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羊肚菌子实体培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主要研究了2年羊肚菌菌株在不同栽培原料上和不同栽培条件下菌丝的生长情况、菌核的培养特征以及子实体的形成特性。结果表明,菌核是着羊肚菌子实体产生的重要标志和重要阶段;光照、温度和湿度是子实体形成的关键因子;北芪渣对菌核和子实体的形成有刺激作用;人工栽培适宜在杨树林地和苹果园进行;草木灰和杨树根土可促进羊肚菌子实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羊肚菌菌核及营养型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翠  崔晋龙  刘磊  范黎 《食用菌》2008,30(2):1-3
珍稀食药用菌羊肚菌的营养生理、人工栽培一直受到菌物学学术界、食用菌工作者和栽培者的关注,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其中引起争议的焦点是羊肚菌的营养方式以及菌核的形成及其作用。有学者认为羊肚菌菌核的发生是子实体形成的必要前提,但在野外采集时很少见到菌核,实验室研究的菌株也并非全部产生菌核,羊肚菌是否形成菌核可能与羊肚菌种类、菌株有关。此外,不同的羊肚菌菌株形成菌核的条件也不尽相同;羊肚菌的营养方式一直被认为是腐生型,但近年来一些实验结果表明羊肚菌能够形成前菌根或菌根结构,越来越多的试验证明羊肚菌可能兼有腐生型和菌根型两种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3.
栽培羊肚菌的形态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系统分析栽培羊肚菌的形态学特征和形态发育循环过程,包括菌丝和菌丝体、子实体形态和数量性状、组织解剖形态、菌核形成过程、无性繁殖体、子实体发育过程、栽培过程的生活循环、孢子萌发方式等,讨论形态特征与子实体产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菌丝体和菌核培养是羊肚菌菌丝发育成子实体的重要环节。本文总结了栽培试验过程中菌丝体和菌核形成在不同培养基中的表现特性,阐述了培养基中某些有机质和无机物对菌丝生长和菌菜成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菌株的培养特点。  相似文献   

5.
羊肚菌菌丝体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菌丝体和菌核培养是羊肚菌菌丝发育成子实 体的重要环节。本文总结了栽培试验过程中菌丝体和菌 核形成在不同培养基中的表现特性,阐述了培养基中某 些有机质和无机物对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的影响,以及 不同类型菌株的培养特点。  相似文献   

6.
采用冷棚和温室大棚栽培羊肚菌进行比较试验。观察比较供试羊肚菌菌株菌丝生长,菌核、原基形成,子实体品质及产量。结果表明:温室大棚中的羊肚菌比在冷棚中生长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营养成分与栽培土壤养分的相关性,对自主选育品种羊肚菌QJ-2、QJ-3、QJ-6、QJ-8和QJ-9进行栽培,在其子实体成熟期,每个品种选择6个样方,每个样方1m×1m,每个样方内采集4个子实体,并收集子实体基部周围土壤,测定不同品种的子实体营养成分和土壤养分含量,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 regression, PLS)分析子实体营养成分与土壤养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子实体在营养成分方面,除氨基酸总量、维生素B2含量和粗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指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土壤养分方面,除有机质含量和有效磷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指标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子实体的氨基酸总量、维生素B2含量和粗多糖含量均与土壤的全磷含量、全钾含量、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有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全氮含量之间相关性不显著。本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羊肚菌的科学栽培和品质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2021,(3)
测定分析人工栽培的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六妹羊肚菌(Morchella sextelata)、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子实体中主要营养成分、矿质元素、维生素、游离氨基酸和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三种羊肚菌子实体中主要营养成分虽有差别,但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和矿质元素,脂肪含量很低。三种羊肚菌子实体均富含维生素B_1、维生素B_2、维生素C、叶酸。羊肚菌的蛋白质氨基酸构成较好,属于优质蛋白;不同种类羊肚菌子实体的主要营养成分、维生素、矿质元素、氨基酸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三种羊肚菌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有一定的富集作用,生产中应注意。  相似文献   

9.
通过直接施撒不同用量的米糠于土壤中,比较羊肚菌菌丝生长和子实体产量、品质情况,探索羊肚菌栽培基料免堆置发酵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施用0.5 kg/m2米糠,羊肚菌综合性状表现优,平均产量1 027.2 g/m2,出菇密度19.3个/m2,子实体单重17.8 g,子实体形态佳、商品性好。表明播种前直接施用未发酵、未高温灭菌的米糠可作为羊肚菌栽培中提高产量和品质的一项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的操作。  相似文献   

10.
研究冬虫夏草子实体的生长发育和形成规律,为冬虫夏草人工培殖及资源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将老熟待僵化的幼虫,在不同温度、基质含水量和光照条件下培殖,观察子实体形成与伸展情况。研究表明,子实体分化与形成需要0℃左右低温刺激,变温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子实体的生长还需要有充足的水分及高湿环境,在子实体生长期间,应保持基质含水量为60%~80%,相对湿度95%~100%为宜;微弱的光照都能诱导子实体产生,子实体有向光性生长的特性。环境因子对冬虫夏草子实体形成及伸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羊肚菌菌丝和菌核的形成及形态变化多样,了解掌握在不同营养栽培条件下的多态性规律是羊肚菌研究中的难题,对菌丝、菌核微观和宏观形态变化进行综述,并对菌丝、菌核优劣培养条件进行比较分析,为攻克菌核、菌丝多态性在羊肚菌研究中产生的难题及实现羊肚菌人工商业化生产,提供数据及借鉴。  相似文献   

12.
比较了杏鲍菇不同杂交菌株,试验表明子实体为棒状的菌株中,杏鲍菇19号菌株表现较好;子实体为保龄球状的菌株中,杏鲍菇17号菌株表现较好,子实体产量较高,生物学效率达129.12%,并且子实体形态特征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青藏高原野生粗柄羊肚菌子实体和菌丝体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方法:采用ICP-MS法对粗柄羊肚菌子实体和菌丝体中无机元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粗柄羊肚菌子实体和菌丝体中元素Mg、Zn、Cu、Pb、Hg和Se含量相当,重金属Pb、Cd、As、Hg含量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结论:可通过发酵培养菌丝体来代替羊肚菌子实体,解决日益紧缺的粗柄羊肚菌资源匮乏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以8个羊肚菌菌株为材料,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开展稻田栽培试验,通过观测不同羊肚菌菌株在整个生长周期的菌丝、无性孢子、菌核、原基、子实体等生长特点,比较分析了8个羊肚菌菌株出菇特点、产量和性状等差异,以期筛选出适合于苏南地区种植的羊肚菌菌株,为苏南地区羊肚菌栽培与推广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8个羊肚菌菌株中,以Y4菌株出菇时间最早,出菇整齐率高,抗逆性好,菌盖长度最长,产量最高,适合在苏南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5.
尖顶羊肚菌人工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3种母种培养基和5种原种培养基对分离到的一株尖顶羊肚菌(Morchella conica)进行人工栽培,并探讨了温度、光照和覆土对羊肚菌菌丝生长和出菇的影响。结果表明,母种培养基M1与原种培养基Y1最有利于菌丝生长和菌核形成。Y1培养基有利于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成,且在菌丝满袋后不覆土、强光刺激48h、室温(13~23℃)处理下实现出菇。  相似文献   

16.
指出羊肚菌具有物种多样性,羊肚菌分类尚存在问题和难点;多方面系统分析羊肚菌生态学,包括环境生态因子(土壤、温度、湿度、光照、氧气和二氧化碳)、营养方式(腐生、菌根)和内生或附着生物体(真菌、细菌、病毒、质粒等);总结羊肚菌发育生物学研究进展,包括子囊孢子形成与萌发,多变的培养形态,菌核形成与变化,分生孢子,原基形成分化与子实体形成,出菇方式与富营养栽培等。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2015,(3)
试验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对青海省五个不同地区羊肚菌子实体和发酵获得的相应菌丝体样品中的Ca、K、Na、Mg、Fe、Cu、Mn、Zn、Ni、Co、Cr、Pb、Hg、Ag、Cd十五种矿物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羊肚菌中含有丰富的宏量元素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五个不同地区羊肚菌中含有丰富的K、Ca、Mg、Na、Fe元素以及少量的Zn、Mn、Cu、Cr、Co元素和少量的Ni元素;羊肚菌子实体和菌丝体中有毒金属元素Pb、Hg、As、Cd、Hg含量均低于食品中污染物的限量标准,而Pb、As、Cd均存在严重超标的情况;,与药材中重金属的限量标准比较,羊肚菌子实体和菌丝体中只有菌株Morchella14-BM3在限量值范围内,其它四个地区羊肚菌子实体或菌丝体的有毒金属元素含量都超出了标准范围,尤其以子实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菌核形成与羊肚菌(Morchella esculenta)子实体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以PDA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通过添加其他物质培养羊肚菌菌丝,观察菌核生长情况,从而初步判断其形成菌核的培养基限定条件。结果表明,碳源营养添加物为淀粉和乳糖,浓度为10 g·L-1;氮源添加物为NH4HCO3、KNO3和甘氨酸,浓度为250 mg·L-1;添加KH2PO4,浓度为1 g·L-1,均能较好地促进羊肚菌菌核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著名的食药两用菌,有“益智菇”等美称,在我国广泛栽培。相关研究表明,光线对食用菌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有很重要的影响,只有较少数的食用菌品种如双孢蘑菇、大肥菇等能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产生出正常的子实体,大部分食用菌在子实体生长阶段需要一定光照才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20.
得到高产优质的子实体,是食用菌栽培和育种的直接目的。因此,研究子实体发育的遗传机制,即基因与环境条件间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一、控制子实体发育的基因我们知道,子实体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认为,一旦亲和性交配型产生双核菌丝,就开始有性过程,子实体发生与发育将由外部条件决定。事实并非这么简单,现已证明,子实体的形态发生和分化,是由一系列基因所控制。研究子实体发育,必须解决如下几个问题:第一,基因存在是靠它的产物来判断,如何测出诱导子实体形成的物质?由于双核体本来就有出菇能力,难于测定诱导子实体形成的物质。如果能从单核菌丝中得到可育株,从中提取诱导物质,就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