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稻鸭共作技术是指将雏鸭放入稻田 ,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 ,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 ;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 ,产生中耕浑水效果 ;同时鸭的粪便作为肥料 ;最后连鸭本身也可以食用。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无公害、安全的大米和鸭肉 ,所以稻鸭共作技术是一种种养复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稻鸭共作技术与中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 :将雏鸭放入稻田后 ,直到水稻的抽穗为止 ,无论白天和夜晚 ,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 ,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日本流行的稻鸭共作技术始于1991年 ,日本鹿儿岛市桂…  相似文献   

2.
稻田养鸭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稻田放养雏鸭,利用雏鸭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起到中耕效果,刺激水稻生长;同时鸭的粪便可作为肥料,在稻田生产无公害、安全的大米和鸭肉.  相似文献   

3.
正稻鸭共育是指应用生态学原理,稻田给鸭子提供生活环境和主要食物来源,鸭子为水稻除草,除虫,中耕浑水,并将粪便排放稻田供水稻生长,达到稻鸭共生、节本增效、种养双赢、循环利用的农业技术。稻鸭共育技术较中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将雏鸭放人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无论白天和夜晚,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稻鸭共育过程中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刺激  相似文献   

4.
稻鸭共作模式效益与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稻鸭共作模式的由来 2001年,新联镇极孝村利用传统畜禽养殖技术,衍生出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技术新模式,当年试验面积60亩.2002年该村进一步总结经验,稻鸭共作面积扩大到350亩.稻鸭共作就是将雏鸭放入栽插后的稻田,让其在田间活动栖息,直到水稻抽穗为止.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消灭稻田杂草和害虫,促进水稻生长.同时,鸭子粪便可作为肥料,在稻田有限的空间里生产出无公害大米和优质鸭肉.稻鸭共作是目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有机农业生产新模式稻鸭共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作技术是将雏鸭放入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无论白天和夜晚,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是,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  相似文献   

6.
一、模式内容 稻鸭共作是以水田为基础,以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稻鸭共作技术是在传统的役畜利用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役畜利用技术,将能做工的雏鸭放入栽插后的稻田里,24小时在田间活动、休息,直到稻子抽穗才离稻田。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鸭的粪便供给水稻养分,同时利用鸭子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采用此模式,可最大限度地使稻区环境不受污染,是实现稻田可持续种养、节约种养成本,生产有机稻米和鸭肉的全新生态农业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一、模式内容 稻鸭共作是以水田为基础,以种稻为中心,家鸭野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稻鸭共作技术是在传统的役畜利用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役畜利用技术,将能做工的雏鸭放入栽插后的稻田里,24小时在田间活动、休息,直到稻子抽穗才离稻田.利用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鸭的粪便供给水稻养分,同时利用鸭子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采用此模式,可最大限度地使稻区环境不受污染,是实现稻田可持续种养、节约种养成本,生产有机稻米和鸭肉的全新生态农业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无公害稻鸭共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鸭共作技术是将能“做工”的雏鸭放入栽插后的稻田里,24小时在田间活动、休息,直到水稻抽穗才提上来,充分利用鸭子的杂食性,吃掉田间的杂草及害虫,鸭的粪便供给水稻养分,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对水稻起“按摩”作用,同时,鸭子不停的活动起到了增氧的效果,最终生产出无公害的稻谷及鸭肉,它是一项种养结合,生态型的综合农业技术。稻鸭共作技术与稻田养鸭不是同一个概念和内容,后者是当稻苗生长分蘖末期时,白天把鸭赶入稻田,晚上收上来,放鸭时间短,鸭的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化肥、农药、除草剂必需施用,另外,鸭的品种是一般的家鸭,不是专门役鸭。稻鸭共作技术由江苏省引智系统自日本引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稻鸭共作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作技术是指将雏鸭放人稻田,利用鸭子的杂食性,取食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而鸭子不问断的活动可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浑水效应;同时以鸭粪便肥田,实现稻鸭双增收,经济效益显著。2007—2009年以来,广东省五华县横陂镇叶湖村进行了稻鸭共作试验,取得了成功。现将稻鸭共作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稻鸭共育是一项以水田为基础、以水稻为中心、家鸭放养为特点的自然生态和人为干预相结合的种养模式。通过稻田放养雏鸭,让其在稻株间自由地觅食杂草、昆虫等,使鸭子可以少喂饲料,鸭粪成为稻田有机肥料,同时鸭子不断搅浑水面,起到增加土表氧气、促进水稻发根分蘖的作用,形成稻鸭互相依存,共同生长发育。最终获得无公害稻米和鸭肉食品,实现稻鸭双丰收、双增值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一、除草稻鸭共作除草时间长,可持续60~70天,鸭不停地在稻田里活动采食,能非常干净地除去稻田中的杂草和绿萍。二、除虫鸭非常喜欢吃昆虫类和水生小动物,能有效降低稻田里的稻飞虱、纵卷叶螟等害虫。三、培肥稻鸭共作期内,1只鸭子在稻田中生活60天,其排泄在稻田中的粪便约为15公斤,亩放养鸭子15只,相当于亩施用尿素5.4公斤、钙  相似文献   

12.
有机农业生产新模式稻鸭共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鸭共作技术是将雏鸭放入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无论白天和夜晚,鸭一直生活在稻田里,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共同生长的复合生态农业体系.该技术是建设高效农业、发展有机农业的新模式,是我市"十五"期间农业发展的一大新特色.  相似文献   

13.
正稻鸭共作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水稻种植方法,利用雏鸭旺盛的杂食性,取食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子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排出的粪便作为水稻的肥料,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生产出无公害的大米和鸭肉,实现稻、鸭双丰收的目的,是一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的高产高效生态农业模式~([1-3])。  相似文献   

14.
稻田放鸭是把雏鸭适时放入稻田,四周用篾栅围起来,使鸭子在稻田中放养,实行稻鸭共栖双赢的一项绿色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蛙类是水稻害虫的天敌,而害虫是蛙类的天然饵料,形成天然食物链的良性循环。稻田养殖青蛙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发展前景广阔。现将稻田养殖青蛙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稻田改造选择地域宽阔,交通方便,水源充足且无污染的稻田,四周用1.8米高的  相似文献   

16.
《新农业》2019,(23)
<正>稻鸭共养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有机立体种植技术,以鸭子在稻田间的活动来增加水质含氧量,改善土壤透气性;鸭子粪便作为天然有机肥可大大减少化肥使用量;鸭子以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为食,进而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节约成本的同时也保护环境;稻田中养鸭对鸭棚等硬件设施要求不高,且稻田为鸭子提供了大部分的食物,比单一养鸭模式减少了大部分成本,稻鸭两丰收,增加了经济效应。本文就稻鸭养殖中的一些关键点进行阐  相似文献   

17.
独创种养模式收益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宜城市郑集镇的青蛙养殖场,推广在稻田里套养青蛙、泥鳅的种养模式,每667平方米田地收入4万元。稻田里是成片的青蛙,同时在稻田水沟里套养泥鳅。他们驯养的青蛙主要有黑斑蛙、金钱蛙、虎纹蛙3个品种。人工驯养需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野生动物经营许可证。目前成蛙饲养总量达到55万只,价值28万元。每667平方米可产蛙1000千克以上,收入4万元。同时每667平方米稻田水沟套养泥鳅150  相似文献   

18.
试验利用免耕轻耙栽培有机水稻生产环境,通过设置鸭不同群体量水平,研究稻鸭共作对田间杂草群体的消长、田间害虫群落和天敌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稻田养鸭除草,体现在杂草群落的抑制上,是连续长期的过程,通过适宜的鸭群体量(15只/667m2),可以控制稻田杂草群体消长,实现水稻、杂草群落的生态平衡关系;稻鸭共作对稻田害虫群落的抑制作用低于化学药剂,且表现出明显的选择性;稻鸭共作对稻田害虫天敌群落具有一定影响,天敌群体降落程度有增加趋势,但无化学农药的毁灭性。  相似文献   

19.
救救青蛙     
青蛙,是捕虫能手,庄稼卫士。青蛙穿着一身绿色迷彩服,张开宽宽的嘴巴,伸出长长的舌头,两只大腿有力,捕虫本领高强,科学家称之为田园天兵天将。据统计,1只中等黑斑蛙,每天约吃掉虫子70只,按每年捕捉7个月计算,可消灭害虫1.5万只左右;1只泽蛙,1天最多能捕捉害虫200多只,1年可消灭害虫4万多只。如果每667平方米稻田有400只青蛙,每天可消灭害虫2万多只,基本上可以不施用杀虫农药。当前,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农田里,青蛙是害虫的主要天敌之一。青蛙如此为我们捕捉害虫,这是大自然对我们人类的一种恩赐,是用金钱请不来的,我们理应善待青蛙,与其和谐相…  相似文献   

20.
稻鸭共作技术的引进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鸭共作技术是一项种养集成技术,它利用役用鸭旺盛的杂食性,完全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并利用鸭不间断的活动,达到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浑水效果,同时鸭的粪便可作为肥料。稻鸭共作使鸭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