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广西蚕茧生产成本及收益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生产发展与蚕茧生产成本及养蚕收益关系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广西蚕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蚕农的生产成本也同样增加,蚕农养蚕收益波动较大,这主要是受蚕茧收购价格的波动和生产成本增加的影响;与水稻、玉米、甘蔗等农产品相比,蚕茧生产成本和收益远远超过其他的农产品,表现为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特征;与江苏、浙江、广东、四川等蚕茧主产省的成本、收益相比,广西蚕茧生产成本和收益都高于其他蚕茧主产省和全国水平。  相似文献   

2.
我国蚕茧生产成本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对近 2 0年来我国蚕业生产发展与蚕茧生产成本及蚕农收益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近 2 0年来我国蚕茧生产成本呈先增后降的趋势 ;蚕茧生产成本中人工费用的比例大于物质费用的比例 ;与其它竞争作物相比 ,蚕茧生产成本相对较高 ,比较效益较低。采用省力化养蚕技术 ,降低蚕茧生产成本中人工费用对于提高蚕农收益 ,促进蚕丝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蚕茧生产成本与蚕桑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茧收购价格和蚕茧生产成本是影响蚕桑生产效益的两个主要因素。蚕桑生产效益高低,决定蚕桑业的兴衰,养蚕收益越好.蚕农的生产积极性就越高,就越有利于蚕桑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调查了2008—2009年陕南8个代表县(区)、14个乡(镇)、24个村组、108户养蚕户的桑园面积与高产桑园的分布情况,蚕种发放与蚕种饲养、产茧量与蚕茧收入和养蚕大户的分布情况;分析了陕南蚕桑产业发展存在养蚕比较效益较低、蚕农养蚕积极性不高,蚕茧流通渠道不畅、蚕农利益严重受损,政府考核力度弱化、蚕桑生产难以稳定等问题;提出了加强高产桑园建设、着力培育强村大户,放开蚕茧流通市场、引入价格竞争机制,狠抓技术培训、实施提质增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恢复目标考核制度等发展陕南蚕桑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蚕茧供给反应和收益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利于政府采取有效的支持政策促进蚕茧生产和实现蚕农增产增收,依据广东省1980~2004年蚕茧的产量、收益、价格、国家定购数量,以及桑树种植面积、物质费用、劳动费用和自然灾害等时间序列样本数据,并基于蚕茧供给反应模型和利润模型,实证分析了广东省蚕茧价格和生产成本等因素对蚕茧供给和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广东省蚕茧产量、种植面积和收益对价格的反应十分显著;提高价格和产量可明显增加蚕农收益;增加生产成本虽然可以提高产量,但会减少桑树种植规模和蚕农收益;国家定购政策对广东省的蚕茧生产发展影响重大;从时间趋势上看,广东省的蚕茧生产总量和规模存在递减趋势,并且早、晚稻的种植对蚕茧生产存在竞争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苏州市蚕茧生产成本与收益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苏州市物价局1980~2006年的农产品生产成本与收益调查资料,对苏州市蚕茧生产成本与收益的变化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蚕茧生产成本不断上涨,收益不断下降;通过与其它农产品收益的比较发现,蚕茧生产的比较效益低于粮、棉、油、淡水鱼生产。探讨苏州市蚕业生产萎缩的原因,提出了稳定和发展苏州蚕业的对策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广西宜州等10个蚕业主产县(市)的蚕业生产状况、成本收益和生产资料费用进行了统计和调查分析发现:广西蚕业生产不断向优势区域集中,桑园面积、蚕茧产量、蚕农收入在持续增长;单位面积桑园的蚕茧收入大幅度上升;蚕业生产仍然是以小规模的家庭生产经营为主;劳动力生产效率和劳动力成本对蚕业生产效益有重要的影响;种桑养蚕在广西农村有较强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蚕茧生产成本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从蚕业生产发展、蚕茧生产成本变化、蚕业生产与其它竞争作物的比较效益等角度,对近20年来江苏省蚕茧生产成本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20年来江苏省蚕茧生产成本主要呈增长趋势;蚕业生产成本中人工费用的增长速度快于物质费用;与棉花、油菜籽等其它竞争作物相比,蚕茧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都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9.
贵州蚕桑起步较晚,蚕桑技术人员馈乏,蚕农养蚕科技含量不高,大多靠天吃饭,普遍存在重蚕轻桑,重量轻质的现象,蚕茧单产低,茧质差,蚕农收益低.特别是近年来蚕业不景气,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影响.为此,如何增加养蚕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单产,提高蚕茧质量,增加蚕农收益,提高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1998年底遵义县蚕桑公司与我校蚕桑专业科协商,以建立遵义农校遵义县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形式,对该  相似文献   

10.
<正> 养蚕季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蚕茧产量、质量和养蚕效益的高低,同时还影响到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的消长。 一、我县养蚕季次的历史与现状 解放前,潼南县与川东接壤的蚕区,桑树采用冬伐,靠川北的蚕区多为夏伐。年养蚕1-2季。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蚕茧生产成本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蚕业生产发展、蚕茧生产成本变化、蚕业生产与其它竞争作物的比较效益等角度对近二十年来浙江省蚕茧生产成本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二十年来浙江省蚕茧生产成本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蚕业生产成本中人工费用的增长速度快于物质费用;与其它竞争作物相比,蚕茧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劳动生产率较低。  相似文献   

12.
家蚕作为天然蛋白质纤维——蚕丝的生产者,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农村新兴产业的崛起和化纤产品的不断创新,原料茧生产效益和丝绸服饰性能方面的优势相对下降。在韩国,原料茧生产几乎消失,但以家蚕作为与健康有关的功能性素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却方兴未艾。例如:以蚕粉为原料研制的降血糖制剂,已被韩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定为保健食品,自1995年以来已生产约3 000 t;家蚕具有富集食下桑叶中的1-脱氧野尻霉素(DNJ)的功能也被证明;雄蚕蛹(蛾)被开发为男性增进剂;对蚕粉、蚕尿及白僵蚕保健功能方面的研究也非常活跃。家蚕资源的多功能开发利用为蚕农增收做出了贡献。可以预言,家蚕及其产品作为功能性素材的开发利用,将成为韩国未来高附加值新型农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3.
我国蚕桑生产函数的构建与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琴  张琦  顾国达 《蚕业科学》2011,37(4):719-724
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蚕桑生产函数,对我国1991-2009年的蚕桑生产统计数据进行计量分析,探讨蚕桑生产中土地、劳动力、资本、发种量等因素的作用,并对比分析技术进步对浙江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蚕桑生产的影响力。结果表明,劳动力和土地投入对我国蚕桑生产的影响已经逐渐减弱,而资本投入与技术进步才是促进蚕桑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浙江省的蚕桑生产技术水平占据明显优势,因而单位土地的产出水平和蚕种质量也高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因此认为,今后我国蚕桑产业发展的总体方向是稳定生产规模,加大资本投入,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其中东部蚕区主要通过保持桑园面积稳定优质蚕茧生产基地,西部蚕区应加快科技进步,提高蚕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东台市注重蚕桑规模经营,形成蚕茧资源优势,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1994年,桑园面积达到1.42万hm2(公顷),年产茧1.625万t,1/5hm2(亩)桑收入达到1850元。该市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蚕桑生产,抓蚕桑基础建设,优化养蚕布局,加强产、加、销衔接,搞好配套服务等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2010年春,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对山东、陕西、山西等7家蚕业科研单位9对桑蚕新品种,从虫蛹率和茧质、丝质成绩进行了实验室鉴定。结果表明:9对家蚕品种孵化良好,发育整齐产茧量高,茧形大,综合经济性状优良;在虫蛹率、茧层率、茧丝长、解舒率、茧色等方面与对照比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研究蚕桑产业经济中蚕茧价格(CAP)、蚕种饲养量(简称发种量,SSQ)、蚕药用量(SMQ)3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科学预测蚕桑产业经济的发展变化规律。选取1991-2009年江苏省海安县蚕桑生产的年度数据,应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Granger causality test)方法,对上述3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变量的一阶差分与单位根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蚕茧价格与发种量、发种量与蚕药用量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蚕茧价格与蚕药用量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即:蚕茧价格增长能引起发种量的增加,但发种量增加却不是蚕茧价格增长的原因,蚕茧价格对发种量的影响滞后期为2年,到第3年影响程度已逐渐弱化;发种量增加能引起蚕药用量的增加,但影响滞后期只有1年,超过1年后的影响不显著;蚕茧价格与蚕药用量之间从实际趋势看有一定的关联性,但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不是直接的,难以建立函数关系。研究结果与蚕桑产业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认为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可应用于蚕桑产业经济相关因素的发展变化规律研究。  相似文献   

17.
影响蚕茧价格变动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顾国达  范作冰 《蚕业科学》2000,26(2):99-104
蚕茧是丝绸工业的原料 ,蚕茧收购价格的高低不仅影响蚕农的收入和生产积极性 ,而且影响丝绸工业的经济效益 ,关系到蚕丝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本文就蚕茧价格政策、蚕茧的供求关系、养蚕成本、蚕茧与粮棉比价及通货膨胀等因素与蚕茧价格变动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国蚕桑生产机械设备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的栽桑养蚕专用机械设备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蚕桑生产恢复时期以及70年代至80年代的蚕桑生产快速发展时期取得了较大进展,研制出一系列桑园管理机具、养蚕机械设备、制种及蚕茧干燥设备。但是,这些机具的生产实用率较低,特别是蚕桑机具的研究队伍薄弱、资金匮乏,导致其在蚕业技术体系中仍然是一个弱势环节。2008年建立的国家蚕桑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及所属的设施与机械研究室,在以下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适合养蚕农户栽桑养蚕的设备改良与省力化设备研究;桑枝伐条机械研制;桑枝粉碎机及食用菌专用烘干机研制;废弃生物质燃料环保节能热风烘茧机研制等。为提高我国蚕桑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建议加大对蚕桑生产机械研究的投入,重点开展省力、高效、优质蚕桑生产机械设备的研制,并将生产急需的一些实用蚕桑机械的推广纳入农机补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