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4 毫秒
1.
提高葡萄设施栽培果实品质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几年,台州市葡萄发展迅猛,成为农业的一项主导优势产业,目前全市葡萄栽培总面积3900hm2,其中设施栽培面积31hm2,已占种植总面积的79.7%。但由于立地条件和管理水平的差  相似文献   

2.
日光温室葡萄促早高效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疆设施农业的迅速发展,新疆具有优势产业的葡萄作为北方设施果树发展的重点树种得到了各地区的重视和发展。但很多地区基本上是将大田生产采用的技术措施照搬应用于葡萄的设施栽培中或者照搬内地沿海设施葡萄种植技术,也就出现了许多问题。近几年,通过对农九师开展设施葡萄的科技服务,将设施葡萄高效配套栽培技术措施进行了推广应用,达到了当  相似文献   

3.
南方葡萄设施栽培前景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与露地栽培不同,葡萄设施栽培通过人工搭建塑料大棚等,改变葡萄生育时期,使其成熟期提前或延迟,人为地创造适宜葡萄不同品种的栽培环境,延长葡萄鲜果供应期,改进葡萄品质。同时,可减轻病虫害传播流行,减少农药污染,生产无公害、安全卫生的果品。设施栽培还可拓宽品种选择范围,使原本不适宜南方的高档、优质欧亚品种也可得以种植。葡萄设施栽培是发展高效农业的一条新途径。在国外设施栽培已比较普遍。日本是当今世界上设施葡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葡萄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葡萄老产区。葡萄是我省仅次于苹果和梨的第三大树种,已在全省水果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葡萄栽培面积为4.76万hm^2,占全省果树栽培总面积的10.5%;葡萄产量90.25万t,占全省水果总产量的13.1%。设施葡萄栽培面积达1.08万hm^2(占全省设施果树栽培总面积的31.3%),产量达22.8万t,已成为辽宁农民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全省各地均有葡萄栽培,已经逐渐形成辽东湾沿岸、辽中、辽西、辽北的鲜食葡萄产区和本溪为主的辽东冰葡萄、冰葡萄酒产区,本着优质、高效、安全的产业目标规模发展。但是在生产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近几年,随着葡萄新品种的快速引进和培育,让果农在选择品种时无所适从,有的由于品种选择不当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笔者就适宜辽宁省栽培和知名度较高的葡萄品种介绍如下,以供果农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5.
1设施化栽培特点1.1生长期长设施内葡萄的生长期可根据品种特性及生产要求人为地进行控制,可进行全年生长(除休眠期外)。如采用不加温的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由于葡萄提前萌发和延后生长,生长期在哈尔滨地区可延长到180~200天左右。1.2早果、丰产由于延...  相似文献   

6.
设施葡萄栽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以来,辽宁省大力提倡和扶持设施农业的发展,设施葡萄生产出现了大发展势头。为使葡萄种植者取得预期的种植效果,设施葡萄栽培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7.
果树的设施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葡萄的设施栽培1.1果树设施栽培的进展日本经营性果树设施栽培始于温室葡萄栽培,明治19年(1886)在冈山县建立了单屋面玻璃温室,被认为是温室葡萄栽培的开始,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目前,其它果树类型温室栽培很少,多为露地栽培,其原因是日本果树是...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葡萄产区,产量和面积均居全国前列,石家庄市属于河北省三大产区的冀中南产区[1],据河北省林业厅2016年统计[2],石家庄地区葡萄种植面积为4 813 hm^2,产量为13.54万t。设施葡萄分为促成栽培、延迟栽培和避雨栽培,石家庄地区以提早上市的促成栽培为主,但由于栽培技术水平发展不一,部分园区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指导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果品品质和果农收益。  相似文献   

9.
1我国设施葡萄发展现状葡萄设施栽培是指利用温室、塑料大棚、避雨棚等保护措施,改善和调控设施内的光照、温室、湿度和气体等各种环境因子,从而满足葡萄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进而达到葡萄在规定时间内成熟的一种人为调控生产栽培模式。我国设施葡萄栽培起步相对较晚,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从庭院发展起来的。1979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园艺试验站利用日光温室栽培葡萄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随着葡萄产业的大力发展,大棚葡萄以其众多优势而被葡萄种植户所青睐,大棚葡萄栽培得到了快速发展。大棚种植的葡萄可以早于传统种植的葡萄采摘,从而提前上市,而品质却要比传统种植的葡萄高很多。所以,经济效益自然也要高于传统种植的葡萄。为了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需要不断地提升葡萄产量,因此,精准控制大棚环境是必要手段。同时,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大棚葡萄栽培中以提升葡萄品质。  相似文献   

11.
保护地葡萄栽培技术赵文东,王家珍(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熊岳115214)利用保护设施栽培葡萄可提早或延迟果实成熟,扩大其供应期,具有较高的效益。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保护地葡萄已有相当长的栽培历史。我国葡萄保护地栽培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据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12.
烟台号称是“葡萄、葡萄酒城”,是中国酿酒葡萄发祥地。从自然条件、栽培历史、种植技术看,也是国内少有适宜种植葡萄的地区之一。发展葡萄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烟台市现有加工型葡萄栽培面积0.67万hm^2,随着葡萄酒加工企业的兴起,加工型葡萄供不应求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发展加工型葡萄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为此,深入研究加工型葡萄早产优质栽培技术,对促进加工型葡萄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长沟镇近几年来进行葡萄露地延迟栽培,藤稔、巨峰葡萄于9月中下旬采收,果穗整齐,果粒大,着色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0%~18.0%,较好地满足了“十一”节日市场,所需成本大大低于设施栽培,从而提高了果农的收益。现将该地区采取的葡萄露地延迟采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吐鲁番高温干旱区设施葡萄栽培中现实存在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栽培技术、新材料应用的试验及研究,获得了一定的基础数据,取得了设施葡萄栽培管理的相关技术措施要点,以期对吐鲁番地区设施葡萄栽培中有关技术的创新及推广应用有所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庭院葡萄的栽培孟宪岳刘少春(山东省肥城市安站镇果树站271603)在庭院立体经济中,葡萄是利用上层空间的最佳经济作物。近年,我镇庭院葡萄开发利用已形成相当规模,据调查全镇8730户有5910户种植庭院葡萄,每户利用空间面积平均在93.4m2,等于开发...  相似文献   

16.
葡萄设施延迟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延迟栽培是具有我国特色的一种葡萄设施栽培新形式.它和促成栽培恰恰相反。它以生长后期覆盖防寒。尽量推迟和延长葡萄果实生长期为目的.延迟葡萄的成熟和采收时期.从而在隆冬季节采收新鲜葡萄供应市场.用延迟采收代替保鲜贮藏.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葡萄设施延迟栽培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0年,河北怀来县侯文海等利用塑料大棚进行防寒,将白牛奶葡萄推迟到11月底采收.显著提高了葡萄栽培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发展庭院葡萄 美化人民生活鲁会玲,贾松辉葡萄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在庭院经济中.葡萄的栽植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适应性强:葡萄栽培地域广泛,从吐鲁番盆地(绝对最高气温曾达48.7℃)到冰城哈尔滨(绝对最低气温可达-42℃)都可栽培葡萄;从土...  相似文献   

18.
葡萄栽培中的误区与对策张振翔王目标蒋庆成(山东省沂源县葡萄研究所256102)近年来,巨峰葡萄栽培面积日益扩大,在栽培中出现了不少问题,现就生产中存在的误区及如何解决谈几点看法,供参考。1葡萄栽培中的误区1.1超负载结果只顾眼前利益,留枝密、留穗多,...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鲜食葡萄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葡萄是世界四大水果之一,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目前我国葡萄栽培面积18.4万公顷,年产葡萄234.7万吨,其中鲜食葡萄占65%,主栽品种以巨峰系为主。栽培地域遍及全国各地,但主产区主要分布在以新疆为主的西北地区、以辽宁为主的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各省、市。由于受传统栽培方式的影响,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栽培品种滞后,适栽品种不对路20世纪80年代的巨峰热,全国遍地栽巨峰,90年代的藤稔热,大江南北都栽藤稔,造成鲜食葡萄栽培品种单调,且又忽…  相似文献   

20.
设施葡萄丰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东寿光市侯镇葡萄园区现有葡萄种植面积140hm2,其中设施栽培面积80hm2,每年5月中旬至10月底都有鲜食葡萄供应,设施葡萄666.7m2收入均在5万元以上。在葡萄专业合作社和协会的带动下已申报绿色葡萄品牌2个。设施葡萄产业为寿光农业的发展再添新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