去除率的影响,为北方地区冬季低C/N比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和操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反应器驯化低C/N比好氧活性污泥,用驯化后的活性污泥处理人工模拟生活污水。[结果]在魄选pH值范围内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基本没有影响,系统反应5h时,COD的去除率均达到了95%以上,最高可达到98.6%;当pH值为5时,对NH4^+-N的去除率影响比较大,出水去除率仅为54.6%,pH值为6、7、8、9时;对NH4^+-N的去除率影响不大;当pH值为5、6、7、8、9时,反应10h时TN的去除率分别为8.1%、41.7%、53.8%、50.3%、36.1%。DO浓度对NH4^+-N的去除率影响较大,当、DO浓度为4mg/L时,COD和NH4^+-N的去除率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8.5%和97.1%;D0浓度为4和6mg/L时,TN的去除率基本相同,分别为63.3%和63.2%。[结论]pH值范围为7~8,DO浓度为4~6mg/L时,污水基质去除率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8.
植物在城市生活污水人工土快滤处理床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采用人工土柱植物种植方法,研究了两种植物(水葫芦、万寿菊)在人工土快滤-植物复合床上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作用。6个月的运行结果表明,种植植物后的人工土快滤系统对CODCr、NH4^ -N、BOD5、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81.8%、94.1%、85.8%、37.8%、81.3%,其出水水质达到了城市污水二级生化处理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国外城市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与我国目前污水灌田现状之间进行比较,从五个主要方面作了分析和讨论,初步探讨了在我国国情下建设污水土地处理系统所应考虑的因素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复合微生物制剂(CMP)对猪场污水的处理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广州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和钟落潭猪场污水处理站的微生物区系进行筛选并制备了复合微生物制剂(CMP)。CMP对猪场污水的处理效果表明,光合细菌非曝气处理和CMP曝气处理对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好,处理2天后污水的COD值分别降低35.5%和74.1%。CMP接种量为0.1%、1%和10%曝气处理3天后的COD值分别降低55.9%、66.7%和53.0%,说明接种量较大和接种量较小处理效果均不良。CMP对高浓度、中浓度和低浓度污水的处理效果分别为69.7%、26.3%和50.0%,表明CMP对高浓度污水具有较好的处理作用。CMP和活性污泥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分别为69.7%和62.6%,说明优选的CMP比活性污泥的处理效果高7.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城市污水的再生回用已经成为解决城市水资源不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再生水在城市生产、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引起人们对再生水对环境和公众的影响及安全问题的关注。污水厂对污水中微生物的去除效率直接影响到再生水的微生物安全性。通过检测污水处理厂不同季节各工艺段及纳污水体中细菌数量,进行了不同工艺的细菌去除效率及对纳污水体的影响评价。结果表明,二级处理出水的细菌去除率可以达到1.67 log10,对河流的还清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沙滤与絮凝沉淀工艺处理出水的细菌去除率达到2 log10,但在用于喷洒、景观回用方面有必要消毒以保证不对公众健康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城市污水的再生回用已经成为解决城市水资源不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再生水在城市生产、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引起人们对再生水对环境和公众的影响及安全问题的关注。污水厂对污水中微生物的去除效率直接影响到再生水的微生物安全性。通过检测污水处理厂不同季节各工艺段及纳污水体中细菌数量,进行了不同工艺的细菌去除效率及对纳污水体的影响评价。结果表明,二级处理出水的细菌去除率可以达到1.67 log10,对河流的还清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沙滤与絮凝沉淀工艺处理出水的细菌去除率达到2 log10,但在用于喷洒、景观回用方面有必要消毒以保证不对公众健康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转基因落叶松植株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法研究了转基因落叶松幼龄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类群分布特征.[结果]转基因落叶松幼龄林土壤微生物数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以夏季最多,秋季次之,春季最少;在夏季达到最大值620.40×106 cfu/g干土,最小值出现在春季,为146.27 × 106 cfu/g干土.转基因落叶松幼龄林土壤微生物组成为细菌数量最多,占99%以上,放线菌数量次之,占0.070%;真菌数量最少,占0.049%.土壤微生物主要集中在O~20 cm的土层,随着土层的加深,微生物数量迅速减少,在深度为0~60 cm的土层中,同一类群的微生物数量变动范围较大,细菌为26.30×107~62.00×107 cfu/g千土,放线菌为0.50×104~ 11.00×104 cfu/g干土,真菌为1.00×104 ~ 29.00×104 cfu/g干土.[结论]落叶松人工林地植被组成和土壤微生物的类群结构均十分复杂,生物种类多样,生态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4.
分析盐碱地油葵在不同脱硫渣处理下其根际与非根际细菌、真菌、放线菌以及氨化细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固氮菌、硝化细菌生理类群的区系动态变化,研究盐碱地油葵对不同脱硫渣处理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随着脱硫渣施用量的增加,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及4类生理细菌类群的数量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脱硫渣为1.5 t/hm2时,每克干土中细菌数量为1.81×106个,放线菌的数量为3.62×105个,氨化细菌为9.37×105个,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为95.01×104个,固氮菌为15.71×103个。真菌呈现出先快速下降后缓慢上升的趋势;适宜的脱硫渣施用量有利于油葵根际细菌、放线菌及4类细菌生理类群数量的提高,过高则微生物数量下降;施用脱硫渣前后,各微生物类群都表现出明显的根际效应。  相似文献   

15.
对光合细菌处理中药浸出液废水的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对废水中COD、BOD5有较高的去除率。在半黑暗微好氧条件下,COD去除效果较厌氧光照、好氧黑暗等条件好;废水水解酸化预处理后,在光合细菌处理系统内,COD平均去除率达到90.7%,BOD5平均去除率达到93.9%,为利用光合细菌处理高浓度中药废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完成人工湿地填料筛选后,为进一步确定无植物条件下人工湿地填料床去污性能,在柱状填料去污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室内中试实验。中试实验装置包括污水配给箱、无植物填料床(有机玻璃材质,长×宽×高=3m×1m×1.5m)、出水池和电磁流量计等。装置内填充页岩、粗砾石、麦饭石构建无植物填料床,研究无植物条件下湿地填料的COD、TN、TP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水力负荷为400mm·d^-1时,页岩和麦饭石为主填料层的1#COD、TN、TP最高去除率分别为15%、33%和60%,单一页岩为主填料层的2#COD、TN和TP去除率稍高于1#,分别为20%、38%和69%,湿地填料对污染物质去除贡献较小。为确定污染物质去除之间的相关关系,将COD、TN、TP去除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COD去除与TP去除呈正相关关系,COD去除与TN去除、TN去除与TP去除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水葫芦与不同微生物组合处理鹅场污水的作用效果,将污水经水葫芦处理4、8 d,以不加水葫芦作为对照组;再使用微生物处理3、6、9、12 d,分别以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及2种菌等量混合进行处理,以不添加菌为对照,观察其对鹅场污水中各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水葫芦组污水中各指标的去除率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8 d的污水净化效果优于4 d;微生物处理组以12 d后效果最优,各菌种的污水净化效果优劣顺序为混合菌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水葫芦处理8 d+混合菌处理12 d效果最佳,对鹅场污水中浊度、氨氮、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COD)的最终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3.31%、99.65%、50.63%、74.22%、77.32%。由试验结果可知,采用水葫芦-微生物组合工艺对鹅场污水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最终含量远低于国家要求的污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污水管道厌氧消化器用于处理平均浓度为30,500毫克COD/升的柠檬酸发酵酸性废水,获得了较高水平的技术效用,在28℃时,保持理论水力滞留时间为2日的条件下,连续运试6个月,所得几项主要效率指标的平均值为;装置容积有机负荷率15.25克COD/升·日,COD去除率82.33%,容积COD去除率12.55克/升·日;容积产沼气率8.49升/升·日,物料产气率0.56升/克COD,沼气中甲烷含量58%。  相似文献   

19.
水平流-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人工处理池,将水平流与垂直流湿地系统组合成复合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研究了此系统在停留时间为5d时对城市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水平流-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果相当稳定,其对化粪池出水中COD,BOD5,TP,TN,SS的平均占除率分别为72%,80%,83%,33%和60%以上。而种植系统去除效果明显高于无种植系统。  相似文献   

20.
不同基质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城市污水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选取石英砂、煤灰渣和高炉渣作为介质,再按适当的比例配以有机质和土壤组成人工土填料处理柱,进行了不同基质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城市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为期1a多的运行试验结果表明,煤灰渣基质对化粪池出水中COD、BOD,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1%~88%、80%~89%和70%~85%。高炉渣基质对化粪池出水中COD和BOD,的去除率分别为47%~57%和70%~77%,但对总磷的去除率高达83%~90%。石英砂基质虽然对化粪池出水中COD、BOD5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36%~49%、65%~75%和40%~55%,但其导水能力最好,水力负荷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