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吴凤祥 《中国蚕业》2003,24(1):38-39
家蚕微粒子病是经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它严重威胁着蚕种场的生存和蚕业生产的发展。为及时了解微粒子病传染情况,采取针对性微防措施.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湖州市蚕业管理总站检验室本着为基层服务的宗旨,自1994年以来对下属14个蚕种场(所)送检的迟眠蚕、蚕粪、桑叶、桑虫、蚕卵、茧丝物、蚕室及环境中的表土和尘埃等进行微粒子孢子检测,经过多年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1997~2002年检测情况、检测方法及检测中的体会等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2.
浅谈南宁市家蚕防“微”体系建设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控体系建设是蚕业安全生产的保障,本文根据南宁市蚕种场生产情况及商业化共育小蚕现状,通过管理、技术、保障等措施从蚕种场及商业化共育小蚕两方面阐述了防“微”体系建设构想,确保蚕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苏政荣  何安蓉 《蚕学通讯》2003,23(2):59-60,62
家蚕微粒子病是经蚕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的一种毁灭性蚕病,严重威协着蚕种场的生存和蚕业生产的发展.为此,蚕业工作者采取了多种防微措施,以求减少家蚕微粒子病对蚕业生产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家蚕微粒子病对我市蚕业生产危害较大,严重影响了蚕业生产的发展,影响了蚕农和蚕种场的经济效益.为了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确保蚕种质量,提高蚕农和种场的经济效益,我场在1997年春制定了一系列防微措施,展开了一场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歼灭战.由于我场的蚕种生产主要在农村原蚕队,农村饲养点多、面宽,饲养环境差,养蚕设备落后,技术力量薄弱,蚕室蚕具消毒困难、  相似文献   

5.
在蚕业生产中,桑蚕微粒子病的防治是一项长期的、不可放松的工作,它关系到蚕种场的存亡,还关系到全区的蚕业生产的安全和发展。历史上就有因微粒子病暴发、蔓延而使蚕业毁于一旦的惨重教训!我们要引以为诫!因此,全区各蚕种场在蚕种生产中,必须把“防微”  相似文献   

6.
浅谈我省蚕种场对微粒子病的防治肖志飞(江西省农业厅经作处)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古老而且分布很广的传染性蚕病,它是蚕业生产的大敌,世界各养蚕国均把它列为检疫对象。我国在解放前,微粒子病发生比较严重。建国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蚕桑生产,重视蚕业科学研究,对蚕...  相似文献   

7.
<正> 为了总结江苏省1992年防治家蚕微粒子病工作的经验教训,研究落实今后的防病措施,江苏省蚕学会生理学组,于1992年12月22—23日在浒墅关召开了防治家蚕微粒子病学术研讨会。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省丝绸公司、蚕种公司,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盐城农校,浒关、镇江、东台、海安、武进蚕种场,盐城、南通、淮阴市丝绸公司,共37名。 会议通报了1992年全国主要省区蚕种场防治家蚕微粒子病的情况,交流了江苏省防治工作的经验。东台、海安、镇江、浒关蚕种场的代表,就蚕种生产中防治微粒子病措施及技术,作了发言;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的代表作了关于微粒子病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 与会代表认为,江苏省1992年在防治家蚕微  相似文献   

8.
家蚕微粒子病是世界蚕病检疫的对象,多年来严重威胁着蚕种场和蚕业生产的发展,给蚕业生产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随着国家“东桑西移”工程的开展,中西部蚕桑面临着一次发展的机会,同时由于蚕桑业的快速发展,也给微粒子病的危害带来可乘之机,为防患于未然,现从家蚕微粒子病的传  相似文献   

9.
<正> 微粒子病是蚕种生产的大敌,也是蚕业发展中的一大障碍。它不仅影响到蚕种质量、蚕种生产的计划平衡、蚕种场的经济效益,也影响到社会效益和蚕业的兴衰。1988年,全市制毛种507830张,超毒烧种76358张,占15.03%,  相似文献   

10.
肖凯 《四川蚕业》2014,(3):42-42
<正>蚕种是重要的蚕桑生产资料,是蚕茧高产稳产的基础。蚕种生产是一项技术性强、生产环节多、劳动密集型、过程复杂的产业。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可以通过胚种传给下一代,对蚕业生产具有毁灭性的疫病。在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防控是生产优质蚕种的基础和关键一环。根据家蚕微粒子病的传染规律,结合近几年我市蚕种场家蚕微粒子病防控实践经验,提出以下微粒子病防控措施,供蚕种生产者参考。1传染规律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孢子寄生家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的东扩,浙江省杭州蚕种场的蚕种生产由场部向基地转移,由于许多原蚕基地房屋及环境条件较差,严重影响消毒工作的进行,使微粒子病爆发成为可能,现针对蚕种场实际情况浅谈微粒子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郑焕生 《广西蚕业》1994,31(1):57-58
桑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历史上一些蚕业国曾因该病的发生和蔓延,导致蚕丝生产受到致命的打击。它是一种毁灭性的传染病,各养蚕国均把它列为检疫对象.所以,千方百计地预防和控制微粒子病的发生和扩散,是各级蚕种场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控制桑蚕微粒子病发生,降低毒率一直以来都是蚕种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蚕种场的存亡,也关系到某一地区蚕业生产的安全和发展,因此,各蚕种场都下足了功夫,千方百计降低微料子病发生率,但在实际工作中,因微粒子感染与发生的环节多、路径长、面积广,结果还是经常不尽人意,毒率居高的现象时有发生,给蚕种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微粒子病发生,降低毒率意义非常大。  相似文献   

14.
广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于一九八○年七月一日至三日在广州召开了桑蚕微粒子病防治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省、地、县,有关部门及各地蚕种场(站)等30个单位,代表38人,会议主要总结防治桑蚕微粒子病的历史经验和从本省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今后防治措施,意见及建议,进一步搞好防治工作,促进我省蚕桑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对蚕业生产具有毁灭性的疫病,故在蚕种生产中加强防微措施落实是生产优质、无毒、低毒蚕种的基础,是决定蚕种场生死存亡的关键。目前蚕种供大于求,蚕农及蚕业管理部门对蚕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而净化的养蚕制种环境越来越难找。面对现实,我们蚕种场加大了防微力度,从思想上提高职工及原蚕点农民防微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组织上强化了生产责任制,从技术上制定了一系列的防微措施,层层把关,把防微措施落实到全年的桑园管理之中,贯串于蚕期的始终。因此近3年我场生产76批计52万张蚕种,无一批微毒超标,平均毒率0.22%…  相似文献   

16.
宾源石 《广西蚕业》1994,31(1):54-55
桑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原虫病.由桑蚕微孢子虫经食下和胚种两种途径传染,侵染蚕体几乎所有组织而致病死亡。生产无病毒蚕种,是蚕种场攻克“四关”的首要任务,是对蚕农负责和振兴蚕丝业高度负责的体现。我场1983年曾一度发生微粒子病,经过反复消毒防病等采取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生产的发展,原蚕生产的比例逐渐增加,宜兴市和桥蚕种场由1978年100%场内制种,发展到1995年81.7%场外原蚕区制种.微粒子病传染面从小到大,危害程度从轻到重,超毒淘汰率逐年增加.1996年原蚕饲养2100克蚁,生产39800张蚕种因微毒超标而全部淘汰.如何有效地防治原蚕区微粒子病制造无毒蚕种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1997年全场职工思想统一,措施到位,在原蚕区生产的蚕种合格率达97.8%.总结近几年来的实际经验和教训,对原蚕区微粒子病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郑焕生 《广西蚕业》1997,34(2):48-49
我区农业厅于今年8月12日在北海市召开了全区蚕种场蚕种生产会议,会期2天。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我区各地区(市)农业局蚕业站、各地(市)县蚕种场负责人以及区蚕业指导所代表.共37人。区农业厅经作处梁永良处长主持了会议,经作处调研员陈熙荣同志作了关于我区上半年蚕业生产形势的分析,加强蚕种管理.预防桑蚕微粒子病危害和蔓延,进一步提高蚕种质量的重要讲话。区蚕业指导所沈昌平所长介绍了日本近年蚕业生产情况。各地区(市)农业局蚕业站以及各蚕种场的代表都在会上汇报和分析了今年上半年的面上蚕茧生产和蚕种生产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家蚕微粒子病流行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杂交蚕种生产中的家蚕微粒子病发生和流行情况进行了数量统计分析。通过对蚕种生产量与微粒子病的发生量 (淘汰量、有病合格量和有病总量 )、上一季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的发生量与下一季蚕种生产中微粒子病发生量的相关系数分析 ,以及春季与秋季制种、蚕种场与原蚕区制种的微粒子病发生率的比较 (t测验 )表明 :当防治微粒子病的人为因素的作用被减弱时 ,蚕种生产量、上一季制种中微粒子病的发生、秋季制种和原蚕区等客观因素将成为家蚕微粒子病的流行的主要因子。原蚕区制种中微粒子病的防治技术体系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城市东扩,杭州蚕种场原蚕饲养从专业场完全转向原蚕区,由于原蚕区房屋及设施条件较差,生产、生活区难以隔离。一年中原蚕、普通蚕混养,环境难以彻底消毒,病毒积累日趋严重,尤其是富阳洞桥两个原蚕点历来是微粒子病的重灾区。近几年来,虽采用多种微防措施,微粒子病有所控制,但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