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型真菌多酚氧化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振旭  王宜磊 《食用菌》2000,22(4):9-10
木质素是一种高度复杂的不定形的芳香族化合物,是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再生有机资源,木质素的微生物降解及其有关酶类在制浆造纸工业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较大潜力。木质素的生物降解酶主要有木素过氧化物酶、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等。国外该方面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1-5],但多集中在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锰过氧化物酶方面的研究;国内有关研究报道较少[6,7,8]。以筛选高酶活菌株为目的,对大型真菌进行酶活分析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本文就…  相似文献   

2.
以1株具有选择性降解木质素能力的树舌灵芝(Ganoderma applanatum)为基础菌株,通过液体发酵培养,对该菌株的木质素降解酶系进行初步分析,进而以木质素磺酸钙为底物,利用正交试验优化该菌株对木质素的降解条件.结果 表明,树舌灵芝可同时合成漆酶、锰过氧化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其中漆酶活性显著高于锰过氧化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经优化后,确定较适合树舌灵芝降解木质素的条件为:以3.0 g·L-1豆粕为氮源,底物浓度2.5 g·L-1,初始pH 6.0,发酵温度28℃,在此条件下木质素降解率达到44.72%.  相似文献   

3.
以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为试材,以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和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2种菌草、木屑和棉籽壳为主要原料栽培真姬菇,研究真姬菇菌丝胞外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淀粉酶、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在其生长发育阶段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无论在何种培养料中,真姬菇菌丝分泌的木质素酶类(漆酶、锰过氧化物酶)活性最大值都在菌丝后熟阶段,而非木质素酶活性最大值则都在菌丝生殖阶段;不同培养料中真姬菇菌丝分泌的同种胞外酶,其活性在各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在变化趋势上,木质素酶类的活性趋势差异在菌丝体后熟阶段,非木质素酶类基本相似。由此说明真姬菇胞外酶活性与生长发育阶段密切相关,并且呈现阶段性变化;真姬菇胞外木质素酶类的活性及变化趋势,与其菌丝生长阶段和培养料的组成有关,非木质素酶类活性的变化趋势由真姬菇生长阶段决定,培养料的不同仅对其活性大小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焦迎春  余梅  唐达 《食用菌》2010,32(3):6-7
在黄绿蜜环菌(Armillaria luteo-virens)液体发酵培养过程中,对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漆酶(Laccase),淀粉酶(Starchase),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 peroxidase,MnP),蛋白酶(Prolease)六种重要的胞外酶间隔24h测定酶活力。结果如下:淀粉酶、锰过氧化物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漆酶和过氧化物酶的酶活均有较大变化,产酶高峰期也不同;菌丝体重量在第6天达最大值,可作为菌丝体(液体菌种)收获期。  相似文献   

5.
<正>白腐真菌是目前研究最多、染料脱色过程中最有效的真菌资源。许多研究表明,真菌降解染料主要是由于其具有非特异性和非选择性的胞外酶系。白腐真菌产生的木质素降解酶系,主要由漆酶、锰过氧化物酶、木素过氧化物组成~([1,2]),为非底物专一性酶,分泌到细胞外对多种有机物和染料具有广谱的氧化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6种常见金属离子对香菇(Lentinula edodes)羧甲基纤维素酶、漆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K~+、Ca~(2+)、Mn~(2+)、Fe~(2+)、Mg~(2+)对香菇羧甲基纤维素酶活性具有激活作用,其中K~+激活效果最强;Fe~(2+)能明显抑制漆酶活性;Mn~(2+)、Ca~(2+)、K~+、Mg~(2+)和Fe~(2+)对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有抑制作用,Na~+对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具有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7.
平菇栽培过程中胞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菌株新831、黑平王和黑平5号为试材,研究其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木聚糖酶、漆酶、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平菇栽培过程中,几种胞外酶活性变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羧甲基纤维素酶、滤纸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淀粉酶和蛋白酶在菌丝生长阶段酶活性较低,在子实体成熟期都出现酶活高峰;漆酶和过氧化物酶在菌丝满袋期酶活达到顶峰,随后开始下降,一、二潮菇间期出现次高峰.  相似文献   

8.
阿魏侧耳液体发酵及产木质素降解酶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阿魏侧耳NB-1为供试菌株,通过液体发酵培养,测定最佳发酵时间,以生物量、漆酶活力、锰过氧化物酶活力为指标,旨在对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生长因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阿魏侧耳液体发酵最佳培养时间为7 d;4个碳源因素中,可溶性淀粉、蔗糖组生物量极显著高于葡萄糖、麦芽糖组(P0.01),可溶性淀粉组漆酶活力极显著高于其它3个碳源组(P0.01),麦芽糖组锰过氧化物酶活力极显著高于其它3个碳源组(P0.01);4个氮源因素中,牛肉膏、蛋白胨组生物量极显著高于尿素、硫酸铵组(P0.01),牛肉膏组漆酶活力极显著高于其它3个氮源组(P0.01),硫酸铵、牛肉膏、尿素组锰过氧化物酶活力极显著高于蛋白胨组(P0.01);4个生长因子组生物量均极显著优于基础培养基对照组(P0.01),维生素C组最佳,维生素C组锰过氧化物酶活力极显著高于维生素B6组和基础培养基对照组(P0.01)。综上所述,阿魏侧耳液体发酵最佳培养时间为7 d,阿魏侧耳液体发酵降解木质素培养基最优碳源为可溶性淀粉,最优氮源为牛肉膏,最优生长因子为维生素C。  相似文献   

9.
探讨玉米芯含量不同对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培养料中木质素酶和纤维素酶以及子实体产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设置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分别为10%、30%、50%和70%,在菌丝生长满袋后(菌丝期)和子实体期(第4潮耳出菇期)分别从菌袋的上中下3个部位取培养料混合,测定酶活及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采收子实体统计4潮菇的产量并测定子实体中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在菌丝期,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70%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当玉米芯含量为50%时锰过氧化物酶活性最高,漆酶活性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而降低;羧甲基纤维素酶在4个配方中活性均较高,其中当玉米芯含量为30%时酶活性最高;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活性升高,β-1,3-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和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玉米芯含量为50%时酶活性达到最高。在子实体期,除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漆酶外,其余几种酶随玉米芯含量的增加,活性的变化规律均与菌丝期不同。在菌丝期,随玉米芯含量增加,培养料中的木质素含量逐渐减少,纤维素含量逐渐增加;在子实体期,随玉米芯含量增加,培养料中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均先减少后增加,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含量最低。当培养料中玉米芯含量为50%时子实体每袋总单产和总产量均最高;当玉米芯含量为30%时,子实体中氨基酸及其衍生物含量最高,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因此培养料中添加玉米芯可以提高与木质素、纤维素降解相关的酶活性,但是不同的酶在不同含量玉米芯的培养料中分泌规律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混菌发酵油菜秆氮源对灵芝木质素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豆渣和酒石酸铵(浓度分别为1%、2%、3%、4%和5%),对灵芝和产朊假丝酵母混菌固态发酵油菜秸秆产木质素降解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1%、2%、3%和5%的豆渣组中的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酶活性均未受显著性影响,而在4%豆渣组中,这3种酶的活性显著提高,分别为440.33 U·L~(-1)、473.33 U·L~(-1)和98.49 U·L~(-1),分别是对照的2.03倍,2.16倍和2.86倍。与对照相比,1%、2%、3%、4%和5%的酒石酸铵组中,3种木质素降解酶的活性均无显著性影响,因此有机氮豆渣好于酒石酸铵,其最佳浓度为4%。  相似文献   

11.
以蟹味菇培养料为试材,采用常规高压、阶梯式高压和常压灭菌方法,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栽培试验研究了培养料不同的灭菌方式对蟹味菇菌丝体产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菌丝体后熟期,阶梯式高压灭菌培养料中菌丝体的3种木质素酶和4种纤维素酶活性最高,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为315.12、123.27、19.15 U·L~(-1);滤纸酶、内切酶、β-葡萄糖苷酶、半纤维素酶活性分别为132.57、64.02、34.37、29.02U·L~(-1)。在阶梯式高压灭菌处理下,蟹味菇的农艺性状均高于常规高压灭菌与常压灭菌。蟹味菇子实体的平均丛质量依次为高压灭菌(184.58g)常规高压(174.72g)常压灭菌(170.24g)。  相似文献   

12.
菌种退化是食用菌在保藏过程中易出现的一个难题。该研究通过比较分析由超干燥基质保藏分离的杏鲍菇菌株Ple-tm与子实体组织分离的菌株Ple-fs的形态特征、生长速度及酶活,探索超干燥基质保藏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菌株Ple-tm菌丝生长洁白浓密,生长速度明显快于菌株Ple-fs,分别为1.08 cm·d~(-1)和0.86 cm·d~(-1),两者间具有极显著差异。酶活测定结果表明Ple-tm各酶活均高于同期生长的Ple-fs,漆酶、锰过氧化物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活分别为205.65 U·L~(-1)、446.55 U·L~(-1)、2.34 U·L~(-1)、40.77 U·L~(-1)和22.93U·L~(-1)。经出菇培养,Ple-tm比Ple-fs具有明显优势,产量为27.28 g·瓶~(-1),生物学效率比Ple-fs高26.3%,Pletm的菌丝生长速度、菌株生长周期、产量均保持原种优势。该实验表明超干燥基质保藏法可有效防止菌种退化,为食用菌菌种保藏方法的探究开辟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以蘑菇属的5个菌株为试材,采用Bavendamm显色反应、RB亮蓝平板变色反应、Eriksson变色圈试验及木质降解试验等方法,研究双孢蘑菇对稻草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通过Bavendamm平板和RB亮蓝平板显色试验,初步判断2796及A5,优于其它菌种,有较高的木质素降解相关酶系(木质素降解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依赖过氧化物酶)活力;这2种菌种进一步通过变色圈和降解试验,表明2796为选择性降解纤维素的菌种,而A5为选择性降解木质素的菌种,但2796对木质素的降解率为39.82%,A5仅为20.91%,说明菌种对木质素的选择性降解与否与其降解率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对食(药)用菌生长周期中木质素酶系(漆酶和锰过氧化物酶)、纤维素酶系(纤维素酶、滤纸酶和半纤维素酶)和蛋白酶活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了解了食(药)用菌生长周期中基质中物质(还原糖、水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生物量)含量的变化规律,阐述了食(药)用菌生长周期内生物量与胞外酶活性和基质中物质含量变化规律的相关性,对食(药)用菌未来几年的研究前景作了展望,以期为深入研究食(药)用菌胞外酶活性变化规律和基质中物质变化规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PDA—Bavendamm平板和PDA—RB亮蓝平板对13个食用菌菌株进行显色试验,得到广草和羊肚菌可以同时产生漆酶和过氧化物酶的菌株.对其进行液态产酶试验,结果表明它们产木质素降解酶类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比较不同腐生食用菌降解纤维素、木质素以及淀粉的能力,以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香菇(Lentinus edodes)和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变色圈法对胞外酶种类进行定性检测,选用36%木屑、43%锯末、20%麸皮、1%蔗糖,58%~60%水分,pH 6.6为栽培基质进行栽培出菇,再利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其中4种代表性胞外酶在生长发育各阶段的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利用变色圈法在平菇、香菇和杏鲍菇中均检测到羧甲基纤维素钠酶(CMCase)、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gnin peroxidase,LiP)、漆酶(Laccase)和锰过氧化物酶(Manganese peroxidase,MnP);在平菇及香菇中检测到淀粉酶(Amylase),在香菇中未检测到淀粉酶。杏鲍菇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滤纸酶、淀粉酶活性与子实体形成正相关,子实体快速生长或者子实体成熟时活性峰值,在发菌及潮菇间期酶活性低;漆酶活性在发菌期有较高的水平,在菇蕾形成达到第一个活性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直到子实体老化阶段酶活性升高到第二个高峰;表明杏鲍菇利用木质素先于纤维素和淀粉。平菇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漆酶活性与子实体形成正相关,其活性峰分别出现在子实体快速生长及成熟阶段;滤纸酶及淀粉酶在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均维持价低水平,子实体形成过程无严格相关性。香菇羧甲基纤维素钠酶、滤纸酶在发菌阶段酶活性较高,在幼菇阶段达到峰值,之后逐渐下降;淀粉酶活性与子实体形成过程无严格相关性,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几乎检测不到漆酶活性。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同种菌不同胞外酶之间、相同胞外酶在不同菌之间酶活性大小及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改良壳聚糖固定化真菌漆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改良壳聚糖-壳聚糖铜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对真菌漆酶进行了固定化研究,探讨了其固定化条件及固定化酶的部分性质.结果表明:戊二醛最适浓度为0.5%,交联最佳时间14 h,最佳给酶量约1.3 mg,固定时间12 h或0.5 h.在此条件下获得的固定化漆酶酶活回收率分别为56.4%与51.2%.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漆酶与作用底物邻联甲苯胺的亲和力降低,但固定化漆酶的稳定性有明显改善.最适温度分别为40℃和80℃,分别比游离酶提高10℃和50℃;90℃条件下保温5 h后固定化酶活保留率分别为57.4%和40%,而相同条件下游离酶酶活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比较了工厂化栽培的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菌株双二、黑单、C10、C6和C3的子实体产量、栽培培养料的酶活性,研究了木质纤维素与产量的关联性,以及子实体中氨基酸的种类及其含量。结果表明:C10菌丝生长速度较快,且子实体产量最高,分别为4.19 mm·d~(-1)和(152.71±5.69)g;C10漆酶活性最高,C6锰过氧化物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羧甲基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最高,黑单内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最高;C10纤维素降解量最多,产量随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量的升高而升高,并且均具有显著相关性,而半纤维素降解量与产量没有相关性;不同菌株木质纤维素的降解程度与其木质纤维素降解酶活性的高低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C6无论是总氨基酸、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是鲜味、甜味、苦味和无味氨基酸总量都较高。因此,在工厂化栽培条件下,黑木耳C10菌株符合工厂化生产特点,可缩短采收周期,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2015,(3)
灵芝具有巨大的潜在漆酶生产能力。研究采用ABTS法测定灵芝漆酶的酶活,比较液体发酵培养基中不同培养基成分对灵芝漆酶酶活的影响。结果显示:PDB加富培养基、Cu2+培养基诱导漆酶最大酶活期提前;PDB加富培养基有利于灵芝菌丝的前期生长及漆酶的产生,秸秆粉对漆酶酶活诱导作用最大、Cu2+培养基次之,Ca2+对试验灵芝菌株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棉籽壳发酵过程中的一些生物化学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棉籽壳发酵过程中 ,发酵料干重、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逐渐减少 ,而木质素含量逐渐增加 ;在发酵期间除胞外HC酶、漆酶和果胶酶活性相对较高外 ,胞外CMC酶、FP酶、β -葡萄糖苷酶、淀粉酶、过氧化物酶和蛋白酶活性均较低且有时为零 ;在发酵后 3~9d期间 ,在每次翻堆后 ,堆心高温区温度稳定在 6 0℃以上的时间均超过 12h ;发酵初期pH下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