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鸭共作--有机稻米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苏省近年来试验示范稻鸭共作生产有机稻米.至2002年镇江市示范面积已有2000亩。常州市从2003年在新北区孟河镇试验100亩,并开展稻、鸭品种引进试验,稻田放鸭与不放鸭的对比试验,稻田施用不同肥料的对比试验,水稻生长中期搁田与不搁田对比试验,稻田放鸭子不同数量对比试验等系列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构成花生产量的果重因素,主要取决于结荚后的光合面积和中上部叶片的功能期。在花生栽培上适时防治叶斑病,保护功能叶,是增加光合产物的必要条件。为此,我们于1977年在县花生原种场进行了多菌灵防治叶斑病的小面积示范。1978年大面积使用。1979年起又进行了多菌灵防治花生叶斑病的不同时间、次数、方法和用量以及多菌灵加磷酸二氢钾混合使用的试验。这些试验在五个乡农科站同时进行,小区面积0.02亩,重复三次,供试品种是徐州68-4,多菌灵为25%粉剂,用量0.2~0.25斤/亩;磷酸二氢钾用量为0.2斤/亩。花生5月上旬播种,9月中旬收获。  相似文献   

3.
1981~1982年由民航沈阳管理局、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民航总局科研所和台安县农业局共同协作,在台安县进行了飞机低容量喷洒乐果乳剂防治高粱蚜试验。为了达到低容量喷雾的要求,民航22大队改装了超低容量喷洒设备,使喷液量由0.1~0.3公斤增至1公斤左右,农药剂型改乐果油剂为乐果乳剂,每架次喷洒面积为800~1000亩。1981年试验作业8架次,面积为3365亩,示范作业62架次,面积为49600亩,1982年试验作业9架次,面积为4500亩,生产防治作业94架次,面积为74800亩。两年来总共飞行作业173架次,防治面积达132265亩。在防治效果不低于常规喷雾(95%以上)的情况下,提  相似文献   

4.
<正> 水稻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全县种植面积22万多亩,水稻恶苗病是水稻整个生育期内,特别是苗期危害较严重的病害。近几年来,采用多菌灵、恶苗灵等药剂浸种进行防治,但长期使用后产生了抗药性,防治效果有所降低。今年在省植保站、检疫站的帮助下,利用87%强氯精防治水稻恶苗病,试验、示范面积1500多亩,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5.
水稻恶苗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用汞制剂处理水稻种子有良好防治效果。但汞制剂稳定性强,不易分解,人畜能造成累积性中毒,现已停止使用。鉴于目前防治水稻恶苗病的有效药剂尚少,从1973年开始,我们在室内试验证明多菌灵防治恶苗病有效的基础上,又在省水稻研究所、沈阳市八一公社、辽阳市沈旦公社进行了用多菌灵防治水稻恶苗病的大面积示范。试验、示范证明,多菌灵防治水稻恶苗病,高效、经济、安全、使用方便。目前,沈阳等稻区每年应用面积近百万亩,现将试验示范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戴有富 《农技服务》1996,(10):30-31
<正> 为探索我区水稻病虫害防治途径,我们从1983~1986年进行了以防治稻瘟病为主的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1987~1991年在全区10个县(市)推广综合防治技术,1991年全区水稻病虫害综防面积达26.76万亩,占水稻面积的23.26%。结果全区稻瘟病发生面积从1986年的30.78  相似文献   

7.
我县的水稻免耕抛秧示范推广工作在省农技推广总站指导下,从2001年开始进行水稻克无踪免耕抛秧试验以来,面积逐年扩大。2002年进行小面积示范推广,2003年推广免耕栽培5.2万亩,其中免耕抛秧示范2200亩,2004年免耕栽培8万亩,其中免耕抛秧2.3万亩,从单一克无踪药剂发展到用克无踪、百草枯、免深耕、草甘磷等多种药剂进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再生稻稻田用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和40%氧乐果乳油进行药效对比试验,以及用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在再生稻大田进行防治示范,验证10%大功臣可湿性粉剂对再生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并简要阐述其应用技术和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利用航空超低容量喷雾防治草原蝗虫,年防治面积已达数百万亩。但是,由于农药制剂尚未定型,溶剂来源困难,以及使用的溶剂腐蚀性强等问题存在,影响了这一技术的推广使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于1978、1979连续两年在内蒙昭盟阿鲁科尔沁旗草原,开展了国内首次的航空超低容量喷洒马拉硫磷原油防治土蝗的试验。两年来共试验飞行11架次,飞行15小时37分,处理区面积为69360亩。示范推广64架次,飞行71小时29分,作业面积为494966亩。1980年生产防治面积达  相似文献   

10.
水稻免耕抛栽技术是在水稻抛秧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轻型简便水稻栽培技术。我县于2001年引进该技术并进行多点试验,2002年在全县范围内示范推广,经过试验、示范、培训、推广四个阶段。该项技术在我县推广应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2年~2004年全县推广面积493360亩,占水稻生产面积的30%,其中2004年推广面积326800多亩,占全县水稻面积的55.9%。三年来实践证明水稻免耕抛栽具有4个优点:1、具有免去水田翻耕犁耙工序,  相似文献   

11.
1 实施概况黎川县水稻免耕栽培从2002年开始试验示范,逐年加大了推广力度。2002年试验示范面积为150亩,2003年扩大到3020亩,2004年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0072亩,其中早稻及再生稻免耕面积为6036亩,一晚(中稻)免耕面积4036亩。二晚免耕仅组织示范20亩,主要摸索和积累经验,为今后加大推广力度积累经验作好舆论和技术准备。在今年水稻免耕栽培面积中,开展免耕抛秧面积为  相似文献   

12.
《农家致富》2006,(22):27-27
一、试验情况 1.试验准备(1)油菜品种:渝黄一号杂交种(2004年9月25日播种.年11月8日移栽,厢式等行)。(2)示范试验土壤:曲水乡缺硼土壤灰棕紫泥半沙半泥土壤。(3)示范试验用硼肥:美国硼砂集团生产的持力硼和速乐硼,由北京新禾丰农化资料有限公司提供。(4)试验示范面积:示范面积15亩,试验地面积共30亩,每处理15亩。  相似文献   

13.
纹霉净防治油菜菌核病试验示范程网英,蒋小春,蒋林忠,高含英(金坛市植保植检站213200)近年随着油菜种植面积的扩大,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显得更为重要。1994年我市试用33%纹霉净防治效果良好,1995年推广应用15万亩,收到显著效果。现简要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了开辟花生大面积高产稳产的新途径,1973—1974年,我县在花生重点产区进行了花生施用石膏的试验示范.1973年在成集等公社设置七个试验,试验面积共4.8亩.1974年又分别在六个公社进行大田多点、大面积试验示范,面积达280亩,均取得显著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 豫粳一号自1981年从省农科院引进我县,已连续种植六年。1981年我们进行多点小区试验,平均单产550.4公斤,较对照种新稻68—11亩增产稻谷67.4公斤,增产率12.8%,且无倒伏,无病害,表现较好。1982年在全县范围内叉进行了多点品种对比试验和较大面积示范280亩,平均单产达409公斤。其中105亩单产超过500公斤,较对照种亩增产13.1%。如师寨乡两次的品种对比试验,豫粳一号亩产566.5公斤,较对照种新稻68—11亩增产稻谷56.5公斤,增产11.1%,经过两年的试验、示范鉴定:证明豫粳一号  相似文献   

16.
为了彻底防治大豆、甜菜等作物的苗期害虫,在生产实践中逐步的采用新的防虫方法。1957年我省根据东北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20%666拌种防治大田作物苗期害虫的试验结果,在大豆、甜菜栽培年限久、面积广、苗期害虫严重的榆树、永吉、东丰、梨树等县,进行了重点防虫示范。据统计,全省示范防治面积达41,470.80市亩(其中大豆37,840.80亩,  相似文献   

17.
油柿是德化县主栽果树品种之一,全县种植面积2.18万亩,产量仅2316吨。为改变果农多年来重种轻管、产量低的现象,我们于2000—2001年进行油柿丰产主要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分别在赤水镇铭爱村30亩成年油柿园和国宝乡后格村90亩幼龄初产油柿园进行试验,并在全县范围内示范推广3000亩。我们采用营养诊断配方施肥与树势修剪相结合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调控油柿树势枝梢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相辅相承的关系,达到早  相似文献   

18.
棉蚜和棉铃虫是我县棉田的主要害虫。原定的防治指标是适合化学防治的,实行综合防治后,防治指标虽有所放宽,但总的来说还是比较紧。从1986年以来在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指导下,从棉田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充分发挥系统内自我调节和控制作用,进行了放宽苗期棉蚜和二代棉铃虫防治指标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共计推广5万亩棉田,覆盖面占全县植棉面积的25%,获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遵照毛主席关于“同病虫害作斗争”的伟大教导,为了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我县从一九七三年开始搞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试验,当年试验面积四百八十亩,防治效果百分之七十八,一九七四年进一步示范,扩大到五个试验点,防治面积两千三百亩,防治效果百分之八十一。由于连续两年的试验成功,广大干部和群众尝到了“以虫治虫”的甜头。一  相似文献   

20.
<正> 大白菜“于烧心”为普遍发生的严重病害之一。我市发病面积2000亩左右,占大白菜种植面积的22.3%,病株率一般为15~25%,重病地块达50~60%,严重降低了大白菜的品质和产量。为了摸索出有效的防治办法,1983年,我们在南开大学生物系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在白菜生长期用撒施含钙颗粒剂补充钙的方法,对“干烧心”病进行防治试验,收到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一、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安排在郊区发病最重的平原乡臧营二队。品种为青麻叶核桃纹。试验设处理与对照,三次重复,每小区0.093亩,共0.62亩(包括保护行)。8月10日播种,14日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