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由于澜沧江西藏段鱼类生存现状不清且历史资料缺乏不利于其渔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因此,尽快开展澜沧江西藏段土著鱼类的保护等级评价尤为重要。本研究以2017-2019年澜沧江西藏段现场调查所获取的鱼类资源、生态习性、栖息地现状等数据为基础,结合文献资料,系统评价了澜沧江西藏段7种主要土著鱼类的优先保护等级。通过对珍稀性、物种价值和人为干扰3个一级评价指标,以及种型情况、分布范围、资源现状、生态价值、栖息地质量5个二级评价指标进行评价打分,基于各一级指标的权重汇总得到了各评价对象的优先保护综合评价值。结果显示:德钦纹胸[鱼兆](Glyptothorax deqinensis)的分值最高,为0.77,其次为细尾[鱼兆](Pareuchiloglanis gracilicaudata)和无斑褶[鱼兆](Pseudecheneis immaculatus),得分均为0.74,随后依次是裸腹叶须鱼(Ptychobarbus kaznakovi)0.60、前腹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anteroventris)0.48、澜沧裂腹鱼(Schizothorax lantsangensis)0.37、光唇裂腹鱼(Schizothorax lissolabiatus)0.35。基于综合评价值,将德钦纹胸[鱼兆]、细尾[鱼兆]和无斑褶[鱼兆]列为一级优先保护鱼类,裸腹叶须鱼列为二级优先保护鱼类,前腹裸裂尻鱼列为三级优先保护鱼类,澜沧江裂腹鱼和光唇裂腹鱼列为四级优先保护鱼类。  相似文献   

2.
基于鱼类营养级统计软件TrophLab,对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中游的6种高原土著鱼类异齿裂腹鱼(Schizathorax oconnori)、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和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进行了营养级估算。结果显示:6种研究对象的营养级范围为2.28~4.30,其中尖裸鲤营养级水平最高,异齿裂腹鱼营养级水平最低。  相似文献   

3.
雅鲁藏布江中游渔业资源现状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6—2007年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江段共监测274船次,统计渔获物3884.5 kg,生物学测定4174尾鱼,共采集鱼类23种,隶属于3目、5科、17属。主要经济鱼类有拉萨裸裂尻、异齿裂腹鱼、拉萨裂腹鱼、巨须裂腹鱼、双须叶须鱼、尖裸鲤、黑斑原鮡等7种,占渔获物重量的99%以上。针对雅鲁藏布江中游渔业资源下降明显,外来物种入侵加速的演变趋势,提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8年春季(4月)和秋季(10月)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桑日至加查江段设9处采样点,其中干流7个,支流2个,采用定置刺网、地笼和肩背式电捕三种捕捞方式,调查了该江段的渔业资源。结果表明:(1)在调查水域共采集到渔获物14种,其中土著种类9种,主要由裂腹鱼类、高原鳅类和?科鱼类等3大类组成,外来鱼类5种,即鲤Cyprinus carpio、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鲫Carassius auratus、鲇Silurus asotus和黄?Hyeleotris swinhonisps;(2)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分布范围较广,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和黑斑原?Glyptosternum maculatum分布较窄;(3)加查峡谷上下和峡谷内江段的渔获物种类有所不同,峡谷上江段鱼类种类最为丰富,且外来鱼类仅发现于峡谷上干流泽当江段;(4)调查水域干流主要分布有大个体的鱼类,支流主要分布小个体的鱼类,如拉萨裸裂尻鱼的幼鱼和小型鱼类高原鳅类,因此,桑日曲和沃卡河等支流不适合作为雅鲁藏布江干流桑日至加查江段鱼类的替代生境;(5)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拉萨裸裂尻鱼和拉孜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为调查水域中的优势种。本文首次调查了藏木水电站建成后加查峡谷及其上下水域的鱼类群落结构,可为分析加查峡谷桑日至加查江段梯级电站建成后对雅鲁藏布江中游鱼类的影响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雅鲁藏布江中游6种裂腹鱼(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巨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macropogon、拉萨裂腹鱼S.waltoni、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和异齿裂腹鱼S.o'connori)的心肌、肌肉、肝脏、肾脏和晶状体5种组织的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LDH同工酶的表达具有明显的组织和种间差异性。尖裸鲤、拉萨裸裂尻鱼和双须叶须鱼由LDH-A、LDH-B和LDH-B1基因编码,5种组织中分别检测到16、13和9条酶带;拉萨裂腹鱼和巨须裂腹鱼由LDH-A、LDH-B和LDH-C基因编码,5种组织中分别检测到9和6条酶带;异齿裂腹鱼由LDH-A和LDH-B基因编码,5种组织中检测到6条酶带。根据酶谱特征对其生物演化进行了探讨,发现尖裸鲤和拉萨裸裂尻鱼特化程度最高,其次是双须叶须鱼,巨须裂腹鱼、拉萨裂腹鱼和异齿裂腹鱼特化程度最低,与形态学特征所划分的三个类群吻合。  相似文献   

6.
2015年5月,在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桑日、朗县段水域开展鱼类调查,发现了1种疑似为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和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的自然杂交种群体。形态学研究显示,该种的吻、口部、下颌、须等头部上的形态特征居于拉萨裂腹鱼和异齿裂腹鱼之间,并明显区别于双亲,且群体中个体的头部形态稳定一致,均具有典型的中间型特征,个体间没有明显差异。基于线粒体COI基因条形码分析显示,在杂交种群体共15个样本中,有4个与拉萨裂腹鱼为同源,其余11个与异齿裂腹鱼为同源,各自间的亲缘关系很近,即杂交种群体中既有属于拉萨裂腹鱼遗传基因的个体,也有属于异齿裂腹的遗传基因的个体。综合以上研究表明,拉萨裂腹鱼和异齿裂腹鱼在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桑日等自然水域中能够自由杂交而产生后代,且两者都可以互为父母本,但以异齿裂腹鱼为母本产生的杂交种在群体中占多数,推测特殊的生态环境可能促使拉萨裂腹鱼和异齿裂腹鱼在自然水域中容易杂交。  相似文献   

7.
正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俗称拉萨弓鱼、贝氏裂腹魚、尖嘴鱼,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裂腹鱼属(Schizothorax),仅分布于西藏地区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干、支流及附属水体,为我国的特有种,也是西藏地区主要的经济鱼类之一。自20世纪50年  相似文献   

8.
在金沙江下游干流大规模水电开发的背景下,干流开发与支流保护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黑水河是白鹤滩库区鱼类的优先保护支流,确定其鱼类优先保护次序和保护物种是进行鱼类栖息地修复和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前提基础。在野外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对黑水河35种鱼类进行优先保护次序的定量分析,并结合黑水河栖息地实际情况,确定保护目标鱼类。结果显示,达到黑水河一级保护的鱼类只有1种,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达到二级保护的种类有12种,其中昆明裂腹鱼(Schizothorax grahami)、黄石爬鮡(Euchiloglanis kishinouyei)、短须裂腹鱼(Schizothorax wangchiachii)和长鳍吻鮈(Rhinogobio ventralis)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处于三级保护的鱼类有17种,其中钝吻棒花鱼(Abbottina obtusirostris)和张氏?(Hemiculter tchangi)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四级保护鱼类有5种,其中短体副鳅(Paracobitis potanini)为长江上游特有鱼类,评价结果基本反映了黑水河鱼类的实际情况。结合白鹤滩水库蓄水后黑水河栖息地生境改变的情况,最终确定昆明裂腹鱼、黄石爬鮡、短须裂腹鱼为黑水河栖息地修复和保护的目标鱼类,长薄鳅和长鳍吻鮈为备选保护鱼类。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卤虫无节幼体、专用仔鱼料、鳗鱼仔鱼料等3种不同饵料对西藏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 Lloyd)、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 Regan)等3种鱼类仔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实验尖裸鲤、异齿裂腹鱼、拉萨裂腹鱼仔鱼的初始全长分别为(13.29±0.52)mm、(12.29±0.44)mm、(15.81±0.50)mm,实验周期分别为25 d、25 d、15 d。结果表明:与其他饵料组相比,投喂专用仔鱼料组,异齿裂腹鱼仔鱼和拉萨裂腹鱼仔鱼的平均全长、全长增加倍数以及存活率均高于其他各组,并有显著差异;尖裸鲤仔鱼的平均全长和全长增长倍数也高于其他各组,但存活率较投喂卤虫无节幼体低,并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又叫杨氏裸裂尻鱼、土鱼,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裸裂尻鱼属(Schizopygopsis),自然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干支流水体中,为我国特有的高原性鱼类,也是西藏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但由于其生长慢、性成熟晚、繁殖力低等特点,资源一但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了解大渡河金川至丹巴河段干、支流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分布特征,2020年5和9月、2021年5和7月对大渡河上游金川电站坝址至猴子岩电站库尾108km干流及区间主要支流进行了系统的鱼类资源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河段共分布有鱼类19种,隶属3目6科11属;鲤形目种类最多(15种),占总种数的78.95%;鲇形目(3种),占15.79%,鲑形目(1种),占5.26%。土著鱼类(14种)主要为裂腹鱼亚科、高原鳅属和爬鮡属等适应高山峡谷流水生境、特化程度较高的鱼类。其中,大渡河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chengi chengi)、细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nura)和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为研究河段的优势种。渔获物统计及多样性分析表明,干流与小金川、革什扎河、东谷河及勒乌沟等支流土著鱼类组成较为相似,但干流与支流以及各支流间鱼类资源及其多样性差异明显。研究表明,本河段鱼类群落组成简单,生态脆弱性较高,种群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恢复。且大部分土著鱼类为珍稀濒危和特有鱼类,保护意义重大。同时,大渡河上游鱼类正面临严重的外来鱼类入侵威胁,需引起高度关注。研究结果可为梯级开发对鱼类资源的影响评估提供基础资料,为鱼类栖息地保护等水生态保护措施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怒江裂腹鱼(Schizothorax nukiangensis)鳃的组织结构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怒江裂腹鱼鳃基本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相似,均由鳃耙、鳃弓、鳃丝以及鳃小片构成,且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类型。扁平上皮细胞覆盖于整个鳃表面,其表面的纹路主要有3种类型,在鳃上不同的部位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线粒体密集细胞主要分布于鳃小片基部,仅有一种细胞类型,顶端膜内凹呈浅滩型,细胞内具有大量圆形的线粒体。怒江裂腹鱼鳃内扁平上皮细胞和线粒体密集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其在急流中游泳和摄食活动等生活习性相适应。本研究结果丰富了怒江裂腹鱼的基础生物学资料,并为阐明鱼类鳃的结构特征与其生活习性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生态调度是缓解水电工程对鱼类不利影响的有效措施之一,确定生态调度目标鱼类是制定生态调度方案的基础和前提。在野外调查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物种濒危系数、遗传价值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对金沙江乌东德坝址至白鹤滩坝址之间分布的53种土著鱼类进行生态调度需求次序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处于生态调度需求1级的鱼类有4种,为圆口铜鱼、长鳍吻鮈、中华金沙鳅和齐口裂腹鱼,这些鱼类均属长江上游特有鱼类,也是受水电开发影响较为显著的种类;处于生态调度需求2级的鱼类有14种,包括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1种,这些鱼类产卵繁殖对流水生境均有一定需求;处于生态调度需求3级的鱼类有28种,这些鱼类以广适型种类为主,对水流条件的要求不高;处于生态调度需求4级的鱼类有7种,多为常见的小型鱼类,其产卵繁殖对生境要求不高。评价结果基本反映了乌东德坝下江段鱼类对生态调度的实际需求,考虑到产漂流性卵鱼类和产粘沉性卵鱼类繁殖需求的差异,综合确定圆口铜鱼和齐口裂腹鱼为乌东德水电站生态调度的主要目标鱼类,长鳍吻鮈、中华金沙鳅等作为兼顾目标鱼类。  相似文献   

14.
西藏黑斑原(鱼兆)两个野生群体的形态差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黑斑原(鱼兆)(Glyptosternum maculatum)是中国唯一的原(鱼兆)属鱼类,在中国仅分布于西藏雅鲁藏布江。为了解黑斑原(鱼兆)两个野生群体间是否存在形态差异及差异分化的程度,对雅鲁藏布江支流尼洋河及干流日喀则拉孜江段的样本进行了形态学测量,共测量了10项常规可量性状和19项框架结构性状。结果表明,独立样本T检验显示林芝群体与日喀则群体在外部形态特征上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日喀则群体的形态特征多样性高于林芝群体,两江段的黑斑原(鱼兆)只根据形态特征难以完全分开;且形态差异呈现多元化现象,所测性状不足以概括两个群体间的形态差异。差异检测结果显示两个群体的表观形态差异未达到亚种的水平。环境差异及生存压力的不同可能是导致两个群体形态差异分化的主要原因,而之前群体间广泛的基因交流可能抑制了这种分化。  相似文献   

15.
2017-2019年,对大渡河上游鱼类种类组成、优势种和多样性指数等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渡河上游采集到鱼类2目6科24种,其中包括了四川省级保护鱼类2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8种以及外来物种3种.大渡河上游现有分布鱼类以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和重口裂腹鱼(S.davidi)等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6.
异齿裂腹鱼(Schizothorax oconnori Lloyd)为中国特有种,由于过度捕捞和生物入侵等因素,其种群生存受到极大威胁。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在西藏雅鲁藏布江拉孜至尼木江段共采集异齿裂腹鱼1126尾,利用单位补充量模型对其种群资源利用现状及其养护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雌性和雄性异齿裂腹鱼年总瞬时死亡率(Z)分别为0.11/a和0.16/a,雌、雄种群自然死亡率(M)范围分别为0.08/a~0.09/a和0.10/a~0.12/a,雌雄鱼的当前捕捞死亡率(F_(cur))范围分别为0.02/a~0.03/a和0.04/a~0.06/a。异齿裂腹鱼雌鱼种群繁殖潜力比范围为61.7%~73.1%,全部高于目标参考点(40%),雄鱼种群繁殖潜力比范围为48.5%~63.3%,全部高于目标参考点(40%)。这表明在现有的资源养护措施下,异齿裂腹鱼种群的利用基本合理,但要防止长期持续利用对种群的不利影响。14种不同养护措施模拟结果表明,将异齿裂腹鱼的起捕年龄设置为不小于17龄或禁渔期至少设置为2—5月,可实现对其资源的有效养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