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豆科、禾本科、十字花科绿肥为试材,在猕猴桃园林下种植,研究猕猴桃园林下绿肥物候期、杂草抑制率、土壤物理性质、绿肥产量、猕猴桃产量和猕猴桃果实性状等,以期达到增加猕猴桃产量,改善猕猴桃果实性状和改良土壤物理性质的目的。结果表明:除三叶草外其它绿肥生长时间为256~273d,全苗期至初花期时间为125~194d,三叶草用时最长,肥田萝卜用时最短,其它处理时间相近为137~144d;土壤湿度随着时间推移不生草处理变化而变化;土壤5、10、15、20、25cm深度温度趋势随着不生草处理变化而变化,每层土壤变化趋势相似;相对于不种植绿肥和自然生草,猕猴桃园种植绿肥后土壤容重和比重最高降低了10.32%和6.07%,孔隙度最高增加14.10%;绿肥667m2产量最高为3825.56kg,相对于A2处理增产267.84%,猕猴桃产量A4最高为627.76kg,增产20.61%;果实产量与单果质量(0.972**)、横径(0.825**)、果形指数(0.566**)呈显著正相关;果园内杂草抑制率随着时间推移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绿肥产量与土壤容重(-0.665**)和孔隙度(-0.472**)呈极显著负相关,孔隙度与容重(0.704**)呈极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猕猴桃园内种植绿肥对土壤有控温控湿效果,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抑制杂草,增加猕猴桃产量,改善猕猴桃果实性状。  相似文献   

2.
胡卫滨 《中国果树》2000,(1):39-39,41
浙江省武义县是浙江省猕猴桃主要生产县 ,主栽品种布鲁诺属美味猕猴桃 ,栽培面积 6 0 0 hm2。目前 ,部分成龄猕猴桃园产量低 ,直接制约着全县猕猴桃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为了提高猕猴桃单位面积产量 ,我们于 1996— 1998年开展了成龄低产猕猴桃园改造技术试验、示范 ,取得了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1 低产园基本情况  武义县成龄低产猕猴桃园面积约 150 hm2 ,树龄 8~ 12年生 ,行株距 4 m× 3m,大多分布在瘠薄的低丘坡地 ,栽培管理粗放 ,病虫害发生严重 ,猕猴桃树势衰弱 ,徒长枝多 ,结果枝少 ,丰产能力差 ,产量低 ,平均每公顷产量…  相似文献   

3.
正猕猴桃是需水量很大的作物,实现全生育期充足供水是保证猕猴桃产量与品质的关键技术。陕南地区降雨量较大,主要集中在7—9月,且山地的地表径流大,水土流失较严重。陕南的山地猕猴桃园坡度多在10°~35°,采用等高线立桩、顺坡向栽植(55~75株/亩)。为了对比筛选适用于山地猕猴桃园的节水灌溉技术,保证有效灌溉率,我们选择在陕西岚皋县的山地猕猴桃园区开展了滴灌和微喷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微喷灌技术更适宜于山地猕猴桃生产。  相似文献   

4.
正陕西眉县是猕猴桃最佳适生区,现有猕猴桃园2万多hm~2,占耕地面积的85.31%。近年来,猕猴桃黄化病发生普遍,严重影响果实品质、产量和商品率,大大降低了树体经济寿命,成为猕猴桃产业一大顽疾。我们从2015年开始,  相似文献   

5.
以“徐香”猕猴桃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成年猕猴桃采用一次性施不同用量的肥料对猕猴桃产量、品质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施肥量越多,效果越显著。但从经济效益综合考虑,成年猕猴桃园每株一次性施肥用量,以生物有机肥12.5kg和25%复合肥1.5垤混合使用为最佳。  相似文献   

6.
2000-2005年我们连续对陕西省眉县猕猴桃园施肥状况进行调查,发现果农在猕猴桃施肥方面存在诸多误区,导致土壤有机质严重不足,引发猕猴桃黄化病、溃疡病严重发生,直接影响猕猴桃产量、品质及果实耐贮性等。笔者认为,对于海沃德猕猴桃中后期施肥应抓好以下3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正>近几年,猕猴桃叶部病害发生严重,主产区秦岭北麓猕猴桃园叶部病害褐斑病、灰斑病、黑斑病发生呈上升趋势,常导致叶片大量枯焦或提早脱落,影响果实产量与品质。1褐斑病褐斑病是猕猴桃叶部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河南省南阳市几个猕猴桃园调查,参考有关文献资料,总结了猕猴桃优质稳产丰产园群体结构特点.现将优质稳产丰产猕猴桃园群体结构指标简介如下.①栽植密度.猕猴桃园栽植株行距根据不同立地条件为2 ~4m×3 ~5m,每666.7m2栽植55 ~ 83株,每株占地面积不小于8m2.保持行间有0.6 ~0.8m的作业道,适度密植可获得早期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猕猴桃产量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贵州省猕猴桃主产区的产量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贵州省猕猴桃增产提质增效的种植和管理提供参考。采取典型抽样调查方法,对贵州省猕猴桃主产区的191个种植户进行了调研,调查猕猴桃产量特征,分析种植规模、土壤条件、苗木特征和施肥管理对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贵州省猕猴桃园平均单产为8.9 t/hm2,低产猕猴桃园的面积占比达64.24%,其中贵阳市、六盘水市和其他产区猕猴桃园平均单产分别为8.5、4.7、14.0 t/hm2。不同土壤类型猕猴桃单产差异显著,水稻土区猕猴桃平均单产仅3.2 t/hm2,较黄壤区和其他土壤类型分别低70.6%和64.4%。定植年限和栽植密度对猕猴桃产量有显著影响,猕猴桃园定植年限大于20年平均单产最高,为17.5t/hm2;栽植密度在901~1 100、1 101~1 300株/hm2时平均单产最高,均为10.7 t/hm2。方差分析表明,土壤类型、品种和定植年限是影响贵州省猕猴桃产量的主要因素。分类回归树模型定量了各因子对猕猴桃产量的...  相似文献   

10.
猕猴桃园行间生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及有效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猕猴桃园行间生草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并评价其有效性,为改善果园土壤肥力和生草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上海金山猕猴桃示范园区行间生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黑麦草(Lolium perenne)、自然生草和清耕(对照)土壤进行采样,测定分析0~40 cm土层有机质、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状况,并对养分有效性进行分级评价。【结果】相比于清耕对照,种植白三叶和黑麦草均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但黑麦草提升效果更显著。种植白三叶草能显著提高土壤碱解氮和有效锌含量,而种植黑麦草更有利于土壤速效钾、有效铁含量的提高。自然生草仅对土壤碱解氮的提升效果较好。猕猴桃园土壤锰元素普遍缺乏,行间生草对果园土壤有效锰的提升效果不显著,需适当补充锰肥。【结论】行间生草对猕猴桃园土壤养分的显著调控作用主要在0~20 cm表层土壤,不同生草类型对猕猴桃园土壤养分改善效果不同,对土壤有机质和大量营养元素的调控效果以黑麦草最佳,对微量元素的调控效果以白三叶草最佳。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武义县是浙江省最早引种和开发猕猴桃的县,主栽品种是“布鲁诺”美味猕猴桃,栽培面积600hm2(公顷)。目前,全县部分成龄猕猴桃园存在园地荒芜、产量低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全县猕猴桃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了提高猕猴桃产量,我们于199...  相似文献   

12.
夏秋季,正是猕猴桃果实膨大期,也是树、果、草争夺肥水的突出时期,直接影响生产及效果。为此,我们对猕猴桃园干旱年份除草进行了探索: 一、试验品种 选用软毛中华猕猴桃81-5-1,79-2,81-3-2,81-1-1四个品种。 二、试验面积及处理方法 经过筛选,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猕猴桃园39hm2,实施三个处理: A区: 面积5hm2,常规管理,不除草(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13.
厘清贵州省猕猴桃园施肥现状,寻求科学施肥措施,对促进贵州省山地猕猴桃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取典型抽样法调研贵州省猕猴桃主产区施肥情况,根据平均产量和肥料偏生产力将猕猴桃园区进行分类,评估高产高效猕猴桃园施肥推荐。结果表明:全省猕猴桃园化肥N、P2O5和K2O平均总施用量分别为448.8、486.8、439.0 kg/hm2,冬肥、催芽肥和壮果肥的比率分别为53.8%、12.9%和33.3%;全省农户施用冬肥、催芽肥和壮果肥的比率分别为98.4%、40.3%和79.6%,施用的肥料中,化肥以15-15-15、17-17-17等复合肥为主,有机肥以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为主。基于高产高效园区施肥量得出,贵州省猕猴桃园N、P2O5和K2O养分总投入分别推荐为437.2、368.5、417.8 kg/hm2,化肥和有机肥施用比率为60%和40%,冬肥、催芽肥和壮果肥分别占比49.1%、23.8%和27.1%。  相似文献   

14.
我园栽培的秦美猕猴桃产量一直不高,为了提高其产量,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1提高雄株比例,增加雌株株数原猕猴桃园每666.7m2栽雌株49株、雄株6株,雌株与雄株之比为8∶1,在每个混凝土柱下栽植1株雄株后,每666.7m2栽雄株30株,原猕猴桃园每66...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猕猴桃叶部病害发生严重,猕猴桃主产区陕西省周至、眉县等地猕猴桃园一般发病率20%,沙土地、低洼地及密闭园发病率高达30%,个别果园8月即开始落叶,影响猕猴桃花芽分化及翌年产量,严重削弱树势,一般减产20%,严重时甚至造成死树。为了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我们在金渠镇下第  相似文献   

16.
洋县是汉中市优质猕猴桃生产基地县之一,近年来,结合产业扶贫政策,按照"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的原则,先后在磨子桥镇、龙亭镇、溢水镇建立了5个高标准猕猴桃产业园区.截至2018年底,全县猕猴桃园面积已达到1.7万亩,其中挂果园面积3000亩,主栽品种为徐香、翠香、红阳等.夏季是猕猴桃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旺盛时期,也是培育优质猕猴桃的关键时期,夏季管理不仅关系到当年猕猴桃的品质,而且直接影响着来年的产量.几年来笔者结合当地种植经验和借鉴先进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总结出了适合洋县猕猴桃夏季管理的关键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陕西省西乡县以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形式为主的猕猴桃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猕猴桃建园投资大、周期长,现结合本地特点,总结出节约时间、节约资金的科学建园方式,供生产者参考。1果园规划猕猴桃园从建园到挂果需3~4年,亩投资  相似文献   

18.
秦美猕猴桃是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南岸优质猕猴桃产区的主栽品种。由于经济效益高,近年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栽培区域不断向高pH石灰性土壤区域扩展。果农对猕猴桃园施肥主要凭经验,一些果园施肥过量,发生肥害,而另一些果农施肥不足或营养元素配合不合理,加之滥用果实膨大剂,导致树体营养失调,大小年结果现象严重,果实风味变差、贮藏性下降,严重影响猕猴桃的商品性和经济效益。为了提高猕猴桃的品质和产量,我们采用叶分析和土壤测试法调查研究了陕西秦美猕猴桃园营养现状,并据此提出施肥对策。 1 材料与方法 1996~1997年和1999年从猕猴桃主产县周至、眉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周至县是全国栽植猕猴桃最早的猕猴桃基地县,现有猕猴桃园42.3万亩,其中有十几万亩树龄20年以上的秦美、海沃德等老品种园面临更新改造问题。猕猴桃园经济阈值评估对老园改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科学、准确的评估结果,可以指导果农针对不同果园采取不同改造措施,比如需要挖掉重建,或在原有基础上采取高接手段等加以更新。  相似文献   

20.
正猕猴桃环剥技术是一项已被广泛应用的管理技术,大量生产实践证明,环剥技术在猕猴桃上有多重积极效应,特别是在需冷量不足的产区,适时适度的环剥对促进猕猴桃花芽分化、提高花芽质量、保证开花坐果效果显著。环剥在抑制树体旺长、平衡生长、培养中庸树势、提升结果能力方面也有独特功效。更重要的是,科学环剥可增加猕猴桃单果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果实内干物质积累,提高果实综合品质。但是,环剥技术在近年的推广应用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因为操作失误,造成猕猴桃园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