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非洲鸵鸟脑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经解剖学研究,发现了非洲鸵鸟脑的一些特点。全脑平均重量为26.34g,平均全长为59.26mm,宽42.30mm。小脑较发达,向背侧明显地突出,蚓部的的后上方几乎形成一直角,蚓部的横沟明显地比北京鸭等家禽小脑的多,小脑表面积相对大。大脑呈钝三角形,表面光滑,没有脑回和脑沟,灰质很薄。大脑背面有弧形的大脑谷,矢状隆突呈椭圆形。嗅球很小。脑垂体呈小球状。全脑重量仅占体积的0.015%,与家禽脑相差17  相似文献   

2.
对人工饲养的亚成体东方白鹳内脏,采用常规解剖方法,其研究结果;食管伸缩性大,无嗉囊;腺胃发达,12指肠尤其发达,长800 ̄1200mm,占小肠总长度的60% ̄80%,盲肠不发达;肾长而宽,分前,中,后三叶,每叶差异大;心脏发达,占体重的0.95% ̄1.10%。  相似文献   

3.
匙吻鲟摄食器官发育期较长,全长65.5mm,以前为仔稚鱼期,摄食方式为吞食,适口饵料粒径大于0.3mm,阶段口径,口宽及齿的数量发育较快。全长65.5mm后开始出现鳃耙,其长度及过滤面积呈幂函数增长,显示具有较强的过滤能力。滤食阶段,鳃耙间距小于0.1mm,饵料规格与鳙相似。本文对匙吻鲟口及鳃耙数量发育进行了回归分析,并探讨了其摄食器官数量性状与食性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鳜脑及脑神经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鳜脑及脑神经的外部形态的研究,发现鳜脑的形态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鳜脑的视叶特别发达,延脑有明显突出的听结节和迷叶隆起;大脑发达,纹状体有分叶,由此可推测鳜的摄食活动是各种感觉功能的综合作用,其中视觉为主,其次是侧线的感觉;嗅觉及味觉起着辅助作用。鳜小脑体大,侧叶发达;间脑血管囊大而突出的特征是对伏击式扑食的一种适应。另外,与其它鲈形目鱼类相似,鳜有“鲑”型嗅叶,三叉神经及面神经的一些分支有融合现  相似文献   

5.
匙吻鲟摄食器官数量性状胚后发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匙吻鲟摄食器官发育期较长,全长65.5mm,以前为仔稚鱼期,摄食方式为吞食,适口饵料粒径大于0.3mm,阶段口径,口宽及齿的数量发育较快。全长65.5mm后开始出现鳃耙,其长度及过滤面积呈幂函数增长,显示具有较强的过滤能力。滤食阶段,鳃耙间距小于0.1mm,饵料规格与鳙相似。本文对匙吻鲟口及鳃耙数量发育进行了回归分析,并探讨了其摄食器官数量性状与食性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白鲢仔稚鱼食性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池塘培育的鲢仔稚鱼食性可分为浮游动物的浮游植物为主的二个阶段。食性的转化取决于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发育分化。全长15mm左右为食性转化阶段。全长27.9 ̄32.2mm,食性接近成鱼。口宽、口高与全长的关系分别为:MW=-401.99+92.62L、MH=-221.62+49.66L;肠长/全长与全长的关系为:K=-0.1248+0.0713L;第1例外侧锶耙数与全长的关系为:GN=-67.44+8.。  相似文献   

7.
乌鳢早期鳞被的形成及鳞片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乌鳢最初出现鳞片时的全长为19.3 ̄20.6mm,日龄20 ̄22d;鳞被复盖完毕时全长29.9 ̄34.1mm,日龄35 ̄39d。鳞被发育过程中出现4个起始中心,第1中心为头顶部,主要中心为体侧前部,2个次要中心为鳃盖处和胸部。仔鱼体长20mm左右鳞片上开始出现环片,全长27mm左右出现鳞沟。仔鱼全长和鳞径、环片数之间,日龄和环片数之间均呈显著的直线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部分散生竹材纤维形态及主要理化性能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4  
本文对9属26种散生竹材纤维形态,组织比量,纤维素含量和基本密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6种竹材纤维长为1.33-2.22mm,平均1.89mm;纤维宽为10.8-18.7μm,平均16.1μm;长宽比为87-153,平均121;壁腔比为1.79-6.42,平均4.16;纤维体积比量为24.16%-48.33%,平均38.61%;纤维素含量为35.86-45.76%,平均41.80%;基本密度为0  相似文献   

9.
广州地区禽类隐孢子虫病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饱和蔗糖浮卵法,对广州地区5个鸡场,5个鸭场和3个鹅场的隐孢子虫自然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882份鸡的粪样中隐孢子虫卵囊阳性者有124份,其阳性率为74.1%,1004份鸭的粪样中阳性者273份,其阳性率为27.2%,571份鹅的粪样中阳性者为71份,其阳性率为12.4%,根据卵囊形态和大小,卵囊鉴定为贝氏隐孢子虫。  相似文献   

10.
乌鳢仔鱼摄食和消化器官的发育及其选食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日龄1~20d,全长3.9~21.0mm的乌鳢仔鱼摄食和消化器官的发育特征,仔鱼的食物组成及其选食行为。仔鱼全长5.5mm时出现颌齿和咽齿,7.5mm时出现犁齿和副蝶(骨)齿,9.4mm时出现腭齿;全长8.33mm左右,分化出胃、肠。仔鱼孵出后第3d开口摄食。仔鱼主要摄食浮游动物,主要食物随仔鱼摄食器官和消化器官的发育而变化。摄食初期(4d龄)主要为小型枝角类和轮虫,但仅显示出对小型枝角类正的选择性。之后,胃肠内的食物类群增多,由选食枝角类变为选食桡足类。研究结果表明乌鳢仔鱼对食物选择性的这一变化是仔鱼本身摄食和消化器官的发育状态以及各类食物生物的相对密度等诸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淮南麻鸭与固始鹅蛋品物理性状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淮南麻鸭和固始鹅蛋的蛋品质量性状,为品种资源普查提供素材,了解不同种类水禽蛋品质量的差异。方法:对62个鸭蛋和42个鹅蛋的蛋壳颜色,蛋重,蛋的比重,蛋壳、蛋黄和蛋白各自占总蛋重的比例,蛋不同部位蛋壳厚度、蛋形指数、蛋黄颜色、哈氏单位、蛋内异物等项目进行测定。结果:绝大多数的鸭蛋为白色(占95.16%),少数为青色,鹅蛋均为白色;鸭蛋的平均比重为1.112,鹅蛋的平均比重为1.121;蛋形指数分别为1.486和1.419;蛋壳重占总蛋重的比例分别为11.23%和12.34%;平均蛋壳厚度分别为0.312mm和0.517mm;鸭蛋蛋黄颜色深,鹅蛋浅;哈氏单位分别为86.590和86.071;淮南麻鸭蛋的异物率明显高于固始鹅蛋。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clone interleukin-2(IL-2) gene from Sichuan white goose. [Method] Based on the IL-2 gene of duck accessed in GenBank, a pair of primers was designed for cloning IL-2 gene from total RNA of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of Sichuan white goose stimulated by ConA via RT-PCR technology. The yielded fragment was sequenced for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Result] The full length of IL-2 gene of Sichuan white goose is 468 bp that contains a 441 bp open reading frame(ORF), encoding 146 amino acid residues.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amino acid sequence of IL-2 gene of Sichuan white goose contains four phosphorylation sites, a glycosylation site and a signal peptide with 21 amino acid residues. Homologies of IL-2 nucleotide sequence and amino acid sequence between Sichuan white goose and duck, chicken, turkey are 92.7%, 77.5%, 78.2% and 85.8%, 65.5%, 64.1%, respectively. By contrast IL-2 nucleotide sequence and amino acid sequence between Sichuan white goose and mammalian and rodents such as human, monkey, rat, bovine, horse, pig, cat, mouse, rabbit and deer, are all less than 45% and 28%,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IL-2 gene of Sichuan white goose has closer genetic relationship with those of chicken and duck.  相似文献   

13.
四川白鹅白细胞介素-2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分析四川白鹅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方法]参照GenBank中发表的鸭IL-2基因保守序列,设计1对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ConA刺激的四川白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总RNA中扩增鹅IL-2基因,并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四川白鹅IL-2基因全长468 bp,含1个441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146个氨基酸。生物学软件分析表明该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有4个磷酸化位点,1个糖基化位点,含有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同源性分析表明四川白鹅IL-2基因与鸭、鸡和火鸡IL-2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分别为92.2%、77.5%、78.2%和85.8%、65.5%、64.1%,而与其他种属的哺乳动物及啮齿类动物(如人、猴、大鼠、牛、马、猪、猫、小鼠、兔和鹿)的IL-2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分别低于45%和28%。[结论]四川白鹅IL-2基因与鸭和鸡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豁眼鹅作为父本的杂交利用效果。[方法]以豁眼鹅为父本,以四川白鹅为母本,测定其杂交后代1~10周龄增重、10周龄体尺及屠宰性能。[结果]在日增重方面,豁眼鹅公鹅、豁眼鹅母鹅的日增重均显著高于四川白鹅公鹅和四川白鹅母鹅(P0.05),杂交公鹅的日增重明显高于豁眼鹅公鹅和四川白鹅公鹅。在屠宰性能方面,杂交鹅公、母鹅均优于各纯系。在体尺指标方面,豁眼鹅、四川白鹅和杂交鹅的体尺指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其中杂交鹅的平均体斜长、龙骨长、胸深、胫长、半潜水长等均高于豁眼鹅和四川白鹅(P0.05);杂交鹅与豁眼鹅、四川白鹅的胸宽差异不显著(P0.05);豁眼鹅的胫围显著高于四川白鹅和杂交鹅(P0.05)。[结论]豁眼鹅可作为杂交利用的父本。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北京鸭(Anas domestica L.)的交感神经系统进行大体解剖。北京鸭交感神经系统的主要特点如下:在北京鸭的颈部交感干第,颈椎及第2颈椎部均有交感神经节。颈动脉背侧神经上未见有神经节。胸部交感干的前段有付节间支,而后段缺如。交感神经节与脊神经节在颈段是分离的;在胸段密接;在腰荐段又是分离的,并有一定长度的交通支。系膜前神经节一对,其前方有交通支接内脏大神经的内脏神经节;其后接一长神经节应名主动脉肾神经节。腹腔神经丛没有直接与返神经的交通支,而多数例在腺胃腹侧有一支与迷走神经相交通。肠神经的回肠段常见有神经节;空肠段可分为二部分,后段与血管平行,前段则与血管交叉。在肠神经与迷走神经间没有直接的交通支。  相似文献   

16.
采用血凝抑制(HI)试验测定了3个品种的鸡、樱桃谷肉鸭和2个品种的鹅新城疫母源抗体。结果表明:各品系的新城疫母源抗体均呈下降趋势。快大型AA肉鸡、快羽黄鸡、樱桃谷肉鸭和快羽鹅在3~5日龄形成一个高峰后,呈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慢羽黄鸡和慢羽鹅则呈完全下山峰状,基本呈先快后慢的下降趋势;快羽下降速度要比慢羽快。尽管供试禽母源抗体变化规律有相似之处,但同一禽种不同品系之间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番鸭催乳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明番鸭的遗传分化,以番鸭脑垂体的总RNA为模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扩增了含有催乳素(PRL)基因的DNA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番鸭PRL基因由765 bp组成,编码229个氨基酸;与已报道的北京鸭、马岗鹅、皖西白鹅、莱茵鹅、家鸡、火鸡、鹌鹑等禽类PRL基因相比,PRL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1.0%-99.0%和98.3%-99.1%.说明PRL基因在进化过程中相当保守.番鸭PRL基因氨基酸序列与北京鸭比较两者并没有太大差别,仅在第9(K/E)、176(V/I)、194位(K/I)各有一个突变,可以推测这两者之间就巢性的差异可能与PRL的结构关系不大;但与家鸡的氨基酸序列差异则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