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沈阳城市森林固碳和污染物净化效益差异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森林效益是城市森林建设和规划的重要依据,为寻求城市森林效益差别的原因,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沈阳三环内城市森林213块样地进行实地每木调查,在基于CITYgreen模型基础之上对城市森林所产生的碳密度、固碳率以及污染物净化效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等密度等胸径条件下城市森林效益基本趋于多层林>复层林>单层林;平均树高与碳密度之间以及平均树高与污染物净化量之间基本呈现"S"曲线关系;在平均胸径相等的低密度条件下,城市森林效益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混交林随着年龄的增长随密度的增加效益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单株树木碳密度和污染物净化量均与单株树木三维绿量之间呈现幂函数关系;不同森林类型碳密度和污染物净化量变化趋势为附属林>风景游憩林>生态公益林>生产经营林>道路林;而固碳率为生态公益林>风景游憩林>生产经营林>附属林>道路林.  相似文献   

2.
沈阳城市森林三维绿量测算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为了探讨城市森林三维绿量的测算方式及精度,该文利用2001年8月沈阳市真彩航片和抽样调查,借助ARC/GIS,以“立体量推算立体量”的方法测算沈阳城市森林三维绿量结果表明,不同城市森林类型的单位面积三维绿量以风景游憩林最高,为5.35 m3/m2,附属林4.93 m3/m2,道路林3.65 m3/m2,生态公益林3.62 m3/m2,生产经营林2.35 m3/m2;城市森林分布区的单位面积三维绿量为4.25 m3/m2;城区单位面积城市森林三维绿量为0.35 m3/m2.沈阳城市森林总体三维绿量为161 296 716.85 m3,其中附属林为60 116 966.36 m3,37.27%,生态公益林43 321 771.43 m3,占26.86%,风景游憩林30 482 879.04 m3,占18.90%,道路林23 841 208.75 m3,占14.78%,生产经营林3 533 891.27 m3,占2.19%.经检验,该方法精度达到85.50%(α=0.05).   相似文献   

3.
借助QuickBird卫星影像和抽样调查,就郁闭度、树高、冠幅和胸高断面积等指标对沈阳市区4种功能的城市森林三维绿量的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各类型单位面积城市森林的三维绿量均随影响因子等级的增大而呈现逐步增大的趋势,随郁闭度、树高、冠幅和胸高断面积相邻等级的平均增长幅度分别为267.02%、75.24%、65.91%和46.06%.单位面积各类型城市森林在相同因子等级下其三维绿量总体表现为道路林和附属林较低,生态公益林和风景游憩林较高的特征.影响城市森林三维绿量的关键影响因子呈现阶段性特征,低三维绿量阶段关键影响因子为郁闭度,而在高三维绿量阶段则是郁闭度和胸高断面积.  相似文献   

4.
基于QuickBird卫星影像的沈阳城市森林景观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GI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选取斑块数、斑块面积、斑块密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维数、聚集度等指标,对沈阳城市森林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沈阳三环内城市森林斑块数为42 703个,森林面积101.24 km2;斑块数以附属林为主,占总数的65%,斑块面积以生态公益林最大,占总面积的47%;城市森林总体呈现斑块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附属林和道路林的破碎化程度高,分布分散,形状最为复杂;风景游憩林破碎化程度低,自然连接性和聚集度较好.沈阳城市森林整体景观多样性高,均匀度接近于1,优势度较小,表明斑块类型丰富,景观中优势类型不明显,异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明确不同生态位风景游憩林的三维绿量(3DGQ)和林下游憩空间量(FRS)特征,揭示风景游憩林构建的规律和存在的问题。  方法  采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分别在广东省珠海市前山公园(13个样方)、北理工珠海学院(14个样方)和梅华城市公园(26个样方)设置风景游憩林群落研究林地,结合高分遥感影像,进行每木调查。测算三维绿量和林下游憩空间量,分析不同区位风景游憩林的差异。  结果  位于城市近郊区(UFA)的前山公园风景游憩林单位面积绿量最低。单木绿量较大的树种有白兰Michelia × alba、小叶榕Ficus microcarpa、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荔枝Litchi chinensis、非洲楝Khaya senegalensis、高山榕Ficus altissima、凤凰木Delonix regia、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3个研究林地三维绿量分布有一定差异,位于城市核心区(CUA)的梅华城市公园三维绿量分布较均匀;树木胸径与其三维绿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与树种树冠形状有关。凤凰木、美丽异木棉Ceiba speciosa、木棉Bombax ceiba和秋枫Bischofia javanica的空间分配策略为林下游憩空间占据绝对优势,白兰的空间分配策略有较强的多样性。  结论  随着研究林地地理位置由城市核心向城市近郊过渡,单位面积三维绿量逐渐减小,绿量分布迅速趋于集中;胸径与三维绿量的正相关关系受树冠形态影响;风景游憩林构建过程中,冠层空间和林下游憩空间的分配应结合树种特点进行。图3表1参30  相似文献   

6.
基于RS与GIS的沈阳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RS和GIS的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借助各种遥感影像,采用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定量分析,研究了1992-2006年沈阳城市森林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沈阳城市森林景观格局的演变过程中,政策因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1992-2001年间,城市森林景观格局破碎化程度加大;2001-2006年间沈阳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发生了相对较大的转变,破碎化程度得到缓解.5种城市森林景观类型中,生态公益林的变化最为合理,风景游憩林、生产经营林居中,附属林和道路林的变化最不合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哈尔滨市城市森林树木生长状况及各生长指标的相关关系,为指导城市树木管理、优化城市森林结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哈尔滨市建成区随机调查单位附属林、道路林、景观游憩林和生态公益林4种林分共220块样地,每块样地中分别取4~10株树木测量其树高、枝下高、冠幅和胸径周长等指标。[结果]哈尔滨市城市森林树木树高小于10 m近70%左右,枝下高绝大部分小于4m,冠幅小于50 m2的占总量的69%,胸径周长小于100 cm的树木约占80%,冠幅和胸径周长虽存有较大树木(冠幅250~325 m~2、胸径周长200~250 cm),但数量不到所调查树木总量的5%,且冠幅大小分布较离散。树高、枝下高、冠幅、胸径周长平均值分别为8.57 m、2.20 m、47.93 m~2、66.30 cm。4种指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对比4种林分发现,生态公益林树木的树高较其他3种林型高3 m左右,胸径周长长20 cm左右,道路林的冠幅小于其他3种林分6~11 m~2。[结论]哈尔滨市城市森林整体长势偏小,小冠幅树木居多,且林型间差别较大,今后应加强保护大树和抚育管理幼树。  相似文献   

8.
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以沈阳城市森林为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沈阳市2006年QuickBird卫星影像,以城市森林为对象,从景观和斑块类型水平研究了25个常用景观格局指数在细粒度范围(粒度边长<30 m)的粒度效应.结果显示:(1)25个指数随粒度增加的响应可分为3类:单调上升或下降、u型或n型变化和无规律变化.(2)5种城市森林类型对景观格局指数的粒度效应表现出2种趋势:以小斑块为主的附属林和道路林随粒度增加斑块数量急剧减少,相应指数变化幅度较大;以大斑块为主的风景游憩林、生产经营林和生态公益林,景观格局指数对斑块数量变化不敏感,但随粒度增加斑块面积增加,引起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和有效格网大小等指数较大变化.(3)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尺度检测图的拐点,沈阳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分析的适宜粒度为5 m.  相似文献   

9.
  目的  明确不同生态位风景游憩林的优势树种和结构特征,可揭示风景游憩林构建的规律和存在的问题。  方法  采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以900 m2样方为单元,分别在佛山千灯湖公园(20个样方)、文华公园(40个样方)、平洲公园(20个样方)设置风景游憩林群落样地,结合高分遥感影像,进行每木调查。先对径级、高度级和冠面积划分等级,再进行不同类型风景游憩林的差异分析。  结果  ①千灯湖公园的大径级、大高度级和大冠面积等级的主要树种为非洲楝Khaya senegalensis,均比文华公园和平洲公园单一;②在3个样地的有林地和建筑旁林地中,中径级乔木占相对优势明显,大径级乔木占比最少,疏林地和亲水林地小径级乔木占相对优势明显,大径级乔木占比最少;③在3个样地的有林地和建筑旁林地中,中层乔木占比最多,上层乔木占比最少,疏林地和亲水林地下层乔木相对优势明显,上层乔木占比最少;④在3个样地的风景游憩林中,中冠面积等级乔木占比最多,大冠幅等级占比最少。  结论  3个样地森林群落均具备热带或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植物区系特征。3个样地的有林地和疏林地(核心林地)、亲水林地和建筑旁林地(边缘林地)内部径级分布均表现出差异。风景游憩林所在位置由城市核心区、次核心区、城郊的过渡,其高度级分布差异逐渐变小。由于树冠是受人为干扰影响最强的生长指标,须开展长期的动态冠面积监测才能反映真实的分布趋势。图3表4参20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山地坡面风景游憩林单因素美景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风景游憩林美景度评价结果可用于指导风景游憩林的构建,也可为建立风景游憩林美学特征和审美态度的心理物理模型积累基础研究数据。采用美景度评判法(scenic beauty estimation,SBE)对福建省山地坡面风景游憩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风景游憩林的质地、冠形的可辨度、统一度和对比度、斑块边界线、树种组成及年龄结构、群落垂直结构、混交方式等对森林风景的美景度均有一定影响。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福建省山地坡面风景游憩林的构建技术,包括斑块质地的构建、斑块边界线的构建、不同林分年龄风景游憩林管理、群落垂直结构管理、树种组成及配置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针对城市森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研究中存在的理论研究多、评价指标体系不通用等问题,构建区域性通用的林内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林内景观分级标准,为城市森林结构优化、经营管理和生产实践提供技术支撑。  方法  以城市公园风景游憩林、郊野公园风景游憩林、居住区城市森林、城郊山地风景林等为研究对象,在林分尺度上筛选评价指标,以因子分析法构建林分结构质量综合指数,采用Topsis法结合聚类分析对城市森林林内景观质量等级进行划分。  结果  (1)4种类型的城市森林筛选出15个评价指标用于城市森林林内景观评价,将林内景观分为优、高、中、低4个等级。(2)城市森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核心指标包括乔木树种丰富度、林下物种丰富度、林型、林分整洁度、胸径分化度、郁闭度、观赏器官多样性、色彩季相多样性、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冠径比等。(3)不同类型城市森林最优景观的指标特点不完全相同。城市公园风景游憩林:相对枝下高最小,径高比较小,冠径比较大,林分整洁度高;居住区城市森林: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最大,相对枝下高最小,冠径比较小,季相丰富度高。郊野公园风景游憩林:单位面积胸高断面积、树高分化度和径高比最大,乔木树种种类最多,观赏器官较多样,多为混交林。城郊山地风景林:郁闭度适中、灌木相对高度最低、林分垂直层次和林下物种较丰富、林分整洁度高。  结论  总体上看,树种组成丰富、适度混交、林内整洁、胸径分化度和郁闭度都适宜的林分和观赏器官较多样,季相富于变化的景观更受人们的喜爱,不同类型城市森林的林分密度和冠径比的最优范围不同。在城市森林经营管理中,建议适当丰富林木树种种类,注重彩色植物和多季相树种的配置,适当调整林分密度,及时修枝、割灌,清除林下杂乱的枯落物和生活垃圾,保持林分整洁,并根据城市森林类型适时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措施,以提高其景观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为哈尔滨市城市绿地园林的植物配置和景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于2013—2015年对哈尔滨市市区内的公园、居住区、道路和专用绿地(企事业单位、学校)等4种绿地、240个样方的木本植物应用进行调查,分析其科属分布特点、相对重要值、物种丰富度、物种均匀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等。结果表明:4种绿地中有木本树种116种,属于29科、53属;4种绿地乔灌层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为公园绿地专用绿地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且乔木层的多样性指数较高,物种较为丰富;灌木层较低,结构相对简单;乔灌的树种比例相近、为1.09~1.29,乔灌数量比相差较大、为0.5~1.12。哈尔滨市城市绿地园林中乔木层的物种组成相对丰富,占有重要的生态地位;灌木层的物种组成相对简单,生态功能较弱。大量的乡土树种和野生资源没有得到利用,乔灌配比单一化,可通过增加灌木的使用种类和数量,尤其是开发推广乡土树种和野生资源,以快速有效地提高物种多样性、景观效果及园林生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在延安城市森林区域内,空间相对均布地设置60个20 m×20 m的样地(20种森林斑块类型,3个重复),通过样地调查、土壤化学性质分析及亲和度分析,获得各类森林斑块的物种丰富度(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土壤养分及镶嵌多样性(m)。结果表明:1)延安城市森林的20种森林斑块乔木层物种丰富度低,而灌木层和草本层较高,多数类型的森林斑块物种丰富。2)该区域物种多样性不同程度地受海拔、坡位数、郁闭度、表层土壤全N、全P和全K等环境因子共同作用。3)20类森林斑块间植物物种镶嵌多样性>3(m=5.543 57),表明延安城市森林景观植被格局较复杂,不存在明显的生态梯度。4)白桦山杨混交林、白桦纯林、油松纯林和三角枫山杨混交林这4种类型森林斑块为中心点,拥有该区大多数普遍种,代表了该区大多数环境类型。山杏纯林、沙棘灌木林、苹果林和辽东栎侧柏混交林在景观中属于外点。其余12类森林普遍分布在该区的森林景观中,占据了大多数生境空间。得出植被组成格局及其空间分布状况,可以用于指导延安城市森林经营管理上的森林斑块功能类型区划和重要生境的识别与保护。  相似文献   

14.
结合滨州市目前实施的城区行道树专项普查工作,从城市养护管理角度论述了城区行道树的应用现状。在分析当前行道树树种分布不均匀,缺失、长势衰弱,"小老树"现象严重、林相不齐且景观效果差等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逐条道路研究整治措施,提出重视优秀行道树种的推广,积极改善行道树结构,实施差异化复壮工程和道路景观提升工程是滨州市改善城市道路绿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群落结构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长期定位观测及临时调查资料,分析了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群落的结构、生长动态。结果表明:人工诱导的阔叶红松林,经过20多年生长,已初步形成以红松为优势树种的针阔混交林。群落垂直层次明显,径级结构合理。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在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中都好于红松纯林,有利于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向多元化发展。人工诱导措施是天然次生林恢复针阔混交林的重要途径,通过种间关系的调整及抚育间伐技术等人工调控技术诱导的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合理,系统的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科学评估公益林生态效益。[方法]在景宁县公益林区建立了181个长期监测样地,并进行了植被及相关专项调查,分析了景宁县公益林的森林类型、树种组成、立木株数、平均胸径、生物量、生物多样性指数等群落特征,并测算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结果]景宁县公益林的生态效益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景宁县公益林在涵养水源、固土保肥、固碳释氧等方面具有更好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测算,2016年景宁县重点公益林生态效益价值为93.52亿元。[结论]该研究为公益林的生态效益和生态公益林建设成效的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