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牛及水牛腹腔丝虫(Setaria spp.)的种类,国内外至今尚未统一。作者于1980—1987年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了黄牛、水牛的腹腔丝虫约1000条,并观察了有关单位保存的虫体标本,经鉴定可肯定的种为:指状腹腔丝虫(Setaria digitata Von Linstow,1906;Boulenger,1921),马氏腹腔丝虫(Setaria marshalli Boulenger,1921),唇乳突腹腔丝虫(Setaria labiatopapillosa Alessandrini,1848)和黎氏腹腔丝虫(Setaria leichungwingi Chen,1937)。本文对马氏腹腔丝虫和黎氏腹腔丝虫的独立性作了详细的探讨,并提出了区别唇乳突腹腔丝虫与黎氏腹腔丝虫的确切方法。  相似文献   

2.
1虫体发现1995年10月6日,我市某奶牛场饲养的2046号奶牛,因发现创伤性心包炎,被迫淘汰。在解剖该牛时,发现其瘤胃壁及网胃壁上均有许多石榴红色样的虫体寄生、蠕动,计有1500多条。1995年12月,有1头重胎青年母牛,因山芋黑斑病中毒死亡,解剖时,发现在该牛瘤胃壁上寄生着同样的虫体1000余条。1996年5月、6月相继有2头10月龄的育成牛,因创伤性心包炎而淘汰,在宰杀剖解时,也发现瘤胃壁上寄生着同样的虫体,分别计有400余条和300余条。检获的虫体经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寄生虫教研室鉴定为鹿前后盘吸虫。2虫体发育史及其危害该吸虫…  相似文献   

3.
正蛔虫是人所共知的感染家畜的肠道大型线虫。在家畜中发现的虫体长自几厘米至几十厘米不等。口有3片唇,1片背唇,2片亚腹唇,雄虫尾部常弯向腹面。有些属有颈翼,使虫体前端呈箭头形,故有弓首属和弓蛔属之称。不同属的蛔虫发育到感染性阶段仅在细节上有所不同。卵壳内的单细胞发育到感染性阶段需要几天至几周不等,取决于虫体的种类和外界温度。有许多属寄生于水生脊椎动物,这些蛔虫最初都有自由游动的幼虫阶段,而且  相似文献   

4.
2012年8月~2013年7月,对新疆伊宁地区大豆根际植物线虫的种类进行调查,鉴定出短体属中国新纪录种2个,即山口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yamagutii)和苏丹短体线虫(P.sudanensis)。山口短体线虫的主要特征是:雌虫头部具有2条唇环,侧区具有4条侧线;口针基球呈圆形,食道腺从腹面覆盖肠的前端;阴门处于虫体后部81%处,受精囊圆形至卵圆形,充满精子;尾部较细,圆锥形,末端呈圆形、无纹。苏丹短体线虫的主要特征是:雌虫具有3条唇环,侧区具有4条侧线;阴门位于虫体后部74%处,受精囊较长,充满精子;尾呈亚圆柱形,尾端平截。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在广东省农作物上发现的中环属(Mesocriconema Andrásy, 1965)种类进行鉴定。【方法】利用传统形态分类学进行形态测计和描述。【结果】鉴定为奥诺中环线虫(M. onoense Luc, 1959)和华丽中环线虫[M. ornatum (Risk, 1958) Loof&De Grisse, 1989]。奥诺中环线虫的鉴别特征为体环纹111~122个,侧区无背腹环纹愈合处;头环纹3个,第1环非常窄,向前倾,亚中唇瓣较小,口针长47.2μm (43.2~53.9μm);阴门口开放,阴道直,受精囊椭圆形,有精子,卵母细胞双行排列;肛门距离阴门约1个体环,阴门到尾端7~10个体环;阴门后虫体圆锥形,末端圆形,多瓣状。华丽中环线虫的鉴别特征为体环纹83~91个,侧区偶见背腹环纹愈合处;头环纹2个,第1环略向内凹,亚中唇瓣大且向前伸出,口针长53.7μm (50.3~57.9μm);阴门口闭合或略开放,阴门前壁形成齿形突起,阴道直,受精囊未见精子,卵母细胞单行或双行排列;肛门距离阴门约0~2个体环,阴门到尾端6~8个体环;阴门后虫体圆锥形,末端圆形,多瓣状。【...  相似文献   

6.
 寄生在水稻上的根结属新种林氏根结线虫Meloidogyne lini(根结科Meloidogynidae)来自广西省浦北县小江镇的水稻根上。林氏根结线虫雌虫颈不在身体的纵轴线上,而是向一边倾斜;身体有明显的后部隆起;口针向背面弯曲;会阴花纹圆形或椭圆形,背弓高度中等,线纹平滑并非常纤细,背腹线纹连贯,在背弓处有很多不规则的细碎线纹。雄虫头部唇盘高于中唇,中唇中间边缘有缺刻,如同裂成两瓣;口孔周围凹陷,整个唇盘如火山口状;有二耳状侧唇;侧器口大、椭圆形;侧带处具10~12条侧线。二龄幼虫较长(435.0~517.1μm);头部唇盘和中唇融合成蝴蝶结状,中唇边缘中部有缺刻,看起来如同两瓣;侧带处有5~6条侧线;尾部渐细,有一细小尖突。  相似文献   

7.
3种冠环线虫体表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冠状冠环线虫(Coronocyclus coronatus)、大唇片冠环线虫(C.labiatus)和小唇片冠环线虫(C.labratus)的体表结构特征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3种线虫的形态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冠状冠环线虫外叶冠由22个小叶组成;4个亚中乳突起自口领基部,向口领顶部延伸呈隆起状;雄虫生殖锥背唇上有1对卵圆形结构的附属物,中部相融合,上面分布着许多刚毛状突起;雌虫尾部直。大唇片冠环线虫外叶冠小叶19个;口领内上缘在背腹面和侧面向内延伸形成4个大的唇形结构,每个唇片的基部中央伸出1个亚中乳突;雄虫生殖锥背唇上约分布着10个大小不等的圆锥形附属物;雌虫尾部稍弯向背侧。小唇片冠环线虫外叶冠小叶18个;口领内上缘在背腹面和侧面向内延伸形成4个小的唇形结构,每个唇片的基部中央伸出1个亚中乳突;雄虫生殖锥背唇上有1个两端呈卵圆的月牙形附属物;雌虫尾部直。  相似文献   

8.
对从白云机场口岸入境的黄鳝(19批次)和国内部分地区(广东广州、重庆、四川内江、湖北荆州、福建漳州和吉林长春)市售的黄鳝和泥鳅进行剖检。将内脏和肌肉进行蛋白酶消化后,取滤液沉淀,体视显微镜下挑出虫体进行形态学鉴定,确定所分离出的虫体为颚口线虫三期幼虫。印尼黄鳝中检出颚口线虫三期幼虫,批次阳性率达到91.7%;菲律宾黄鳝中未检出颚口线虫。国内只在漳州的泥鳅中发现了18条虫体,在黄鳝中发现了1条虫体,其他地区均无发现虫体。提取基因组DNA后,PCR扩增核糖体DNA第二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 2,ITS2)基因,对产物测序后结果进行多重序列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印尼黄鳝中分离的颚口线虫为棘颚口线虫(Gnathostoma spinigerumn)和刚刺颚口线虫(G.hispidum);福建漳州地区分离出的19条颚口线虫,其中17条为日本颚口线虫(G.nipponicum)、2条为棘颚口线虫(G.spinigerumn)。  相似文献   

9.
火鹤花短尾盾线虫和细尾丝尾线虫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短尾盾线虫(Scutellonemabrachyurum)和细尾丝尾线虫(Seinuratenuicaudata)采自火鹤花(Anthuriumandraeanum)根部及其栽培介质.短尾盾线虫具1阴门盖,唇部具3个唇环,基唇环可再分为2个不完全的小唇环,侧尾腺口直径3-4μm,位于肛门后1-2个体环.细尾丝尾线虫唇区缢缩,有11-12个唇环,侧带具3条侧线和网格纹.  相似文献   

10.
《吉林农业科学》2017,(5):48-50
记述了从中国辽宁省开原市的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 var.botrytis)和黄花菜(Hemerocallis citrina)根围土壤中分离到的1种茎属线虫,并鉴定为长尾茎线虫(Ditylenchus longicauda ChoiGeraert),为我国迄今为止尚未报道的新纪录种。其主要鉴定特征:侧区6条侧线;口针锥部大约为口针长的1/3,基部球圆或稍向后倾斜;尾较长,是肛门处虫体直径的6.0~7.3倍;后阴子宫囊长为阴门处虫体直径的1.2~2.1倍;后部圆柱状,末端钝圆到尖。  相似文献   

11.
2006年9月,在山东省菏泽地区的牡丹根际土壤中发现了巨食道腺奥托线虫。该种线虫的主要鉴别特征为:虫体中等长度;唇区光滑,连续;侧区具有2条侧线;口针纤细,口针基部球小,略延长;半月体在排泄孔前方1~2个体环处;授精囊明显,圆形到卵圆形;阴门横裂,延伸的阴道大约是虫体相应处体宽的2/5;尾细长,圆锥形到丝状,末端圆到尖。该种线虫为迄今为止我国未见报道的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12.
正牛线虫病由线虫寄生于牛体所引起,牛线虫主要寄生在消化道,少部分寄生肺脏、腹腔和皮下等,在我国多见且危害严重的是消化道圆线虫中的一些虫种。1.牛主要线虫病的病原与病性(1)牛仰口线虫病。牛仰口线虫病又称牛钩虫病,是由牛仰口线虫寄生于牛小肠内引起一系列病变的线虫病。牛仰口线虫是中等大小的线虫,雌雄异体,虫体乳白色,吸血后呈淡红色,虫长12~25毫米。雌虫在牛小肠内产卵,卵随粪便排出牛体外后,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很快孵出幼虫,幼虫经两次蜕变成为具有侵袭  相似文献   

13.
中华鳖     
<正>中华鳖(见第24页图6),别名甲鱼、团鱼、水鱼等。1.形态特征体躯扁平,呈椭圆形,背腹具甲。通体被柔软的革质皮肤,无角质盾片。头部粗大,前端略呈三角形。吻端延长呈管状,具长的肉质吻突,约与眼径相等。眼小,位于鼻孔的后方两侧。口无齿,脖颈细长,呈圆筒状。颈基两侧及背甲前缘均无明显的瘰粒或大疣。背甲暗绿色或黄褐色,周边为肥厚的结缔组织,俗称"裙边"。腹甲灰白色或黄白色,平坦光滑,有7  相似文献   

14.
详细描述了植物寄生线虫新记录属居中属(Geocenamus)的一新记录种——纤细居中线虫(Geocenamus tenuidens)。居中属线虫是我国首次发现的刺科线虫的一新记录属。纤细居中线虫的鉴别特征为虫体环纹明显;头区显著缢缩,鳞球状,头环5个;口孔突出;口针纤细,锥部长于杆部;侧线6条;雌虫阴门凹陷,阴道壁加厚,具有阴门唇;双卵巢,对伸;尾较短,亚圆筒形,末端具环纹;雄虫尾轻微弯曲,宽阔的交合伞包至尾端;交合刺不伸出泄殖腔。该种线虫与其近缘种北方居中线虫(Geocenamus arctic)的区别:纤细居中线虫口针相对较短,尾末端具环纹;北方居中线虫口针较长,尾末端光滑。  相似文献   

15.
(一)绵羊瓣胃两侧的动脈血管绵羊瓣胃两侧血管均来自瓣皱动脈分支。瓣胃左侧血管直接来自瓣皱动脈一三四分支和瓣皱动脈主干,其中以三四分支的血管分布范围最广;瓣胃左侧的血管多与胃肌表层纤维呈平行方向。瓣胃右侧血管直接来自瓣皱动脈一二分支和瓣皱动脈主干,后者在瓣胃右侧血管中占主要地位;但在瓣胃右侧中仅有少数血管与胃肌表层纤维呈平行方向。 (二)绵羊瓣胃的两侧神经绵羊瓣胃的交感神经均来自两侧腹腔神经节;一部分交感纤维沿瓣皱动脈分支以散射形式进入瓣胃,另一部分交感纤维,以呈束的形式单独或混入迷走神经內向瓣胃两侧分布。进入瓣胃的付交感神经,有迷走背干和腹干的纤维;瓣胃左侧的付交感神经来自迷走背干分支;瓣胃右侧的付交感神经,主要来自迷走腹干分支,仅有少数纤维来自迷走背干的分支.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前后盘吸虫的组织结构,对屠宰牦牛进行了寄生虫蠕虫完全解剖,并观察其在牦牛寄生状况,同时收集寄生在瘤胃中前后盘吸虫,10%甲醛固定,石蜡切片,厚度为5μm,HE染色后进行光镜观察。光镜观察表明,前后盘吸虫有口吸盘,体节区和腹吸盘,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亚末端。同时,对寄生前后盘吸虫的牦牛进行病理解剖学观察,剖检可见尸体消瘦,黏膜苍白,腹腔内含有淡红色液体,吸虫主要寄生在牦牛瘤胃中,网胃上有出血点。  相似文献   

17.
(一)、交感神经水貂有较发达的交感神经节。脊椎两侧的椎旁神经节数目较多。如:颈前神经节1对;颈中神经节1对;椎神经节1对;胸神经节12对(包括星形神经节);腰神经节5对;荐神经节3对;尾神经节4对。椎前神经节,如:腹腔神经节1对;肾上腺种经节1对;肾动脉神经节1对;生殖腺神经节1对;肠系膜前和肠系膜后神经节各1个。全身共有交感神经节64个。椎旁神经节的节后纤维,有一部分伴随相应的动脉分支,向周身分布;也有部分纤维直接分布到内脏器官。来自星形神经节的部分节后纤维,形成独立神经支进入心肺。通过胸、腰椎旁神经节的部分节前纤维,直达椎前神经节;而发自椎前节的节后纤维,向相应的内脏器官分布。 (二)、付交感神经水貂的迷走付交感神经,从颈到腹分布最广。两侧迷走入胸腔后,分出11—13支心肺神经。其中有交感付交感混合支,也有单独的付交感支。当迷走进入腹腔后,形成食道腹干和背干神经丛。两神经干各在胃贲门背侧和腹侧,分出6—7个分支,分别进入腹腔各内脏器官。迷走食道背干神经有一主支,通过腹腔神经节,向大小肠和肾脏等相应器官分布。荐付交感神经,从1—2节荐椎发出的纤维,每侧均形成两条盆神经,伴随交感神经纤维,向盆腔内外器官分布。  相似文献   

18.
在兽医临床上,常见到小公猪腹股沟阴囊疝的病例,引起的原因可分先天性(因腹股沟环过大。)和后天性(因腹压增高,腹环撕裂)两种。病猪的一侧或两侧阴囊增大,触诊阴囊可摸到疝内的肠袢及睾丸。若倒提病猪的两后肢,可使阴囊内的肠管还复腹腔,阴囊体积缩小(可复性的),小猪期间,很少见到钳闭性疝的病例。该病只能通过  相似文献   

19.
马、牛腹腔隐睾间或见到。我院在一九七五年五至六月共收治马、牛腹腔隐睾各一例,均采用腹壁切开摘除睾丸的方法,效果满意。本着“互通情报”的精神,现予报导,供同志们参考。例一,两岁荷兰公牛一头,生后两侧睾丸一直未降,现时性欲旺盛。检查:全身情况、营养状况良好。阴囊紧缩,触诊阴囊内柔软无睾丸,腹股沟亦无  相似文献   

20.
腹腔筋膜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腹腔压力急剧升高所导致的消化道、肝脏等腹内脏器及心、肺、肾、脑等腹外器官的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所形成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2]."compartment"的本意为间隔、区分,所以ACS又称为腹腔隙(间隙)综合征或腹腔隔(间隔)综合征.该综合征是Fietsam于1989年首先提出[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