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研究罗氏沼虾虾苗对水温、溶氧量、pH、盐度等环境因子的适应性,采用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在人工控制的水体环境条件下,进行了虾苗对水温、溶氧量、pH及盐度的单因子适应性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得出罗氏沼虾虾苗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3~28 ℃,最适生长温度为24~25 ℃,最适pH为7.8~8.9,溶氧量在7.8~8.9 mg/L,最适盐度为12~13。  相似文献   

2.
大鲵养殖场水质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2处大鲵养殖场水质分析研究表明,整年的水温变化为4~25℃,水体的总硬度为9.2~9.4°,总碱度为4.6~5.1*,pH值6.78~7.31,透明度101~126cm,溶氧量为12.213~12.411mg/L,化学耗氧量为3.512~3.614 mg/L,CO2为6.183~6.541 mg/L.  相似文献   

3.
罗氏沼虾规模性育苗的水质标准及水质优化技术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了罗氏沼虾育苗水体的水质标准及水质优化的技术措施.在监测生产1亿余尾虾苗过程中育苗水体水质变化的基础上,建议罗氏沼虾育苗水体的水质标准为水温30±0.5℃,盐度12‰~14‰,溶氧量3.5mg/L以上,pH值7.0~8.2,总氨氮2.0 mg/L以下,Mg2+Ca2+2.0~2.6,磷酸盐0.05~0.2mg/L,透明度大于30 cm,重金属离子的含量Cu<0.01 mg/L、Pb<0.05 mg/L、Cd<0.005 mg/L、Zn<0.01 mg/L、Hg<0.0005 mg/L,水源的水质应新鲜和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4.
大黄鱼幼鱼对若干环境因子的适应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有实验装置的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以每批100尾大黄鱼幼鱼进行光照强度、水温、溶氧量、盐度等的单因子适应性实验以及对温度、溶解氧和盐度正交适应性实验。其结果是:全长29~44mm,平均全长为39mm的幼鱼.适光范围为520~5500lx,最适范围为780—1830lx;适宜温度为21.4~24.9℃,最适温度为22.4~24.9℃;适宜盐度为25.5~28.8,最适盐度为26.8~28.8;适宜溶氧量为4.70~5.38mg/L,最适溶氧量为4.76~5.15mg/L。全长为59~86mn,平均全长为75mm的幼鱼,适光范围为620~5500lx,最适光照强度为850~1820lx;适宜温度为22.3~25.0℃,最适温度为22.3~24.3℃;适宜盐度为26.5~28.5,最适盐度为26.7~27.8;适宜溶氧量为4.65~5.38mg/L,最适溶氧量为4.75~5.21mg/L。温度对幼鱼的影响极为显著,盐度和溶解氧的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5.
南美白对虾池塘温室二茬养殖水质动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监测两茬南美白对虾池塘温室的水质指标,研究了两茬养虾水质变化进程和动态对比。监测结果显示,第一茬养殖水体的水温在25.00~29.95℃,盐度在1.30~18.50,pH在8.30~10.98,溶氧量在7.34~16.09 mg/L,COD在6.63~16.73 mg/L,氨氮在0.32~4.07 mg/L,亚硝酸盐氮在0.01~0.78 mg/L,硝酸盐氮在0.05~1.87 mg/L,悬浮物在0.0047~0.393 8 mg/L;第二茬养殖水体的水温在24.70~31.80℃,盐度在1.15~16.25,pH在7.89~9.06,溶氧量在5.68~11.06 mg/L,COD在6.28~21.55 mg/L,氨氮在0.16~0.76 mg/L,亚硝酸盐氮在0.00~0.96 mg/L,硝酸盐氮在0.07~2.11 mg/L,悬浮物在0.0105~0.1984 mg/L。研究表明,池塘温室南美白对虾养殖水体的水质条件能满足南美白对虾生长的需求,同时第二茬养殖水质条件较第一茬差,建议在养殖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溶氧量以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含量,同时及时开展轮捕,降低池塘的承载量,可降低对虾病毒病暴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从越冬条件、放养前的准备、人池、养殖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日本对虾成虾高密度越冬养殖的关键技术:放养前池底铺粒径0.4~1.0 mm的粗沙约20 cm厚,光照强度控制在200~300 lx;成虾应在养殖池自然水温降到16℃以下时入室,放养量控制在5 kg/m2左右;水温宜控制在8~15℃,溶氧量在5 mg/L以上,盐度在30左右,pH值7.8~9.0.日投饵量根据水温确定,一般前期水温在12~15℃,日投饵量控制在3%左右;中期水温在10~12℃,日投饵量2%左右;后期水温在8~10℃,日投饵量1%左右.  相似文献   

7.
淡水珍珠池(Ⅰ号、Ⅱ号)与养鱼池(Ⅲ号)昼夜平均水温分别为32.9℃、33℃、32.9℃,表、底层温差在0.3~1.6℃之间.无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昼夜平均透明度I号池为42.1cm,Ⅱ号为23.6cm.Ⅲ号池为48.8cm.两个珍珠池都距育珠蚌养殖水域的适宜值较远(30cm)。昼夜平均pH值分别为8.54、8.53、9.05,略高于育珠蚌的最适pH值范围的上限8。昼夜平均溶氧量分别为5.26mg/L、6.06mg/L、7.56mg/L,与一般要求的夏季养殖池含氧量大于5mg/L基本吻合。Ⅰ号、Ⅱ号、Ⅲ号养殖池昼夜平均氨氤含量分别为0.4135mg/L、0.990mg/L、0.280mg/L,亚硝酸氮含量分别为0.0040mg/1.、0.0080mg/L、0.0012mg/L,可溶性磷含量分别为0.015mg/L、0.034mg/L、0.063mg/L,与一般珍珠培育池要求的适宜范围0.1~2mg/L(氨氮)、0.01~0.1mg/L(亚硝酸氮)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8.
应用臭氧技术、微生态制剂、营养和环境等集成技术进行南美白对虾、河蟹早繁苗的中间培育,水温25~30℃,盐度1.8~2.2,pH值7.7~8.3,氨氮0.8~1.2 mg/L,溶氧6 mg/L.扣蟹成活率76.5%,南美白对虾苗种成活率84.0%.  相似文献   

9.
莫桑比克鳗鲡养殖生物学主要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莫桑比克鳗鲡(Anguillamor morata)玻璃鳗经形态学鉴定品种后,开展了主要养殖生物学特性研究。耐受高温和低温分别为39℃和7℃,适宜生存水温15℃~33℃;耐受盐度与水温相关,水温30℃致死盐度2.9%,适宜盐度小于1.1%,20℃致死盐度2.7%,适宜盐度小于1.8%,10℃致死盐度2.1%,适宜盐度小于2.0%;耐受pH值与水温相关,30℃致死pH值分别为3.5和11.0,适宜pH值6.0—7.0,20℃致死pH值分别为4.0和11.0,适宜pH值6.0~8.0,10℃致死pH值分别为3.5和10.5,适宜pH值5.5—8.5。常用药物S高聚碘、二氧化氯、三氯异氰尿酸、苯扎溴铵、溴氯海因、甲醛、敌百虫的安全浓度高于或接近常用浓度,硫酸铜、溴氰菊脂乳油、氯氰菊脂、甲苯咪唑的安全浓度低于常用浓度。水体中非离子态氨的安全浓度为2.51mg/L,亚硝酸氮的安全浓度为55.12mg/L。  相似文献   

10.
室外轮虫培育池中非生物因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室外轮虫培育池的几个水化学指标的跟踪测定,发现在培养初期,轮虫池的溶氧、pH值都很高。随着轮虫量的增加,溶氧和pH值下降到相对较低水平,氨态氮、活性磷等营养盐量在轮虫大量发生后迅速上升。后期溶氧、pH值上升,氨态氮下降。在培养期间,由于轮虫量变化大,一些主要理化因子的量及变化幅度也随之加大。溶氧的变化范围:2 66~12 7mg L,平均值为6 97mg L;pH的变化范围:8 57~9 60,平均值为8 93;营养盐中氨态氮变化范围:0 26~6 58mg L,平均值为3 77mg L;活性磷变化范围:0 035~1 41mg L,平均值为0 256mg L;CODMn值变化范围:20 8~65 2mg L,平均值为35 17mg L。  相似文献   

11.
刺参养殖池塘主要生态因子周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刺参养殖池塘主要生态因子周年变化规律及养殖关键期重要生态因子的时空变化特点,以期明确参池基础生态学特征,为刺参养殖生产和管理提供科学支持。通过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规范方法对养殖池塘水温、盐度、p H、溶氧量、透明度、氨氮浓度和化学需氧量等参数进行了全年监测。结果表明:刺参养殖池塘年平均水温为13.69±9.84℃,波动范围为-1.80~26.63℃,水温与初级生产力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融冰期水温呈由表层至底层逐渐升高的趋势;盐度年平均值为30.95±2.96,冬季较高,夏季较低。融冰期盐度随水深的增加而升高;年平均p H为7.94±0.17,高温期存在昼夜变化现象;氨氮浓度年平均值为47.42±34.87μg/L,高温期存在明显的垂直和昼夜变化现象;透明度、溶氧量和化学需氧量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03±0.48 m、8.40±1.34 mg/L和17.46±1.75 mg/L。所调查池塘刺参养殖环境条件总体较好,这为高产养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春潮 《内陆水产》2004,29(8):8-8
适应环境能力强适应性超过普通罗非鱼.既能生活在淡水中。又能生活在盐度8‰以下海水中。耐低氧,其窒息点为0.07~0.23mg/L。在溶氧较低的肥水中也能正常生长。对池水pH值适应性较强,能在pH5~10的范围内生存。对水温的变化适应性强.可耐最低水温为4℃和可耐最高水温为42℃.最适水温25~35℃.  相似文献   

13.
条纹鲈(Moront Saxatuis)又称银花鱼,原产于美国.属鲈形目,鲈亚目,鲈科,杂食性偏肉食性,适应水温4~36℃,生长水温18~32℃,生长pH值范围7.5~8.5,生长溶氧量5mg/L,具有广温性、广盐性、食性杂、生长速度快、易捕捞、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对虾瞬时耗氧速率与海水比重及溶氧水平的相关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以中国对虾(7.30±0.32g/p,8.12±0.14cm/p)为测试对象,在海水比重d_1=1.0015至d_7=1.0305之间7个梯度组中分别饲养10天,于32±1℃水温条件下测定对虾的瞬时耗氧速率(V.mg/g·h);遂将瞬时耗氧速率与时间、溶氧量(DO,mg/L)和水的比重作相关分析。结果是耗氧速率随时间延长、溶氧下降而递减;当比重在1.0030~1.0185范围内。耗氧速率随比重增加而增大。7个比重组虾的昏迷点为0.61~1.48mg/L,窒息点为0.61~1.06mg/L。  相似文献   

15.
江黄颡鱼瞬时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三种水温条件下 ( 12℃、2 0℃、2 8℃ )测定江黄颡鱼 (Pseudobagrusvachelli)幼鱼 ( 6 .5~ 8.6cm/p ,3.953~ 8.4 0 7g/ p)的耗氧状况 ,据此计算出幼鱼的瞬时耗氧速率 (V ,mg/ g.h)与溶氧量 (DO ,mg/L)及水温的相关关系。试验表明 :江黄颡鱼耐低氧能力较强 ;其昏迷点、窒息点随水温的升高而有所增大 ,2 8℃时两者分别为 0 .3183、0 .2 750mg/L ;江黄颡鱼的瞬时耗氧速率随时间的延长、溶氧量的降低而降低 ,呼吸类型属于顺应型  相似文献   

16.
波纹龙虾耗氧率和窒息点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流水法研究波纹龙虾在不同温度、盐度和pH值条件下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耗氧率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加,25℃耗氧率为0.0645mg/g·h,33℃时上升到0.1879mg/g.h。波纹龙虾耗氧率随盐度的变化则呈“V”字型,盐度为28最低0.1051mg/g。h。波纹龙虾的耗氧率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pH值7.4~7.7时,耗氧率较高,为0.1426~0.1460mg/g.h;pH值8.0~8.6时,耗氧率从0.1057mg/g。h下降到0.0722mg/g.h。在水温29℃,盐度28,pH值8.0条件下,波纹龙虾的窒息点为0.2341mg/L。  相似文献   

17.
2001年,我们在临沂市盛能集团养殖场进行史氏鲟工厂化养殖试验。通过5个月的试养,取得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1 场地 试验池为养殖罗非鱼的10个池子,池子规格为20m×5m×1m,东西向,鱼池配有上水量为80m3/小时的轴流泵2台。 试验用水为地下水和电厂热水,水质符合养殖要求,透明度30cm以上,溶氧量为4mg/L,pH值为7~8,水温控制在23°C左右,水深1.5m,池水流速保持0.1m/秒。2苗种放养2001年7月10日从江苏引进苗种7万尾。苗种规格  相似文献   

18.
1池塘要求 1.1水源及水质要求水源要充沛、清新肥沃、无污染、尤其不能有油类污染,严禁淡水排入,水源盐度常年稳定。水质理化指标符合要求,水温10-17℃,盐度28-33,pH值7.8- 8.7,溶解氧5mg/L以上,有机物耗氧量1.4-2.3mg/L, 硫化氢测不出,氨氮0.1mg/L以下。 1.2池塘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一、养殖环境要求 1.水域环境南美白对虾人工养殖的适宜水温为15-40℃,最适水温为25~32℃,但水温低于18℃时停止摄食,低于13℃时出现昏迷并逐渐趋于死亡。养殖池水的透明度应保持在30-40厘米,透明度过大则水体中缺少基础饵料生物,不利于南美白对虾的生长。水体溶氧量应在4毫克/升以上,低于1毫克/升时将出现泛塘。pH值适宜范围为7.6~8.6,高于9时易引起氨氮中毒,并引发虾病。  相似文献   

20.
罗氏沼虾在江河湖泊进行网箱养殖,具有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等优点。现将其网箱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水域条件 宜选择外荡水面宽阔,水深2米以上,无污染物,水质清新良好,透明度35厘米左右,pH值7左右,溶氧量3.5-4mg/L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