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研究和验证水稻大螟性诱监测应用效果,探讨大螟测报专用性诱剂及诱捕工具的效果,不断提高和改进大螟监测质量和预报水平,开展了水稻大螟的性诱和灯诱监测技术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性诱工具的针对性好,诱期内单只性诱监测器的诱量少于单盏灯诱的诱量,两者诱测的峰期较一致。  相似文献   

2.
研究4种豆荚螟、豆野螟性诱剂和2种诱捕器组合对大豆豆荚螟、豆野螟的田间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豆荚螟、豆野螟性诱剂和粘胶型诱捕器组合的诱虫效果最好;大豆上豆野螟的数量整体高于豆荚螟的数量;使用粘胶型诱捕器的诱虫效果均明显好于使用蛾类通用诱捕器的处理。  相似文献   

3.
1982年采用金坛昆虫激素所提供的性诱剂进行对比试验.盆钵直径25厘米,三盆为一组.盆间相隔3米,呈三角形排列.每盆放一枚诱蕊.盆钵的高度一般高出稻株5寸左右.盆内放水,加少许洗衣粉,傍晚将诱蕊悬挂于盆上,次日早晨收回,数计盆内蛾量.每代开始时更换一次诱蕊.诱集时间从4月20日至10月12日结束,计172天.  相似文献   

4.
刘鸿恒  李猛  李秀钰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0):2046-2048
通过2个厂家的昆虫性诱剂监测稻麦上4种主要害虫发蛾峰次的试验,结果表明,3月29日、4月6日监测到小麦黏虫2个发蛾高峰;6月4、7日二化螟1代2个高峰、8月5日2代高峰;6月8日、7月15日、8月20日、9月22日大螟1~4代发蛾高峰;稻纵卷叶螟7月14日、8月12日、9月12日3个迁入及发蛾高峰;同时在二化螟、大螟诱集中,纽康生物性诱剂效果要好于宁录生物性诱剂,而在稻纵卷叶螟监测中,2种性诱剂效果均无人工赶蛾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性诱剂在水稻螟虫测报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上的二化螟、大螟和纵卷叶螟的虫情监测与测报,以往主要以灯诱和赶蛾为主,受大雨、台风等天气因素影响大,因此,为提高测报准确性,对性诱剂在水稻螟虫测报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性诱剂在一代大螟和二化螟的测报中有应用前景,能起到测报的作用,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二化螟性诱剂是一种无毒、无污染的昆虫激素农药,2000年我站采用该药诱芯,以诱盆法进行了稻田二化螟成虫诱杀试验,效果较好。我们的做法是:4月28日至9月20日,每亩稻田放2个内径24厘米左右的塑料诱盆,盆间距15~20米。盆放于竹制三角支架上,盆面高出作物20厘米左右.盆上部四周钻孔若干,用于界定盆中水面高度和在雨天排水,盆中加水及适量洗衣粉,  相似文献   

7.
采用清水和常规化学药剂为对照,研究4种绿色防控措施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香根草、稻螟赤眼蜂、性诱剂和BT四项集成技术对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最好,枯鞘率最低,为0.11%,其次为稻螟赤眼蜂、性诱剂和BT三项集成技术的处理,香根草诱集杀灭二化螟幼虫效果显著,稻螟赤眼蜂无明显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开展9项综合措施防治水稻二化螟、纹枯病、稻曲病等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二化螟的防治,香根草、性诱剂、稻螟赤眼蜂、BT、枯草芽孢杆菌5种技术集成防治效果最好,其次为稻螟赤眼蜂、BT、枯草芽孢杆菌三种技术集成;对水稻二化螟的诱集,以北京屋型依科曼性诱剂诱捕器效果最好;对纹枯病的防效,以性诱剂、稻螟赤眼蜂、BT、枯草芽孢杆菌4种技术集成,BT、枯草芽孢杆菌两种技术集成效果较好,防效80%以上;对稻曲病的防效,以香根草、性诱剂、稻螟赤眼蜂、BT、枯草芽孢杆菌5种技术集成,性诱剂、枯草芽孢杆菌2种技术集成和性诱剂、稻螟赤眼蜂、BT、枯草芽孢杆菌4种技术集成效果较好,防效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9.
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 (Treitschke)]是一种世界性害虫,对豆类生产危害十分严重。为提高田间诱捕和监测效率,本试验对豆荚螟性诱剂三种诱捕器以及性诱剂产品在整个大豆种植期的诱捕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相比蛾类通用诱捕器和水盆诱捕器,三角形诱捕器有更好的诱捕效果;豆荚螟性诱剂产品对豆荚螟有较好的诱捕效果,最大诱蛾量为9月13日的2.17头/诱捕器;试验中发现豆荚螟诱捕器还会诱捕到二点委夜蛾、棉铃虫、短额负蝗等害虫和寄生蜂、食蚜蝇、瓢虫等天敌昆虫。  相似文献   

10.
不同性诱剂对棉铃虫诱集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羌烨  朱明华 《浙江农业科学》2012,(10):1435-1436
系统评价不同诱芯和诱捕方法对棉铃虫蛾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水盆诱捕器盆口固定一枚由宁波钮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毛细管性诱剂诱芯或灰色橡皮头性诱剂诱芯的诱蛾量高,诱蛾峰期、峰次明显,在棉铃虫蛾的测报工作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利用性诱剂防治梨小食心虫的研究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性诱剂对梨小食心虫进行防治研究,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在晋中地区1年发生4代,可在成虫高峰期进行化学防治;15个/hm2诱盆用于梨小食心虫大量诱捕试验中,可在72d内平均每盆诱虫900头;1050,750个/hm2诱芯的迷向处理迷向率极显著,迷向率分别为97.43%和81.83%,防治效果为74.72%和56.43%。并对梨小食心虫性诱剂的应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宜州市蔗区甘蔗螟虫的发生动态,为有效防治甘蔗螟虫提供参考。[方法]在宜州市洛东乡、河池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定有代表性的蔗地作为测报点,共设3个,每个测报点设3个诱捕点,每个诱捕点进行条螟、二点螟和黄螟的性诱测报,调查螟蛾诱捕量。[结果]宜州市蔗区条螟占总诱蛾量的71.6%,二点螟占24.5%,黄螟占3.9%,2010~2012年螟虫始见日分别出现在3月下旬、4月下旬和4月上旬,盛蛾期出现在4和6月,2次盛蛾期中二点螟较条螟分别早7和20 d,2012年诱蛾量较2010、2011年明显突出。[结论]宜州市蔗区主要受条螟为害,二点螟次之,黄螟零星发现,条螟、二点螟交叉为害,性诱剂对发生于前期的第1、2代螟蛾测报效果明显,防治应于4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重点喷药,2012年宜州蔗区条螟、二点螟暴发性突出,螟害严重。  相似文献   

13.
该试验于2016—2017年在丹阳市对水稻大螟的性诱监测技术和防控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性诱与灯诱监测的峰期较一致,但两者对第二、三、四代成虫的诱集效果均不理想。性诱防控技术能提高防治效果,增加稻米产量,适宜在大螟发生危害区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江苏省靖江市水稻大螟防治水平,2016—2017年靖江市植保植检站开展了不同诱捕方式及不同诱芯对大螟的性诱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诱芯中,以浙江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性诱诱芯诱捕的大螟数量为最高;诱捕器中,以粘胶板诱捕的大螟数量为最高,但考虑到更换粘胶板较为繁琐,故水稻生产中建议采用悬挂式水盆诱捕器进行诱捕。  相似文献   

15.
王军 《农业科技通讯》2018,557(5):84-86
为了了解小麦粘虫发生和分布情况,更好地指导防治,通过虫情测报灯诱、糖醋盆、性诱剂诱捕成虫并开展麦田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均在5月下旬末至6月上旬初,羽化后粘虫在此时期对黑光灯最敏感。聚集度测定表明:不同发生程度小麦粘虫在田间空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同时符合一般负二项分布。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小麦粘虫发生和分布情况,更好地指导防治,通过虫情测报灯诱、糖醋盆、性诱剂诱捕成虫并开展麦田调查,结果表明: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均在5月下旬末至6月上旬初,羽化后粘虫在此时期对黑光灯最敏感。聚集度测定表明:不同发生程度小麦粘虫在田间空间分布均呈聚集分布,同时符合一般负二项分布。  相似文献   

17.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对2代雄蛾进行大面积诱捕试验,结果表明:诱捕7、15天后,诱捕中心区、边缘区比CK区单盆诱蛾量分别降低88.67%、69.72;25天后中心区无雄蛾存在,边缘区几乎无雄蛾存在。诱捕15天后、中心区、边缘区与CK1及诱测灯K2之间单盆日诱蛾量均呈极显著差异。二化螟性诱剂诱蛾效果7天后明显高于诱测灯,而在连续诱杀15天后,日均诱蛾量完全与诱测灯相同。诱捕中心区、边缘区、CK1区的水稻丛害率分别为0.16%、0.39%和0.71%,前两者明显低于1%的危害指标。研究表明,二化螟性诱剂可作为该虫的测报和发生期等的预测手段;同时建议在白湖圩区推广应用二化螟性诱剂来防治二化螟,可真正起到节本、简便、增产、增效、与环境友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二化螟性诱剂大面积诱捕2代雄蛾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二化螟性诱剂对 2代雄蛾进行大面积诱捕试验 ,结果表明 :诱捕 7、15天后 ,诱捕中心区、边缘区比CK区单盆诱蛾量分别降低 88.67%、71.0 9%和 84.72 %、69.72 % ;2 5天后中心区无雄蛾存在 ,边缘区几乎无雄蛾存在。诱捕 15天后 ,中心区、边缘区与CK1 及诱测灯CK2 之间单盆日诱蛾量均呈极显著差异。二化螟性诱剂诱蛾效果 7天后明显高于诱测灯 ,而在连续诱杀 15天后 ,日均诱蛾量完全与诱测灯相同。诱捕中心区、边缘区、CK1 区的水稻丛害率分别为 0 .16%、0 .3 9%和 0 .71% ,前两者明显低于 1%的危害指标。研究表明 ,二化螟性诱剂可作为该虫的测报和发生期等的预测手段 ;同时建议在白湖圩区推广应用二化螟性诱剂来防治二化螟 ,可真正起到节本、简便、增产、增效 ,与环境友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性诱剂与不同类型诱捕器配套使用对小菜蛾的控制作用,筛选出在山西区域对小菜蛾防治效果较好、与性诱剂配套使用的诱捕器类型。[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性诱剂与4种类型诱捕器配套使用对小菜蛾的诱蛾效果。[结果]性诱剂与不同类型诱捕器配套使用的诱蛾效果存在差异。在清徐县基点,翼形性诱捕器的诱蛾效果显著优于水盆、三角形和黄板性诱捕器,而黄板性诱捕器又显著优于水盆和三角形性诱捕器。在榆次区基点,性诱剂与三角形诱捕器、黄板诱捕器配套使用诱蛾效果显著优于无性诱剂的黄板诱捕器。[结论]从节本增效角度出发,推荐黄板作为小菜蛾性信息素配合使用的载具,设置配套诱捕器90个/hm~2,诱芯35~42 d更换1次,根据诱蛾量大小和粘板的黏性程度适时更换黄板。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健康水平的提高,性诱剂防治日益受到重视。国内二十年试验示范表明,用性诱剂大面积诱杀二化螟成虫,单盆一晚最大诱蛾数达534头,监测区单盆一季平均诱蛾数百至两千头。大面积使用能够降低雌蛾交配率、产卵量、孵化率、幼虫量,防治效果在东北稻区达70—90%。文章介绍了前郭县平风乡水稻二化螟性诱剂的防控技术及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