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近年来,木屑袋栽香菇技术在全国各地普及推广,每年消耗大量木材,破坏自然生态平衡.我国是植棉大国,开发利用棉秆资源发展香菇生产前景广阔.为此,我们组织科技协作攻关,通过近两年用棉秆粉袋栽香菇试验,收到了预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地沟菇房袋栽香菇是北方黄土高原室外种香菇一项开发性的新课题,既保证了香菇在风沙大、气候干燥、寒冷北方地区的野外露地栽培成功,又能使香菇袋栽管理比南方更方便,并达到高产优质的要求,它是利用袋栽香菇的方法,将发菌好的菌筒排放到半地下式地沟菇房出菇管理,或将接好菌的栽堵袋堆放在半地下式地沟菇房发菌管理和出菇管理的一种栽培方法。它是发展北方香菇生产的一条好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1982年开始将木屑装于塑料筒袋中试栽香菇并获得初步成功后,几年来继续探索、遍访、考察福建省宁德、三明、南平、泉州等地市的香菇袋栽主产区,并与全国各地到三明真菌所咨询的栽培者交流、讨论,概括总结了当前香菇袋栽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与各地同行商榷。(一)菌丝生长不良菌筒培养基接上香菇菌种后,发现菌丝恢复迟绥、生长蔓延的速度明显偏慢,由于菌丝生长不旺盛、稀薄,不能很快占领培养料而形成优势,杂菌乘机而入,故经常造成菌筒成功率很低。出现这种  相似文献   

4.
在袋栽香菇生产上,优质壮龄的菌种、彻底灭菌的料袋、严格的无菌操作,还必须通过发菌期的科学管理,才能确保菌袋成品率,把污染减少到最低限度.不少菇农接种后对菌袋疏于管理,麻痹大意,致使污染严重,前功尽弃.根据大量的生产调查,现将香菇袋栽发菌期管理污染的表现与原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熊飞 《食用菌》2017,(5):53-54
<正>湖北竹山县地处鄂西北山区,近年来袋栽香菇发展较快。竹山袋栽香菇,以春栽和秋栽为主,其中春栽主要以鲜菇上市,秋栽以干菇销售为主,部分干菇经香菇加工企业分级包装后,出口至东南亚各国。此外,有少量夏菇栽培。春栽与秋栽相比,众多菇农反映春栽成功把握较大,秋栽菌袋污染率高,成品率低,风险较大。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主要原因是,春栽香菇多在12月到翌年3月接种,此时温度较低,杂菌与害虫都不太活跃,发菌期间环境温度、湿度可由人工控制  相似文献   

6.
周善森 《食用菌》1992,14(2):9-10
近年来,香菇木屑袋栽生产发展较快,但由于选用菌株比较混乱,给生产上带来一定的盲目性.为了筛选出适宜本地区或气候条件相近地区木屑袋栽的优良菌株,1988年县科委下达了香菇品种筛选课题,笔者将从引进的香菇菌株中选出十个木屑袋栽常用菌株,进行袋栽试验生产性能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袋栽香菇菌棒废料再利用研究简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袋栽香菇采收后菌棒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尚未被香菇菌丝利用完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利用这些废菌糠可继续栽培香菇。在常规配方中添加10% ̄20%废菌糠,香菇不会减产,但如果废菌糠量增加到30%以上则香菇产量下降,如果全部以废菌糠代替木屑栽培,则产量下降30%、且菇小质差、袋栽香菇配方中,如果增加20%左右的废菌糠和0.1%添加剂可减少10%麦麸和10%木屑用量,大面积示范增产10% ̄23 ̄,还可提高资源  相似文献   

8.
周伟坚 《食用菌》2000,22(6):41-41
在袋栽香菇培菌和出菇过程中,菌棒腐烂常常可见。因此,如何减少菌棒腐烂,提高袋栽香菇的经济效益,是菇农所关心的问题。1 发生原因11 袋栽香菇的培养基是木屑加麸皮或米糠,这些培养料富含淀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既可作袋栽香菇的营养源,也很适合其他微生物如绿霉、黄曲霉、木霉、根霉和细菌等杂菌生长,特别是老菇场还堆放着废培养料,这些都会成为杂菌的原始发生源。杂菌的发生并吸引喜食腐植质的菇蚊、菇蝇和跳虫等害虫,带杂菌孢子的害虫扩大传播到培菌健壮的菇棒,形成杂菌和害虫交叉危害菌棒。12 菌棒生长环境不良,在高…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闽东地区是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具有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是代料袋栽香菇生产的良好基地.近年来,袋栽香菇迅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杂菌病害的种类及数量也增多,危害也加重.福建宁德市农科所食用菌研究室对该地区香菇的杂菌种类及其发生危害情况、防治方法做了调查,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鲍文辉  鲍震海 《食用菌》2009,31(6):47-47
对4种规格透气培菌袋进行袋栽香菇效果试验,结果与常规培菌袋相比,透气培菌袋改善了袋内菌丝的生育环境,菌丝生长速度快、子实体分化早而多,增产20%以上;同时省去刺孔通气环节,起到简化栽培工艺、省工省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袋栽香菇“后半生”管理技术研究丁湖广(福建省古田县食用菌协会362200)菌袋经过室内培育2个月左右,便进入野外脱袋阶段,也就是袋栽香菇结束“前半生住瓦房”的历史,转入“后半生进草棚”的新生活开始。1脱袋与生产关系脱袋是新法栽培香菇“承前启后”的一个...  相似文献   

12.
本课题就袋栽香菇部分菌袋不出菇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 ,初步弄清了其中的原因 ,并找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豫西南地区近年在袋栽香菇中普遍存在着正品率不稳,管理技术粗放,菌种管理混乱,质量杂劣,林菌矛盾突出等问题。应从实际出发,做好科学规划,科学安排生产季节,加强栽培管理,做好污染袋及废料的处理及再利用工作,大力营造菌材林,强化菌种管理,引导袋栽香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优质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佩瑛  林海芳 《食用菌》2000,22(5):31-31
覆土袋栽香菇是我县首创的香菇栽培新模式,誉称 长汀模式 "。采用该模式栽培香菇,具有菇形特佳,产量极高,高温易出菇,管理极省工等突出优点,是目前较先进的香菇栽培模式。特别是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盛产优质夏秋菇,经济效益更高。现将反季节覆土袋栽香菇优质高产技术简介如下:1 选用良种 本所选育的 南山 1号"优良香菇菌株为首选良种,该菌株具有高温型,菇大圆正,肉厚实,柄中生,产量高,盛产优质夏秋菇,适宜保鲜或干制出口。2 季节安排 菌筒制作,1 2~ 2月;覆土转色,3~ 4月;出菇管理,5~ 1 2月。3 菌筒制作 ①备…  相似文献   

15.
袋栽香菇的品质缺陷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我国香菇生产形势发生的重大变化,袋栽香菇产品的品质缺陷,提高我国袋栽香菇产品品质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袋栽香菇生产,接种是个关键,它必须在相对无菌的空间,通过无菌的工具,将纯的香菇菌种接入彻底灭菌的料袋,并从各方面杜绝杂菌的侵入。但从目前香菇菌袋总的污染情况来看,接种污染仍占相当大的比例,尤其是发展新区有些菇农缺乏有杂菌的意识,无菌操作不严,常导致大批菌袋污染,损失惨重。现将香菇袋栽接种污染的表现与原因剖析如下:1环境污染在年久失修、阴暗潮湿、通风不良的破旧房屋内接种,环境中的杂菌基数过大;接种间不进行认真整修,达到不密闭的基本要求,虽用消毒药剂进行过多次熏蒸,仍达不到应有的消毒效果;个别菇农为…  相似文献   

17.
袋栽香菇高产技术探讨吴秀美,吴奋勤,徐木聪(福建德化县食用菌开发办公室362500)袋栽香菇在德化县1986年试种获得成功,1987年在全县推广,到1990年才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1991年起全县大面积发展,从1991~1994年四年间共种植袋栽香菇...  相似文献   

18.
牛贞福  刘敏  国淑梅 《食用菌》2012,(2):48-48,51
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南菇北移"的发展,香菇栽培在山东省得到迅猛发展,尤其在惠民县、栖霞市、日照市等地秋季袋栽香菇已初具规模,在农村经济中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笔者就香菇栽培中如何提高菌袋的成品率做一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前大田袋栽香菇已成为发展香菇生产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这种栽培方式的生产工艺,最难掌握的是脱袋转色,可以说是大田袋栽香菇成败的主要关键。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谈点粗浅的体会与看法,供同行参考。一、脱袋转色的作用香菇菌丝达到一定菌龄,在营养与外界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即从营养生长阶段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此时将菌袋剥离,促使菌柱表面接受空气,温、湿差和光线的刺激,以加速生理成熟的进程。随之,菌柱表面开始出  相似文献   

20.
以辽宁省香菇冷棚半熟料袋栽生产为模式,按照香菇生产的产地环境、栽培原料、栽培技术、采收标准与病虫害防治等制订了《香菇冷棚半熟料袋栽技术规程》。以期为香菇生产者提供标准化生产的科学依据,从而提高产品的产量、质量及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